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文人合称,你知道几个

 半城湖之缘 2022-11-06 发布于安徽

老庄:指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老子著有《老子》一书(又名《道德经》),庄子著有《庄子》一书(又名《南华真经》)。

孔孟:指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和孟子。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圣人。孟子是儒家学派仅次于孔子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亚圣。

颜曾:指孔子门下弟子颜回和曾参。颜子是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孔门七十二贤之首,被后世尊称为复圣。曾子是孔子晚年弟子,倡导孝恕忠信,主张修齐治平,要求内省慎独,被后世尊称为宗圣。

三贤:指孔子门下弟子子夏、子骞、冉有。子夏以文学著称,子骞以德行和持重著称,冉有以政事著称。

孔门十哲:指孔子门下的颜回、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子我、子贡、冉有、子路、子游、子夏等十人。

杨墨:指战国时期杨朱与墨翟及二人学说、杨朱主张为我,墨翟主张兼爱,杨朱的学说与墨家学说是与儒家对立的两个主张学派。

屈宋:指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屈原和宋玉。屈原是骚体的开创者,是中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代表。宋玉的生活年代略晚于屈原,是有名的辞赋作家。

屈贾:指战国文学家屈原与西汉文学家贾谊。屈、贾二人平生都忧馋畏讥,郁郁不得志。

商山四皓:指秦末汉初的东园公唐秉、夏黄公崔广、绮里季吴实、甪里先生周术。四人皆在秦时担任过博士,后隐居于商山,刘邦建汉后数次请其出山,但皆被拒。后来刘邦有意废除太子,四皓出山阻止了刘邦。

贾董:指西汉贾谊与董仲舒。二人皆以文才著称。

贾马:指西汉贾谊和司马相如。二从皆经辞赋名扬于世。

枚马:指汉代辞赋家枚乘和司马相如。枚乘所作的《七发》奠定了典型汉代大赋的基础,在辞赋的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司马相如是汉赋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品有《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长门赋》等,被后人称为“赋圣”和“辞宗”。

两司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史学家司马迁。两人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成就,后人有“西汉文章两司马”之赞。

扬马:指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和扬雄。扬雄长于辞赋,崇拜司马相如,其所作辞赋作品多模仿司马相如。

班马:指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和班固。司马迁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的作者,而班固则是第一部断代史《汉书》的作者。

苏李:指西汉苏武与李陵。二人是好友,互有诗词往来(据考证,多属后人托名二人所作),这些诗词被后世所看重,并被称为苏李体。此外,唐时苏味道、李峤二人也合称苏李。

大小戴:一般指西汉时经学家戴德、戴圣叔侄二人,两人分别著有《大戴礼记》和《小戴礼记》。此外,大小戴还可指宋代戴述、戴迅兄弟二人,二人并习程颐之学,门人合刊其文,称《二戴集》。

班张:指东汉班固和张衡。两人皆擅长辞赋,班固曾著有《两都赋》,张衡则著有《二京赋》。

张蔡:指东汉张衡和蔡邕。两人皆擅长辞赋,旧时文学批评论著常以二人并称,蔡邕即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许郑:指东汉经学家许慎和郑玄。许慎耗时近三十年编撰了世界上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使汉字的形、音、义趋于规范和统一,许慎也因为其贡献被称为字圣。郑玄师从经学家马融,后搜求各家经典,进行归纳和考订,遍注群经,将今古文界限打破,使经学得以融合和统一,其所注经书,代表了汉代学术的最高成就,被称为郑学。

二刘:一指东汉刘向、刘歆父子,二指隋经学家刘炫、刘焯,三指宋刘安节、刘安上,四指明刘鈗、刘棨。

京兆三休:指东汉时期的金尚、第五巡、韦端三人。因三人同为京兆(长安及附近)人,且表字中均有个休字(金尚字元休、第五巡字文休、韦端字甫休),是以并称。

三君:一是指东汉窦武、刘淑、陈蕃三人,《后汉书·党锢传序》:““窦武、刘淑、陈蕃 为三君。君者,言一世之所宗也。”二是指东汉陈寔及其子陈纪、陈谌三人,《后汉书·陈纪传》:“弟谌,字季方,与纪齐德同行,父子并著高名,时号三君。”

八俊:一是指东汉周举、杜乔、周栩、冯羡、栾巴、张纲、郭遵、刘班等八人;二是指东汉李膺、荀昱、杜密、王畅、刘佑、魏朗、赵典、朱宇等八人;三是指东汉张俭、檀彬、禇凤、张肃、薛兰、冯禧、魏玄、徐干等八人。

八顾:指东汉郭林宗、宗慈、巴肃、夏馥、范滂、尹勋、蔡衍、羊陟等八人,意思是这八人的德行可以引导他人。

八及:指东汉张俭、岑晊、刘表、陈翔、孔昱、苑康、檀敷、翟超等八人或朱楷、田盘、疏耽﹑薛敦﹑宋布﹑唐龙﹑嬴咨﹑宣褒,意思是这八人能引导他人追随众所宗仰之贤人。

八厨:指东汉度尚、张邈、王考、刘儒、胡母班、秦周、蕃向、王章等八人,意思是这八人能够用自己的钱财救助他人。

三曹:指汉魏年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三人。他们三人在文学上的成就都很高,对当时的文坛有很深的影响,是建安文学的代表。

建安七子:指汉末建安时期的七位文学家的合称,包括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这七人代表了建安时期除“三曹”外的文学成就。

大小阮:指曹魏后期诗人阮籍和阮咸叔侄二人,阮籍为大阮,阮咸为小阮。

嵇阮:指嵇康和阮籍二人。在政治方面,二人皆不与魏国当权者合作,在文学创作方面,二人继承了建安文学的传统,形成了洒脱、浑朴、含蓄的风格。

竹林七贤:指魏晋时期的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七人互相友善,常会于山阳县的竹林之下,喝酒纵歌,世人称其为竹林七贤。

裴王:指魏晋名士裴楷与王戎二人。二人皆出身大家,长于清谈,有名于当世,司马昭曾向钟会询问吏部郎的人选,钟会说:“裴楷清明通达,王戎简要省约。”

