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希腊史》读书笔记

 昵称43334418 2022-11-07 发布于湖北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

(全二册)

[英]查尔斯·欧曼

 译者:陈乐

 出版社:华文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07


【作者注】查尔斯·威廉·欧曼爵士(1860—1946),英国历史学家,1905年成为牛津大学近代史教授、皇家历史协会主席,1920年被授予爵士爵位。

【简介】《古希腊史》以希腊人的迁徙、发展、崛起、衰落为主线,以人口迁徙、地理、文明、战争为线索,剖析古希腊的发展,为我们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古希腊历史画卷。


本笔记是根据本人的阅读记录整理的,为保持原貌,笔记以摘录为主,地图是从它处引用过来的。书籍来源为“微信读书”电子书。(202210)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

(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 上册


 第1章 希腊的地理环境

(概述)

>> 自称是“希伦人”(Hellen)的种族

>> 我们更习惯称他们为“希腊人”

>> 他们居住在巴尔干半岛的南部

>> 在远古时期,他们多半从亚细亚而来,四处漂泊,偶然流浪至巴尔干半岛


>> 巴尔干半岛的脊梁由一条巨型山脉构成

>> 这条巨型山脉始于阿尔卑斯山脉,自北向南,形成了一条分水岭,横亘在自西流入亚得里亚海、自北向东汇入多瑙河和自南向东汇入爱琴海的众多河流之间

>> 巨型山脉的最南端是品都斯山脉

>> 构成巴尔干半岛主体部分的是一片宽广的方形地带

>> 品都斯山脉有众多山嘴和支脉,形成了一片广阔的山地地区

>> 在这片巴尔干半岛向南部延伸的土地上,希腊文明的曙光最早出现

>> 希腊人是这片土地上的首批居民,也是这片土地真正的子孙

(评论)“希伦”人并不是希腊半岛的首批居民,而是后来迁徙过来的。其前身为印度雅利安人。


◆ 第1节 希腊半岛


>> “希腊半岛”——如果我们可以这样命名巴尔干半岛的南部突出地带——地域并不广阔

>> 四面环海

>> 海岸线都参差不齐,有数不清的海湾和河湾

>> 被大大小小的岛屿包围

>> 地表土壤都不太肥沃

>> 多山地

>> 在希腊半岛,目光所及之处均是小山丘

>> 整个半岛上,山与山之间的距离不超过十五英里

>> 希腊三处平原面积的总和不到希腊半岛地表总面积的六分之一


◆ 第2节 希腊的高山

>> 一座座高山赋予了希腊独特的性格

>> 希腊的高山并不因高度而引人注目

>> 但异常荒芜、崎岖和贫瘠

>> 锐利且荒芜的石灰岩山峰和山脊矗立在希腊南部明净而干燥的空气中,格外引人注目

>> 希腊高山的山顶不会常年积雪,它们的轮廓也没有因森林的覆盖而显得柔美,一切都显得清晰而生硬

>> 众多陡峭的悬崖和难以逾越的沟壑构成了山谷之间的重重屏障

>> 希腊境内的高山海拔多在三千到七千英尺之间,因而悬崖沟壑形成的屏障远比这些高山有效得多

>> 从一地到另一地的通行路线少且难走

>> 在悬崖峭壁底部或险峻峭拔的峡谷间,小路蜿蜒盘旋

>> 因此,各个部落都相安无事

>> 大家都清楚彼此的要塞。而在多数情况下,只要有一群死士严密防守,这些要塞就很难被攻破

>> 这种地形特色造就了希腊独立小群落的社会结构

>> 希腊的地形千岩万壑,层峦叠嶂,结构错综复杂

>> 高山的走向毫无章法可言

>> 海水沿着曲曲折折的裂缝攀援而上,直至深山

>> 尽管希腊高山的顶峰总是荒芜凄凉,但古时候的山嘴和山坡地带也曾有过森林的踪迹

>> 希腊北部的皮立翁山和帕纳塞斯山都曾覆盖着广阔的梣木[插图]、山毛榉和松木

>> 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阿卡狄亚曾以其漫山遍野的橡树林闻名于世

>> 这片土地的森林并不繁茂,也没有像德意志和英格兰那样构成原始屏障

>> 野性只存在于希腊的悬崖峭壁间,而不在它的森林里


◆ 第3节 希腊的河流

>> 河流的特点

>> 平缓的坡地和宽广的平原孕育出适宜通航的河流,岩石和沟壑却造就了难以通行的急流

>> 希腊的河道短,从山上倾泻入海的水流湍急

>> 船无法在这些河中航行

>> 在冬季灌满雨水后,这些河流就变成汹涌危险的洪流,一路扫除自己入海的障碍,并常常冲毁下游河段的耕地

>> 希腊的河神人头牛身

>> 将牛的莽撞蛮力和人类恶作剧时的心思缜密合二为一

>> 希腊有四五条较长的河流

>> 一年四季,这些河流都向大海注入巨额水量

>> 希腊境内最大的河流是阿科洛厄斯河

>> 穿过伊庇鲁斯和埃托利亚重重幽暗的峡谷

>> 一百多英里

>> 在科林斯湾入海口

>> 希腊第二大河流佩纽斯河更有名

>> 佩纽斯河带走了希腊境内唯一的大平原——塞萨利平原的水分

>> 阿尔斐俄斯河是希腊唯一一条冲破阿卡狄亚的崇山峻岭,最终汇入爱奥尼亚海的河流

>> (其他河流)在一年中有两季,这些河流咆哮入海;而其他两季,它们则是涓涓细流,勉强连接起一处处孤立的小水坑

>> 有时,这些河流甚至完全枯竭直到消失

>> 在夏季,干涸的河床分外显眼


◆ 第4节 希腊的湖泊

>> 由于高地山谷的河水无法自然排出,河水就会积聚形成湖泊。希腊境内的湖泊无一例外都是这样形成的

(评论)堰塞湖?

>> 因为地处石灰岩地区

>> 湖泊中的水如果在地表上找不到出口,就渗入地下,形成所谓的“吞咽口”

>> “裂缝”

>> 在低洼的河谷处,水流将再次出现

>> 如果“吞咽口”堵塞,那么湖水将越积越多,最终淹没整个山谷

>> 如果自然力或人力拓展湖泊,那么整片水域很可能完全干涸


◆ 第5节 希腊的海岸

>> 在希腊境内,尽管能通航的河流很少,但海湾的数量数不胜数

>> 海水深入希腊内陆。几乎陆上的每片区域都能获得海水

>> 数不清的内陆水湾遍布希腊全境

>> 科林斯湾就是其中最大的一个

>> 希腊的海岸线参差不齐。地处陆地深处的塞萨利和阿卡狄亚与最近的海岸线相距不过四十英里

>> 希腊各个海湾的纵深发展产生了惊人的结果:希腊虽然仅有伊比利亚半岛地表面积的十分之一,但其拥有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和葡萄牙同样漫长的海岸线


◆ 第6节 希腊的气候

>> 气候相对温和

>> 希腊地表的主要类型是高地。山地的高度缓解了夏日的炎热

>> 海风几乎能吹到希腊的每个角落,为希腊带去凉爽和清新的空气

>> 麦西尼亚最南端的平原地区是希腊境内唯一能见到近似亚热带植被的区域

>> 希腊人认为,宜人的气候弥补了希腊天然贫瘠的土壤

>> 希腊优良的地理位置恰好避开了北部的严寒气候与南部的炎热气候


◆ 第7节 希腊的主要分区

>> 希腊大致可分为三大区域。三大区域彼此以地峡为界

>> 第一个区域包括塞萨利和伊庇鲁斯

>> 这个区域处在希腊北部边境和马利亚湾及安布拉基亚湾之间

>> 马利亚湾和安布拉基亚湾切入希腊半岛,将希腊半岛的宽度缩小到六十五英里

>> (第二个区域)第一个区域以南广阔的区域是希腊的中部地区

>> 后来的地理学家称其为“希腊”,以此将它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及北部岛屿区分开来

>> 希腊的中部地区包含以下地区:阿卡纳尼亚、埃托利亚、多利斯、洛克里斯、福基斯、维奥蒂亚、阿提卡和麦加利斯

>> (第三个区域)科林斯地峡以南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这个多山的半岛仅通过一条三点五英里的低洼海岬与希腊中部相连


◆ 第8节 伊庇鲁斯


>> 巍峨的品都斯山脉将希腊北部分为大小不一的两个部分

>> 位于西面部分的是伊庇鲁斯

>> 伊庇鲁斯的居民来自不同的种族,说着不同的语言。因此,伊庇鲁斯人常被排除在希腊人之外

>> 伊庇鲁斯由一系列的高山和峡谷构成

>> 伊庇鲁斯的北部海岸全是悬崖峭壁

>> 伊庇鲁斯南部的海岸则不再那么险要或难以逾越

>> 在伊庇鲁斯南部,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片狭小的海滨平原和一两个优良的港口

>> 伊庇鲁斯有三个部族——查奥尼亚人、铁斯普洛托伊人和莫罗西安人

>> 莫罗西安人占据着品都斯山脉西部坡地下的内陆山谷

>> 查奥尼亚人和铁斯普洛托伊人则共享着海岸地带

>> 莫罗西安人处于崎岖不平的北部地区,铁斯普洛托伊人处于较小的南部海滨地带

>> 伊庇鲁斯仅有的一处重要地点就是古时神殿所在地多多纳

>> 多多纳地处莫罗西安族领地内群山之间一处与世隔绝的高地峡谷上

>> 伊庇鲁斯的对岸是修长而崎岖的克基拉岛


◆ 第9节 塞萨利


>> 塞萨利地处品都斯山脉东侧

>> 塞萨利没有被山脉切割成不同的区域,而是由群山环绕成一片宽广的中部平原

>> 北部的坎布尼安山脉将塞萨利和马其顿分隔开来

>> 坎布尼安山脉垂直于品都斯山脉,一直延伸到临海的奥林匹斯山

>> 奥林匹斯山是希腊境内最高的山

>> 居住着远古时代的众神们

>> 奥林匹斯山的山肩一直向南延伸,与马格尼西亚山脉非常接近

>> 马格尼西亚山脉是塞萨利的东部壁垒

>> 其中最高山峰是奥萨山

>> 奥萨山与奥林匹斯山之间是狭窄的坦佩谷

>> 坦佩谷风景如画。谷内全长四点五英里的山中狭道淹没在植被之中,而灰色石灰岩犹如堡垒般守护着坦佩谷的边界

>> 佩纽斯河奔流在坦佩谷之中

>> 整个塞萨利平原的水源都汇聚于此

>> 夏季的酷热也阻挡不住佩纽斯河的激流

>> 在奥萨山以南,马格尼西亚山脉紧邻大海向前延伸

>> 皮立翁山耸立其中,山上林木茂密

>> 皮立翁山是希腊境内第二高峰

>> 被浪花拍打的塞披亚斯岬是马格尼西亚山脉的尽头

>> 诸多海岛——斯奇亚托斯岛、伊科斯岛及其他岛屿沿着马格尼西亚山脉的走向散落在大海上


◆ 第10节 弗提奥提斯

>> 在塞萨利的南部边境,矗立着俄特里斯山

>> 俄特里斯山也和品都斯山的走向垂直

>> 俄特里斯山距马格尼西亚山脉南端不到两英里

>> 一条海峡截断了俄特里斯山的去路。这条海峡就是帕加塞湾的入海口

>> 帕加塞湾地处皮立翁山西麓,直通远在内陆的伊奥尔科斯

>> 伊奥尔科斯是塞萨利最古老的避风港

>> 帕加塞湾以西的区域构成了弗提奥提斯地区

>> 弗提奥提斯是古希腊最早的生活所在地之一

>> 一条小型山脉——由纳萨修斯和泰坦纳斯两山构成——将弗提奥提斯和塞萨利平原分隔开来

>> 只有厄尼普斯河穿越群山,一路向北汇入佩纽斯河。弗提奥提斯的其他河流都流入了帕加塞湾

>> 由于四面环山,塞萨利就有了自己的小天地。肥沃的坡地和绿草如茵的浸水草甸上散布着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城市

>> 塞萨利境内的要地有三处:法萨罗地处塞萨利平原南部边角

>> 费莱坐落于群山脚下

>> 拉里萨是其中最大的城市,位于佩纽斯河中游地区,拥有塞萨利最丰饶的土地

>> 塞萨利广受赞誉的不是麦田,而是牧场

>> 浸水草甸上喂养的牛群备受赞誉;草甸上的马匹更是为人称道

>> 是著名的塞萨利骑兵们的坐骑

>> 塞萨利骑兵正是希腊人在战场上唯一的王牌

>> 塞萨利唯一的缺点就是地势低洼易受水患

>> 洪水退至塞萨利平原两处最低洼的地方,形成了包贝湖和尼森尼斯湖

>> (洪水退去)之后,这两个湖便渐渐消退,直到来年冬季河水泛滥时再被灌满


◆ 第11节 埃托利亚、阿卡纳尼亚和西部列岛

>> 俄特里斯山以南是希腊第二大区域

>> 这片区域北倚马利亚湾和安布拉基亚湾,南靠埃伊纳岛和科林斯

>> 自俄特里斯山往东,巍峨的品都斯山脉变得复杂起来。先前连绵一线的山脉断裂成四散的山岭

>> 提弗瑞斯图斯山系位居山岭中央,是品都斯山脉所有支脉的起点

>> 品都斯山脉东南的两条支脉造就了埃托利亚崎岖不平的地形

>> 埃托利亚远离希腊文明的主体。与希腊文明主体的发展水平相比,埃托利亚落后二三百年

>> 阿科洛厄斯河——我们之前提到的伊庇鲁斯境内的河流——下游河段将埃托利亚与阿卡纳尼亚分离开来

>> 阿卡纳尼亚的海岸有很多避风港湾,最著名的当属安布拉基亚湾

>> 安布拉基亚湾和塞萨利的帕加塞湾极其相似,都是内陆海。穿过一英里宽的狭窄的海峡便到了安布拉基亚湾

>> 亚克兴角几乎占据了整个海峡

>> 过了海峡后,安布拉基亚湾变得开阔起来,延伸到了阿卡纳尼亚和伊庇鲁斯间的内陆地区,全长达二十英里

>> 基亚湾的末端是安非罗基亚的亚哥斯部落

>> 在距亚哥斯部落几英里外的北部海岸上,矗立着安布拉基亚地区一个重要的城邦

>> 这个城邦是科林斯的殖民地

>> 城邦中的居民曾将伊庇鲁斯人从最南端的角落驱逐出去

>> 阿卡纳尼亚的海岸边有很多岛屿

>> 阿科洛厄斯河从上游带来大量淤泥,在河对岸堆积出许多岛屿


◆ 第12节 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和温泉关

>> 提弗瑞斯图斯东段的山脉

>> 东段的两条主要山脉轮廓分明

>> 第一条由伊蒂山及其相连山丘构成,靠近马利亚湾和埃维亚海峡。伊蒂山构成了该山脉的西翼

>> 伊蒂山的斜坡和相对的俄特里斯山坡地间的逼仄地带就是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

>> 斯佩尔凯俄斯河的上游居住着伊纳斯人

>> 马利斯人则居住在斯佩尔凯俄斯河河口狭窄的海滨平原上

>> 马利斯以东是卡利兹罗莫山的悬崖峭壁

>> 卡利兹罗莫山是伊蒂山的分支,紧邻大海巍然耸立

>> 因此,在大海和摇摇欲坠的岩石间,仅有一条羊肠小道可供一辆马车通行而过

>> 这里形成了海岸边狭窄小径的最高点,即温泉关

>> 过了温泉关,山脉和海岸的距离渐渐拉开。山名不再叫“伊蒂山”,而是依次有了“克尼米斯”“普托昂”和“麦撒披姆”等名字

>> 过了麦撒披姆后,山脉走势越来越低。到了卡尔基斯和埃夫里普峡谷的正对面,山势渐趋平坦,直到消失


◆ 第13节 洛克里斯

>> 卡利兹罗莫山与埃维亚海峡之间的区域就是洛克里斯人的居所

>> 希波克尼密德安人

>> 欧帕提安人

>> 居住在更远处的南部和科林斯湾岸边的奥佐利亚-洛克里斯人则属于不同的部族,须加上限定词“奥佐利亚”,以示区分


◆ 第14节 帕纳塞斯山和德尔斐

>> 与伊蒂山及其支脉走向平行的是希腊中部的另一大山系

>> 帕纳塞斯山、赫利孔山及西塞隆山是该山系中最主要的三个高山

>> 这条山系沿着科林斯湾海岸延伸

>> 最高的山是帕纳塞斯山

>> 帕纳塞斯山山体向四周扩张

>> 在东部的福基斯和正对帕纳塞斯山西部坡地的奥佐利亚-洛克里斯之间,帕纳塞斯山构筑了一条难以逾越的屏障

>> 帕纳塞斯山是希腊全境最中心的山峰

>> 山顶的视野极其开阔,塞萨利、阿卡狄亚、科林斯湾入口和阿提卡南部高山的景色尽收眼底

>> 帕纳塞斯山南面一处隐蔽的地方就是伟大的德尔斐神殿的所在地

>> 希腊人将德尔斐神殿奉为整个世界的中心

>> 德尔斐神殿是阿波罗的神力所在

>> 德尔斐神殿或许不是希腊最恢弘的神殿,但一定是希腊境内敬奉阿波罗最重要的神殿


◆ 第15节 维奥蒂亚的高山、多利斯、福基斯和维奥蒂亚


>> 过了帕纳塞斯山后,福基斯山脉一路向东,直到赫利孔山

>> 赫利孔山并不如帕纳塞斯山宏伟崎岖

>> 赫利孔山以点缀在东部坡地上令人垂涎欲滴的果园和温润甘洌的泉水而著称

>> 赫利孔山的支脉延伸至东部,成了西塞隆山的山脊

>> 连绵起伏的西塞隆山是希腊中部山系的一部分

>> 西塞隆山的走向不再沿着科林斯湾一线,而是转向内陆,横亘在南部的阿提卡和北部的维奥蒂亚之间

>> 伊蒂山、克尼米斯山和普陀昂山雄踞一方,帕纳塞斯山、赫利孔山和西塞隆山则在另一方傲然挺立

>> 希腊境内的第二大平原就处在这两方中间

>> 这片平原包含基菲索斯河和阿索波斯河两条河,自西北至东南,全长近三十英里,宽两英里到十英里不等

>> 基菲索斯河流域生活着三个不同的部族

>> 伊蒂山山脚的基菲索斯河源头住着多利亚人

>> 基菲索斯河中游流经福基斯人的土地。福基斯人的城镇散落在基菲索斯河两岸的坡地上

>> 此外,基菲索斯河流域以南的崎岖地带、帕纳塞斯山的诸多支脉,一直到科林斯湾,都属于福基斯人的领地

>> 福基斯人的核心地带位于基菲索斯河流域。只有这片核心地带的土壤足够肥沃,可以维系众多人口的生计

>> 穿过福基斯人的土地,由于受到南面克尼米斯山支脉的阻隔,基菲索斯河变得狭窄起来。最狭窄的地方不过两英里宽

>> 这个几乎可以被称为关隘的地方就是维奥蒂亚第一个城镇喀罗尼亚的所在地

>> 和希腊北部的温泉关一样,喀罗尼亚也是抵御北方入侵者的天然屏障

>> 背靠喀罗尼亚的是广阔的维奥蒂亚平原

>> 维奥蒂亚平原一分为二,一边是基菲索斯河流域,另一边是阿索波斯河流域

>> 维奥蒂亚平原富饶肥沃,土壤富含多种矿物质,是希腊境内物产最丰富的地方

>> 就城邦数量和规模而言,维奥蒂亚的城市数量及其规模几乎和塞萨利不相上下。七大七小十四个城市[插图]组成了所谓的“维奥蒂亚联盟”

