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本市热点:推翻艺术概念来自西方论/李怫麟

 艺术天天看 2022-11-06 发布于北京

推翻艺术概念来自西方论 

文:李怫麟

    “艺术”二字起源于哪里,这是值得思考并研究的一个话题。研究这个话题的原因很简单,主要在于当下有不少书法家,甚至是知名的书法家以及一些专家学者,始终秉持着一个并不是依据的说法,就是艺术的概念来自于西方。

而将书法贴上艺术的概念则来自于西方的艺术二字。即书法本来不是艺术的并高于艺术,由于引进了西方"艺术"二字的这个概念,才使中国的书法也黏贴上了"艺术"二字在后面,形成了今天的“书法艺术。”

由于“艺术”二字是否为舶来品的争论,主要来自于部分书法家与部分专家学者捍卫书法为非艺术的观点。并认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艺术”这个词?故本篇在这里就探讨一下“艺术”二字的来源。

那么,“艺术”二字的概念是不是来自于西方?本文将用事实证明“艺术”一词,不但大量出现于诸多中国古代典籍中,也是中国古代的常用语,以证明中国先人的智慧。

其实,如果说"现代艺术"这个概念来自于西方是比较贴切的。毕竟,现代艺术不等同于我们国人认为的传统艺术概念。

但要说"艺术"二字就是来自于西方,并以此来证明书法不是艺术,那还是有必要进行探讨的。因为许多人之所以摒弃书法是艺术,并不是站在书法的角度,而是站在爱国以及道德绑架的角度去谈。即艺术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天天把艺术二字挂在书法后面目的不纯,属于崇洋媚外,就是数典忘祖。书法就是书法,书法是文化的并高于艺术,加上艺术就低了,书法不是艺术,如果说是艺术,就是受到西方思想的蛊惑?

在此,也就不浪费口舌笔墨去谈是否受西方蛊惑的问题。进入正题,来谈“艺术”二字起源于何时,起源于哪里?

本篇,单指"艺术"二字的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存在及发展。现在许多人动则说艺术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其实观点很模糊,找不到相应的证据,也有以讹传讹之嫌。部分学者认为中国历史上就没有“艺术”这个词,中国古代就不可能有"艺术"的概念,是缺乏对于古代相关书籍史料的研究与学习所致。

华夏文明数千载,在十八世纪西方现代艺术概念出现以前,中国古代拥有许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可以说西方有的艺术形式中国都有,西方没有的艺术形式中国还有。

举凡诗歌,文学,戏曲,绘画,雕刻,塑像,建筑、园林、动画(皮影等)、舞蹈、表演、歌唱、评书等语言艺术、音乐、器乐、书法等等,每一样也不比西方的差。无论是社会民间形式还是宗教、统治集团形式。这多形式门类,要说在中国历史上没出现"艺术"二字的概念,是不妥的。同时,也是对历史资料的选择性屏蔽,这里就深挖一下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艺术的概念。

一、“艺术”一词自古有之

首先来谈一下中国古代有没有艺术二字的概念?

说艺术的概念完全来自于西方引进,中国古代就没有艺术二字这个概念,是不符合实际的。中国早有艺术的概念,并频繁出现于大量的正史及私人专著中。“艺”的概念更是两千年前就以出现。多了不说,中国艺术二字概念的出现比西方早一千多年是不成问题的。

先看两千年前孔圣人是怎么说的:

孔子"游于艺"见《论语·述而》“志于道”章:“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在先秦,艺也称“道艺”。《礼记·少仪》:“问道艺,曰:'子习于某乎?’'子善于某乎?’”在先秦艺和德行构成选拔人才素质结构的两大基本要素系统。

西周学校教育,人生八岁(一说七岁)入小学,十五岁入大学。道艺教育的主要内容为礼、乐、射、御、书、数(礼节、音乐、射箭、驾车、写字、算术),叫"六艺"。

     事实上,中国两千年前就已经有"艺"的概念了,而且跟西方艺术的概念也差不哪去,甚至比西方艺术概念包含得更加广泛。当然,孔子讲的“游于艺”中的艺不是今天的专业艺术的概念,但却涵盖今天的艺术门类。

(甲骨文“艺”字)

中国古代的艺术分为“艺”与“术”两个层面,所表述的意思也有很大不同,随着时代的发展,两者合二为一成为具有深远意义,涵盖面更广泛的词汇——艺术。

"蓺术"这里的蓺有两个解释:

1,蓺,种植。蓺(埶)同艺

  《诗经·齐风·南山》:"蓺麻如之何?衡从其亩。"

诗经《大雅·生民》"蓺之荏菽,荏菽旆旆"

2,才能。

《史记·卷三三·鲁周公世家》:"旦巧能,多才多蓺,能事鬼神。"