三张:指西晋文学家张载与弟张协、张亢。张载兄弟三人皆以文章著称,时人谓之三张,其中载、协相近,亢则稍逊一筹,因此,又有人将张华、张载、张协三人称为三张。

二陆:指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二人。《晋书·陆云传》:“(云)少与兄机齐名,虽文章不及机,而持论过之,时曰二陆。”其中陆机还是著名书法家,他的《平复贴》是现存最早的名人书法真迹。另有南朝陆瑜与陆琰,南宋陆九渊与陆九龄等二陆。

二潘:指西晋文学家潘安与其侄潘尼。两人作品的思想倾向基本相同,形式上都追求辞藻华丽。

潘陆: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潘安与陆机。二人是太康体的代表作家,其作品注重艺术形式的追求,讲究辞藻华美和对偶工整。因钟嵘在《诗品》中称“潘才如江,陆才如海”,因此二人又称“潘江陆海”。

荀氏八龙:指魏晋时荀淑的八个儿子荀俭、荀绲、荀靖、荀焘、荀汪、荀爽、荀肃、荀旉等人。荀氏八龙学识渊博,并有才名。

钟王:指魏晋时期著名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二人皆为中国书法史上的高峰,树立了楷书行书草书美的典范,使二人成为后人学习书法时的宗法。

二王:一指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人。王羲之被尊称为书圣,其书法非常优美,后人赞其“飘若游云,矫似惊龙”;王献之得父亲之真传,并博采众家之长,兼诸体之美,书法自成一体。二是指明代哲学家王廷相和王尚絅二人。王廷相集前人气本论之大成,对构建气学思想起了决定作用,王尚絅则补充了罗钦顺、王廷相等人的气本论。

二玄:指张玄之与谢玄二人。《世说新语》刘孝标引《续晋阳春秋》:“(张玄之)少以学显,历吏部尚书,出为冠军将军、吴郡太守,会稽内史谢玄同时之郡。论者以为南北之望去,玄之名亚谢玄,时亦称南北二玄。”

二妙:一是指晋卫瓘、索靖。《晋书·卫瓘传》:“瓘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臺二妙。”二是指唐韦维、宋之问。《新唐书·韦维传》:“(韦维)迁户部郎中,善裁剖,时员外宋之问善诗,故时称户部二妙。”三是指宋艾淑、陈容。《图绘宝鉴》:“(艾淑)善画竹,与陈所翁同舍画龙,俱得名,时称六馆二妙。”四是指金段克己、段成己。《四库全书》:“初,克己、成己均以文章擅名,金尚书赵秉文尝目之曰二妙。”

陶谢:指东晋诗人淘潜和谢灵运。二人诗作皆长于描写自然景物,是以并称,但二人作品风格并不类似,陶诗语言质朴,谢诗语言绮丽。

陶韦:指东晋陶潜与唐朝韦应物。韦应物十分崇拜陶潜,诗作多模仿陶潜,与陶诗风格相近。

浔阳三隐:指东晋陶渊明、周续之、刘遗民三人。三人皆曾隐居于浔阳(今九江)一带,故名。南朝萧统《陶渊明传》:“时周续之入庐山事释慧远,彭城刘遗民亦遁迹匡山,渊明又不应征命,谓之浔阳三隐。”

孙许:指东晋玄学诗人孙绰与许旬二人。南朝沈约在《谢灵运传论》中称:“文仲始革孙许之风,叔源大变太元之气。”

中兴三明:指东晋时蔡谟、诸葛恢、荀闿三人。三人皆为东晋初建时的名臣,且三人表字均为道明,因号为中兴三明。

兖州八伯:指东晋阮放、郗鉴、胡毋辅之、卞壶、蔡谟、阮孚、刘绥、羊曼等八人。八人皆为兖州人,有贤名,时人称阮放为宏伯,郗鉴为方伯,胡毋辅之为达伯,卞壶为裁伯,蔡谟为朗伯,阮孚为诞伯,刘绥为委伯,羊曼为濌伯。

陶葛:指南朝陶弘景和晋葛洪二人。葛洪是著名道教学者、医药学家,在道教史上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肘后方》堪称中国医学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陶弘景是著名的医药学家和文学家,一生推崇葛洪,对本草学有很大贡献。

颜谢:指南朝诗人颜延之和谢灵运二人。《宋书·颜延之传》“延之与陈郡谢灵运俱以词彩齐名,自潘岳、陆机之后,文士莫及也,江左称颜谢焉。”

三谢:一是指晋谢尚、谢安、谢奕三兄弟,三人皆以书法著称;二是指南朝诗人谢灵运、谢惠连和谢朓。

大小谢:指南朝诗人谢灵运与谢朓。大谢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小谢谢朓的经历与谢灵运非常相似,其山水诗风格清俊秀丽。

元嘉三大家:指南北朝诗人谢灵运、颜延之、鲍照三人。他们的诗作注重描绘山川景物,讲究词藻华丽和对仗工整,其中谢、颜二人诗风典雅绮丽,而鲍诗则风格通俗浅显。

竟陵八友:指南齐永明年间的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八人。因为八友是由竟陵王萧子良召集的,所以得名竟陵八友,从文学角度看,八人有着典型的流派特征,明确的创作理论与接近的创作特色。

东海三何:指南朝何逊、何思澄、何子朗三人。《南史·文学·何思澄传》“初,思澄与宗人逊及子朗俱擅文名,时人语曰:'东海三何,子朗最多。’”

徐庾:指徐摛、徐陵父子和庾肩吾、庾信父子四人。徐陵和庾信早年仕梁,诗风继承父辈,比较靡丽,而且多用典。徐陵后仕陈,继续这种作品风格。而庾信则因出使被留在北周,诗风变苍凉刚健,但重辞藻、用典多的特点,仍与徐陵相似。

鲍庾:指南朝宋时的鲍照和北朝周的庾信。两人在诗、赋、文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成就,其作品风格清新、严谨,促进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回归。