【原注】七个大城市是:底比斯(Thebes)、奥尔霍迈诺斯(Orchomenus)、特斯匹伊(Thespiae)、塔纳格拉(Tanagra)、哈利阿图斯(Haliartus)、柯罗尼亚(Coronea)和列巴狄亚(Lebadea);七个小城市是:科帕亚(Copae)、法赖(Pharae)、密卡利苏斯(Mycalessus)、阿克拉菲温(Acraephium)、安西登(Anthedon)、喀罗尼亚(Chaeronea)和普拉蒂亚(Plataea)。

>> 团结一致的维奥蒂亚联盟与纷争不断的塞萨利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奥尔霍迈诺斯主宰着基菲索斯河流域

>> 底比斯则占据着阿索波斯河流域

>> 在早期,奥尔霍迈诺斯是维奥蒂亚最重要的城市;但自(公元前?)7世纪起,底比斯异军突起,成为维奥蒂亚的主宰

>> 阿索波斯河顺利汇入大海,基菲索斯河和其他小河流则流入广阔而多沼地的科派斯湖

>> 除了在地下和埃维亚海峡沟通连接的“吞咽口”,科派斯湖没有任何天然的湖水出口

>> 科派斯湖仍然是维奥蒂亚的祸根

>> 科派斯湖淹没了哈利阿图斯和奥尔霍迈诺斯的诸多牧场

>> 它的沼地蒸发的湿气还笼罩着整个维奥蒂亚平原,使空气变得粘稠厚重

>> 夏季,四周的高山将湖水温热的蒸汽团团围住,维奥蒂亚的气候因而变得酷热难当。而到了冬季,维奥蒂亚地表雾霭沉沉,没有阳光,寒冷得超出邻近地区的人们的想象

>> 与维奥蒂亚不同,阿提卡高地微风和煦

>> 实际上,西塞隆山和帕尔涅山这两条山脉是相连的

>> 它们横亘在半岛上,朝着大海向正东和正西延伸

>> 在山脉的最西部,巍然耸立着一个叫“吉安尼亚”的高山

>> 吉安尼亚山成为科林斯湾和埃伊纳岛间唯一的屏障

>> 吉安尼亚山面朝科林斯地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而立

>> 在它的最南端,吉安尼亚山陡然从五千英尺下降到海平面,眺望着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离其最近的高山奥涅乌姆山

>> 两山相距约六英里

>> 吉安尼亚山和奥涅乌姆山之间有一块低洼的海岬。海岬宽三点五英里,即科林斯地峡

>> 吉安尼亚山两侧各有一条小道供人攀爬而过。一条在科林斯湾,另一条在埃伊纳湾

>> 在科林斯地峡处,两条小道最终交汇


◆ 第16节 阿提卡和麦加利斯


>> 西塞隆山和帕尔涅山的山脚构成了三角形山地

>> 三角形山地朝着正南方深入大海

>> 在东西两侧,这片山地分别受到埃伊纳湾和爱琴海的冲刷

>> 这片山地就是阿提卡,所谓的“滨海之地”

>> 阿提卡虽然不是希腊境内最丰饶的地方,但一定是全希腊最有名的地方

>> 彭忒利科斯山和伊米托斯山构成了阿提卡的脊梁

>> 但也有不少小山丘从四面八方横穿到这片土地上

>> 阿提卡地形多坡地,土壤层薄,产出极少且水源匮乏

>> 在夏季,除了基菲索斯河,阿提卡境内的所有河流都会逐渐萎缩、干涸直至消失

>> 阿提卡微风和煦,空气干爽清新

>> 在阿提卡境内,两处肥沃的滨海平原弥补了高地的贫瘠

>> 其中一处便是西部边角的色利亚平原

>> 另一处是环绕着雅典的平原——雅典平原

>> 雅典平原由阿提卡境内唯一的一条常流河基菲索斯河灌溉

>> 麦加利斯

>> 取名自该地的一个城镇迈加拉

>> 麦加利斯是阿提卡的一部分

>> 它被分离出来并不是由于自然边界的影响,而是由于政治原因

>> 这个城镇包含西塞隆山和吉安尼亚山的坡地

>> (公元前?)10世纪时,多利亚人入侵,才将麦加利斯从阿提卡分离出来


◆ 第17节 埃维亚岛、科林斯地峡和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高山

>> 埃维亚岛(【注】优卑亚岛)

>> 埃维亚岛就好像防波堤一般,挡在洛克里斯、维奥蒂亚和阿提卡的前面,将它们与开阔的爱琴海隔离

>> 埃维亚岛的临海处都是悬崖峭壁,没有一处港口;但岛内则完全不同,不仅有肥沃的滨海平原,还有数不清的海湾,以供船安全的停靠

>> 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地处埃维亚岛隐蔽的东部地带

>> 这两个欣欣向荣的商业城市因活跃的殖民活动而闻名于世

>> 卡尔基斯面对着埃夫里普海峡

>> 埃夫里普海峡是一条只有四十码宽的狭窄通道,从维奥蒂亚大陆上架一个小桥即可通行而过


>> 伯罗奔尼撒半岛称作“希腊的要塞”

>> 拥有整个希腊最深入和最坚固的防线

>> 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风貌和希腊北部地区大不相同

>>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与希腊中部之间,科林斯湾和埃伊纳湾形成一道壁垒

>> 这道壁垒造就了两地截然不同的山地系统

>> 在陆上,连接伯罗奔尼撒半岛和麦加利斯的地峡并没有形成通道

>> 科林斯地峡不过是一小块海岬平地,最高处海拔不过两百英尺。因此,很久以前,在地峡上架桥或是开凿运河就成为工匠们的夙愿

>> 赋予伯罗奔尼撒半岛独特形态的两条山脉相互垂直

>> 第一条山脉紧靠北部海岸,是滨海的阿哈伊亚和高地上的阿卡狄亚间的分界

>> 这条山脉中最长的是埃里曼托斯山,最高峰是海拔七千七百英尺的库勒涅山

>> 为“北阿卡狄亚山脉”

>> 在这条山脉中一个山峰的南部斜坡的最高处,有希腊境内唯一重要的瀑布,即神秘莫测的斯堤克斯瀑布

>> 传说,斯堤克斯河一直流入冥界,成为冥王哈得斯的河,即冥河

>> 与北阿卡狄亚山脉中段呈垂直分布的,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第二大山脉

>> 这条山脉呈南北走向

>> 在向西流入爱奥尼亚海、向东流入爱琴海或消失在阿卡狄亚高原石灰岩狭缝的众多河流间,这条山脉成了天然的分水岭

>> 这条山脉的中段被称为“米纳拉斯山”,南段是塔吉图斯山

>> 塔吉图斯山的最高峰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最高山峰

>> 伯罗奔尼撒半岛第二大山脉一直向大海延伸。这条山脉末端的峭壁就是崎岖的泰纳伦海角,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最南端

>> 米纳拉斯山和塔吉图斯山以东的一条山脉与它们呈平行走向。并且在重要性上,这条山脉并不亚于它们,与它们相距十到十五英里。这条山脉的高峰是帕尔铁尼昂山和帕尔农山

>> 帕尔农山有一条长长的岬角直伸入海,即玛勒亚海角

>> 玛勒亚海角上到处是悬崖峭壁且狂风阵阵

>> 分别在三个不同的地点,三条横向山脉分别在三处将米纳拉斯山-塔吉图斯山与帕尔铁尼昂山-帕尔农山这两大山脉相连

>> 这三条山脉截断了两大主山脉间高地河谷自然入海的通道。腓尼乌斯、斯廷法利斯湖和曼丁尼亚的高地空洞因此形成

>> 它们唯一的排水方式就是通过“吞咽口”,将水排到爱琴海上游的坡地上


◆ 第18节 科林西亚、阿尔戈利斯和拉科尼亚


>> 伯罗奔尼撒半岛有七大分区

>> 第一分区始于东北部,地处科林斯地峡,山丘低矮。但从科林斯地峡开始,地势越来越高,渐渐高耸为北阿卡狄亚山脉

>> 科林斯是位于科林斯地峡一处高地的城镇。城镇周围的丘陵地区也属于科林斯

>> 西锡安在科林斯西面,距科林斯几英里

>> 西锡安的范围包含小河阿索波斯河谷

>> 科林西亚和西锡安尼亚上游的坡地由彼时尚弱小的两个城邦把控

>> 夫利阿斯和克里奥奈两城仅分别占据着丘陵中的两处洼地

>> 夫利阿斯和克里奥奈以南一条东西走向的山脉形成了阿尔戈利斯的边界

>> 该地分为两个部分

>> 一部分是面积不大的滨海平原,离爱琴海不远,也是阿尔戈斯的所在地

>> 另一部分是一个半岛,地处阿尔戈斯以东

>> 半岛面积宽广,足以承载三个大型城市:埃皮达鲁斯、特罗曾和赫尔米翁

>> 埃皮达鲁斯对岸,距塞隆尼克湾几英里外,是崎岖不平的埃伊纳岛

>> 埃伊纳岛上都生活着一群勇敢无畏和乐于进取的水手。他们将自己狭小的家园变成了整个希腊最大的商贸市场

>> 拉科尼亚地处阿尔戈利斯以南,帕尔农山将其一分为二

>> 塔吉图斯山则是拉科尼亚境内的主要高山

>> 在帕尔农山和大海之间,是高低不平的山地,不宜居住

>> 但在帕尔农山和塔吉图斯山之间的山谷,荷马称之为“低洼的斯巴达”的埃夫罗塔斯盆地

>> 埃夫罗塔斯盆地谷物丰饶,随处可见葡萄园,盛产桑葚,可以称得上是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最肥沃的地区

>> 在盆地中部的四处小山岗上,分布着稀稀落落且毫不设防的斯巴达城镇

>> 所有拉科尼亚居民都要向斯巴达人俯首称臣


◆ 第19节 麦西尼亚、伊利斯、阿哈伊亚和阿卡狄亚

>> 塔吉图斯山的诸支脉巍峨挺拔且植被茂密,将拉科尼亚与伯罗奔尼撒半岛西南角的麦西尼亚隔开

>> 麦西尼亚的海滨地带多是岩石,中部则是平原

>> 与埃夫罗塔斯盆地相比,麦西尼亚境内的帕米索斯河谷更肥沃

>> 麦西尼亚正南面的林木和果实均具有热带性

>> 在希腊其他地方,这些林木和果实根本无法培育成熟

>> 麦西尼亚的要塞伊索姆山高耸在帕米索斯河谷上

>>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多山的沿海地区,有西海岸唯一的一处优良港口,即皮洛斯湾

>> 一条叫“内达”的小河将麦西尼亚和伊利斯分离开来

>> 伊利斯分为三处

>> 一处是介于内达河和阿尔斐俄斯河间的特普利亚

>> 另一处是皮萨提斯

>> 皮萨提斯平原沿着阿尔斐俄斯河北岸铺展。皮萨提斯平原土地丰腴,是举办盛大的奥林匹亚竞技会的圣地

>> 最后一处才是我们常说的伊利斯

>> 它涵盖了埃里曼托斯山西部坡地及其支脉福罗厄山

>> 伊利斯牛羊成群。人们居住在分散的村庄里,对希腊日常的城市生活一无所知

>> 早期的伊利斯人征服了近邻皮萨提斯和特普利亚。虽然皮萨提斯和特普利亚多次反抗,却一直处于伊利斯人的统治之下

>> 伊利斯虽然海岸线很长,但没什么港口,只有片片沙丘和片片潟湖

>> 伊利斯最西面海角十二英里处是札金索斯岛

>> 伊利斯的东北部一直向东延伸至西锡安边界

>> 此处就是阿哈伊亚

>> 在科林斯湾和阿卡狄亚北部山脉的双面挤压下,阿哈伊亚在夹缝中生存

>> 阿哈伊亚每一处散落的海滨平原上都坐落着一个城镇

>> 大型山脉向南的支脉将山谷与山谷彼此隔离

>> 对阿哈伊亚人来说,海上通行比陆上更便捷

>> 与总是内讧且纷争不断的希腊其他地区不同,阿哈伊亚人是一个团结的民族,由一个古老的联盟将彼此联合在一起

>> 阿卡狄亚地处伯罗奔尼撒半岛中央,是伯罗奔尼撒半岛唯一没有入海口的地方

>> 阿卡狄亚分为两区

>> 东部由三个高处洼地构成,在米纳拉斯山和帕尔铁尼昂山之间

>> 东部地区

>> 最南端的山谷最关键

>> 在这个山谷中,双子城曼丁尼亚和提基亚纷争不断、兵连祸结

>> 但双子城是阿卡狄亚诸城邦中规模最大且文明程度最高的城邦

>> 伯罗奔尼撒半岛境内最大河流阿尔斐俄斯河的支流流经阿卡狄亚西部的各个地区,形成了若干河谷

>> 众多上游的小型山脉将这些支流彼此隔离

>> 但在赫里亚,诸多支流从四面八方流淌而来汇聚此地

>> 赫里亚是阿卡狄亚最西端的城市,俯瞰奥林匹亚平原

>> 赫里亚形成一片崎岖不平的高原地带。海拔约两千英尺

>> 在这片高原上,树木繁茂的山丘此起彼伏,还居住着若干小部落

>> 这些部落中有些自己建造城镇,有些则散落在偏远的乡村

>> 这些部落异常珍视自己的独立自足,不愿和相邻部落建立更密切的联盟

>> 生活在这片高原上的部落是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最贫穷和最落后的居民

>> 人们成群结队地背井离乡,去环境更好的地方充当雇佣兵


◆ 第20节 基克拉迪群岛和克里特岛

>> 安德罗斯岛、特诺斯岛和米科诺斯岛是埃维亚岛的延续

>> 喀俄斯岛、基斯诺斯和塞里弗斯岛则是发端于阿提卡上苏尼昂角的三个小岛

>> 为“基克拉迪群岛”

>> 在希腊人心中,提洛岛的地位仅次于阿波罗的圣地德尔斐

>> 基克拉迪群岛以南是斯波拉得群岛,意为“分散的事物”

>> 斯波拉得群岛和基克拉迪群岛都是“漂浮在大海上的山顶”

>> 所有岛屿都有种植葡萄的传统

>> 几乎所有岛屿上都有安全的港口

>> 克里特岛

>> 自中部高峰伊达山开始,诸多山脉将克里特岛切割成数不清的山谷

>> 岛上的独立城镇多达四十多处

>> 除了史前的米诺斯王朝时期,岛上的城镇或许从没有结成过政治联盟

>> 城镇间总是处于令人不齿的连年内战中


第2章 希腊民族起源


◆ 第1节 最早的居民

>> 曾经,无论是大陆还是岛屿,平原还是山地,希腊的土地上都居住着一群蛮荒的小部落

>> 他们究竟从何处而来,却没有留存下任何传说或记载

>> 所有的证据都使我们相信,这群部落是从欧罗巴的东部及东北部来到了希腊

>> 沿着达达尼尔海峡和爱琴海岸跋涉千里,最终来到了希腊

>> 口头传说和他们在地表或地下留下的痕迹都极其有限。因此,对这群远古居民的生活,我们所知甚少

>> 部落居民饲养着成群的牛羊,以原始的方式耕作土地,熟知特定金属的用法——尤其是铜和金

>> 他们还掌握了基本的航海知识

>> 部落间战乱不断

>> 部落的村庄都建在内陆,因为居住在海岸边常常会受到邻近海盗的袭击

>> 部落要塞往往耸立在偏远的山丘或崎岖不平的高原上

>> 要塞四周的石墙粗糙原始却巨大结实

>> 直接用石料堆砌而成

>> 部落崇拜的是至高无上的宇宙力量

>> 在最高的山上,人们建造祭坛,以示供奉和崇拜

>> 当时的部落还没有建造神殿和神像

>> 社会的发展长期停滞

>> 部落间战争不断,难以积聚财富

>> 漫长的岁月便这样流逝着,直到希腊原始居民的到来

>> 在此之前,希腊的土地上没有任何民族演变和文明发展的迹象


◆ 第2节 皮拉斯基时代


>> 希腊人最初的记忆

>> 皮拉斯基人占据着这片土地

>> 神秘的皮拉斯基人的脚步不仅留在欧罗巴的希腊地区,而且遍及意大利和小亚细亚地区

>> 都保留着浓厚的皮拉斯基传统

>> 确切地说,“皮拉斯基”这一名称指代的不是一个民族,而是一个时代

>> 依稀存在于后世的记忆里

>> 遍布希腊的古坟荒冢和山顶祭坛,以及史前要塞的巨石城墙和无名古迹,无不是皮拉斯基人在希腊土地上存在过的证明

>> 睿智的希腊史学家都认为,希腊人的祖先曾是皮拉斯基人中的一支

>> 最终演变成了独立的希腊民族

>> 我们称之为“希腊民族”,是因为在传说中,他们和塞萨利的希伦及其子孙关系密切

>> 雅典传说中提到伊奥尼亚人曾经一度和皮拉斯基人共同居住在阿提卡

>> 直到5世纪,带有皮拉斯基名字的残存的种族仍然散居在希腊土地上

>> (研究发现,“皮拉斯基人”与希腊文明间的差异不同于)与雅典文明和埃托利亚文明(这种同类文明间的)差异,(而类似于)底比斯文明和吕底亚文明,(两者间存在着)截然不同(的差异)。

>> 如果以“皮拉斯基人”来笼统地涵盖居住在爱琴海地区的所有史前种族,那么我们必然会得出以下结论:

>> 那些长期带着皮拉斯基名字的部落不一定和希腊原始居民有血缘关系

>> 这些部落之所以能作为独立民族幸存下来,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属于刚刚崛起的希腊民族中的一员

>> 当时,原始居民的数量和种族极具多样性,但最终,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融合成了一个独立的民族


 ◆ 第3节 种族融合

>> 在当时的爱琴海地区,不同部落的人们不断地搬迁流动

>> 虽然莱勒格斯人居住在爱琴海两岸,并和亚细亚的弗里吉亚人同根同源,但在西方,人们还是认为莱勒格斯人和希腊人祖先的种族有亲缘关系

>> 只有极少数像阿卡狄亚人那样的氏族才能宣称,自古以来,他们的祖先就生活在希腊这片土地上

>> 与异族间的交流相比,不同希腊部落间彼此融合的程度不见得更深厚


 ◆ 第4节 希伦及其子孙

>> 根据最可信的传言,在你争我夺的部落混战中,一个伟大的家族最终崛起

>> 这个家族既是统治者,也是大一统者。他们就是塞萨利人希伦的子孙

>> 希腊人惯于用具体的人类形象来代指某段历史时期及事件

>> 他们将率先打破皮拉斯基时期混乱状态的伟绩归功于一位叫希伦的王子,希腊也由此得名

>> 据说,最终团结起来的宗族都是希伦的后裔

>> 他们是埃俄罗斯族、多洛斯族、伊翁族和阿开俄斯族

>> 希伦的儿子,即英雄安菲克堤翁

>> 首先教会了部落间彼此和平共处

>> 创立了旨在确保邻近氏族间相互贸易和共同防卫的组织“近邻同盟”

>> 希伦的四大神秘后裔(地域分布)