    这段记载中,讲述了古代的艺术,实际上,艺术在古代所指的乃是六艺以及术数、方技等各种技能,古代艺术包含范围很广泛。现在我们经常形容某个人多才多艺来夸赞对方才艺,其实古人在两千年前就这么说了。

好,下面咱再谈艺后面的"术"字,即合起来"艺术"的概念。

"术"在古代有多种解释;

1、技艺:技术、艺术、数术、方术、法术等

2、方法:战术、权术、心术、

3、路:邑中道也《说文解字》古代城市中的道路。

据《后汉书·伏湛传》中记载:“永和元年,诏无忌与议郎黄景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蓺术"。

中国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艺术的概念,且在南北朝时期编入《后汉书》。而且这艺术概念包含的内容跟今天艺术包含的内容基本没什么区别。中国出现艺术的概念按照西方现代艺术概念出现在十八世纪,则比西方早了一千五百多年。(十八世纪,清朝《红楼梦》出现时期)

《后汉书》"李贤注:“蓺谓书、数、射、御,术谓医、方、卜、筮。”

二、中国古代早为“艺术”列传

 除了在部分史书中有零星的艺术词语出现外。在中国历史上,也有不少正史专门对于艺术做一个门类进行作传。其列传内容还是非常丰富,这足以说明,中国古代很早就有人关注艺术的发展。二十四史中的《晋书》《北史》《周书》《隋书》等四史均有针对艺术这一门类的列传。虽然,这些列传与我们今天艺术概念所表述的内容有很大出入,但也足以说明,古人对于艺术这个概念并不陌生,并且给予了足够的重视。这些“艺术”列传中记录了不少古代人民从事相关艺术的史料或实录。当然,我国古代使用的“艺术”一词与今天所说的“艺术”一词有所不同,其涵盖范围更广。从史书记载,艺术中有星象占卜,天文地质,方术医术等各种技能,同时也涵盖我们今天专业艺术的门类如:绘画、音乐、建筑园林设计、书法等等。

    《晋书》之前有《魏书》,记载有《术艺列传》其所载内容大体与《晋书》等相似。即艺术之前也被称之为“术艺”由“术艺”发展为“艺术”也是顺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晋书·艺术传》

     “艺术之兴,由来尚矣。先王以是决犹豫,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今录其推步尤精、伎能可纪者,以为《艺术传》,式备前史云。”

     从《晋书》开始,“艺术”二字的概念已经非常成熟,并专门叙述。当然,需要强调的是,这里说的艺术概念是“定吉凶,审存亡,省祸福”而《晋书.艺术传》所载内容也大多属于星象占卜一类,与我们今天所指的艺术概念还是有较大差别。

由北宋王尧臣、欧阳修等编撰大型目录丛书《崇文总目》亦将艺术做专门的分类进行编撰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文说·史体因革》:“后汉为方术, 魏为方伎, 晋艺术焉。”

     清袁枚《随园随笔·梁陈遗事出「广异记」》:“庾肩吾少事 陶先生 ,颇多"艺术"。

“艺术”一词事实上在唐代以前已经广泛使用,在《旧唐志》《新唐志》大型丛书中,均列有子部艺术类专栏。唐以后至清代,沿袭唐代书籍目录学编制,一直有子部艺术类的专门分类。如:《四库全书》就将书法、绘画、篆刻、杂技列入子部艺术类。

(四库全书·书法正传)作者:冯武

而明人祁承藏并编撰的《澹生堂书目》更是直接使用了“艺术家”这一词汇,将一些艺术归类于“艺术家”词条中。

中国古代艺术的概念与今天的艺术概念虽有那么一些差别,但基本上也差不多。那么,许多人会问孔子“游于艺”是游的什么艺?“游于艺”实际上就是讲学,讲我们经常提到的“六艺”。“六艺”之学涉及广泛,包罗万象,为了便于今天人们的理解,笔者做了下面的梳理。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礼:礼节(即今之德育、美育、情操,各种场合的礼仪、伦理及文化学习等)。

乐:这里孔子所讲的乐理知识已经失传,我们可以代指今天的音乐(可泛指今日各种器乐、戏曲、舞技、演唱、表演等)。

射:射箭技术(泛指今日之锻练体质,品格修养、也可以包含今日之各体育项目如武术、摔跤等,当然也包括作战技术理论及谋略思想)。

御:驾驭马车的技术(可泛指今日之驾驶车辆及机动设备技术,也涵盖各种管理门类)

书:与书写有关的事物,(泛指六书、书写、识字、作文、文字、文章、思想等)。

数:算法、数艺九科(即今数学)以及占卜、星象、天文、历法、地质等等。

在春秋时代,六艺皆由至圣先师孔圣人亲授。虽然,孔夫子没有对"艺"的范围及架构做详细阐述。但从孔子教授儒家六经角度谈。孔子所讲的"艺"包含了当时的人文学科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周朝传下来的优良文化传统。那么孔子六艺(六经)包含广泛,涵盖教育、诗歌、文学、哲学、历史、美学礼仪、艺术、伦理、管理等等。近代大儒马一浮言:“六艺可以统摄中西一切学术。”即指六艺包罗万象,无所不及。”