鲍谢:一是指南朝鲍照、谢朓二人,一是指南朝鲍照、谢灵运二人,一是指唐朝鲍防、谢良弼二人。

北地三才:指北魏文学家温子升和北齐文学家邢邵、魏收。三人代表着南北朝时期北朝文学的最高水平。

阴何:指南朝诗人何逊和阴铿。他们两人皆擅长新体诗,注重修辞炼句,诗的内容多描写山水景物,诗风清丽。

三李:一是指北魏李诜、李灵、李遐三人,《魏书·允传》“赵实名区,世多奇士,山岳所钟,挺生三李”;二是指唐代李白、李贺、李商隐,三人同为唐代诗人,合称诗中三李;三是指唐李德裕、宋李光及李纲,三人都曾被贬官到崖州;四是指宋代李伯时、李元中、李亮工三人,李伯时善画,李元中工书,李亮工能文;五是指清代李蕃与其子李钟壁、李钟峨三人。

河东三凤:指唐初薛收、薛德音、薛元敬三人。三人文武双全,博学多才,都以才华闻名于世。

初唐四大家:指唐初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四位书法家。四人皆为书画名家,其楷书作品风格都清秀瘦劲。欧阳询楷书用笔峻峭险劲,法度森严,于平正中见险绝,后世称之为欧体。虞世南的楷书笔圆体方,外柔内刚,毫无雕饰气。褚遂良的字势飘逸俊秀,精神外露,具有鮮明的个性特征。薛稷的字体偏长,点画瘦硬,秀雅俊美,于平正中有变化。

房杜:指唐代房玄龄、杜如晦二人。唐初房玄龄任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任尚书右仆射,二人共掌朝政,善谋善断,台阁规模及典章文物,皆由二人所定,是历史上有名的宰相。

国清三隐:指唐代寒山、拾得、丰干三位隐士。三人是中国佛教史上著名的三位禅师,因三人同在浙江天台山国清寺中隐居,故称国清三隐。其中寒山、拾得二人佛法高妙,诗才横溢,佛门弟子认为二人乃文殊、普贤二菩萨转世,被民间奉为和合二仙。

初唐四杰:指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四位诗人虽未完全摆脱齐梁旧习,但已开始扭转文坛风气,把诗歌从宫廷移到了市井,从台阁移到了大自然,诗的题材得以扩大,诗的风格变得刚健,是改革齐梁浮艳诗风的先驱。

文章四友:指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四人。四人诗作具有明显宫廷文学的特点,多奉和、应制、游宴之作,风格则清丽流畅,通过细致的景物描写,透露出个人真实的感受。四友的诗作都有比较严谨的格律,为后来律体诗的最后定型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沈宋:指唐朝诗人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初唐诗人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式约束又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其中贡献最大的就是沈佺期和宋之问二人,他们创作的五七言近体诗标志着五七言律诗趋于定型。

吴中四士:指唐代贺知章、张若虚、张旭、包融四人。四人性格狂放,诗写得清新婉丽,多具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唐诗从初唐到盛唐过渡的特色,加之四人皆是江浙(吴中)一带人士,因此被时人称为“吴中四士”。

饮中八仙:指唐开元年间的贺知章、李琎、李适之、崔宗之、苏晋、李白、张旭、焦遂等八人。八人都在长安生活过,且都嗜酒、豪放、旷达,并经常聚在一块喝酒,杜甫曾作了一首《饮中八仙歌》描述八人的醉后之态。

文词之友:指唐代包融、于休烈、贺朝、万齐融四人。

方外十友:指唐代陆馀庆、赵贞固、卢藏用、陈子昂、杜审言、宋之问、毕构、郭袭微、司马承祯、释怀一等十人。

北京三杰:指唐代富嘉谟、吴少微、谷倚三人。三人均以文词见长,且皆在晋阳(今太原,唐之北京)任职,因并称为北京三杰。

姚宋:指唐代姚崇和宋璟二人。二人在唐玄宗时相继为相,开元盛世二人之力颇多,因此并称。

王孟:指唐代诗人王维和孟浩然。王孟二人都善于通过五言,用深细敏感的审美嗅觉来描绘自然山水的优美,体现田园生活的闲适静谧,是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

王韦:指唐代诗人王维和韦应物。两人都擅长山水田园诗,诗作内容恬淡清雅,风格别致。

王裴:指唐代诗人王维和裴迪。二人为好友,均擅长山水田园诗,并曾同居终南山,互有诗作唱和。

燕许:指唐代张说、苏颋二人。唐玄宗开元年间,张说为尚书左丞相,封燕国公,苏颋为紫微黄门平章事,袭封许国公。二人皆以文章显名,当时朝廷制诰多出自二人之手,笔调雄健典重,时人有“燕许大手笔”之赞。

二李:指唐代诗人李白与李贺。二人作诗在诗句格式、韵律等方面都不落窠臼,自成一体,同具浪漫主义情怀。二人皆负旷世奇才,有浩然之气,同时又各有千秋,李白作诗挥酒自如,意境浑大,李贺作诗瑰丽幽冷,格调深觉。二李有时也指开创青绿山水画画风的李思训、李昭道父子。

李杜:指唐代诗人李白和杜甫。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二人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体现了盛唐时期文人们的意气风发和积极进取,充满了浪漫主义的情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安史之乱时国破家亡、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表现出作者悲天悯人的情怀。

竹溪六逸:指李白、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等六人。李白在山东期间,与六人隐居在泰安府徂徕山下的竹溪,经常一块纵酒酣歌,啸傲泉林,吟诗作文,世人称他们为竹溪六逸。

二包:一指唐代包何与包佶兄弟,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何)与弟佶俱以诗鸣,时称二包”;二指清代包捷与包振兄弟,清王晫《今世说》“(捷)有才名,与弟振,同举壬午南闱,时称二包。”

萧李:指萧颖士与李华二人。两人皆擅古人,文学观点相同,文风亦古朴苍劲,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时称萧李。

高岑:指盛唐诗人高适和岑参二人。二人皆长期官场失意,且都有出塞经历,对仕途艰险和边塞生活有深刻体会,其作品主要以边塞战争、塞上风光等为主题,抒发报国安边、治国安民的壮志或怀才不遇、功业无成的悲愤,是唐代边塞诗人的代表。