>> 伊翁族似乎代表了所有从小亚细亚漂洋过海而来的海上部落联盟

>> 伊翁族生活在卡里亚人、伊特鲁里亚人及其他异族附近,大致占据着希腊的岛屿和沿海地区

>> 多洛斯族代表着北部山区的部落

>> 他们是这些四处漂泊的部落中最后抵达希腊的一支,居住在马其顿和伊庇鲁斯地区的高地上

>> 阿开俄斯族和埃俄罗斯族都是典型的希腊种族,构成了希腊民族的主体

>> 他们分散居住在自塞萨利至马塔潘角的半岛上

>> 其中,阿开俄斯族的子孙更显骁勇善战和雄心勃勃

>> 正是阿开俄斯族的子孙建立了首批强大的城邦,并承担了希腊首次远征的使命

>> 在无名的皮拉斯基部落中,埃俄罗斯族声名远播

>> 事实上,后期来到希腊的居民如果既不是伊奥尼亚人,也不是多利亚人或阿哈伊亚人,那么就会宣称埃俄罗斯是自己的祖先

>> 声名显赫的塞萨利人、埃托利亚人、福基斯人和维奥蒂亚人的始祖都是埃俄罗斯

>> 据说,所有相对落后蒙昧的希腊部落也都是埃俄罗斯的族人,如科林斯、奥尔霍迈诺斯、麦西尼和斯巴达的原始居民

>> 传说,在希腊土生土长的希伦的子孙构建了部落的统一

>> 与此同等重要的是另一组故事,讲述了自东方而来的异族英雄的传说。希腊最引以为傲的三个城市——阿尔戈斯、雅典和底比斯——都将它们的建立归功于来自东方的王公


◆  第5节 达纳俄斯、刻克洛普斯和卡德摩斯

>> 伊纳科斯河流域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最古老的人口聚集中心之一

>> 在伊纳科斯河流域,皮拉斯基人的一支部落将他们的要塞拉里萨建在海滨高地上

>> 之后,阿尔戈斯境内城邦阿哈伊亚的奠基人达纳俄斯到了拉里萨

>> 自达纳俄斯以来,历任国王就将阿尔戈斯变成伯罗奔尼撒半岛文明的中心

>> 雅典城的缔造者刻克洛普斯家族

>> 据说,和达纳俄斯一样,刻克洛普斯也是埃及人

>> 定居在了祭坛形状的岩石上,即后来的雅典卫城

>> 经过漫长的岁月,他们最终吞并了所有的小部落

>> 刻克洛普族接纳了伊翁族

>> 之后,刻克洛普族制服或驱赶邻族的野蛮部落

>> 最终,一位国王脱颖而出,统一了阿提卡所有部落——共十二支,建立起一个以雅典为首的独立城邦

>> 国王就是忒修斯


 ◆ 第6节 腓尼基人和他们对希腊人的影响

>> 在维奥蒂亚平原上,还流传着一位东方异乡人的传说

>> 腓尼基人卡德摩斯四处漂泊,寻找他丢失的妹妹欧罗巴。在神明的指引下,卡德摩斯来到迪尔斯泉水和阿俄尼亚草原[插图],建造了一个举世闻名的城市底比斯

>> 某些传言称最早的希腊字母就被称为“卡德摩斯字母”

>> 他的子孙们因世世代代都笼罩在不幸与厄运之中而闻名

>> 所有记叙东方英雄定居希腊的传说都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 真相就是,在与腓尼基人的交往中,希腊本土的蛮族居民越来越文明

>> 早在史前时期,腓尼基人的大船就已经环绕爱琴海岸航行,建立起一个伟大的商人国度

>> 为了确保交通的便捷,在地理位置优越的岛屿和海岬上,腓尼基人还建造了守卫森严的作坊

>> 通常,腓尼基人不会远离海岸

>> 沿海地带随处可见腓尼基人的贸易站

>> 与希腊的西部海岸相比,在东部海岸,腓尼基人口更密集

>> 甚至在遥远的伊庇鲁斯和科林斯湾的偏远地区,这群无处不在的腓尼基商人都留下了到过那里的确凿证据

>> 腓尼基人最坚固的据点往往都设在岛屿上-尤其是克里特岛

>> 很早以前,希腊人就开始尽可能地仿造腓尼基人带到希腊的货物

>> 腓尼基人的技艺来自埃及

>> 因此,希腊人间接地获取了埃及的技艺

>> 埃及对希腊的影响清晰可见

>> 直到几百年后,希腊人才最终摆脱了腓尼基人僵硬保守的风格


 第7节 腓尼基诸神

>> 在希腊,腓尼基人留存的印记不仅限于技术和手工艺品。他们还深刻地影响着希腊的宗教

>> 腓尼基人将阿佛洛狄忒和赫拉克勒斯加入到希腊形象模糊的本地神灵里


◆ 第8节 早期希腊的海上远征

>> 早在公元前13世纪,希腊人已经开始涉足海上

>> 在独占爱琴海地区数百年后,腓尼基人先是在与希腊船队的竞争中不断失败,之后则被完全驱逐出希腊海域

>> 在荷马所处的时代,在希腊海岸上,腓尼基人的船队已经声名远扬。然而,到了公元前8世纪末,腓尼基人就不再航行到爱琴海,而是龟缩在黎凡特本土及意大利和西班牙两地海域


 ◆ 第9节 史前其他外族对希腊的影响

>> 很难说希腊半岛上是否有腓尼基人以外的其他外族势力的影响

>> 希腊的史前城市如迈锡尼、梯林斯及奥尔霍迈诺斯的巨石墙和穹形顶看起来既不像腓尼基人的作品,也不像希腊本土人的创造

>> 有关阿尔戈斯人的传说

>> 一群从弗里吉亚来到希腊的王公

>> 来到希腊的时间远远晚于达纳俄斯家族,但也建立了一个强大的王国

>> 帕罗普斯是这个家族的祖先

>> 没有将都城设在阿尔戈斯的旧城中,而是设在了较新的迈锡尼

>> 自帕罗普斯开始,原本没有全称的半岛开始被叫作“伯罗奔尼撒半岛”

>> 帕罗普斯的孙子阿伽门农鹤立鸡群

>> 阿伽门农的国家国力强大到足以联合希腊境内的所有城邦,开启对抗特洛伊的著名的远征

>> 无法确定

>> 是否说明希腊曾和弗里吉亚有过真正的往来

>> 小亚细亚和叙利亚土地上的赫梯帝国是否对希腊的艺术、文化和宗教产生过影响



 第3章 《荷马史诗》和英雄时代的希腊人


 ◆ 第1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 关于希腊进入信史时代前的历史

>> 我们能通过古迹碑刻、考古发掘、现存旧俗和无穷无尽的神话传说——对此我们必须极其谨慎——来进行

>> 凭借这些研究,我们可以一窥

>> 古希腊人的生活方式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都是长篇史诗,讲述了一场大战中的两个事件

>> 阿喀琉斯的狂怒是《伊利亚特》的主题。暴怒驱散之际,也是故事结束之时

>> 《奥德赛》讲述了攻陷特洛伊后,凯法洛尼亚人的国王——伊萨卡岛的奥德修斯——因暴风而偏离了回家的航线

>> 在茫茫大海上漂泊数年后,奥德修斯最终重返故土,夺回王位,并在成群的求婚者中挽救了自己的妻子

>> 争论

>> 是否确有荷马其人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否出自同一作者之手

>> 荷马的诗篇是写于亚细亚还是欧罗巴

>> 成书日期是公元前14世纪还是公元6世纪

>> 《荷马史诗》的内在逻辑足以证明各个诗篇构成了有机统一体。《荷马史诗》并不是创作于不同时期的各诗篇拼凑而成的作品

>> 确认《荷马史诗》的成书年代至关重要

>> 在公元前6世纪时,《荷马史诗》就已经存在


  ◆  第2节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成书年代

>> 内在证据才是推定《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成书年代的可靠标准

>> 多利亚人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伊奥尼亚人和伊奥利亚人定居亚细亚海岸昭示着希腊信史时代的开始

>> 在荷马的诗篇中,所有这些大事件都毫无痕迹

>> 很难相信《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创作于公元前11世纪的大迁移后期

>> 然而,在荷马进行创作时,特洛伊战争早已成为历史

>> 荷马并非作为一个亲历者来记录历史,而是站在远观者的角度审视历史

>> 《荷马史诗》真正且独特的价值就是它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希腊社会的生活画面

>> 《荷马史诗》真实再现了多利亚人迁移前总体的时代特征

>> 研究它们的作者所处时代思想和习俗的珍贵的权威史料


  ◆  第3节 荷马时代的希腊民族

>> 在荷马生活的时代,希腊境内部落众多,彼此同宗同族,但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民族称谓

>> “希腊人”这一名称还不适用于弗提奥提斯的居民,也不用来指代整个希腊民族

>> 如果要指代希腊全境的人,人们通常会称他们为“阿哈伊亚人”

>> 当时,阿哈伊亚人是希腊最显赫的部落

>> 人们有时也会称他们为“阿尔格娅人”和“达那俄斯人”

>> 但仅适用于阿伽门农国王的部族,并且使用频率极低

>> 阿哈伊亚人和达那俄斯人正是埃及纪念碑上提到的希腊入侵者的名字

>> 《荷马史诗》中最显要的城邦

>> 阿伽门农国王统治着阿尔戈利斯,但不住在阿尔戈斯。阿伽门农国王住在“富饶的迈锡尼”,一个矗立在阿尔戈斯平原的山丘上的新城市

>> 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及东部地区大都奉阿伽门农国王为宗主

>> 狄俄墨得斯统治着老城阿尔戈斯及周边的小片区域

>> 墨涅拉俄斯的王国包含拉科尼亚及麦西尼亚东部地区

>> 皮洛斯的涅斯托耳统治着考寇涅斯人

>> 涅斯托耳的城邦包含麦西尼亚东部和伊利斯南部地区

>> 伊利斯北部地区是无足轻重的伊庇安人的王国

>> 在科林斯地峡的另一端,最有名的城邦要数《伊利亚特》中的英雄阿喀琉斯统治的弗提奥提斯

>> 底比斯的卡德摩斯人和奥尔霍迈诺斯的米尼埃伊人也举足轻重

>> 伊萨卡岛国王奥德修斯统治的西部岛屿中的刻法勒尼亚岛人


  ◆  第4节 《荷马史诗》中的国王

>> 荷马的王国都是“有明确特权的父系君主制国家”

>> 王权并不总是严格的世袭制

>> 如果有足以胜任的成年子嗣,王位则由父传子。而如果国王驾崩之际,子嗣尚在襁褓之中,或是继承王位者极其无能,那么王位将由国王的兄弟或其他近亲接任

>> 国王将得到部落敬奉的一个王宫、一大片土地和额定的税收

>> 这些所得都用于王国运作,与王族的祖业严格区分开来

>> 国王的角色分为三类:首领、祭司和法官

>> 作为首领,国王统领部落所有重要的征战

>> 作为法官进行审判的时候,国王坐在集市当中,元老则坐在他的两旁,听取臣民们的各种案件

>> 国王作出的决断并不是依据法律——因为当时法律还不存在,而是依照公认的权利和公正的准则

>> 作为祭司,国王是臣民与上天的天然媒介

>> 国王象征着部落的统一,并代表部落祭祀上天

>> 虽然也有其他祭司,但还没有祭司阶层

>> 国王的领地不大,拥有的贴身侍从也很少,更没有华服锦衣将他和贵族们区别开来

>> 有时,国王会监察土地上的劳作与收割,有时会亲自做木工或打铁

>> 国王是自己领地的管家,那么王后就是王宫的管家,管理着衣橱和食柜


 ◆  第5节 《荷马史诗》中的贵族和普通民众

>> 在《荷马史诗》中的城邦里,国王以下就是贵族

>> 贵族由王室的年轻一代及部族的大地主组成

>> 国王召集贵族共议国家要事

>> 一位明智的国王会意识到自己的王权来自于全体臣民的忠诚,而非个人的体力和财力

>> 一旦国王和议事者做出决定,全体自由民就会被召集到集市。贵族宣布自己的观点,国王则颁发政令

>> 人群或以高声喝彩支持决议,或以静默表示不满

>> 自由民的主体是在自己农场里耕作的小地主

>> 当时已经形成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阶级——佣工

>> 吟游诗人、先知和医师组成了职业阶层

>> 他们名声在外,自由地在国与国之间迁移。徒步旅人一路享受热情款待

>> 公众娱乐简单而健康。其中尤以体育竞技最突出

>> 国王和贵族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奴隶

>> 这些奴隶或是战俘或是买自国外

>> 奴隶的数量不多

>> 由于蓄奴而引发的种种问题还没有出现

>> 家庭已经成为基本的社会组织单位

>> 一夫一妻制非常普遍

>> 只有特洛伊人和其他异族人才有一夫多妻的存在

>> 社会已经形成了女性美德的至高理想标准

>> 英雄的妻子姐妹进入了公众视野,并深受尊重和爱戴。在生活中,她们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 虽然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同甘共苦,但《荷马史诗》中却充斥着一股浓厚的贵族腔调


  ◆  第6节 荷马时代的道德精神

>> 希腊社会普遍存在的想法

>> 强权即正义

>> 再高贵的首领也对掠夺弱小邻国习以为常;就连名门望族对待孤儿寡妇的手段也极其粗野蛮横;国王的特权常用来满足私欲;海盗横行

>> 杀人事件屡见不鲜

>> 只有被杀者的亲属会愤恨不已。而罚金用来抚慰被杀者的亲属

>> 战争中鲜有仁慈宽恕:被屠杀的敌人的尸体将遭受各种形式的侮辱虐待

>> 活人献祭虽然不是很普遍,但还是存在

>> 只有少数罪责——如虐待祈祷者、情节严重的伪证或是谋杀近亲——才被认为是真正的冒犯众神

>荷马描绘的不是黄金时代,而是他所处时代理想化的政治和生活图景

>> 《荷马史诗》的确切创作年代我们无从推断,但可以这样说,《荷马史诗》出现的时间远早于任何希腊人的文学创作时间

>>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精彩卓绝在于它们古朴的思想和表达方式


 第4章 古希腊的宗教


>> 人们通常认为,是荷马和赫西奥德——一位出生较晚,历史地位相对较低的诗人——在各自的作品里汇集并构建了古希腊的宗教体系

>> 希罗多德写道:“是他们明确了众神间的关系,确定了众神的姓名,界定了众神的特质品性和职责所在,并描绘了众神的模样。”

>> 在公元前5世纪,人们认为荷马和赫西奥德确立了众神神话传说的标准体系。


 ◆ 第1节 希腊的原始宗教及诸神的多样性

>> 神选者

(皮拉斯基时代希腊人所信奉的众多无名无姓的自然神)

>> 希腊宗教中确实存在自然崇拜,但也融合了许多其他宗教体系

>> 已经融入了腓尼基人强大的异族宗教元素

>> 不同部落崇拜的神大相径庭

>> 在远古时期,部落众神的表层融合很可能是希腊人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之一

>> 有众多地方神进行融合,变成数量有限且形象明确的神

>> 《神谱》

(古希腊赫西奥德所作)

>> 《神谱》不仅勾画了众神谱系,还概述了宇宙起源


 ◆ 第2节 希腊宗教的特点

>> 荷马和赫西奥德都不是希腊神话的创造者。他们仅仅是将希腊民族精神化为文字,编撰整理成典籍

>>  古希腊人将自己对牲畜奇石的崇拜、腓尼基人残忍荒淫的异教以及弗里吉亚人纵酒狂欢的总体崇拜融合成一个完美而复杂的整体


 ◆ 第3节 奥林匹亚众神

>> 《荷马史诗》中的众神及其继承者们组成了一个与俗世相似的政体

>> 众神也像凡人中的大人物们一样纵酒狂欢,尽享声色犬马

>> 不过是“放大的凡人”

>> 拥有所有的人类情感,有好有坏

>> 原始民族的众神总是折射着民族性格

>> 反映在民族神话里的希腊精神就是对美好崇高形态的热爱

>> 埃及和亚述或许崇拜着奇特的半人半兽

>> 北部的野蛮人或许崇拜着魔鬼和妖怪

>> 希腊人崇尚人性之美的极致

>> 在荷马时代,希腊宗教仍然处于原始阶段。对于众神的失德行为,崇拜者不会感到震惊

>> 随着道德伦理的发展,在后世,人们开始为众神的行为感到羞耻,并因此开始解释众神的行为,或以讽喻的方式为众神开脱

>> 宗教开始与道德关联起来

>> 伪誓、弑亲、压迫异乡人或拒绝祈求者会引发神怒,或许还会改变隐藏在诸神背后的力量

>> 这股力量神秘莫测却好善厌恶


 ◆ 第4节 雅典娜和阿波罗


>> 在奥林匹亚众神里,最典型的要数雅典娜和阿波罗了

>> (他们)象征着人性完美的极致

>> 雅典娜代表战胜一切混乱的超群才智

>> 大多数天神都沾染着腓尼基人的纵欲或原住民的粗鄙等恶习

>> 阿波罗代表理想人性的另一面——与理性相对的道德和感性

>> 阿波罗代表除雅典娜卓尔不群的理智外的其他完美人性


>> 希腊众神无处不在

>> 人们如果没有事先通过祭品或奠酒来安抚劝解合适的神灵,那就不仅是对众神的不敬,还会招来不幸

>> 宗教制裁是出于娱乐放松的目的,也是基于生活辛劳和责任的需求

>> 诸如戏剧演出和体育竞技等公众娱乐活动

>> 但在希腊,却由众神直接掌管

>> 源于古时对某位神明或英雄功绩的缅怀,人们创建了希腊竞技会


 第5节 奥林匹亚竞技会


>> 希腊生活的典型特征之一

>> 希腊人深信,在祭拜众神时,展现人体的力量和美将会受到上天的格外垂青

>> 以众神的名义来进行体育竞技变得制度化


>> 在所有竞技会中,在阿尔斐俄斯河沿岸伊利斯的沙滩上举办的竞技会是规模最大的

>> 最初,参赛选手仅仅来自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各个地区,但不久之后,整个希腊的参赛选手都开始出现

>> 竞技会中项目的数量和种类也逐渐增多

>> 最终包含的项目有:跑步、摔跤、拳击、跳远、投环、枪术及骑术和战车竞技

>> 自公元前776年起,获胜者的姓名和祖国都被细心地保存在官方名册里

>> 奥林匹亚竞技会每四年举办一次

>> “奥林匹亚年”包含四十八个月

>> 希腊时代还没有出现统一的日期计量方法,“奥林匹亚年”因而得到公认

>> 公元前776年则成了历史年表的初始日期


>> 奥林匹亚竞技会的获胜者仅仅从裁判手中领取一只花环——花环由阿尔提斯宙斯圣园[插图]中剪下的橄榄枝编织而成

>> 但获胜者所属城邦会迫不及待地向这些获胜者赏赐奖品、荣誉和特权


>> 如果城邦交战遇上比赛月份,那么城邦之间就会“神圣”地休战


◆ 第6节 神示所德尔斐


>> 希腊的神示所

>> 希腊的神示所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神示所的存在阐明了希腊思想的发展历程

>> 源于我们对存在于自身周围的无形灵魂的信仰


>> 德尔斐神明,即阿波罗成了希腊良知的化身

在多多纳,宙斯通过橡树林低吟的风声告诉问询者答案;

在莱巴底亚,人们进入一条长长的地下洞穴,再沿着阿刻戎河进入一条幽暗的峡谷来向已逝先知的灵魂问询;

