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3年社保一锤定音!高龄补贴上调,65岁老人统一增发300元,可行否?

 职场火锅 2022-11-06 发布于北京

胜利大会,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八个大字,一锤定音!中国的优良传统就是尊老爱幼。多年来,上级高度关注和关心老年事业,尤其是关心照顾高龄老人的健康、生活问题,在近年来的养老金上调机制中,专门向高龄高人倾斜了,给予高龄老人津贴,不断提高高龄高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人人都有老的时候,尤其是年龄超过65岁之后,就很难通过劳动来挣钱了,除了一些艺术家、作家、专家等老人还可以用“脑子”挣钱,大多数65岁以上的老人只能依靠养老金生活了,当然了,子女孝顺的也会享受到儿孙满堂、含饴弄孙的幸福。

我国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33条明确规定: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针对80周岁以上低收入老人建立高龄津贴制度,高龄津贴也是减轻退休人员生活负担,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保障。

我们都知道,很多地区都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一般来说,社保部门设置的高龄门槛比较高,多数地区需要年满80周岁。发放标准:80-89岁在50元-100元左右;90-99岁在100-200元;百岁老人在300-500元。

我国人均预期寿命78.2岁,退休老人呼吁:虽然有这个红利,但我们恐怕活不到那一天呀!他们提出:能不能降低高龄津贴的年龄门槛呢?比如,给65岁及以上的老人统一发放每月300元。

有些社保专家认为:全国统一为65岁以上的老人每月发放300元的高龄津贴,基本是行不通的。专家的论证意见如下:

第一,把高龄标准降低到65岁,失去了关心高龄老人的现实意义。

正是因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8.2岁,所以,才把高龄的界定标准设为80岁,超过平均寿命的才叫高龄啊。为什么我们常说八十大寿呢!

现在的65岁,联合国还定义为中青年呢!高龄津贴,是一种兼有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性质的社会保障措施,体现了国家对高龄老人的真关怀、真帮助、真倾斜。如果大幅度放宽到65岁,覆盖范围太广泛了,就成了普惠政策,人人都吃大锅饭,关心高龄的现实意义就不存在了。

第二,给65岁以上老人统一发放每月300元,经济实力不允许。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万人,占18.70%(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万人,占13.50%)。

高龄津贴是一种福利,只要有当地户口,年龄符合要求,就可以领取。这笔钱,与个人是否缴费无关,完全是由地方财政负担。1.9亿人*300元*12 月=6840亿元。

2021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总收入为60455亿元,基金总支出为56481亿元,当年结余仅有3974亿元。如果从养老基金里支出,根本兜不住。由地方财政支出,那就更拿不出来了。

第三,每人统一发300元,不符合地区差异和经济实力的情况。

我们国家在制定养老金标准,甚至各地的社平工资以及各地最低工资保障线的时候,基本都是从各地区的经济实力和地区生活成本差异的实际出发的。比如,北上广深的社平工资高于1万元,东北西北等偏远城市的社平工资只有五六千元。同样的道理,高龄补贴也要考虑各地的生活成本,不可能全国统一发300元标准的。

PS:有些退休老人也提出了与社保专家不同的意见:

第一,全国养老金的平均水平只有3000元左右,大多数地区的养老金水平都是低于3000元的。而且,年龄越大的老人越是当年吃过苦的传统国企的下岗工人,他们只有一两千元的养老金,给他们统一涨300元高龄津贴,能大幅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现在不是提倡“共同富裕”吗?为什么在高龄补贴这个“小事”上又说地区差呢?再说了,北上广深的人已经享受了时代的红利、房地产的红利和教育、医疗资源的红利了,为什么不能向偏远地区倾斜呢?

第三,现在不是落实“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原则吗?偏远地区的65岁以上的老人不正是弱势群体吗?给他们统一发放300元的高龄津贴,不正是惠及和保障更多老人吗?

第四,为什么有些地区就大胆实施了呢?比如,上海市就率先放宽了高龄标准——上海户籍且年满65周岁的老年人。上海能做到,为什么别的地区做不到呢?

PS:本文只是把社保专家和退休老人的两种观点摆出来,供大家讨论,希望有关方面能吸收各方面的意见,制定出更加接地气、更加温暖的政策。您说,是不是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