颜柳:指唐代书法家颜真卿和柳公权二人。二人皆为书法大家,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柳公权是楷书的总结者和创新家,其柳体楷书一直是后代学习模仿的对象。

山中四友:指杨衡、符载、崔群、李渤(或宋济)四人。四人同隐居于庐山,结草堂于五老峰下,因此又称庐山四友,四人诗作多写琴酒风月,遣怀寓意,较为清新流畅。

韩杜:指韩愈和杜甫二人。韩、杜二人一为文章领袖,一为诗坛高手,清代伤时子在《苍鹰击·好逑》中称道:“马班良史,渊云赋手,韩杜诗文不朽。”

韩孟:指唐代韩愈和孟郊二人。二人是元和体中以奇诡和矫激著称的两位诗人,二人互相欣赏,常有联句,因此后人便将两人联称。

韩柳:指唐代韩愈和柳宗元二人。韩柳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以复古之名,行文章革新之实,在内容上提倡明道抒愤,在形式上提倡学古创新,反对空有形式而内容空虚华而不实的骈文,主张文章要写真情实感,强调“务云陈言”,“词必己出。”

韦柳:指唐代韦应物和柳宗元二人。因二人皆善作山水田园诗,且诗风淡远,后人便将二人合称。

刘柳:指唐代刘禹锡和柳宗元二人。二人早年同登进士,一同为官,一同参与永贞革新,又一同被贬南荒,且二人友情深厚,南贬时柳宗元曾以柳州换刘禹锡的播州(遵义),柳宗元去世后,刘禹锡抚育其六岁子如同己出,因之时人将刘柳并称。

刘白:指唐代刘禹锡与白居易二人。刘白二人性趣相投,友情非常深厚,写有大量互相酬和之作,白居易自己曾在诗中以“四海齐名白与刘”夸耀两人。

元白:指唐代元稹和白居易二人。元白二人志同道合,亲密无间,生活上是挚友,文学上是知己,他们共同发起了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要求诗歌用浅显顺畅、通俗易懂的语言来反映现实。

香山九老:指唐代白居易、胡杲、吉旼、郑据、刘真、卢慎、张浑、狄兼谟、卢贞等九人。因朝政腐败,白居易等九位文人看不愤世俗,便在洛阳香山聚会,结为九老会,因此得名香山九老。

六窦:指唐代窦叔向与其子窦常、窦牟、窦群、窦庠、窦巩六人。六人善诗文,有盛名,其作多为写景咏物、送别赠答之作。

张王:指唐代张籍和王建二人。张籍和王建是新乐府运动的先导和重要成员,二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是同学,入仕后官职低微,了解民生疾苦,并能在作品中有所反映。他们的作品继承并发扬了《诗经》和汉乐府的传统,以七言歌行为主要体裁,揭露并抨击了统治阶级横征暴敛、穷兵黩武等恶行,同情广大人民的不幸遭遇,作品题材广泛,主题深刻,语言通俗而凝炼,韵律善于变化。

韦刘:指唐代韦应物和刘长卿二人。两人同为山水田园诗派诗人,作品自然淡泊,含蓄简远,情景交融,在写景中反映出人民的疾苦和个人的不幸。

钱刘:指唐代钱起和刘长卿二人。二人同工五言诗,尤其是五律,作品多习王维,得清空工致之韵,因此被并称。

钱郎:指唐代钱起和郎士元二人。两人同长五言,诗风清丽精正,闲雅纤秀,当时即有“前有沈宋,后有钱郎”之说。

姚贾:指唐代姚合与贾岛二人。姚贾二人互相友善,皆擅五律,且诗风相近,都喜写荒僻之景,抒愁苦之情,又俱好苦吟锻炼,世称姚贾。

郊岛:指唐代孟郊、贾岛二人。孟郊、贾岛二人出身卑微,一生都没作过像样的官,生活穷困潦倒,因此,两人的诗作中多数充满了穷愁的情绪,加之二人作诗都喜欢搜肠刮肚地遣词造句,因此后人便将二人并称。

小李杜:指唐代李商隐和杜牧二人。至唐代中晚期,诗歌的发展开始进入瓶颈期,所谓珠玉在前,后人已经很难超越。当时虽然偶有一两个诗人写出一两首不俗的诗歌作品,但总体上已经无法跟盛唐时期相比。此时惟有李商隐和杜牧二人还能写出堪与前代诗人相媲美的诗篇,为业已没落的晚唐诗坛添上瑰丽的色彩。

温韦:指唐代温庭筠和韦庄二人。温韦二人是词学流派之一花间派的代表人物,在词的发展史上,二人有着极高的地位,词以前只是诗余,登不上大雅之堂,自他们两人开始大量填词,使得词在文人中开始盛行,逐渐摆脱诗的附属地位,成为独立的一种文体。

温李:指晚唐诗人温庭筠和李商隐。两人诗歌风格绮丽精工,色彩艳丽,而笔调柔婉细密。《新唐书·温庭筠传》载“(温)工为辞章,与李商隐皆有名,号温李。”

大历十才子:大历十才子是指活跃在唐代宗大历年间的一个诗歌写作群体,主要包括卢纶、吉中孚、韩翃、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湋、夏侯审等十人。(十才子说法版本不一,有的版本包括李益。)十才子虽无统一的组织,也无共同的宣言,但他们有相同的审美趣味,有共同的创作原则,善写自然景物及乡情旅思等,同时,他们又相互唱和,交往密切,所以人们把他们看成一个整体。

芳林十哲:指晚唐许棠、喻坦之、任涛、温宪、郑谷、李昌符、张乔、周繇、张蠙、李栖远十人。十人生活的晚唐正是兵祸连结、帝王文人播迁漂寓,百姓流离失所的末世,这个时期的一般文人皆志向不高,常常悲戚愁苦,以致失路绝望,因此十哲的诗中有大量关于失败和焦虑的诉说,或自怜自伤,或同病相怜。