而在提洛岛,人们则会站在火山裂隙边向神明问询。


>> 在希腊众多神示所中,德尔斐独一无二


>> 德尔斐坐落在荒凉而孤寂的帕纳塞斯山的褶皱处

>> 神力聚集在悬崖的一处洞穴中,…女祭司的话被记录下来,转换成六音步诗句,之后再被传达给问询者

>> (除了)预测将来,问询的内容也开始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 我们大可相信,大多数预言都是明智且有效的。在与来自各地旅人不断的谈话中,祭司们获取了各地风土人情的知识——这是他人无法企及的。如果问题太难,那么阿波罗就会用陈腔滥调或晦涩难懂的谜语来搪塞。


>> 与道德有关的言辞或许是神示所最具价值的格言警句

>> 这些神谕表明了希腊人在明辨是非之路上的成长

>> 神谕常被引用来反复灌输以下思想:

>> 仁慈地对待被征服者,尊重奴隶的生命,严格地履行条约,恭敬地侍奉父母,伤害弱者时须赔偿以及其他道德义务

>> 神谕的自相矛盾也是整个希腊宗教体系的特征


 第5章 大移民运动


>> 在希腊编年史中,如果我们能划一条界限来区分神话传说时代和信史时代开端时期,那么这条界限就一定是大移民时期。

>> 多利亚人和其他部族入侵希腊中部和南部地区成了希腊历史新时代的首个里程碑


>> 对大移民之前的希腊,我们并不熟悉

>> 对阿哈伊亚元素无处不在而多利亚元素还没出现的希腊,我们也备感陌生

>> 在即将成为自己永久家园的地区,部落定居下来,并呈现出鲜明的特征

>> 但随着大移民的结束,我们马上认出了自己熟悉的希腊

>> 在社会和政治上,希腊人飞速发展,形成一个我们熟知的民族,即公元前4世纪和公元前5世纪时伟大的希腊人的祖先


  ◆  第1节 塞萨利人、维奥蒂亚人和多利亚人


>> 促使希腊部落四处迁移的原始动力来自北方

>> 接着,这场迁移席卷了希腊南部和东部


>> 这场迁移始于塞萨利人入侵佩纽斯河流域

>> 当时,塞萨利人不过是一个尚武的无名部落,居住在伊庇鲁斯高地的多多纳附近

>> 他们穿过品都斯山脉的重重关隘,涌入日后以他们部落名称命名的大平原,即塞萨利平原


>> 大平原上先前的部落要么被击溃奴役,要么被驱赶到了希腊中部

>> 在四处流浪的部族中,通过战争,有两支部族找到了他们新的家园


>> 阿尔奈阿人原来居住在阿皮达努斯河和厄尼普斯河沿岸的南部低地。之后,他们穿过温泉关,四处驱赶洛克里斯人,并在基菲索斯河流域征服了奥尔霍迈诺斯的米尼埃伊人。接着,阿尔奈阿人一路向南,将底比斯的卡德摩斯人全部驱逐出底比斯。此后,阿尔奈阿人征服的平原地区有了统一的名称:

>> 维奥蒂亚

>> 成为基菲索斯河和阿索波斯河诸多盆地共同的名字

>> 过了两代人后,维奥蒂亚人试图穿越西塞隆山,将阿提卡收入囊中

>> 之后,雅典放弃阿提卡

>> 在新的土地上,维奥蒂亚人以联盟的形式保持着民族统一

>> 联盟中的城市一律平等

>> 随着时间的推移,底比斯越来越强大。在联盟的十三个成员中,底比斯占据着绝对的优势地位


>> 塞萨利人驱逐的第二支部落是多利亚人

>> 多利亚人的早期历史模糊不清且不值一提。在荷马时代,几乎没有人知晓这支部落的名字

>> 之前,多利亚人一直居住在品都斯山脉的西部坡地。在入侵者塞萨利人的驱逐下,多利亚人穿过俄特里斯山,曾一度定居在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和伊蒂山山肩地区

>> 但对他们来说,斯佩尔凯俄斯河流域和伊蒂山山肩地区的土地太过狭窄。过了一代人后,多利亚人整体南迁,以寻求更宽广的家园。只有小部分多利亚人留守在伊蒂山山谷。传说,他们首次出发就穿过了科林斯地峡

>> 多利亚人首领叙洛斯与提基亚国王埃克摩斯交战

>> 多利亚人联合相邻的埃托利亚人一起攻城略地,并将埃托利亚港口诺帕克特斯作为基地。联合的部落大军穿过科林斯湾,然后一路向前,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登陆,并强攻至平原地区的西部海岸。接着,他们又来到伊庇安人的土地。之后,这片土地更名为“伊利斯”和“皮萨提斯”

>> 埃托利亚人止步于此,而多利亚人继续深入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南部和东部地区,接连攻陷了麦西尼亚、拉科尼亚和阿尔戈利斯,摧毁了皮洛斯的考科奈斯王国以及斯巴达和阿尔戈斯的阿哈伊亚人城邦


 ◆  第2节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


>> 在传说中

> 叙洛斯的三位孙子特米诺斯、阿里斯托得摩斯和克瑞斯丰忒斯是如何抽签决定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土地划分,并分别将阿尔戈斯、斯巴达和麦西尼亚划为自己的领地

>> 对多利亚人征服这些土地的细节和日期,我们一无所知


>> 在多利亚人征服的土地上,有些人留了下来,臣服于多利亚人

>> 有些人则乘船逃往大海彼岸


>> 阿尔戈利斯最勇敢刚毅的阿哈伊亚人在失去希望的情况下退居北部地区,定居在科林斯湾沿岸的多个城市中

>> 一直到当时,这些城市一直都是埃吉亚雷斯伊奥尼亚部落的居住地

>> 伊奥尼亚人的处境因此恶化,于是便逃往身在阿提卡的族人那里避难


>> 在阿卡狄亚群山和大海之间,多利亚人重新建造了新的阿哈伊亚,并定居在伊奥尼亚人建造的十二个城市里

>> 阿卡狄亚崎岖的山地是伯罗奔尼撒半岛上唯一一处免受多利亚人入侵的地区

>> 阿尔戈斯陷落三四十年后,特米诺斯的后裔们率领着渴望土地的新战团向北部和西部进发。伊奥尼亚的城市西锡安、夫利阿斯、埃皮达鲁斯和特罗曾纷纷失陷

>> 不久后,征服者从科林斯越过地峡,攻打阿提卡。虽然在征服阿提卡时遭受挫败,但他们至少成功地夺取了阿提卡西部地区

>> 迈加拉由此成为多利亚新兴城邦的首府,世世代代都被用来遏制雅典

>> 多利亚人来到埃伊纳岛,并在埃伊纳岛定居下来

>> 起初,埃伊纳岛是埃皮达鲁斯的附属国,后来成了一个独立的社群


  ◆  第3节 多利亚人及其历代国王


>> 多利亚人首领

> 宣称自己是神的后裔

> 宣称自己并非多利亚人,而是阿哈伊亚人

>> 某些迹象表明,每个城邦都有这三支多利亚部落的名字,即西利斯人、帕姆庇洛伊人和迪曼人

>> 这些现象表明:入侵部落起源于混血人种


>> 一方面,多利亚人入侵希腊极有可能大大阻碍了希腊文明的进程

>> 一个更贫穷野蛮的民族取代了一个更富庶文明的民族

>> 新的多利亚建筑取代了史前的城邦遗迹

>> 另一方面,多利亚人入侵也为希腊增添了活力和强烈的道德感

>> 多利亚人也是最有道德感的希腊人



 第6章 希腊在亚细亚的殖民地


>> 多利亚人、埃托利亚人、塞萨利人和维奥蒂亚人的入侵引发了希腊的动荡和人口迁移

>> 这些动荡和人口迁移注定会给希腊半岛及以外地区带去深远的影响

>> 一个庞大的群体四处流浪,寻找新的家园

>> 为了免受奴役之苦,这些人逃离原来的居所,在希腊的偏远角落安身立命

>> 逐渐地,这群来自希腊各地的人开始航海东行

>> 希腊的东部是小亚细亚,是这群希腊移民熟知的土地

>> 公元前13世纪,在阿哈伊亚人掠夺埃及三角洲时,吕西亚人和其他小亚细亚西南的部落就跟随着阿哈伊亚人的船队一起行动


  ◆ 第1节 小亚细亚


>> 小亚细亚是一片宽广的中部高原,而高原下是开阔的海滨平原

>> “缝制在华服上的不同材质的流苏”

>> 爱琴海在小亚细亚的海滨都是海湾、港口和海岬,但有成片的肥沃平原和山谷

>> 这是崎岖的希腊土地无法媲美的


>> 在希腊人到来的时候,中部高原是赫梯人辽阔疆域的一部分,而海岸地带则由不同部落占据

>> 铁乌克洛伊人和弗里吉亚人的领地在达达尼尔海峡以北

>> 吕西亚人的领地地处最南端

>> 卡里亚人和莱勒格斯人的小部落则散落在迈安德河流域、赫穆斯山脉和凯斯特河流域及这三处地方前的岛屿上


>> 这些部族拥有自己独特的文明形态,但也并非和希腊文明泾渭分明

>> 绝大多数部族都崇拜一位至高无上的自然女神。她是所有生灵的母亲和养育者

>> “阿耳忒弥斯”

>> “赫拉”

>> “阿佛洛狄忒”

>> 他们与埃及人也不一样:埃及人拥有的是一种希腊人难以理解的不同的文明形态

>> 因此,在塞萨利、维奥蒂亚、伊奥尼亚和阿哈伊亚被驱逐的部落决心定居小亚细亚。因为他们最熟悉这片土地,也最善于揣测这片土地的优势和劣势所在。


>> 有三股入侵部落,每支部落都从异族那里获得了大半资源


 ◆  第2节 伊奥利亚移民


>> 第一股移民自称“伊奥利亚人”(埃奥利亚

>> 伊奥利亚人的主体包括逃离希腊北部的部族,从塞萨利人手中逃脱的马格奈泰斯人和米尼埃伊人,以及逃离奥尔霍迈诺斯人的卡德摩斯人和洛克里斯人

>> 他们的故土都被维奥蒂亚人占领

>> 自称“阿伽门农国王后人”的首领也率领着阿哈伊亚人混迹其中,因为多利亚人将阿哈伊亚人驱逐出了伯罗奔尼撒半岛

>> “伊奥利亚”这一名字含有“斑驳”的意思,…之后,“伊奥利亚”才成了指代促使移民活动的原始居民的统称。


>> 这些部族之前并无关联

>> 最初的登陆点是富饶的莱斯博斯岛

>> 他们将之前名为“皮拉斯基人”的原住民驱逐了出去,在海岸地带建立起五个欣欣向荣的城市

>> 其中以米提利尼为首


>> 第二股移民

>> 主要由洛克里斯人组成

>> 据说,他们的首领克利乌斯和马劳斯是阿伽门农王室子弟

>> 洛克里斯人在卡伊枯斯河河口密细亚登陆,夺取了当地的一个城市,并将其改名为“库麦”。

>> 从此,库麦成了伊奥利亚人在亚细亚最大的移民地, 城市人口仅次于米提利尼。


>> 随着新移民的涌入,城镇逐个建立。莱斯博斯岛对岸形成一条绵延不断的伊奥利亚城邦带

>> 在和平定居前,这些冒险者被迫同好战的铁乌克洛伊人或达达尼亚人长期鏖战

>> 最终,希腊人将原住民驱赶到伊达山深处,占据了海滨地区

>> 在达达尼尔海峡入口处与士麦那海湾之间,伊奥利亚人共建立了三十多个城市

>> 除了米提利尼和库麦,其他城镇无足轻重

>> 所有的伊奥利亚城镇沿着海岸紧密相连

>> 马格尼西亚离海岸约三十英里,地处赫穆斯河中游地区,由塞萨利被流放的马格奈泰斯人建立


 ◆  第3节 伊奥尼亚移民


>> 第三股移民

>> 来自不同的据点

>> 他们侵袭了伊奥利亚以南卡里亚人及莱莱格人的土地

>> 第三股移民主要是伊奥尼亚人

>> (由被)驱逐出去的各个部落组合到了一起,…被人们统称为伊奥尼亚人。

>> 这些流亡者原本在阿提卡的族人处避难,但贫瘠的阿提卡半岛无法长期维持他们的生计

>> 多数人加入移民的队伍,融入伊奥尼亚人

>> 伊奥尼亚移民与伊奥利亚(埃奥利亚)移民…的不同之处在于:

>> 伊奥尼亚移民的军事性更强,而伊奥利亚移民则民族性更强

>> 据说,入侵亚细亚的伊奥尼亚人并不会带上妻儿。他们是一群决不会拖家带口的冒险者。因此,经过最初的战斗后,伊奥尼亚人在被征服者中娶妻。在当地,他们和卡里亚人及莱勒格斯人随意通婚。

希罗多德写道:“那些宣称自己来自雅典普里塔尼昂且拥有最纯正希腊血统的伊奥尼亚人忽略了以下事实:他们的祖先先屠杀了卡里亚女人的父辈,然后又娶了她们作为妻子。”

因此,从一开始,亚细亚的伊奥尼亚殖民者体内就流淌着亚细亚人或非希腊的人血液。在很大程度上,这使他们成为希腊人中最不顽强且最好奢华的一个群体。

>> 密细亚和特洛伊地区的伊奥利亚入侵者通过岛屿相对稀少的路线穿过了爱琴海


>> 而从阿提卡出发的伊奥尼亚人则穿过了基克拉迪群岛

>> 不少伊奥尼亚移民在这些岛屿定居下来

>> 之后,几乎所有岛屿的人都将移民首领称作“殖民地开拓者”,并将阿提卡当作自己的故土

>> 以弗所是科德里德的安德鲁克里斯建立的一个希腊城市,与古老的卡里亚人定居点相邻

>> 之后,希腊人和原住民融合到了一起


  ◆  第4节 伊奥尼亚城市


>> 历经几代人后,在北部的福西亚和南部的米利都之间,崛起了十个伊奥尼亚城市。加上两个岛屿城邦希俄斯岛和萨摩斯岛,伊奥尼亚城市的总数达到十二个

>> 虽然出身和族群不同,但对伊奥尼亚波塞冬的崇拜足以将它们联合起来

>> 波塞冬的圣殿“帕尼欧尼翁”

>> 宗教联合促进了政治关系。一个松散的联盟由此形成


  ◆ 第5节 多利亚移民和克里特岛


>> 在向亚细亚大迁徙的队伍中,并非只有被征服的希腊部族。不久之后,征服者们也开始横渡爱琴海

>>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纷纷离开他们的新家园,向外派出大批殖民者

>> 在多利亚殖民者中,最大的一支队伍到了克里特岛

>> 多利亚人对岛上其他种族实施农奴制

>> 在严格军纪的组织之下,阿哈伊亚人和卡里亚人-或许还有腓尼基人-自行组成一众农奴中的军事贵族


  ◆  第6节 小亚细亚的多利亚人


>> 来自阿尔戈斯的三支殖民队伍就定居在罗得岛。他们建立了林都斯、伊阿利苏斯和卡美努斯

>> 科斯岛、尼多斯、哈利卡尔纳索斯和罗得岛上的三个城市结成了所谓的多利亚六城

>> 共同敬奉着阿波罗

>> 人们将多利亚六城和它们周边一些次要的多利亚定居点统称为“多利斯”


 ◆  第7节 塞浦路斯的希腊人


>> 推测

>> 直到小亚细亚被占领后,希腊人才来到了塞浦路斯

>> 通过研究史料

>> 人们发现塞浦路斯希腊人使用的书写形式借鉴了东方

>> 塞浦路斯希腊人的书写都更原始

>> 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公元前8世纪,希腊人就深深地扎根在塞浦路斯

>> 当时,塞浦路斯岛上的亚述征服者就提到了属国中的几位希腊国王

>> 希腊的殖民地主要有萨拉米斯、帕福斯和库里昂

>> 这些民族迁移和殖民活动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历经数代人


>> 如果一定要界定移民时期的时间跨度,那么我们可以说:从公元前1100年到公元前950年,这段时间见证了希腊人大举移民的历史


第7章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多利亚人和莱克格斯律法


>> 在多利亚人移民后三百多年时间里,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历史模糊不清。编年史也含糊其辞且极不准确。直到第一个奥林匹亚年(公元前776年)的出现,希腊人才有了准确的纪年

>> (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 直到公元前6世纪,希腊的历史才开始真正清晰地进入我们的视野

>> 对于在此之前的希腊两百年历史,我们唯一了解的就是斯巴达人、阿尔戈斯人、麦西尼亚人和科林斯人的历代国王

>> (依据就是依然不太可靠的)王室族谱


(7.1) 阿尔戈斯同盟(第1节

>> 在伯罗奔尼撒半岛上

>> (入侵的赫拉克勒斯族的首领们)建立了三个大型的多利亚城邦

>> 其中,阿尔戈斯长期占据关键地位


(7.1.1)(阿尔戈斯城邦)

>> 如果再加上附属城邦,那么阿尔戈斯几乎统治着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整片东海岸地带

>> 阿尔戈斯人占据着伊纳科斯海滨平原及上游的坡地

>> 除了三支多利亚部落——西利斯人、帕姆庇洛伊人和迪曼人,阿尔戈斯人还有第四支部落,即似乎拥有阿哈伊亚血统的希尔尼西亚人

>> 阿尔戈斯城外的群体既有多利亚人,也有非多利亚人。他们都臣服于强大的阿尔戈斯的统治

>> 其中许多部落都是阿尔戈斯的附庸,与阿尔戈斯休戚相关,(包括)曾名噪一时的阿哈伊亚人城市迈锡尼。


(7.1.2) 斐冬国王(阿尔戈斯)(第2节

>> 阿尔戈斯早期的九位国王

>> 流传(下来的事迹或传奇故事,是他们) 与斯巴达族人的多次战争。 似乎是对发生在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前7世纪时真实战争的回顾。

>> 第一位除姓名外还留下丰富事迹的阿尔戈斯君主是斐冬国王

>> 斐冬国王协助皮萨提斯人举办的奥林匹亚竞技会为第八届

>> (所以,推测)斐冬国王应于公元前675年到公元前665年在位

>> 在历史上,斐冬国王这些事迹是我们发现的首次关于希腊信史的记载

>> 斐冬国王依靠武力推翻了寡头统治,并摆脱了所有束缚自己的律政。之后,他开始拓展阿尔戈斯的疆域

>> 不仅让西锡安及其他多利亚邻邦沦为阿尔戈斯的附属国,还将重镇科林斯和埃伊纳岛纳入自己的领地

>> 斐冬国王还是一位立法者。他对称重和计量都设立了新的标准,并几乎得到了希腊多利亚城邦和伊奥利亚城邦的普遍认可

>> 锻造了第一批银币

>> 后来,斐冬国王战死沙场


(7.1.3)在斐冬国王的儿子继位后,阿尔戈斯王权立刻退回到了之前微不足道的地位


(7.2)麦西尼亚和拉科尼亚(第3节)

 (7.2.1)麦西尼亚

 >>  传说,特米诺斯的弟弟及麦西尼首任多利亚国王克瑞斯丰忒斯赐予那些尚未移民的皮洛斯人、考寇涅斯人和阿哈伊亚人完整公民权。

 >> 克瑞斯丰忒斯国王之子埃皮托斯

 >> 给这片土地带来了安宁

 >> 在埃皮托斯及其后人的统治下,多利亚人、考寇涅斯人和阿哈伊亚人完全融合

 >> 麦西尼亚…几乎没有保留什么多利亚城邦的特征


(7.2.2)拉科尼亚(与斯巴达)

