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42年日军重兵集结缅南与泰北,觊觎当时中国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

 颐源书屋 2022-11-06 发布于云南
觊觎当时中国的唯一国际通道滇缅公路。形势危急,中美决定开辟空中运输线,另辟陆上补给线。1942年,驼峰航线启用。是年12月10日,中印公路破土动工,从印度利多经密支那,分为南北两线与滇缅公路相接,继而连接滇黔公路和川黔公路。1945年1月27日,滇西远征军与中国驻印军在中缅边境芒友会师,这条史上最悲壮的国际通道全线开通,又称史迪威公路。

与中印公路开工同时,是铺设全长3000多公里的中印油管。这是当时世上最长油管,蜿蜒在缅北丛林,将战争血液输送至中国战场。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八月,中美英三国敲定了中印油管工程的实施细节,规定由米国出资,中印缅出力,管线从印度加尔各答起始,途经汀江、雷多、密支那、八莫、畹町、昆明至沾益机场。

中印油管项目启动后,各种材料,先由米国运到印度,再装车沿中印公路进行运输。遇到车辆无法通行的地方,就人拉肩扛,翻山越岭,将管道等设备运输到位。

至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五月,工程推进到缅甸新平洋和丁加克之间,工兵要在雨季到来前通过二十多公里的湿地。白天中印公路要运输大量一线军用物资,修设管线的部队只能晚上运送油管,工兵和劳工把油管放到卡车上慢慢通过桥梁,然后扛在肩上蹚过齐腰的泥水,在小船上对接管道,再沉入沼泽,工作十分艰辛。中国劳工在机械短缺的情况下,几乎纯粹靠手工铺设,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给美国技术人员留下深刻印象。

整整一年半后,中印油管全部完工。全线共设置三十五个抽油站,五十个储油池,总长超过三千二百一十八公里。既是中国第一条成品油管线,也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一条输油管道。

中印油管线路建成后,每月输入我国的油料1.8万吨。截至当年十一月停止输油,七个月内共输入汽油、柴油、润滑油等油料约十万吨。相当于滇缅公路用汽车运油一年半的数量。

中印油管停止输油后,米国按照废旧金属的价格,将中印油管线路上的钢质油管以及抽油站、储油池等设备,廉价出售。中国境内的管件及设备大多拆运至甘肃,供应正在紧锣密鼓勘探和开采石油的玉门煤油公司使用,中印输油管道历史使命正式终结。

当年昆明盘龙江上的油管桥就是用拆下来的中印油管架设而成,由此而得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