皮陆:指晚唐诗人皮日休和陆龟蒙二人。皮陆二人是好友,时有诗作唱和,并且两人的创作理念、思想倾向基本相同,是以将二人并列。

九华四俊:指唐代诗人张乔、张蠙、周繇、许棠四人。四人在生活阅历、思想境界、诗歌风格等方面都非常相似,并同于九华山隐居,因此时人号之九华四俊。

三罗:指唐代罗邺、罗隐、罗虬三人。罗邺才智杰出,笔端超绝,以七言诗见长,其诗写身世之感觉,颇多理趣;罗隐少时便以诗文闻名乡里,但参加科举十多次皆铩羽;罗虬善七言,其诗词藻富赡,所作百首比红儿诗盛传于世。

唐宋八大家:指唐代柳宗元、韩愈和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等八位散文家。其中韩愈、柳宗元二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与苏洵、苏轼、苏辙等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旗手,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此八人是唐宋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对当时和后世的文坛都有很深远的影响。

二宋:一指宋代宋庠与宋祁兄弟,二人皆以文学闻名,宋庠仁宗时曾连中三元,其诗多秾丽之作,宋祁诗词语言工丽,因有“红杏枝头春意闹”句被称为“红杏尚书”,曾与欧阳修合修《新唐书》,完成了《新唐书》的大部分内容;二指宋代的宋雄与宋琪;三指元代宋本与宋褧兄弟;四指明代宋克、宋广二人。

至道九老:指宋琪、张好问、李运、武允成、僧人赞宁、魏丕、杨徽之、朱昂、李昉等九人。九人常聚会交游,效仿唐代白居易之香山九老会,组成至道九老。

韩范:指北宋韩琦、范仲淹二人。二人曾同在西北军中共同率军防御西夏,两人在兵中日久,名重一时,深得人心,在军中颇有声望,朝廷也十分倚重二人,故天下称为韩范。

二晏:指北宋词人晏殊与其子晏几道。晏氏父子沿袭唐末五代词风,作品内容较为狭窄,多写流连光景、离愁别绪等传统题材,风格闲雅清婉。

九僧:指北宋希昼、保暹、文兆、行肇、简长、惟凤、宝昭、怀古、惠崇等九位僧人。当时文坛西昆体盛行,九僧不满西昆体的浮艳诗风,崇奉晚唐贾岛、姚合一派,九人互相唱和,作品多写隐逸闲趣及林下生活,风格清奇雅静。

晏欧:指北宋词人晏殊和欧阳修。晏殊和欧阳修是北宋初年词坛的代表人物,二人所作之词无论是在体裁还是题材等方面,都与花间派非常接近,词风皆清丽闲雅,笔调清新,所以时人将二人并称。

欧梅:指北宋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欧阳修与梅尧臣二人是非常好的朋友,二人性格相似,诗风相近,在诗歌创作上二人又互相推许,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推动者,对宋诗产生了非常巨大的影响。

欧苏:指欧阳修与苏轼二人。苏轼是欧阳修的弟子,二人同工诗文,是北宋文坛最为耀眼的双星,在诗文革新运动中,老师欧阳修是无畏的旗手,而苏轼则是其门下第一闯将,他们分别团结了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共同铸造了北宋文学的辉煌。

欧秦:指欧阳修与秦观二人。欧秦二人同工诗文,其作品景深情真,意境悠远。近人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美成(周邦彦)深远之致不及欧秦。”

三豪:指欧阳修、石延年、杜默三人。宋石介作《三豪诗送杜默师雄》,谓欧阳修为文豪,石延年为诗豪,杜默为歌豪。

三苏:指北宋文学家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三人。宋仁宗初年,父子三人同到京城,受到欧阳修的赏识,于是很快便著名于世。其中苏洵的文章说古论今,长于分析,其代表作为《六国论》;苏轼诗、书、画皆擅长,其诗意境新、变化多,其词视野开阔,笔力奔放,是豪放派的创始人;苏辙擅于政论和史论,其文章“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

苏黄:指北宋诗人苏轼与黄庭坚二人。苏轼和黄庭坚皆为宋诗风格的代表,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苏诗气象宏大,如大江大河,风起涛涌,黄诗则气象森严,如危峰千尺,拔地而起。除在诗坛二人并称外,两人的书法也都很出名,推崇他们书法的人,也常将二人并称。

苏门四学士:指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四人。四学士虽同出自苏轼门下,但四人造诣各异,文学风格也并不相同,黄庭坚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之 风气;秦观擅词,作品内容多写抒情,风格婉约清丽;晁补之诗、词、文皆有所建树,其诗词骨力遒劲,辞格俊逸,具清新韵味与柔丽情调;张耒提倡文理并重,认为“文以意为车,意以文为马,理强意乃胜,气盛文如驾。”

苏辛:指苏轼与辛弃疾二人。二人同为豪放词派的代表,词自晚唐以来,一直以婉约为正宗,苏轼以豪健放纵之笔开豪放一派,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表现内容。辛弃疾继承了苏轼的豪放风格,并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辛词热情洋溢,慷慨壮烈,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创造出了瑰丽雄奇的新境界。

宋四家:指北宋书法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四人。四人是宋代书法成就最高的四人,代表了宋代的书法风格。

周柳:指北宋周邦彦和柳永二人。二人皆精于音律,善创长调,作品内容多男女之情和羁旅之思,风格婉约缠绵,同为婉约派的代表人物。

周姜:指周邦彦和姜夔二人。二人同为词家大手,皆精通音律,能自创新调,故常并称。

双白石:指黄景说和姜夔二人。黄景说,字岩老,号白石,工诗;姜夔,字尧章,号白石,对诗、词、文、书、音律皆精通。因二人皆号白石,时人便以双白石并称。

江左二宝:指北宋胡伸、汪藻二人。《宋史》:“时胡伸亦以文名,人为之语曰江左二宝,胡伸汪藻。”

三洪:指南宋洪适、洪遵、洪迈三兄弟。三人在高宗时先后中博学宏词科,并有文名,时称三洪。

二程:指程颢、程颐二人。二人曾就学于周敦颐,同为宋明理学的奠基者,他们哲学的最高范畴是理,理作为本体衍生出了宇宙万物;他们心理的最高范畴是心,心是理的同等物而产生人的形体。二程的学说被称为洛学,朱熹继承和发展了他们的学说,并使之成为宋以后的统治学说。