>> 这片土地北靠阿卡狄亚山地,以南则是阿哈伊亚要塞阿米克勒

>> 定居在斯巴达周边埃夫罗塔斯河流域的多利亚入侵者实力很弱,并且他们夺取的土地也很小。

>> 阿米克勒距这批多利亚入侵者的首府不过三英里,完全挡住了他们前往埃夫罗塔斯河流域的路

>> 斯巴达人采用的政体与一般的政体不太一样>> 他们实行双王统治,名为“亚基亚德世系”和“欧里庞提德世系”的两个部族的王室共享王位

>> 双王并存体现了征服者多利亚人与被征服者阿哈伊亚人的民族融合,也有可能只是表明了有两支不同的多利亚部落——一支定居在埃夫罗塔斯河流域,另一支则定居在厄努斯。(到底是什么原因)无法得到验证。


(7.3)(斯巴达及其崛起)

〔原题:第4节 多利亚诸城邦的多样性〕


(7.3.1)(斯巴达的危机)

>> 在拉科尼亚,斯巴达的多利亚人

·软弱和孤立

·(具有)更强的民族认同感

·他们的人数也不够多

·斯巴达的多利亚人很难征服和融合他们的邻邦

>> 早期的斯巴达既软弱又混乱

·他们的领土从未拓展;

·两王室素来不和;

·与多利亚近邻阿尔戈利斯和北部的阿卡狄亚人兵祸不断,导致民众日益不满

>> 伟大的立法者莱克格斯(出现了)

>> 莱克格斯拯救斯巴达于危难之时,并率领斯巴达走向征服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之路


(7.3.2)莱克格斯和莱克格斯立法(第5节)

(莱克格斯)

>> 莱克格斯出身王室,大致生活在公元前800年

>> 传说,莱克格斯是欧里庞提德家族欧诺摩斯国王的次子。

    >为了避免谋权篡位的嫌疑,莱克格斯将自己流放,远离斯巴达。

    >莱克格斯游历了希腊、亚细亚、埃及甚至更远的地方,最终在哈里劳斯(他的侄子,斯巴达的统治者之一)成年后归来。

    >(他)饱经世事且充满智慧。


(斯巴达的困境)

>>  双王间分歧不断,都企图摆脱律政约束,然后实施专制统治

>> 与此同时,一场灾难性的战争正在迫近

>> 提基亚的阿卡狄亚人让斯巴达遭遇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挫败。斯巴达一个国王被囚禁,数以百计的斯巴达俘虏成了在高地农场上劳作的奴隶

>> 据说在危难之时,斯巴达人已经做好任何牺牲的准备——只要能保全城邦


莱克格斯提出改革立法

>> (斯巴达人寄希望于莱克格斯)

>>  莱克格斯…向民众阐述自己的治国理念,获得了斯巴达人的高度认同。

>> 莱克格斯来到集市阐述…,身后紧随着二十八位最有智慧且最高贵的公民

>> 莱克格斯的新规遭到少数人的强烈抗议,并引发打斗和骚乱

>> 但经过一段时期后,莱克格斯的新规最终获得人们的认可

>> 新规究竟包含什么内容…很难确定

>> 部分内容(只能通过一些间接的文件了解)。莱克格斯并没有禁止将法律用文字记录或刻在铸币上


(7.3.3)莱克格斯的“大公约”(第6节 

>> 斯巴达(原有政治状况)

>> 拥有国王和贵族组成的议事会及自由民组成的公民大会

>> 贵族们似乎正试图剥夺国王的特权,而国王们则竭力摆脱所有律法制度

>公民大会似乎开始谋求更大的权利,而不再甘于仅仅默许所有提议

>> (新政体的要点)

>>  莱克格斯律法的主要目的是界定城邦各个组成部分的地位

>>  在简明扼要的“大公约”里…莱克格斯要求斯巴达人

>> 为宙斯-希伦乌斯和雅典娜-希伦尼亚建立神殿

>> 以三十人为单位组建部落和选区

>> 建立包括两位国王在内的吉罗西亚会

>> 要经常在巴比卡和纳西昂之间集会

>> 民众须拥有决定权

>> 政治形态变得系统化

>> 贵族议事会转变成由选举出的三十位长者组成的议事会,而双王总在其中

>> 自由民的公民大会在公共事务的实施中发挥切实作用,当吉罗西亚会产生分歧时,公民大会会投出决定性的一票

>> 选区(的设定)

>> 我们无法得知它们究竟是按家庭还是按地区为单位划分选区

>> 每个部落包含十个选区


(7.3.4)吉罗西亚会和公民大会(第7节

 —— 吉罗西亚会

>> 吉罗西亚会即长老大会由三十位长老组成,每位长老代表一个选区

(评论)前面说“以三十人为单位组建部落和选区”,又说“每个部落包含十个选区”,那么斯巴达公民到底有多少人?30*30=900?部落和选区是一致的吗?或者是30个部落,每个部落30个选区,每个选区30人,这样就是27000人。但这似乎又不可能,因为,古希腊没有哪个城邦有这么多公民,特别是这个年代。

>> 国王们理所当然也是成员,代表着各自家族所属的选区

>> 其他长老都由选举产生

>> 长老实行终身制。因为直到六十岁才具备成为长老的资格,所以长老们的平均任期并不会太长

>> 长老们充当国王所有公共事务决策的顾问

>> 长老大会的优势在于:国王仅代表自己发声,不再无所不能

>> 所有事务都由多数人决定

—— 公民大会

>> 在斯巴达,自由民的议会被称为“公民大会”

>> 公民大会由三十岁及以上的公民组成

>> 公民大会每月在厄努斯溪谷、巴比卡和纳西昂之间的桥上举行

>> 议事会将吉罗西亚会通过的争议性议题交给民众讨论

>> 诸如宣战、缔结和约及罢免国王等重大事件都是公民大会的议题

>> 除非受到主持官员的邀请,否则公民大会的人都不能说话

>> (公民大会上)斯巴达人只能通过欢呼来表决。—— 这种决策的不确定性导致人们必然会将大权放到主持议会的官员的手中

>> 这一特征也存在于罗马的公民会议

>> 在信史时期,监察官们主持公民大会;而在莱克格斯的时代,必然是国王和长老们召集集会


(7.3.5)(新政体的特点)

〔原题:第8节 双 王〕

>> 新律法赋予国王的特权

>> 在和平时期的所有宴会、祭典和酒席上,国王均列最高席,享用双份食物

>> 每月发放两次谷物和葡萄酒类给国王

>> 穿戴动物毛皮也是国王们的专属特权

>> 国王还是地神宙斯-拉西第蒙纽斯和天神宙斯-乌诺斯的世袭祭司

>> 国王须挑选前往神示所问询的使者,还须委派处理外事的领事

>> 国王有权嫁出孤女,也可以准许没有子嗣的人领养男孩

>> 在战时,国王永远都是总指挥官。军队前进,国王先行;军队归城,国王殿后

>> 一百名精挑细选的勇士保护着国王的安全

>> 国王可以发动对抗任何敌国的远征

>> 任何企图改变国王意图的斯巴达人都将受到诅咒

>> 在田野里,国王可以随意征用牛羊

>> 在国王驾崩的时候(相关规定)

>> (国王成为)世袭政府官员(而不是君主)

>> (国体为)有限王权和类代议制政府


(7.3.6)(社会制度改革)

>> 使莱克格斯在所有立法者中独树一帜的并非他在政治方面的立法,而是在社会方面的立法

>> 为了确保在战争中取得全胜,莱克格斯决意牺牲一切公共和个体利益

>> 将整个斯巴达的社会制度变成冷酷可憎的战争机器

>> (斯巴达人)从童年开始(即进行)著名的“斯巴达磨砺教育”

>> (内容为)训练和纪律

>> 莱克格斯虽然不是它的创造者,但是它的完善者


(7.3.7)斯巴达人的军事训练、社会制度和家庭生活(第9节


 ——(斯巴达人的特点)

>> 斯巴达人贫穷粗野且四面受敌

>> 为了生存,他们一直全副武装。为了生存,斯巴达人不得不厉兵秣马,时刻备战

>> (除了这样的人),任何集聚了一定物质财富或思想文化的种族都不会忍受他的制度。

>> 斯巴达人(传统习俗)

>> 还保留着一些低级文明形态的作风

>> 譬如,武力抢夺新娘和男女分离用餐

>> 一妻多夫制

>> 直到进军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多利亚人才首次进入文明的疆域


 ——(莱克格斯为斯巴达人建立的社会体制)

>> 自从斯巴达人降生起,国家就开始接管他们

>> 如果婴儿身体健康,就被送回父母手中抚养;如果身体孱弱,就被带走,扔进塔吉图斯山任其自生自灭

>> 在七岁时,男孩就离开父母,来到公共训练营

>> 在公共训练营里,男孩们开始经历构成他们一生的种种磨砺

>> 针对斯巴达男孩的训练几乎都是体育和军事性质的

>> 唯一可以提升审美的活动就是合唱

>> 在一年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参与吉姆诺派迪亚盛会,即斯巴达的竞技会

>> 在竞技会上,斯巴达男孩和同龄人进行音乐、舞蹈、跑步和摔跤比赛

>> 年满十八岁的斯巴达少年叫“麦勒埃伦”

>> 年满二十岁时,他们叫“埃伦”,意为年轻人

【注】埃伦(Eiren)为小队队长和教官,在城邦长老的监督下教导儿童。

>> 这时,他们从训练营转入兵营

>> 从此以后,公共食堂便将成年男子登记在册

>> 公共食堂形成了斯巴达独特的生活图景

>> 所有的食堂均属公办,口粮固定。所有公民,只有年满六十时,才可以在家用餐

>> 所有成员须按月上交食物

在斯巴达要按人头交纳费用,如果无力交纳,法律就会中止他的公民权利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 一日三餐主要包括大麦、奶酪、无花果及难以下咽的“黑汤”

>> 斯巴达女孩接受的军事训练与男孩接受的军事训练类似,但没有那么苛刻

>> 女孩不用离开母亲,但要组成班级,参与赛跑、摔跤及其他体育锻炼,达到身强体健

>> 在男子三十岁和女子二十岁时,他们便到了适婚年龄

>> 如果到了适婚年龄还未成婚,并且尚未担负起为国育儿的责任,那么他们就会受到严惩

>> 婚姻并不会结束男子的兵营生活

>> 他们住的地方仍然离妻子很远。只有在不需要参加共同就餐、操练场训练或体育场活动时,他们才能偷偷出来与妻子约会

>> 数月后,男子才能自立门户,并和妻子生活在一起

>> 但就算到了这个时候,男子仍然必须在公共食堂用餐

>> 对斯巴达人来说,婚姻是出于对国家的义务,而非自由结合。因此,斯巴达人的婚姻并非神圣不可侵犯也就不足为奇了


(7.3.8)斯巴达军制(第10节

>> 一切对个人自由的限制都旨在达到一个目的:让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士兵,身强体壮且冷酷麻木

>> 斯巴达人的一生如此不幸,难怪他们情愿战死沙场

>> 斯巴达人的百战百胜与其归功于他们的组织,倒不如说是得益于他们不屈不挠的勇气

>> 在其他希腊城邦,奔赴战场的士兵都是未经训练的民众

>> 斯巴达人的训练组织严密,军官层级严明。军队分为所谓的“莫拉”和方阵纵列——与现代的营和连相对应

>> 自上而下,军队由一系列的军官统领

>> 在最上层,军事长官或团长统率莫拉

>> 在最底层,指挥官,即士官长率领手下的二十五人

>> 国王的命令依次传达到诸位军事长官及其他军官,并且速度极快

>> 因此,斯巴达军队的运作速度快而精准

>> 既组织严密又骁勇善战,这就是他们常胜的原因

>> 一旦出征战场,斯巴达人的生活反而惬意起来:口粮增加,军纪相对松懈,甚至还可以围着营火说玩笑话。这些都是为了让他们期待战争,而不是迷恋和平时期


(7.3.9)(后续的改革)

 ◆  第11节 监察官

>> 可以肯定,在随后的岁月里,莱克格斯的律政体系多次变更

>> 最大的改变在于监察制度的引入

>> 监察官们首次出现在麦西尼亚战争时期

>> 监察制度出现的主要起因

>> 在于国王们在战场上的频繁缺席

>> 监察官主要扮演的是监察人或治安法官的角色

>> 监察官一共有五人,由公民大会选举产生,任期一年

>> 在此期间,他们是部落的管理人员。他们接待外来使者,召集会议,并担任会长

>> 与罗马的护民官一样,在斯巴达,监察官可以自由处置公民大会

>> 监察官们可以不受吉罗西亚会或公民大会的约束

>> 他们可以不经任何法律程序,随意对任何人实施逮捕、囚禁和罚款。就连国王也任由监察官们处置

>> 国王的权威因而一直处于监察官们的监督之下

>> 公民大会荒唐的选举形式让监察官们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来年自己的继任者。


(7.3.10)(在莱克格斯律法的武装和组织下,斯巴达迈向不断征服之路)



第8章 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霸权地位的确立


◆ 第1节 斯巴达征服拉科尼亚


>> 在莱克格斯律法的武装和组织下,斯巴达迈向不断征服之路

>> 莱克格斯实施改革时,哈里劳斯国王当政

【注】哈里劳斯(Charilaüs,生卒年不详),公元前8世纪早期的斯巴达国王,莱克格斯的侄子和受监护人。

>> 在哈里劳斯国王驾崩前,斯巴达已经开始进攻并征服了…(位于)埃夫罗塔斯河源头埃格伊斯地区的…一些阿卡狄亚弱势部落

>> 几年后,铁列克洛司国王攻占了阿米克勒—— 一个地处斯巴达门户的阿哈伊亚城市,(打开了)多利亚人进军埃夫罗塔斯河流域的路

>> 在之后的五十年内,除了东海岸的库努里亚人,所有拉科尼亚居民都并入斯巴达,成了斯巴达的臣民

>> 从提基亚边境山地到马塔潘角和玛勒亚海角的最南端,都属于斯巴达的疆域。


◆ 第2节 庇里阿西人和希洛人


>> 对被他们征服的不同地区的人,斯巴达人采取了不同的管理措施

>> 其中,某些地区仅仅成了斯巴达的属邦,保留了原有的风俗和某些自治的权力

>> 而其他地区则被完全镇压摧毁

>> 较受斯巴达人青睐的地区的居民成了所谓的庇里阿西人,居住在位于斯巴达中心的多利亚人群落的周围

>> 而那些不幸地区的部落居民则成了希洛人(农奴)

>> 希洛人这一称谓来自一个海岸城市希洛斯。希洛斯曾顽强抵抗斯巴达的入侵

>> 通过对其他部落的征服,斯巴达人成了一片广袤疆域的主人

>> 在这片疆域的众多人口中,他们自己只占一小部分

>> 在人们看来,庇里阿西人的人数是斯巴达人的三倍,而希洛人则更多

>> 庇里阿西人的情形不算太糟。他们唯一的义务就是进献定额的贡品,并派遣一支重装部队前往斯巴达军队

>> 希洛人则截然相反:他们彻底沦为农奴

>> 作为土地所有者,斯巴达人居住在首府,过着兵营生活,并获得土地产出的固定份额

>> 斯巴达群体可以任意处置农奴

>> 监察官们可以不经审判就屠杀希洛人

>> 还存在叫“克里普提”的暗探组织

>> 任务就是巡视斯巴达全境

>> 任何胆敢公然表达不满或煽动邻人造反的希洛人都是政府怀疑的对象

>> 希洛人因而对斯巴达人恨之入骨

>> 只要时机合适,他们总会奋起反抗

>> 在战时,斯巴达人还会让希洛人带上武器奔赴战场充当轻装部队


 ◆  第3节 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


>> 在对拉科尼亚的征服尚未结束时,斯巴达便开始进攻他们西面的邻邦

>> 这个邻邦是住在塔吉图斯山以外肥沃的麦西尼亚山谷中的一个混合族群。他们由多利亚人、考寇涅斯人和阿哈伊亚人组成

>> 根据某些传说,这场战争的起因是偷牛

>> 麦西尼亚战争前后持续了九十多年

>> 麦西尼亚战争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次战争大约爆发于公元前743年,而第二次战争大约在公元前645年结束

>> 没有可信的连续性描述的史料

>> 唯一一份当时的记录,(是)提尔泰奥斯(斯巴达诗人)的残篇


>> 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和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相隔了五十年

>> 战争始于斯巴达人进军塔吉图斯山山脊

>> 斯巴达人攻陷了麦西尼亚人的安菲亚堡垒,并将该堡垒作为基地

>> 此后,斯巴达人不断袭击麦西尼亚的开阔区域,长期封锁麦西尼亚人的城镇

>> 经过两场悬而未决的战争后,麦西尼亚人放弃了次要的堡垒,将兵力集中在地处中心位置的伊索姆山

>> 帕米索斯平原任由斯巴达人宰割

>> 作为一直处于守势且坐以待毙的麦西尼亚人,他们的处境必将每况愈下

>> 战争和饥荒使阿里斯托得摩斯(麦西尼亚首领)跟随者的数量锐减。坚守要塞十二年后,阿里斯托得摩斯在绝望中自刎身亡

>> 公元前723年,伊索姆山陷落不久,麦西尼亚的抵抗也随之瓦解

>> 战争结束后,大多数麦西尼亚贵族背井离乡。其中一些贵族加入了前往意大利利基翁的殖民队伍,还有一些则退居伊奥尼亚。绝大多数人滞留,成了斯巴达的庇里阿西人

>> 他们必须向斯巴达征服者缴纳土地产出的一半作为租金


>> 第一次麦西尼亚战争结束后,斯巴达发生了两次危机

>> 第一次危机起源于战场上,斯巴达国王一再缺席,致使公务处理受到耽搁。直到任命监察官后,这种情况才停止

>> 第二次危机就是连年战事使斯巴达年轻人的数量越来越少,导致斯巴达适龄女性找不到同等出身的男性,嫁给了庇里阿西人

>> 战后,斯巴达人认为斯巴达女性和庇里阿西人结婚生下的子女非法

>> (被称为)“处女之子”,即“私生子”

>> 这些年轻人数量众多,团结在一位叫“法兰图”的人周围,密谋推翻莱克格斯律法

>> 斯巴达人…迫使他们集体离开拉科尼亚。公元前708年,在德尔斐神谕的指引下,私生子们前往意大利。法兰图成为伟大富庶的塔林敦的创始人


>> 占领麦西尼亚后,斯巴达开始接触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事务

>> 不久之后,斯巴达就和伊利斯结盟,并因而成了皮萨提斯人的敌人

>> 斯巴达还开始蚕食阿卡狄亚西部,并占领了该地区南部边境城市费加里亚

>> 似乎还陷入了与提基亚及其他阿卡狄亚城邦的争端当中


>> 大约在公元前675年到公元前660年间,阿尔戈斯的斐冬国王企图称霸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斯巴达人因而面临危机

>> 阿尔戈斯与斯巴达的首次争端发生在公元前669年

>> 斯巴达大军企图入侵阿尔戈利斯,却在海希亚溃不成军

>> 次年,即公元前668年,阿尔戈斯军队出现在了伯罗奔尼撒半岛西部,首次击败了斯巴达人和伊利斯人联军,并协助皮萨提斯人举办了奥林匹亚竞技会


 ◆  第4节 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


>> (斯巴达被打败的同时),麦西尼亚的属邦正奋起反抗

>> 斯巴达打了败仗,激怒了北方边境的山地居民。接着,所有人都开始武装反抗斯巴达人

>> 麦西尼亚人拥护阿里斯托梅尼为首领

>> 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持续多年

>> 斯巴达人四面受敌。除了麦西尼亚人,他们还要和阿尔戈斯及其属邦作战

>> 此外,还有一支由奥尔霍迈诺斯国王阿里斯托克拉特率领的阿卡狄亚部落联盟军队与他们为敌

>> 在盟邦中,斯巴达只能寄希望于科林斯人和伊利斯人

>> 科林斯人正迫切地试图摆脱阿尔戈斯的霸权

>> 伊利斯人则一直与邻邦皮萨对立

>> 斯巴达人亲眼目睹治下埃夫罗塔斯河流域惨遭蹂躏

>> 斯巴达人虽然战败但从未被征服。他们坚持不懈直到形势扭转

>> 在最黑暗的时候,提尔泰奥斯的诗歌让斯巴达人斗志昂扬

>> 他歌颂道:

>> 忠诚之魂和军人荣耀最终必将战胜造反农奴们的一时冲动和盟邦们出于忌妒的分裂行径

>> 最终,对抗斯巴达的联盟土崩瓦解

>> 阿尔戈斯的斐冬国王战死沙场

>> 阿卡狄亚的阿里斯托克拉特国王背弃盟军,撤回了自己的军队,盟军因而一败涂地

>> 阿里斯托梅尼被赶上埃拉的山地堡垒

>> 经过十一年的抵抗后,麦西尼亚人终于结束了垂死挣扎

>> 阿里斯托梅尼流亡到罗得岛,并长眠在了罗得岛

>> 他部下的官员大多在阿卡狄亚找到了新家

>> 公元前645年,麦西尼亚人的主体沦为希洛人,在斯巴达的脚下俯首称臣

>> 直到几年后,麦西尼亚战争才真正结束

>> 阿卡狄亚人投石砸死了奸诈的阿里斯托克拉特国王,废除了阿里斯托克拉特国王家族的王位

>> 他们和皮萨提斯人共同发起反抗,进行最后一搏

>> 公元前644年,阿卡狄亚人和皮萨提斯人甚至攻占了奥林匹亚。他们不顾伊利斯和斯巴达的虎视眈眈,举行了竞技会

>> 但不久就遭到伊利斯和斯巴达的猛烈进攻。皮萨提斯人沦为伊利斯的属民长达五十年


>> 在第二次麦西尼亚战争之后的一个世纪内,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历史不过是斯巴达人不断蚕食并完全征服半岛的故事

>> 此后,战败者沦为属邦,战时须唯斯巴达马首是瞻,斯巴达对这样的结果已经心满意足

>> 斯巴达人也从不插手战败国的内务

>> 斯巴达霸权丝毫没有干扰到希腊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自治”欲望


>> 提基亚最先遭受斯巴达的打击

>> 在向斯巴达臣服后,提基亚公民完全享有地方事务的管理权

>> 提基亚成了斯巴达攻陷阿卡狄亚中部和阿尔戈利斯的作战基地

>> 和阿卡狄亚的战争

>> 和阿尔戈斯间战争

>> 自斐冬国王驾崩后,阿尔戈斯元气大伤。当时,科林斯已经完全独立

>> 西锡安脱离了阿尔戈斯,并逐步崛起达到强盛

>> 在公元前7世纪以前,就连阿尔戈利斯半岛上的埃皮达鲁斯都完全拥有自治权

>> 阿尔戈斯极力坚持,直到公元前547年,才最终丢失拉科尼亚沿岸地区的库努里亚

>> 公元前547年爆发了著名的三百勇士之战,胜者的奖励就是阿尔戈斯外围的提里亚地区


>> 公元前6世纪上半叶,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结成反多利亚联盟

>> 减缓斯巴达完全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速度

>> 公元前660年到公元前650年,通过起义,科林斯和西锡安推翻了多利亚人的寡头统治,将伊奥尼亚的僭主们推上王位

>> (他们)极力反对斯巴达

>> 到公元前582年,科林斯的库普塞罗斯王族被推翻,而大约到了公元前560年,西锡安的王族也被推翻

>> 直到当时,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斯巴达才建立起和中南部地区一样的霸权地位

>> 在僭主们被流放后,科林斯和西锡安加入拉科尼亚同盟,并成为拉科尼亚同盟坚定的支持者

>> 只有阿尔戈斯成了伊纳科斯河流域的一个小国

>> 远离世事且伺机而动

>> 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其他地区都臣服于斯巴达的霸权统治

>> 这就是两个世纪连年战乱和莱克格斯律法的共同成果

>> 一支不足十万人的斯巴达军团成功让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上的城邦俯首称臣


 第9章 海外大殖民时代


 ◆ 第1节 移民起因和腓尼基贸易的衰落


>> 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7世纪不仅是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建立霸权的时期,也见证了希腊绝大多数地区移民热的复兴

>> 希腊首次大移民始于多利亚人入侵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时候

>> 在公元前8世纪和公元前7世纪,移民的起因发生了变化

>> 移民不再是外部压力下被迫做出的选择,而是内部扩张将移民送出海外

>> 公元前11世纪的人口大迁移颠覆了史前希腊城邦的父权体制

>> 君权的日益腐朽和寡头集团的崛起是大迁移后一百年的主要特征

>> 因为寡头集团治国无方,所以希腊的有志之士难以忍受国内的生活,而渴求逃离到一个更自由的国度

>> 逃离暴政和压迫的渴求

>> 希腊人逐渐成为具有冒险精神的水手

>> 与此同时,长期垄断地中海东部贸易的腓尼基人由于国内屡屡遭到重创,已经无力继续向海外扩张

>> 公元前9世纪,亚述帝国扩张到幼发拉底河,并自此与腓尼基针锋相对

>> 长期一来,腓尼基人和希腊人共同把持海上重要贸易路线,而上述战争弱化了腓尼基人对这些路线的把控

>> 到了公元前7世纪,腓尼基人完全被驱逐出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


◆ 第2节 哈尔基季基半岛上的殖民地


>> 最早兴起移民热的希腊城市要数伊奥尼亚的两个海港——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

>> 伊奥尼亚城邦似乎总是陷入财阀当政的局面,而希腊其他地区的寡头政治总是以出身为基础

>> 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第一批移民涌入的地区是爱琴海的西北角

>> 哈尔基季基半岛

>> 哈尔基季基半岛既有海岬和海湾,也有高山和海滨平原

>> 杂糅的地貌结构和希腊地区如出一辙

>> 当地岩石中银矿储藏丰富

>> 公元前8世纪上半叶,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一共在哈尔基季基半岛的三个海岬建立了三十多个城镇

>> 由于当地的殖民者大部分都是哈尔基斯人,这个半岛因此得名

>> 大概来说,埃雷特里亚人倾向于在哈尔基季基半岛西部发展,而卡尔基斯建立的城镇则占据了哈尔基季基半岛的中部和东部地区

>> 哈尔基季基半岛的原住民是皮拉斯基人。总体上,他们和希腊殖民者相处融洽

>> 来自其他地区的殖民者开始拓展殖民领地

>> 在色雷斯海岸和阿索斯山的东北部,安德罗斯岛上的伊奥尼亚居民建立了不少城镇

>> 在帕勒涅半岛上的埃雷特里亚人聚居地以北地区,多利亚-科林斯人建立了波提狄亚这个重要城市


◆ 第3节 米利都、昔齐库斯和锡诺普


>> 如果说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是希腊人在欧罗巴的殖民先驱,那么米利都则是希腊人在亚细亚的殖民先驱

>> 短短几个世纪就足以让伊奥尼亚人在吕底亚和卡里亚海岸建立的定居地成长为生机勃勃的大城市

>> 而这些城市又成为随后众多殖民地的母邦

>> 米利都是地处迈安德河河口的一个港口城市

>> 公元前8世纪早期,米利都王室就已经消亡。米利都陷入财阀统治

>> 米利都公民唯一追求的就是财富,而远洋航行是致富的捷径

>> 米利都的海上商人数量庞大

>> 米利都人首批移民选择的方向就是爱琴海的东北角

>> 企图占据达达尼尔海峡和通往黑海的路线。腓尼基人早已占据了此地

>> 为了争夺海峡地区贸易的垄断地位,米利都人和腓尼基人势必爆发争端

>> 米利都人作战的基地是他们的首个定居点昔齐库斯

>> 昔齐库斯地处一个半岛最狭窄的颈部地区。这个半岛一直延伸到马尔马拉海

>> 在达达尼尔海峡站稳脚跟后,米利都人继续向北和向东扩张

>> 希腊作坊就开始在这里聚集

>> 黑海

>> 起初,看似是黑海取之不尽的渔业资源吸引着希腊人前往,但不久后,在黑海周边,人们又发掘出其他珍稀的资源

>> 此外,人们自乌拉尔开辟出一条贸易路线。这条贸易路线一直延伸到麦奥提克湖畔,我们如今称这片湖为亚速海

>> 公元前8世纪中叶到公元前7世纪末期,黑海成了米利都人的海域

>> 在帕夫拉戈尼亚最突出的海角上,富庶的锡诺普取代了先前古老的亚细亚人定居点,成为小亚细亚北部的集市

>> 其他米利都作坊四处发展,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到科尔基斯之间连绵不断

>> 锡诺普建立还不到百年,就在东方的桌形岩石上建立了欣欣向荣的下属镇特拉比宗

>> 在多年以后,特拉比宗注定要取代锡诺普,成为黑海的贸易中心


 ◆  第4节 奥德索斯、奥尔比亚和潘提卡彭


>> 与在亚细亚的移民相比,希腊人在爱琴海东岸野蛮的色雷斯人间的移民要艰难得多

>> 在色雷斯的殖民

>> 一个由五个城镇联合的“五城”——奥德索斯、卡拉蒂斯、托米、阿波罗尼亚和墨森布瑞亚——在多瑙河河口与博斯普鲁斯海峡黑海入口间崛起

>> 其中,前四个城镇都是米利都的殖民地

>> 在多瑙河的以北地区,希腊探险者发现了俄罗斯南部地区的平原

>> 当时,这片平原正处于游牧民族赛西亚人的统治下

>> 对于希腊人的到来,他们毫无异议

>> 他们向希腊殖民者出售牛皮和来自北方部落的黄金和皮草,来换取希腊殖民者的金属制品、布料织物、亚麻制品和葡萄酒

>> 希腊人开始耕作土地时,他们也并不反对

>> 希腊人将第聂伯河和布格河下游河谷地区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小麦种植地

>> 某些赛西亚人深受希腊人影响,也开始关注耕种

>> 这片土地上的主要城镇有地处第聂伯河河口的奥尔比亚,位于连接黑海和麦奥提克湖海峡处的潘提卡彭,以及希腊文明最后的前哨塔奈斯

>> 塔奈斯远在东北方,在顿河的入海口

>> 以上所有城市都是米利都的殖民地


 ◆  第5节 色雷斯、迈加拉、卡尔西登和拜占庭


>> 在米利都人大力发展的地方,伊奥尼亚其他城邦总是小心翼翼地跟随在后

>> 福西亚是唯一向黑海派遣殖民者的城邦。直到公元前566年,福西亚才建立了殖民地阿米苏斯

>> 在爱琴海的东北部及马尔马拉海地区,米利都的众邻邦建立了若干要镇

>> 希腊人在欧罗巴建立的迈加拉才是最接近米利都成就的多利亚城邦

>> 在比提尼亚,迈加拉人建立了阿斯塔科斯和卡尔西登,之后又占领了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要塞拜占庭

>> 多年后,迈加拉人找到了从拜占庭通往黑海的路,并在色雷斯建立了墨森布瑞亚

>> 而在陶鲁斯-切尔松尼斯,即克里米亚,迈加拉人建立了赫拉克里亚-克森尼索

>> 迈加拉还有一个欣欣向荣的殖民地,名字也是赫拉克里亚,位于黑海岸边的比提尼亚


 ◆  第6节 西方的殖民地和哈尔基斯人


>> 就在爱琴海和黑海逐渐被一圈希腊城市包围时,在西方,沿着爱奥尼亚海,一场同等规模的殖民运动同步进行

>> 前往西西里岛和意大利其他地区

>> 所有城市的创建日期都不会早于公元前8世纪中叶

>> 与其他爱奥尼亚海以外的城市相比,库迈确实建立得更早。或许在公元前800年,库迈就已经存在了

>> 在西方,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仍然是殖民的先驱

>> 伊庇鲁斯对岸的克基拉由埃雷特里亚殖民者建立

>> 克基拉的建立是这一历史时期的第一个标志

>> 仅需几小时就可从克基拉航至意大利后跟处的阿皮几亚角

>> 在被希腊人发现的时候,意大利和西西里岛主要由若干部落占领,即麦撒披亚人、奥诺羯利亚人、西舍尔人和西西里人

>> 迦太基的腓尼基人占据着西西里岛最西部地区

>> 自称腊舌纳的神秘民族——希腊人称其为泰勒尼人,而罗马人称其为伊特利亚人——出现在意大利北部和中部的部分地区


 ◆  第7节 纳克索斯、叙拉古、卡塔拉、莱昂蒂尼和赞克勒


>> 或许是经过慎重的权衡比较后,哈尔基斯人才选择将库迈建在意大利地理环境最优越的那不勒斯海湾

>> 首批城市群没有建在坎帕尼亚海岸,而是建在奥诺羯利亚和西西里岛海岸

>> 在奥提伽岛上,阿基亚斯还建立了伟大的多利亚城市叙拉古


 ◆  第8节 锡巴里斯、克罗顿、塔林敦、洛克里和利基翁


>> 在奥诺羯利亚,另一群殖民地崛起

>> 处于中心位置的是姊妹城市锡巴里斯和克罗顿

>> 它们都由伯罗奔尼撒半岛以北的阿哈伊亚移民建立

>> 锡巴里斯和克罗顿经过发展最终繁荣起来。位于内陆的奥诺羯利亚人部落成了它们的属民

>> 意大利东岸的锡巴里斯又在西岸建立了劳斯和波塞冬尼亚

>> 克罗顿也建立了帖日纳和特米萨

>> 意大利南部的整片区域有“大希腊”之称

>> 与此同时,西西里岛北部和南部的希腊殖民地正向西扩张

>> 来自罗得岛的多利亚人在杰拉安家,而在正对阿非利加的海岸上,来自迈加拉塞利纳斯的多利亚人安定下来

>> 直到公元前6世纪末期,除了西部的迦太基人要塞利利俾和德雷帕纳姆,以及当地人的城市塞杰斯塔还保持独立,希腊殖民地已经将西西里岛团团围住

>> 西西里岛东部的西舍尔人和西部的西西里人都成了希腊人的属民

>> 而他们奥诺羯利亚的亲人则早就沦为锡巴里斯人和克罗顿人的属民

>> 叙拉古独自统领着若干西舍尔部落。它的影响力远及西西里岛内陆地区

>> 在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和西西里岛的希腊殖民地上,希腊人财富的来源都是所占处女地上的原始产出,而不是商业或制造产业的成果

>> 西方富翁的财富远远超出了希腊母邦财阀寡头们的想象

>> 鼎盛时期的锡巴里斯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希腊城市

>> 在规模或繁盛程度上,米利都或许是东方殖民地中唯一能与西方殖民地匹敌的城市

>> 无论是阿尔戈斯和雅典,还是底比斯和西锡安,与锡巴里斯相比,都显得穷困潦倒


 ◆  第9节 福西亚人和科林斯人


>> 意大利和西西里岛外围的两批西方殖民地

>> 第一批殖民地都是由伊奥尼亚的福西亚人建立

>> 他们毫不胆怯地与腓尼基人和伊特利亚人竞争,沿着欧罗巴海岸一路向前探索,直到直布罗陀海峡

>> 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塔提苏斯的贸易及与居住在罗纳河附近的凯尔特人的贸易为福西亚人带来巨大财富

>> 约公元前600年,福西亚人立志建立一个安全通往西班牙地区的驿站。在罗纳河河口最东部,他们建立了马西利亚

>> 经过与当地人的多次斗争,马西利亚终于稳固建立,成了加泰罗尼亚和普罗旺斯沿岸一系列小作坊的中心

>> 第一批高卢的殖民地都由福西亚建立,第二批殖民地则全由科林斯建立

>> 在爱琴海和西西里岛,科林斯偶尔建立一些殖民地

>> 波提狄亚

>> 叙拉古

>> 科林斯将主要精力放在希腊的西北海岸及意大利对岸的伊利里亚之滨

>> 这些地方的殖民地都在持续扩张

>> 公元前708年,在克基拉,早期的埃雷特里亚殖民地涌入大批科林斯人

>> 在阿卡纳尼亚沿岸,科林斯人建立的一个个戒备森严的港口城镇将当地人纷纷驱逐到山地

>> 科林斯还从阿卡纳尼亚人手中夺走靠近海岸的莱夫卡斯岛

>> 科林斯还征服了伊庇鲁斯最南端地区。该地区自此成了安布拉基亚[插图]的领地

>> 最终,在遥远的北部的伊利里亚,科林斯和克基拉联合建立了阿波罗尼亚和埃庇丹努斯


 ◆  第10节 科林斯和克基拉的竞争


>> 虽然阿卡纳尼亚的殖民地始终与科林斯联系紧密,并遵循科林斯的政治领导

>> 但克基拉从一开始就与科林斯背道而驰

>> 克基拉建立四十年后,在伊利里亚和意大利地区,它成了科林斯贸易方面的劲敌,并陷入和母邦科林斯的战争之中

>> 克基拉

>> 之后成为科林斯的死敌


◆  第11节 昔兰尼


>> 关于希腊的殖民活动,还有一处须做介绍——阿非利加北部海岸

>> 对腓尼基人的恐惧使希腊人直到公元前7世纪中叶才开始在利比亚建立殖民地

>> 接着,迫于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被流放者们的压力,基克拉迪群岛中的锡拉岛上的多利亚居民逃到克里特岛对岸的土地

>> 昔兰尼就是他们远航的成果

>> 在昔兰尼,移民和当地人自由融合

>> 在昔兰尼,人们相处得更融洽

>> 昔兰尼有一半的希腊血统

>> 昔兰尼成了巴卡和攸斯皮德斯的母城——两个偏向西部的城市

>> 昔兰尼牛羊成群,盛产谷物和罗盘草


 ◆  第12节 埃及的希腊人


>> 埃及人

>> 完全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

>> 直到埃及衰落,法老们的帝国分崩离析,成为独立的公国,并常常臣服于埃塞俄比亚和亚述国王的霸权统治之下时,米利都人才冒险接近三角洲地区,和当地人展开危险的贸易往来