     我们也可以说古代的六艺与今天的艺术毫无关系,但追根溯源,会发现,今天我们所称之为的艺术,实际上已经包含在六艺里面。

三、下面再简单谈一下西方的艺术概念:

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它的起源是晚近的事,大多数学者认为是在18世纪才得以形成(即红楼梦出现的时代)

现代西方语言中的“艺术”一词,英语、法语为Art;德语为 Kunst。英语、法语中的 “艺术”(Art)概念,来源于拉丁语,它的原意,是指一种广义的技能、本领。这个词的辞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语,它的原意也是指一种技术、技艺。这种解释与中国古代六艺,艺术的解释实际没什么区别。

    英国现代美学家柯林伍德在《艺术原理》中,对古拉丁语和古希腊语中的“技艺”一词的含意有这样一段解释:“古拉丁语中的艺术,类似希腊语中的'技艺’,意指完全不同的某些其他东西,它指的是诸如某种木工、铁工、外科手术之类的技艺或专门形式的技能。在希腊人和罗马人那里,没有和技艺不同而我们称之为艺术的那种概念。即当时的画家,雕塑家等基本都可以定义为技艺,和其它工匠平等,没什么本质区别。

我们今天称为艺术的事务即创作能力,在那时也不过不过是一种技艺而已,比如写诗绘画等技艺。按照那个时代的称谓,艺术与当时社会上存在诸如木匠,瓦工等技艺一样。如果认为当时从事这些技艺工作的和其它技艺工作的有什么不同。区别只在于所从事工作的门类不同罢了。就如在中国,搞书法的和木匠有所不同而已。

今天所说的艺术的概念来自于西方,则是以西方"美的艺术"为引源的。其中主要是以日本美学家内敏雄主编《美学事典》所载"艺术"辞条为主,简单说:“被限定为美的意义上的艺术的观念,在进入18世纪以后才开始流行起来。为了使艺术和以前一般技术区别开来,人们开始有意识地使用"美的艺术"来进行表达。”

也就是说,我们所指西方现代意义上的艺术概念,是以“美的艺术”的概念的出现及流行作为标志的。

当然,我们今天所指的美术,雕塑,影视等艺术概念则是西方的概念,这一点没必要否定。因为像影视,歌剧以及雕塑,在中国是没有的或与中国的含义有所不同。比如说"美术"这个概念在中国就没有,在今天提到美术的概念就是特指绘画,但扩展开来就是美的艺术。

毫无疑问对现代于艺术的解释,是建立在西方绘画基础上的定义而向其它艺术领域扩展。其借助相应的创作手段或者是传媒渠道以确立创作者的形象派系、确立某种思想,从而反应当时的社会环境,生存意志,或者以此展现出内心的情感,表达对于社会、未来、文明、发展的一种文化。

这种解释在中国自古就有,并且意境更高。所以说艺术的概念完全是舶来品,不符合事实。是故,我认为,无论是书法还是绘画以及中国境内的其它艺术门类,也只有中国语系及思想才能够真正理解和表达。套用西方理论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找到合适的语境契合点。就如中国的"武侠"如何用英语翻译成具有中国武侠的意境,实在是比较难。

除有部分学者专家认为艺术一词来自于西方外,还有的学者认为中国艺术一词源自日本的“芸术”一词,实在是莫名其妙?中国本有艺术一词,怎么会本末倒置的去借鉴“芸术”这个词?

   通过以上对“艺术”一词的分析和介绍,可以充分说明“在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中,有关艺术思想以及对艺术学术理论探讨及发展具有久远的历史,是足以与我们所认知世界艺术与艺术理论平等论述的。即,中国历史上的艺术有着自身发展的脉络,可谓是源远流长。

我们今天并不否定西方艺术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影响,但也没有必要否定中国历史上自有艺术体系的存在。更不能屏蔽相关信息,简单粗暴的认为“艺术”一词为舶来品。

 2021.6.14日 

 参考资料:

《中国古代艺术列传研究》作者:谢九生

《中国古代目录学书目中“艺术类”类目的设置及其演变》作者:苏金侠

《古代艺术书分类源流》作者:张爽

《"艺术"词源、含义试探》作者:周正军

《艺术概论》作者:王宏建

作者简介:

李怫麟:字·叔玄,1969年7月10日

吉林省辽源市人现居海南三亚

自十七岁时开始学习书法,初学欧阳询,继学魏碑,钟王,褚遂良、孙过庭、怀素、苏轼、黄庭坚、祝枝山、黄道周等。于2010年进修清华大学当代书画艺术创作研究生班。

编辑:红雷 · 投稿或订购作品:请留言 今日10万+榜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