程朱:指二程与朱熹。二程创建理学,朱熹继承并将之发扬光大,称为程朱理学,元代之后成为官学,其影响至今犹存。

元丰九先生:指周行己、许景衡、刘安节、刘安上、蒋元中、沈躬行、戴述、赵霄、张辉等九人。九人皆为江浙人士,曾于宋神宗元丰年间去中原汴京太学学习,研究伊洛之学,故史称元丰九先生。

北宋五子:指北宋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颢、程颐五人。五人皆为北宋著名哲学家,对北宋哲学思想的发展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周敦儒为宋代理学的开山祖,其哲学思想混合了道家无为思想和儒家中庸思想;邵雍为先天象数的创立者,其哲学思想源于道教,认为宇宙发生的一切过程都是“象”和“数”演变的过程;张载也是理学创始人之一,他认为世界万物一切存和一切现象都是气,主张理在气中,因其在关中讲学,其学派被称为关学;二程则建立了系统的以理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因二程为洛阳人,其学派便被称为洛学。

济南二安:指辛弃疾和李清照二人。辛弃疾字幼安,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分别为宋词豪放派与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因二人同为山东济南人,故并称济南二安。

陆王:指理学家陆九渊、王守仁二人。南宋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山祖,主张“吾心即是宇宙”、“心即是理”,并以此为核心,创立了心学。明代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主张“致良知”,即从自己内心去寻找理,其学说后传入日本,在日本影响极大。

东南三贤:指张栻、朱熹、吕祖谦三人。三人皆为南宋著名理学家,张栻曾主持岳麓书院,在理学上上承二程,认为天、性、心三者名异实同,皆同体于理,主张格物致知,知行互发;朱熹曾主持白鹿洞书院,是宋代理学之集大成者,共思想被后世奉为官学;吕祖谦主张明理躬行,学以致用,开浙东学派之先声,其所创立的“婺学”在理学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中兴四大家:指南宋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四位诗人。四人当世时,主要吟咏书斋生活,讲究推敲文字技巧的江西诗派占据诗坛主流,四人摆脱了江西诗派的牢笼,写出了思想性、艺术性都各有特色的优秀诗作,影响当时的诗坛倾向,代表了宋代诗歌的第二个高峰,把宋代诗歌推进到了又一个繁荣期。

二江九先生:指范荪、范子长、范子该、范仲黼、薛绂、邓谏从、虞刚简、程遇孙、宋德之九人。二江泛指成都(因郫江即府河、流江即南河环绕成都),九人皆为巴蜀人,曾就学于南轩先生张栻,后九人返回成都沧江书院传授南轩之学,使得蜀学大盛。

孙氏三龙:指南宋孙逢吉、孙逢年、孙逢辰三兄弟。三人均进士及第,以政绩、学识闻名于世。

永嘉四灵:指南宋诗人徐照、徐玑、翁卷、赵师秀四人。四人籍贯都是浙江永嘉,且四人的字或号中都有一个灵字,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赵师秀号灵秀,四此并称为永嘉四灵。

上饶二泉:指南宋诗人赵蕃与韩淲。两人是江西诗派后期的代表,同居上饶,赵蕃号章泉,韩淲号涧泉,二人互相欣赏,互相唱和,作品中慕陶、写陶之诗极多,在南宋诗坛有较大的影响。

二窗:指南宋词人吴文英和周密二人。吴文英号梦窗,著有《梦窗词》;周密号草窗,著有《草窗词》。二人同为南宋中后期清雅词派的词人,作词字句工丽,音调和谐,风格相近,内容多为身世之感和离别之情。

吴蔡:指金初词人吴激和蔡松年二人。吴、蔡二人的词作虽然在内体内涵、情感觉趋向、写作技法、词风等方面都大大不同,但二人的词作代表着金代初期的最高成就。

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四人。四人代表了元杂曲不同流派的最高成就。关汉卿是当时戏剧界的领袖,编有杂剧67部,《窦娥冤》、《救风尘》、《单刀会》等为其代表作;马致远之作品思想内容丰富深邃,艺术技巧高超圆熟,其小令《天净沙·秋思》是其最有名的代表作;白朴在杂剧史上有重要地位,共写过15部杂剧,作品题材多出自历史传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其代表作为《梧桐雨》、《墙头马上》等;郑光祖在当时的艺术界有极高的声誉,一生写过杂剧18种部,《倩女离魂》是其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儒林四杰:指元代虞集、揭傒斯、黄溍、柳贯四人。四人精通儒学,文章多宣扬伦理道理,推崇儒家经术。四人文章各有特点,虞文多为官场应酬文学,多宣扬儒家传统,颂扬权贵;揭文叙事严整,语言简单得当;黄文结构严谨,考据精切;柳文长于议论,事详而词赅。

元诗四大家:指虞集、杨载、范梈、揭傒斯四人。他们都是当时的馆阁文臣,因长于写朝廷典册和达官贵人的碑版而享有盛名。四人的诗歌创作,在题材内容上大致相同,艺术上也比较相近,表现出了当时的文学观念和风尚。

楷书四大家:指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及元代赵孟頫四人。欧阳询之书笔力险峻,结构独异,后人称之为欧体;颜真卿之字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世称颜体;柳公权所写楷书,体势劲媚,骨力道健,字字严谨,世称柳体;赵孟頫其楷书圆润清秀,端正严谨,又不失行书之飘逸娟秀,世称赵体。

宋元数学四大家:指秦九韶、李冶、杨辉、朱世杰四人。秦九韶是宋代数学家,他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提出了三斜求积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李冶生活于金元之际,他总结并完善了天元术,使之成为中国独特的半符号代数,比欧洲早三百年左右;杨辉是南宋数学家,其提出的垛积术是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新研究,他改进和发展了筹算乘除捷算法,有的还编成了歌诀,如九归口诀;朱世杰是元代数学家,他创造了一套完整的消未知数方法,即四元法法,这种方法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他的《四元玉鉴》代表着宋元数学的最高成就。