>> 直到二十六代王朝[插图]的法老再次统一埃及,埃及才有了安全的交通路线

>> 当时,亚述已经衰落,而埃及再度强盛

>> 瓦西布拉·普萨美提克一世[插图]是第一个利用从伊奥尼亚人和卡里亚人中挑选的雇佣兵而让帝国再次崛起的赛斯时期法老

>> 雇佣兵

>> 自由出入尼罗河卡诺皮克河段的一个集市

>> 米利都人和其他来自小亚细亚的商人争相来到这个新兴的商业中心,并将它命名为“瑙克拉提斯

>> 不久,瑙克拉提斯就成长为一个欣欣向荣的希腊化城市,成为众多探险者前往埃及的起点

>> 毫无疑问,埃及在希腊人心中留下很深的烙印

>> 因此,只要是古代的事物,希腊人就认为它的根源必然是埃及


◆  第13节 希腊殖民地的特点


>> 希腊的海外移民构建了新的国度。对于故乡,他们除了有子女般的崇敬和某种荣誉感外,别无其他

>> 科林斯是唯一对它的殖民地保有权威的存在

>> 多数情况下,母邦和子邦仅由情感纽带维系

>> 殖民地政治发展的前景往往和母邦规定的方向背道而驰

>> 因为正是对国内不满的人才会远走海外寻求新的家园

>> 也是由于这个原因,导致殖民地的政体很不稳定

>> 没有古老的当地传统让人们安定下来,而人口中总是包含着不同部族

>> 因此,殖民地的伟大在于它们的炫目灿烂,而非坚不可摧

>> 殖民地的权力总会遭遇骤变直至彻底的土崩瓦解

>> 追逐财富是殖民者的唯一目标

>> 在殖民地,构成希腊本土城邦公民性格的硬性政治纪律荡然无存

>> 与希腊本土的爱国热情相比,在殖民地,个人利益远占上风


◆  第14节 殖民地和神示所的关系


>> 德尔斐神示所在整个希腊文明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第10章 僭主时代


>> 在公元前7世纪和公元前6世纪,几乎所有希腊城邦都经历了一段内乱和冲突时期

>> 这种内乱和冲突的症状之一就是上一章提到的海外大移民

>> 剧变不仅发生在小亚细亚和西西里岛上的殖民地城邦,也发生在欧罗巴更古老的希腊城市

>> 旧有政体正在消亡,所以在稳固的政府形成前,必然会经历几十年的骚乱和内战

>> 动乱时代多以“僭主政治”的建立而终结,即权力由一位违律且专制的君主把持


◆  第1节 “僭主”的含义


>> 希腊人眼中的“僭主”仅仅是统治者获取权力的方式,而不是他行使权力的方式

>> “僭主”一词仅仅指统治者享有不受限制的专制权力,而僭主权力的获得方式也不是通过律法这一途径

>> 一旦国王废除所有对自己权力的限制,实行独裁统治,那么他就成了一名“僭主”

>> 在危难之际,人们推举的拥有绝对权力的独裁者也是“僭主”

>> 正是获取权力的反常手段和它的不受约束性,才为权力持有者赢得了这个不光彩的称号

>> 僭主

>> 有时,他是一位军事冒险家,有时则是一位野心勃勃的贵族

>> 最普遍的情形是,他是受到寡头政治压迫的最下层民众的守护者和首领


◆  第2节 寡头们的崛起


>> 在摆脱旧式父权体制下的国王后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王权转交到世袭寡头手中

>> 于是,君主曾经拥有的特权成为少数大家族的私人财产


◆  第3节 寡头政治治理不善


>> 通常,寡头政府压榨民众且管理不当,并且各大家族间的世仇无休无止,他们从未赢得旧有父权体制下的国王们所拥有的尊重和敬畏

>> 在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为非同姓血缘时,寡头统治的压迫性表现得更明显


◆  第4节 科林斯的僭主们


>> 科林斯被一群多利亚人征服,但多利亚人没有将先前的伊奥利亚居民驱逐出去,而仅仅让他们低人一等

>> 在公元前750年,君主统治因寡头集团的阴谋而遭废黜

>> 两百多个多利亚家族都自称是巴齐斯的后裔

>> 夺取并占有了国家政权

>> 他们一直掌权约九十年

>> 在这期间,纷争和骚乱从未中断

>> 为了躲避巴齐斯家族的恶政,一批又一批的科林斯人离开,在远方建立了殖民地

>> 最终,民愤爆发,瓦解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导致科林斯迅速陷入混乱

>> 武力推翻了巴齐斯家族

>> 作为科林斯僭主,库普塞罗斯在位三十年,在人民中声望很高

>> 对于寡头余孽,库普塞罗斯表现得冷酷无情。不少寡头遭到屠杀,有些则被流放

>> 而所有寡头都需缴纳重税

>> 与无政府状态相比,他的独裁统治要好得多


◆  第5节 短命的僭主政治


>> 在众多城邦中,广受欢迎的领袖将人民从寡头统治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

>> 继任他权力的后代们滥用权力,不久就被人民罢黜王位

>> 在多数情况下,僭主传承到第二代就会被推翻;而少数情况下,一代僭主的人生起伏就足以展现整个崛起、兴盛和瓦解的沧桑故事

>>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僭主政治是寡头统治走向民主政治的必经之路

>> 是一个城邦要摆脱世族统治必须付出的沉重代价

>> 僭主们与国外势力联系密切

>> 僭主们教会了自己的臣民与“野蛮人”和平相处的方式

>> 这种联系的主要结果就是促进了贸易的迅速增长


第11章 阿提卡早期历史


>> 直到公元前6世纪,雅典还一直居于次要地位

>> 雅典的历史晦涩而无趣

>> 在维奥蒂亚人和多利亚移民时期,大量来自北方及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流亡者涌入阿提卡

>> 然而,多数流亡者又移居亚细亚,建立了伊奥尼亚的众多城市

>> 当流亡者们离开后,阿提卡又恢复悄无声息的境况

>> 伊奥尼亚移民为这一动荡时期留下的唯一痕迹,就是日后雅典的许多世族大家都从他们身上追根溯源

>> 极有可能在大移民后,阿提卡的皮拉斯基人才完全希腊化


◆  第1节 雅典君主制的终结


>> 雅典

>> 王位从古老的刻克洛普族传到来自伯罗奔尼撒半岛的一个流亡家族手中

>> 此后,王权受到两位新立官员的限制,即执政官和军事长官

>> 执政官主要分管国王的内务,军事长官则扮演着总指挥官的角色

>> 公元前752年,国王终身制遭到废除。执政官成为国家行政首脑

>> 此后,每十年在王室家族成员中选举一次,选举出来的人成为国王,而军事长官的地位仅次于国王

>> 起初,最高行政官人选仅限于科德罗斯国王的后裔;但大约在公元前710年,最高行政官人选范围开始涵盖所有的阿提卡贵族

>> 贵族阶级每位成员都可以担任上述三大要职

>> 三十年后,又增设了六名执政官。九名执政官每年选举一次。雅典政体开始具有典型的寡头政治色彩

>> 寡头政治的特点

>> 治理不善

>> 执法公正的原则横遭践踏

>> 非贵族的自由民毫无治国权力,并且总是遭受统治阶级中飞扬跋扈的成员们无法无天且肆意无礼的对待

>> 大约自公元前7世纪中叶开始,阿提卡的历史开始清晰连贯

>> 叫“亚略巴古”的议事会

>> 亚略巴古具有历任执政官的选举权

>> 亚略巴古还拥有裁决谋杀罪的权力

>> 执政官

>> 首席执政官

>> 决定统治年份的命名,对国家享有名义上的统治地位

>> 位居第二的大执政官

>> 扮演着宗教领袖和国家元首的角色

>> 居第三位的军事长官主管战事,是总指挥官

>> 其余六人合称“司法执政官”

>> 分处各行政部门

>> 除了谋杀,其他事务都处于六人的管辖之内


◆  第2节 阿提卡派系


>> 世袭贵族以下是普通民众

>> 普通民众就被分为

>> “农民”和“工匠”

>> 一切事务须由如下派系决策

>> 帕狄阿斯区、狄阿克里亚区和帕拉利亚区,即分别对应平原地区、山地地区和海岸地区

>> 平原派是富有的贵族地主,占据着阿提卡低地两处肥沃的地带,即色利亚平原和雅典平原

>> 海岸派地处阿提卡西部的沿海一带,当地的居民以打渔和贸易为生,形成了中等阶层

>> 山地派占据着内陆干旱的丘陵地区,当地的居民多以放牧为生,形成了阿提卡最粗野和贫穷的阶层


◆  第3节 赛昂叛乱


>> 书面记载中的第一次阿提卡骚乱爆发在公元前7世纪末期

>> 赛昂坚信寡头政府无能,无法得到人民大众的支持,因而决定奋力一搏以取而代之,成为雅典的僭主

>> 攻占了雅典卫城

>> 赛昂失败

>> 贵族寡头统治与被压迫人民间的矛盾日益激化

>> 长期以来,雅典人民生活窘迫——造成该情形的原因一方面是政府治理不善,另一方面是收成不好

>> 此外,武断不公的惩罚将人民推入绝境

>> 执政官总是随心所欲地更改裁决

>> 因此,全民呼吁政治改革,并希望颁布法律对罪行及惩罚做出一些界定

>> 公元前621年,执政官德拉古立法规定:地方官的选举权交到公民大会手中

>> 公民大会成员包含所有能自备全套铠甲的公民

>> 德拉古建立了一个由四百零一位议员组成的议事会

>> 议事会成员多数来源于公民大会

>> 该议事会取代了亚略巴古议事会的部分职能

>> 然而,下层人民仍然被排除在公民大会之外,而整个雅典依旧负债累累且内讧不断

>> 德拉古还颁布了一部书面法典

>> 据说,德拉古几乎为每项罪行都定了死罪

>> 在德拉古法典颁布几年后,雅典依旧乌烟瘴气


第12章 梭伦和庇西特拉图


◆  第1节 梭伦

>> 德拉古发布法令几年后,雅典陷入与迈加拉的长期混战当中。这场混战僵持不下

>> 雅典国内的纷争一方面因新法的实施而难以平息,另一方面又因损失惨重、指挥不善的战争而日益激化

>> 雅典寡头政府已经无力应付西面小型城邦

>> 正是在与迈加拉战争的生死关头,雅典人首次听到梭伦的名字

>> 斯巴达的调停结束了雅典与迈加拉多年的战争。雅典还获得了萨拉米斯岛的永久所有权


◆  第2节 雅典的债务问题


>> 约公元前595年,雅典自赛昂叛乱起就存在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达到顶峰

>> 在这些矛盾中,最让民众不满的就是雅典的债务问题,并由此引发了危机

>> 下层人民没有自己的土地,作为卑微的佃农耕作贵族的土地

>> 这群不幸的“农奴”

>> 深陷债务当中

>> 依据德拉古法令,如果他们拖欠债务,就很可能被当成奴隶卖掉,因为债权人获得的唯一担保就是债务人及其妻子儿女的人身自由

>> 每天都有镣铐捆绑的欠债人被拖行到吕底亚或埃及的奴隶市场

>> 显而易见,雅典要么面临毁灭,要么就掀起一场血雨腥风的革命

>> 出于对自己内部谋权篡位所引发恶果的担忧,贵族阶级转而将权力移交给梭伦

>> 公元前594年,梭伦被选举为执政官,肩负起为雅典起草新律法的使命


◆  第3节 “解除负担法”


>> 梭伦法令的第一部分旨在缓解负债者们悲惨的境况

>> 他禁止借款时以借债者的人身做担保

>> 梭伦不仅废除了所有已经签订合约的借贷,还取消了任何形式的未偿债务

>> 梭伦对有钱人所能拥有的土地设定上限,并且限定他们只能收取少量借款利息

>> 政府取消了所有面向下层公民的收款,无论是税收还是罚金

>> 得到解放的负债者们扩充了公民的队伍

>> 梭伦的另一项革新措施

>> 雅典的钱币

>> 斐冬标准

>> 雅典铸币自此采用优波克标准

>> 梭伦的改革使雅典的货币能和邻邦富裕的伊奥尼亚的货币进行交换


◆  第4节 梭伦法令


>> 梭伦的政治改革

>> 梭伦的法令是雅典所有政治自由的起点

>> 梭伦的目标就是要制定一部这样的法律:赋予下层民众管理公共事务的最终决定权,但不允许他们干涉事务的细节;受非贵族阶级中最富有人群的强力要求,贵族们继续执政,但不再随心所欲,且必须为全民的利益服务

>> 在梭伦之前

>> 雅典

>> 有根据财富划分阶级的做法

>> 但目的仅为收税

>> 梭伦决定将这种划分方式作为政治体制而非单纯的经济体制

>> 梭伦废除了所有贵族出身享有的特权,用“财权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将财富作为参政的资格标准,而不是原来的出身

>> 在梭伦的四个阶级

>> 五百麦斗级

>> 骑士级

>> 三百麦斗到五百麦斗之间

>> 双牛级

>> 年收成超过一百五十麦斗,但少于三百麦斗的公民

>> 日佣级

>> 所有年收成少于一百五十麦斗的公民

>> 财产评估仅包含地产,不包括商业收益或囤积财富

>> 多数贵族置于五百麦斗级和骑士级

>> 的自耕农主体成了双牛级

>> 所有的工匠几乎都是日佣级

>> 一些破产的贵族成员则堕落成了日佣级

>> 将执政官职务限定在五百麦斗级当中

>> 日佣级完全被排除在公共事务之外

>> 作为补偿,日佣级无须缴纳任何税务

>> 战争发生时,日佣级成为轻装步兵,双牛级则是重装步兵,而骑士级担当骑兵

>> 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执政官与亚略巴古及议事会与公民大会的关系

>> 他发展了德拉古草拟的路线。执政官们继续保留着他们原有的职能,但之后执政官们的任命将会是选举和运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 四个等级分别推选十位候选人,再从这四十位候选人中抽签选择九位执政官

>> 任职结束时,执政官们将经受一项公众考核,以此对自己任期内的所有行为负责


◆  第5节 议事会


>> 德拉古建立的议事会承担了更明确的政治职能

>> 譬如,向公民大会提出预案,或接待使者

>> 该议事会不再有德拉古规定的第四百零一位成员,今后仅保留四百位。其中的一百位由各个部落选举产生

>> 亚略巴古经梭伦改革后,亚略巴古的职能和罗马审查制度相似

>> 亚略巴古肩负监督雅典道德的责任:它自行裁决免责或过问任何一位公民的公共或私人生活

>> 除了这项管辖范围极大的监督权力,亚略巴古还有审判所有故意杀人罪的职能

>> 法庭从前任执政官里征募成员


◆  第6节 公民大会


>> 立法者梭伦改变了公民大会的性质,将所有阶级,甚至最穷困的阶级都纳入了公民大会的范畴

>> 公民大会具有的最重要的新职能——按亚里士多德所言——就是“确保民主制的主体地位”,即公民大会拥有了审判所有执法官及调查所有执法官任期内一切行为的权力

>> 确保执政官们的权力受限于民

>> 对选民的责任

>> 公民大会还拥有签署条约或宣战的最高决定权,以及对议事会提交的措施是否认可的最终投票权

>> 梭伦法令规定

>> 城邦将交由人民认可的贵族管理

>> 城邦的道德监督委托给了亚略巴古

>> 议事会指引着外交和内政方针的制定

>> 公民大会对整个政府的运作起到有效而间接的统领作用

>> 不允许一个阶级去侵扰另个一阶级


◆  第7节 梭伦的各项法律


>> 除了在政治方面制定的法律,梭伦的立法体系还包含为数众多且各式各样的普通法

>> 涵盖生活的各个方面

>> 外邦人只要郑重宣誓不再效忠故土,而对雅典尽忠,那么就可以取得雅典公民资格,还可以从事贸易活动

>> 整个立法体系中最引人瞩目的或许要数剥夺公民权的强制措施

>> 该措施的实施对象是那些在内乱时中立的公民

>> 梭伦的法律刻在木制的棱锥体上

>> 木柱一直屹立在雅典卫城上


◆  第8节 梭伦远游


>> 为了摆脱那些催促他增补法律条款人士的纠缠,梭伦自我流放了十年

>> 梭伦游历广泛,远达塞浦路斯、埃及和小亚细亚


◆  第9节 内乱再起


>> 法令

>> 仍然不足以让雅典秩序井然

>> 商人们发现,仅以土地作为区分公民等级的评估标准阻碍了自己参与公共事务的应得权利

>> 没有人满腔热忱地捍卫梭伦的法令,因为该法令未能使所有人满意

>> 高地上的穷人以一位年轻气盛的人为领袖

>> 这位冒险者领袖正是自己的同系亲属——希波克拉底之子庇西特拉图


◆  第10节 庇西特拉图崛起


>> 公民大会仍然为庇西特拉图选出一支由五十个棍棒兵组成的卫队

>> 不久,棍棒兵拥有了更致命的武器,人数也大大增加

>> 一夜之间,雅典人发现卫城里到处都是棍棒兵的踪迹

>> 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庇西特拉图就成了雅典的僭主

>> 庇西特拉图是一位既有能力也很节制的统治者

>> 他竭尽所能,致力于改善穷困阶级的物质生活条件

>> 庇西特拉图也没有屠杀或驱逐富人

>> 然而,他温和的举措反而令海岸阶级和平原派的人联合起来罢免他

>> 将庇西特拉图驱逐出雅典

>> 雅典的诸多派系并没有学会智慧地处理事务

>> 海岸阶级同意加入高地阵营以对抗平原派,由此确保庇西特拉图的归来

>> 团结

>> 争执

>> 逐出

>> 等待

>> 在公元前535年,庇西特拉图登陆阿提卡,自立为追随者的首领

>> 随行的还有一支阿尔戈斯雇佣军团和一群被莱格达米斯流放的纳克索斯岛人

>> 在帕勒涅半岛,雅典军队与庇西特拉图的军队摆开阵形

>> 当雅典军队解散阵形,开始午餐时,庇西特拉图突然发动进攻。几乎不费吹灰之力,庇西特拉图就将雅典军队彻底击溃

>> 再次进城


◆  第11节 庇西特拉图的统治


>> 对本邦宗教的资助

>> 庇西特拉图主张的外交政策是维持和平

>> 他强化与希腊及小亚细亚幸存的僭主家族间的同盟关系

>> 与此同时,他又与斯巴达交好

>> 在距他首次占领雅典三十三年,第三次占领雅典八年后,庇西特拉图安然离世

>> 庇西特拉图的儿子希庇亚斯和希帕克斯继承了王位

>> 他们和谐共处。数年来,他们一直保持着父亲庇西特拉图的仁道专制统治

>> 同普拉蒂亚的结盟

>> 与北方诸邻邦大战一场

>> 哈尔莫迪乌斯与友人阿利斯托吉顿伙同其他少数势力,预谋在泛雅典娜节时袭击希庇亚斯和希帕克斯

>> 杀死了希帕克斯

>> 护卫当场杀死了哈尔莫迪乌斯,并将其他党羽全部逮捕然后处决

>> 希庇亚斯

>> 无所顾忌和公报私仇的行为间接推翻了雅典的僭主政治


◆  第12节 克利斯提尼在德尔斐


>> 希庇亚斯

>> 改变了整个执政的体系

>> 在雅典城内,希庇亚斯布满雇佣军。一旦怀疑有人对自己不满,他就立刻将其处决

>> 他随意提高税收,并实施了一系列令人恼火的举措,让雅典人绝望不已

>> 人民开始公然发动起义

>> 希庇亚斯的雇佣军扑灭了克利斯提尼率领的起义

>> 克利斯提尼开始动用外交手段

>> 受克利斯提尼鼓动,在斯巴达前来问询阿波罗时,德尔斐的女祭司拒绝回应,除非“雅典解放”

>> 迷信的斯巴达人只得遵从神意

>> 入侵阿提卡

>> 克莱奥梅尼国王打败了希庇亚斯,并将他幽闭在雅典城

>> 希庇亚斯只要求自己和子女能安全前往亚细亚。斯巴达人同意了希庇亚斯的要求。在希庇亚斯统治的第十七年,他带着家人和雇佣军从雅典撤离,乘船驶往特洛伊地区的西革翁寻求避难所

