分享

以园区为载体推进近零碳排放工作

 书洋康乐 2022-11-06 发布于辽宁

Image图片来自网络

2022年8月底,四川省生态环境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确定了17家园区入选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标志着该省试点工作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所谓近零碳排放园区,是在高质量发展路径下,逐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总量,不断降低单位产值温室气体排放的过程,承担着使碳效能效具有先进性和引领性的期待。

据悉,未来几年,四川省将力争通过在近零碳路径探索、场景打造、投资融资、技术应用、数字赋能、统计核算、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积极努力,在2025年前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以园区为单位试点,是基于园区既是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也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的考虑。该省确定的17家近零碳排放园区呈现出空间分布广、区域聚集度高、主导产业类型多、建设路径差异大等特点,分布在全省11个市(州),成都平原经济区、川东北经济区、川南经济区和攀西地区均有覆盖,其中成都平原经济区聚集多达10家试点园区,占比达58.8%,区域聚集特征突出。

从主导产业类型来看,既有钢铁有色、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也有电子信息、动力电池、锂电材料、机器人等先进制造业,还涉及数字经济和总部经济。除独角兽岛近零碳排放园区、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外,其他园区主导产业均以制造业为主。其中,成都经开区绿色汽车产业近零碳排放园区、金堂工业园近零碳排放园区、遂宁安居经济开发区近零碳排放园区、宜宾三江新区东部产业园近零碳排放园区绿色低碳优势产业聚集度较高。

作为国家清洁能源示范省、绿色低碳产业聚集区,四川开展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有利于示范引领梯次有序协同碳达峰和碳减排,打造一批绿色低碳典型场景和优良实践案例,提升区域绿色影响力。

落到实际,近零碳排放园区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据介绍,针对近零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工作,将建立降碳管理机制,将近零碳理念和要求融入园区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同时,促进能源低碳转型,例如,因地制宜发展分布式能源项目,提升园区供热集中度和效率。加大余热余压余气梯级利用,提高常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产出率。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持续提升清洁能源占比等。

在省级层面,四川已推动构建近碳排放园区试点建设政策体系,明确对创建成功的园区给予资金奖励,征集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专家库,并支持省内外17家机构联合发布全国首份近零碳排放园区倡议,加强政策解读和园区试点建设宣传引导。

在园区层面,紧扣发展与减排,加快推动重点任务落实和工程建设。例如,独角兽岛园区近零碳排放园区三批次一标段工程主体结构顺利封顶,全球首个以独角兽企业孵化和培育为主的产业载体项目加速呈现。天府总部商务区总部基地近零碳排放园区依托清华四川互联网研究院研发的“碳见”软件,实现情景动态演绎和碳数据一图呈现。预计到2025年,试点园区产值有望达到5000亿元,绿色低碳优势产业产值达到2000亿元,碳排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产业和能源结构明显优化,碳排放管理能力大幅提升,碳排放强度显著降低,“低碳产业化、产业低碳化”取得重大进展。

短评:全国各地都鼓励企业进园区,这样,园区数量多,园区内产业集中,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是绿色转型发展的主力军,应成为低碳近零排放的典型。

四川省确定17家近零排放园区启动试点工作,不仅有传统行业,也包括了先进制造业,是一种很好的尝试。这些企业如果趟出了一条路子,由于其覆盖类型的广泛性,类似企业都可找到标杆,就有利于整体推进,使全省乃至全国的园区低碳绿色发展进入新时代。

试点园区既要立足本园区,通过内部挖潜,提高清洁生产水平,加强企业间的联系,发展区内的循环经济,也要跳出园区,对内部不能消化的固体废物等,与其他园区联合,在更大尺度上发展循环经济,争取吃干榨尽,减少资源填埋等低效处理方式。

园区近零排放是一项“细胞工程”,每个园区都低碳发展了,整个区域也就实现了绿色转型。要抓住园区这个载体,制订好降碳方案,并确保落实到位。      


作者:罗岳平  华  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