吴中四杰:指明初诗人高启、杨基、张羽、徐贲四人。四人都是吴中(今苏州)人,以文章著称于世,故称吴中四杰,四杰诗文多怀旧题咏之作。

明初诗文三大家:指明初 宋濂、刘基、高启三人。宋濂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性散文为代表,或质朴简洁,或雍容典雅,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刘基的散文风格古朴,寓言讽刺小品语言犀利,锋芒毕露,有很高的社会意义,其诗歌则直追杜甫、韩愈,魁垒顿挫,自成一家;高启在文学上主张取法汉魏晋唐,认为要“兼师众长,随事模拟”,其诗风格多样,多有佳作,为明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

闽中十子:指明初林鸿、郑定、王褒、唐泰、高棅、王恭、陈亮、王偁、周玄、黄玄等十人。十人皆为福州人,作诗推崇宗法盛唐,旨趣相近,在洪武、永乐年间,他们结社互相唱和,后人谓之闽中十子。

石鼓七贤:指韩愈、张栻、朱熹、周敦颐、李宽、李士真、黄干七人。石鼓书院永乐年间建韩张祠祀韩愈、张栻二人,成化年间增礼朱熹,万厉年间又先后增周敦颐、李宽、李士真、黄干四人。

明代三才子:指杨慎、解缙、徐渭三人。杨慎被称为三才子之首,其诗、文、词、散曲都有很高的成就,尤其是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当时风气之外;解缙的文章雅劲奇古,描摹生动,气势充沛,其诗气势奔放,想象丰富;徐谓在诗文、戏剧、书画各方面都独树一帜,诗文方面被誉为粗明一代才人,在书画方面是泼墨大喷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鼻祖,戏剧方面其所著《南词叙录》是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还写有多部杂剧。

三杨:指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三人。三人均历仕四朝,先后位至台阁重臣,为台阁体诗文的代表人物,其诗文内容上歌功颂德,粉饰太平,艺术上追求雅正,流于平实,垄断了永乐至成代年间的文坛。

前七子:指明代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等七人。七子强烈反对当时流行的台阁体诗文和千篇一律的八股习气,大办提倡“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旨在为诗文创作指明一条新路,以拯救萎靡不振的诗风。

江南四大才子:指明代唐寅、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四人。唐寅是著名的书画家、文学家、书法家,在诗书画有机结合方面有独特的贡献;祝允明能诗文,工书法,当时有“唐伯虎的画,祝福枝山的字”之说;文微明擅山水人物画,工行草书;徐祯卿在诗坛有很高的地位,其诗格调高雅,驰骋于汉唐之间。

明四家:指明代沈周、文徵明、唐寅、仇英四位画家。四人是吴门画派最杰出的代表,他们的绘画以山水为主,诗书画三位本体地抒写情怀。

嘉靖三大家:指明代归有光、唐顺之、王慎中三人。归有光崇尚唐宋古文,其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是明代“唐宋派”的代表人物,后人赞其散文为“明文第一”;唐顺之是以古文与八股文著称于文学史,是“唐宋派”的领袖之一,主张师法唐宋;王慎中提倡文章要“道其中所欲言”,表达内心最真实的思想感情,其诗文独树一帜,开明代唐宋派之先河。

归胡:指明代归有光和胡友信二人。胡友信博通经史,好学善文,被誉为文章大家,与归有光齐名。

嘉靖八才子:指明代李开先、王慎中、唐顺之、陈束、赵时春、熊过、任瀚、吕高等八人。八才子是对前七子掀起的复古思潮的回应,他们或承续其绪,或悖逆其势,反映了对前七子文学主张的不同理解,体现了当时文坛对文学自身价值功能认知上所存在的差异。

后七子:指明代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余日德、张佳胤等人。后七子受前七子影响,继续前七子的文学主张,但声势更为浩大。后七子并非七人,而有有人退出,有人加入。

东林八君子:指顾宪成、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刘元珍、钱一本、薛敷教、叶茂才八人。八人聚集于东林书院讲学,以批评朝政腐败,批评朝廷政策,关心社会问题,关心百姓生活为宗旨,逐渐形成了对明朝政治发生重要影响的东林党。

三魏:一是指明代魏允贞、魏允中、魏允孚兄弟三人,二是指清代魏禧、魏际瑞、魏礼三人。

三袁:指明代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兄弟三人。袁宗道反对贵古贱今,强调作家要有思想修养,文章要有思想内容,而绝不是在形式上模仿秦汉;袁宏道是公安派领袖,反地盲目拟古,主张文随时变,在明代文坛占有重要地位;袁宗道强调性灵,主张“以意役法,不以法役意”。

钟谭:指明代竟陵人钟惺和谭元春,他们反对前后七子之弊,纠正公安派之失,认为无论七子或公安,其创始之功都不可没,但末流之弊都未能避免。因此他们主张诗文应纵意而谈,内容要“幽情单绪,孤行静寄”。

娄东三凤:指明代张泰、陆容、陆釴三人。娄东指太仓(今太仓、昆山一带),三人皆娄东人,诗歌受李东阳影响较大,张泰诗歌恬淡自守,陆釴诗歌清淡自然,陆容学问广博。

娄东二张:指明代张溥、张采二人。二张皆是娄东太仓人,他们推崇前、后七子,主张复古,张溥以散文著称,其写作风格亢爽质朴;张采以诗歌著称,其诗抒发了郁郁不得志的情绪。

蜀中四大才女:指卓文君、薛涛、花蕊夫人、黄峨四人。卓文君是西汉司马相如之妻,其哀怨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充满才气;薛涛精诗文,通音律,被誉为扫眉才子,是著名的女校书;花蕊夫人的宫词描写的生活声景十分丰富,生动活泼,其《述国亡诗》历为后人称道;黄峨是杨慎之妻,博通经史,能诗文,擅词曲。

江左三大家:指明末清初诗人钱谦益、吴伟业、龚鼎孳三人。三人都是明臣,后皆降清,三人籍贯都是江左地区,且三人都擅诗文,故时人称江左三大家。

复社四公子:指明末清初陈贞慧、方以智、侯方域、冒襄四人。四人皆为复社成员,陈贞慧文章婉丽闲雅,兼擅骈散两体,尤擅散文,文章风采著名于时;方以智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科学家,于儒、释、道皆精通;侯方域擅长散文,提倡尊崇唐宋八大家,以写作古文著名当时;冒襄被时人比作初唐之王勃,一生著述颇丰,其《影梅庵忆语》是忆语体文学之鼻祖。

清初散文三大家:指侯方域、魏禧、汪琬三人。侯方域散文继承韩愈、欧阳修之传统,融入小说笔法,流畅瓷肆,委曲详尽;魏禧长于策论,文章观点卓越,析理透辟;汪琬文章畅达通顺,描写人物笔墨生动。

海虞二冯:指清初诗人冯舒、冯班兄弟。二人工诗,皆属虞山派,诗作曾得钱谦益称赞。

两髯:指清初邵长蘅、陈维崧二人。邵长蘅工于诗文,其诗浑脱苍凉,自然天成,其文宗唐顺之、归有光,内容真挚朴实;陈维崧诗词作品风格接近苏辛,气魄大,骨力劲。邵、陈二人皆美髯,且都著有《两髯行》,故时人并称二人为两髯。

燕台七子:指清初诗人施闺章、宋琬、丁澎、张谯明、周茂源、严沆、赵锦帆七人。七人都在北京(燕台即指北京)为官,公干之余常相唱和,互有赠答,人称燕台七子。

易堂九子:指清初魏禧、魏际瑞、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九人。魏禧的父亲魏兆凤明亡后隐居于宁都翠微峰,名其居室曰易堂,九子皆曾讲学于此,提倡古文实学,世称易堂九子。

四明四友:指清初李暾、万承勋、郑性、谢绪章四人。四人皆为浙东人,当地的标志性山川为四明山,因此时人将四人并称四明四友。

南洪北孔:指清初历史剧作家洪昇和孔尚任二人。洪昇是杭州人,其代表作《长生殿》演绎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二人之间生死相恋的爱情故事,甫一问世,便流传四方,成为经典;孔尚任是曲阜人,其代表作《桃花扇》描写了侯方域与李香群的爱情故事,首演后便历演不衰,成为明清戏曲的压卷之作。

辽东三老:指清初陈景元、戴亨、长海三人。三人皆为旗籍,长期隐逸山林,以诗赠答,诗风清闲通俗,多写隐居生活的恬静、闲适。

梁溪三逸:指清初杜诏、荣涟、妙复三人。杜诏为儒者、荣涟为道士、妙复为僧人,三人皆江苏无锡人,结社隐居于当地九龙山,因此又称九龙三逸。

岭南三大家:指清初屈大均(番禺人)、陈恭尹(顺德人)、梁佩兰(南海人)三人。三人皆为岭南人,都是由明入清的遗民,拒绝与清政府合作,他们的诗歌属现实主义风格,内容上歌颂了明末抗清的斗士,揭露了清军南下的种种暴行,展现了改朝换代之际百姓的悲苦生活。

西泠十子:指清初陆圻、柴绍炳、沈谦、陈子龙、毛先舒、孙治、张纲孙、丁彭、虞黄浩、吴百朋等十人。清初十人于西湖西泠桥附近结成西泠诗社,十人便号称西泠十子。

南施北宋:指清初施闰章和宋琬二人。二人较早在清廷出仕,主要活动在顺康时期,诗名极盛,王士祯说:“康熙以来诗人,无出南施北宋之右。”

南朱北王:指清初诗人朱彝尊、王士禛二人。朱彝尊是浙江人,王士禛是山东人,二人齐名于当时,人称南朱北王。

海内八家:指清初诗人曹尔堪、宋琬、沈荃、施闰章、王士禄、王士禛、汪琬、程可则等八人。

桐城三祖:指清代方苞、刘大魁、姚鼐三人。三人皆为安徽桐城人,为桐城派早期的三位重要代表,为桐城派的兴起和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姚门四杰:指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四人。姚鼐中年弃官后,先后在扬州梅花、歙县紫阳、南京钟山等书院授课,门下弟子梅曾亮、管同、姚莹、方东树四人继承了桐城派关于义理、考据、辞章三者相济的精髓,并对桐城派的发展和传播起了很大作用。

扬州八怪:扬州八怪指清代康乾年间八位画家,说法不一,较公认的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鱓、李方膺、汪士慎、罗聘、高翔等八人。扬州八怪大多出身贫寒,生活清苦,仕途坎坷,因此书画便成为抒发心中志向的媒介,他们的书画风格异于常人,不落俗套,在世人眼里显得有些怪异,因此称作八怪。

武宁三盛:指盛谟、盛镜、盛乐兄弟三人。三人为江西武宁人,皆负不羁之才,以诗文名著一时。

江西四子:指蒋士铨、赵由仪、杨垢、汪轫四人。四人皆为江西人,同在江西名儒、武宁三盛之一的盛谟的书楼读书,且都有不凡的文学才能,诗词作品一度震惊江西诗坛。

毗陵七子:指清代洪亮吉、孙星衍、赵怀玉、黄景仁、杨伦、吕星垣、徐书受等七人。七人皆为常州(古称毗陵)人,以横溢的才华、风发的气势、不群的个性纵横文坛,名动江左,声名远播。

京江三上人:指清代释巨超、释司霈、释达瑛三人。三人分别在南京栖霞寺、镇江焦山寺、高邮万寿寺为僧,彼此往来频繁,唱和最密,并且诗学旨趣相投,诗风清新自然,灵秀蕴籍,并称于当世。

江右三大家:指清代袁枚、赵翼、蒋士铨三人。三人同为江南(江右)人,诗风相近,都主张写诗要有真感情,要有独创性,不能一味模仿前人。他们的诗不拘一格,有时喜在诗中发表议论,往往深入浅出,清新明快。

性灵派三大家:指清代袁枚、赵翼、张问陶三人。三人是性灵派的代表人物,主张诗文创作应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诗人的真情实感。在促使诗歌创作回归表现真情、个性的健康轨道,扫除写诗一味模拟古人的风气等方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南袁北纪:指清代袁枚与纪昀二人。袁枚是浙江钱塘人,才华出众,声名冠江南,纪昀是直隶献县人,工于诗歌,长于考据,名扬于天下。

张门三才子:指清代崔旭、梅成栋、姚元之三人。三人皆出自著名诗人张问陶门下,且称名于当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