>> 与此同时,雅典恢复了共和制



第13章 亚细亚的希腊人和吕底亚王国


>> 直至公元前7世纪初,亚细亚的希腊人仍然在继续着他们开拓殖民地的旅程

>> 并且从未受到来自内陆的阻碍

>> 在亚细亚北部,伊奥利亚人将铁乌克洛伊人和密细亚人从海滨地带逐出

>> 在亚细亚南部,伊奥尼亚人和卡里亚人暂时妥协,常常联合起来远征

>> 在亚细亚中部,吕底亚王国地处赫穆斯河和凯斯特河上游流域,位于古老的赫梯帝国的最西部

>> 世代以来,吕底亚的历代国王与海滨的希腊近邻并无嫌隙,并且乐于充当一条巨大贸易链上的中间人

>> 这条贸易链穿过吕底亚都城萨迪斯,将以弗所和米利都与幼发拉底河和亚述连接起来


◆  第1节 亚细亚希腊人的特点和利兰丁战争


>> 在亚细亚,希腊人经历了与他们的欧罗巴同胞相似的政治改革

>> 他们的寡头政治不是建立在出身之上,而是建立在财富之上

>> 接着,亚细亚的情形和欧罗巴如出一辙:僭主出现,横扫寡头们的专断统治

>> 到了公元前7世纪

>> 一些城邦受僭主统治,还有一些城邦则在僭主被肃清后,转为民主政体

>> 希腊人普遍认为,伊奥尼亚人和他们的邻邦居民虽然都是一流的商人,却是全希腊最差劲的士兵

>> 伊奥尼亚和伊奥里斯的文明和奢华程度远远超出并早于希腊本土

>> 他们的音乐和抒情诗歌独具特色

>> 正是在小亚细亚土地上,哲学-文明自觉的产物和公民道德衰退的标志-最早在希腊人中兴起

>> 起初,哲学以一种相对无害的形式出现。它探究自然现象,思索生命与创造的物质基础

>> 米利都的泰利斯是早期哲学家中最有名的

>> 虽然爱琴海并不宽广,但亚细亚的希腊人和欧罗巴的希腊人之间的政治交往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频繁密切

>> 首次将亚细亚希腊人和欧罗巴希腊人连接起来的大事件就是利兰丁战争

>> 利兰丁战争是发生在卡尔基斯和埃雷特里亚间的一场争夺两地交界处莱拉斯平原的战争

>> 埃雷特里亚得到了米利都的协助,卡尔基斯则得到了萨摩斯岛的支持

>> 利兰丁战争席卷爱琴海亚细亚和欧罗巴整片海岸地带

>> 在西方,卡尔基斯占了上风,但在亚细亚,萨摩斯岛从未撼动过米利都的商业主宰地位

>> 大约到了公元前685年

>> 吕底亚国王咄咄逼人的对外政策登上历史舞台

>> 美尔姆纳达伊家族的一位贵族盖吉斯杀害了古老王室的最后一位国王坎道勒斯,篡夺了吕底亚王位

>> 之后,盖吉斯立刻放弃前任国王的和平政策,转而袭击沿海的希腊城市

>> 吕底亚人勇猛好战,是全亚细亚最好的骑手

>> 伊奥尼亚人毫无还手之力。战争演变成攻城战

>> 来自北方的一支蛮族西米里族人被迫攻入小亚细亚

>> 希腊城市锡诺普和亚细亚当地的弗里吉亚王国均被彻底摧毁

>> 盖吉斯

>> ,只能臣服于亚述国王亚瑟巴尼帕尔

>> 在吕底亚失去亚述的保护后,西米里族人几乎毁灭了吕底亚

>> 盖吉斯战死沙场

>> 盖吉斯的继任者阿底斯在位多年后,最终摆脱了西米里族人

>> 危机消除后,阿底斯再次实施他的父亲盖吉斯的政策——袭击希腊人

>> 阿底斯占领了普里恩

>> 约公元前627年,西米里族人再次入侵

>> 阿底斯不得不折返,去捍卫自己王国的边境


◆  第2节 吕底亚和米利都间的战争


>> 阿底斯的继任者——儿子萨杜阿铁斯[插图]和孙子阿利亚特[插图]——继续实施着袭击希腊城市的政策

>> 尤其对伊奥尼亚要塞米利都,吕底亚的袭击更加频繁

>> 阿利亚特决定通过断绝粮草让米利都人屈服

>> 毁坏谷物和果树

>> 阿利亚特派遣特使进入米利都。特使发现

>> 丝毫不受城外破坏的影响

>> 阿利亚特才意识到:如果自己没有船队,那么这个海港城市就永远不会忍饥挨饿

>> 阿利亚特与米利都缔结和约,转而袭击其他易攻的城镇

>> 将希腊城市士麦那收入囊中

>> 在内陆地区,他征服了弗里吉亚、比提尼亚以及克孜勒河上游所有土地

>> 与米底国王西拉克拉里斯打成平手

>> 公元前568年,阿利亚特驾崩


◆  第3节 克罗伊斯


>> 阿利亚特的儿子克罗伊斯是美尔姆纳达伊家族中最强大的

>> 他的海岸征服计划连连获胜

>> 在统治之初,克罗伊斯就攻陷了伊奥尼亚第二大城市以弗所

>> 伊奥尼亚城邦彼此猜忌,难以结成对抗克罗伊斯的联盟。因此,其他城邦之后纷纷被迫归顺克罗伊斯

>> 由于激烈的内乱,米利都衰败不堪

>> 其他城邦根本不指望能得到米利都的援助

>> 在大陆上,伊奥尼亚和伊奥利亚的各个城市纷纷陷落,臣服于克罗伊斯

>> 在大陆上,自达达尼尔海峡至克孜勒河,克罗伊斯所向无敌

>> 作为领主收获的大量贡品和源源流入萨迪斯的商业利润——当时亚细亚和西方的重大贸易路线都完全掌握在吕底亚人手中——让克罗伊斯异常富有

>> 无论是在米利都附近的布朗奇达伊的阿波罗神殿,还是远在福基斯的德尔斐神殿,克罗伊斯都毫不吝啬地供奉各种奇珍异宝

>> 他和斯巴达的联盟关系甚好,常常赠予斯巴达丰厚的黄金



第14章 波斯帝国的崛起


>> 公元前620年到公元前520年,东方世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

>> 这一百年见证了五个大国的覆灭——亚述帝国、米底、巴比伦、吕底亚和埃及

>> 以及第六大国[插图]的崛起——它不仅吞并了所有臣服于它的土地,并且兼并了东西方大大小小的地区。

>> 在居住在印度河和爱琴海之间土地上的所有民族的武力支持下,这个来自东方的第六大国的“大帝”一路向前行军


◆  第1节 尼尼微[插图]的衰落


>> 吕底亚以外就是庞大的亚述帝国

>> 三百年来,亚述帝国一直是亚细亚最强大的国家

>> 涉及希腊历史的一件大事发生在公元前708年:塞浦路斯各希腊小国纷纷臣服于征服者萨尔贡二世

>> 亚述帝国的国力和财富早就为希腊人所知

>> 公元前7世纪末期,尼尼微的厄运最终到来。一系列成功或部分成功的起义使亚述帝国渐渐失去外围土地,并削弱了亚述军队的实力

>> 反叛的属民联合北方蛮族合力攻打日益衰败的亚述帝国。在他们的夹击下,尼尼微终于土崩瓦解

>> 拿波坡拉撒是反叛的巴比伦总督,强占了亚述帝国的南部和西部地区

>> 西拉克拉里斯是米底人的国王,攻占了亚述帝国的北部和东部

>> 米底人正是所谓的波斯帝国的真正缔造者

>> 。米底人是庞大的雅利安人中的一支

>> 雅利安人从东北方一个叫“巴克特利亚”的地方迁徙而来,移居到亚述帝国的边境地区

>> 雅利安人中不同的氏族彼此联合,散落在里海与印度洋之间的伊朗高原上

>> 在一些地区,他们驱逐先前的居民

>> 而在其他地区,他们则与当地人混血通婚

>> 这群入侵者最南处的部落就是波斯人

>> 阿契美尼斯国王

>> 公元前7世纪末期,西拉克拉里斯将米底人联合起来,形成了紧凑的君主政体

>> 波斯人虽然精力更旺盛,但更粗野,人口也更少,居住在厄立特里亚海岸边的山地中,因而免于与他族混血融合

>> 波斯人是一支贫穷但坚毅的部族

>> 他们是身着粗糙皮衣的牧羊人和庄稼人

>> 组成这个部族的十支部落分散而居

>> 唯一的联系就是他们都臣服于阿契美尼德王室


◆  第2节 米底人和波斯人的宗教


>> 当米底人和波斯人共同的祖先居住在阿姆河边时,他们信奉一种叫“拜火教”[插图]的宗教

>> 拜火教的信仰按二元对立的体系构建,它认为人世间所有的道德和肉体变化,都起因于两位彼此敌对的神明间的无休止争斗

>> 奥马兹德是“智慧与光明之神,至尊至善,是完美、活力、才智、成长和美的主宰”。他是宇宙的创始者,力争用智慧和仁慈来统领万物

>> 阿里曼是“黑暗、恶意、犯罪、恶行和丑陋之神”

>> 在一位虔诚的波斯人的一生中,他要长期坚定地抵御阿里曼及其所有罪恶的行径,并竭尽全力分辨出奥马兹德的旨意

>> 为了达到目的,人们在巍峨的高山上向奥马兹德献祭

>> 为了向光明之神表达敬意,圣火长明不灭

>> 与波斯人相反,米底人曲解了拜火教。他们不去帮助奥马兹德,而是试图去安抚阿里曼和他的随从天使。因此,米底人的宗教变成了某种“恶魔崇拜”

>> 他们的拜火教祭司假装通过献祭和咒语来驱逐恶灵

>> 尼尼微瓦解后,米底人西拉克拉里斯建立的帝国自巴克特利亚边界一直延伸到吕底亚在克孜勒河的前线地带

>> 同时代

>> 巴比伦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

>> 巴比伦和波斯的交界处是伊拉姆

>> 是波斯西部近邻巴比伦的属邦

>> 在尼布甲尼撒二世驾崩后,伊拉姆落入米底人西拉克拉里斯的继任者阿斯提阿格斯的手中

>> 当时,伊拉姆正处于阿契美尼德王室一位成员的统治下

>> 伊拉姆的阿契美尼德王室与在波斯统治的同名王室并非属于同一世系

>> 然而,统治伊拉姆的家族宣称和波斯古老的王室是近亲

>> “波斯古老王室的阿契美尼斯将王位传给他的儿子泰斯帕斯,然后传给他的孙子居鲁士一世,再然后传给曾孙冈比西斯,最后传到他的玄孙居鲁士二世”

>> 当时,居鲁士二世居住在苏萨,以米底人阿斯提阿格斯封臣的身份统治苏萨

>> 对居鲁士二世的真实历史,我们所知甚少


◆  第3节 居鲁士二世崛起


>> 公元前549年

>> 米底和巴比伦正处在交战当中

>> 阿斯提阿格斯战败

>> 之后,他的军队兵变,将阿斯提阿格斯五花大绑献给居鲁士二世

>> 征服者居鲁士二世是具有王室血统的雅利安人,并且属于和米底人近亲的种族——这正是让米底人归顺于他的现实原因。米底人成了居鲁士二世的追随者,而非臣民

>> 权力转换的唯一标志就是帝国所在地从米底古城埃克巴坦纳[插图]转移至伊拉姆境内的苏萨

>> 接着,居鲁士二世推翻了米底人尚未征服的民族的统治。二十年来,居鲁士二世不断东征西讨,所向披靡,拓展着他的帝国疆域


◆  第4节 居鲁士二世与克罗伊斯之战


>> 吕底亚的克罗伊斯、巴比伦的纳波内陆乌司和埃及的雅赫摩斯二世自此联合起来

>> 对居鲁士二世的共同畏惧结束了三国间的连年征战

>> 公元前546年,克罗伊斯这位吕底亚国王最终向居鲁士二世宣战

>> 吕底亚所有兵力和归顺于克罗伊斯的地处克孜勒河和爱琴海间的所有部落率先侵入卡帕多西亚


◆  第5节 克罗伊斯的倒台


>> 居鲁士二世的领土一直向西延伸,切断巴比伦与吕底亚的联系。这样,居鲁士二世就能阻止自己的两位大敌联合

>> 埃及人太过遥远,很难快速前来支援

>> 居鲁士二世暂且将纳波内陆乌司搁置一边,全力应对克罗伊斯

>> 在卡帕多西亚的普泰里亚地区,两军交战,血流成河,但胜负未定

>> 战争过后,居鲁士二世的军队后退数英里

>> 克罗伊斯损失惨重,疲于追击,认为战事已经结束。因此,克罗伊斯解散联盟,率军返回

>> 居鲁士二世虽然一时受挫,但尚未战败。当听到吕底亚已经解散武装的消息时,居鲁士二世转而对克罗伊斯围追堵截

>> 居鲁士二世一路穷追猛打,速度之快让克罗伊斯措手不及

>> 在吕底亚都城——吕底亚最坚固的堡垒萨迪斯城前,克罗伊斯被迫迎战

>> 克罗伊斯寡不敌众,最终溃败,被迫自困于萨迪斯城内

>> 围城仅十四天后,一场突袭就让萨迪斯意外陷落

>> 一个强大富庶的国家就这样在鼎盛时期轰然倒塌

>> 在克罗伊斯身上,希腊人的“报应论”——傲慢自大和过分繁荣后,必然紧随着不可避免的因果报应——得到了充分的说明


◆  第6节 波斯人征服伊奥尼亚


>> 吕底亚覆灭后,伊奥尼亚和伊奥里斯的希腊人开始与居鲁士二世直接接触

>> 米利都人曾经归顺居鲁士二世,享受着与克罗伊斯统治时期类似的半独立状态

>> 其他沿海城邦则全力抵抗居鲁士二世,力争夺回自己的自由

>> 居鲁士二世留下一支军队交由一位叫玛扎列斯的米底人贵族统领,让他完成对小亚细亚的征服

>> 玛扎列斯突然离世。军队由一位叫“哈尔帕哥斯”的米底人接替掌管

>> 包围了福西亚和特奥斯

>> 福西亚和特奥斯的居民绝望之余,从海路逃亡

>> 特奥斯人来到了色雷斯的阿布德拉。不久,阿布德拉就成为爱琴海北岸最大的城市

>> 福西亚人一路航行到遥远的西方,在科西嘉岛的一处港口阿拉利亚登陆

>> 在与迦太基和伊特鲁利亚联合海军徒劳地对抗五年后,福西亚人只得放弃阿拉利亚

>> 其中一些福西亚人向北航行,加入了马西利亚古老的福西亚人殖民地。马西利亚地处高卢

>> 在波塞冬尼亚以南的卢卡利亚沿岸,其他福西亚人建立了一个新的城镇,取名“叙埃雷”,即韦利亚

>> 亚细亚其他希腊城市并没有表现出这样孤注一掷千方百计摆脱波斯枷锁的决心

>> 莱斯博斯岛、希俄斯岛、以弗所和士麦那都承认居鲁士二世是他们的宗主

>> 居鲁士二世还没有舰队

>> 波利克拉特斯以掠夺抢劫为生,并因此兴盛起来

>> 哈尔帕哥斯对亚细亚希腊人采取的政策并不苛刻

>> 希腊人须每年缴纳贡品,并在君主下令时提供武装军队。希腊诸城市的内部政府都维持原状


◆  第7节 居鲁士二世攻占巴比伦


>> 在伊奥尼亚和伊奥利亚军队的支持下,哈尔帕哥斯征服了多利斯的希腊人,以及希腊人的野蛮邻邦卡里亚和吕西亚

>> 在上亚细亚,即亚细亚高地,居鲁士二世开疆拓土

>> 经过一系列的战役后,居鲁士二世将帝国疆域拓展到印度和广阔的帕米尔高原中部边境。居鲁士二世的势力甚至渗入遥远的亚细亚东北地区,征服了许多居住在鞑靼边境的野蛮的塞克人

>> 公元前538年,居鲁士二世回头攻打巴比伦

>> 他横渡底格里斯河,在对阵战中击败了纳波内陆乌司国王。几天后,巴比伦第二大城市西巴拉也因背叛而陷落

>> 之后,巴比伦不战而降,走向终结

>> 巴比伦国王带着残余军队仓皇而逃,但遭到围追堵截,成为阶下囚


◆  第8节 居鲁士二世驾崩


>> 居鲁士二世人生的最后九年看似相对平静。但可以肯定的是,居鲁士二世仍然在向东进发,占领了印度河上游地区以及阿姆河以外的广阔地带

>> 公元前529年,居鲁士二世领兵攻打马萨格泰人

>> 在与马萨格泰人交战时,年迈的居鲁士二世被杀

>> 居鲁士二世更像一位将军,而不是一位管理者

>> 他完全可以将亚细亚纷繁的部落集结成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却从不费心去将各个部落组建成为一个系统的帝国

>> 因此,每个地区都潜伏着颠覆的倾向

>> 膜拜其他神明

>> 他对巴比伦守护神米罗达的崇拜最狂热


◆  第9节 冈比西斯征服埃及


>> 居鲁士二世的继任者是他的儿子冈比西斯

>> 在他统治的八年[插图]中,给人们留下的主要记忆就是对埃及和它的属地的征服

>> 腓尼基和塞浦路斯纷纷向他投降

>> 冈比西斯集结起一支由腓尼基人、塞浦路斯人和伊奥尼亚人组成的强大舰队,来支援他的陆上军队

>> 在贝鲁西亚一场决定性战役中,他击垮了刚刚继任父亲雅赫摩斯二世法老位的普萨美提克三世

>> 埃及不需要第二次攻打就向冈比西斯投降

>> 接着,利比亚人及其近邻,即昔兰尼和巴卡的希腊殖民者纷纷臣服于冈比西斯

>> 冈比西斯更偏爱多神崇拜

>> 冈比西斯的臣民们对他越来越深恶痛绝

>> 对国内贵族和朝臣,他凶横残暴且猜疑心重

>> 因此,在国内,冈比西斯树敌众多


◆  第10节 冈比西斯自杀


>> 居鲁士二世还有一个儿子,叫柏德斯

>> 冈比西斯命人秘密杀害了柏德斯

>> 一位野心勃勃的拜火教祭司戈麦提斯和被杀害的柏德斯样貌相似

>> 声称自己就是失踪的柏德斯,以此谋夺王位

>> 一场支持戈麦提斯且席卷波斯、米底及所有邻近地区的大规模起义由此开始

>> 但在公元前521年,在穿越叙利亚时,他深感起义范围太大,因而灰心丧气,自刎而死

>> 戈麦提斯以柏德斯之名统治了波斯数年

>> 接着,在只有六名亲随的帮助下,叙司塔斯配的儿子大流士——另一位波斯王室的王子,揭露了冒名顶替者戈麦提斯的阴谋,通过夜间的一次突袭,大流士在斯奇塔奇欧特斯城堡将他杀死。大流士登上波斯王位,史称大流士一世


◆  第11节 大流士一世


>> 大流士一世所属的阿契美尼斯家族与在伊拉姆统治的居鲁士二世和冈比西斯所属的家族并不属于同一支

>> 大流士一世的祖辈在波西斯[插图]占统治地位

>> 冈比西斯的臣民并不希望看到前任统治者的继承人大流士一世

>> 整个波斯分崩离析,陷入空前的混乱

>> 巴比伦和米底宣告独立。亚美尼亚、帕提亚、萨兰吉亚和几乎所有东方地区纷纷效仿

>> 大流士一世天赋异禀——甚至胜过居鲁士二世

>> 通过不懈努力和持续战斗,大流士一世终于成功地击垮了将波斯东部地区肢解的八位冒名顶替者,并肃清和摧毁了不服从自己的地方总督

>> 萨摩斯岛

>> 波利克拉特斯被绑架带入内陆,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 不光彩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 公元前516年,在掌控了自己的疆土后,大流士一世开始大刀阔斧地重组波斯

>> 大流士一世重组后,人们才首次确切地称波斯为“波斯帝国”

>> 大流士一世不仅是波斯的世袭首领,也是一位狂热的拜火教徒,同时还是米底人和他们的法师所宣扬的低劣邪佞教义的死敌

>> 都是波斯的真正传人

>> 大流士一世继续定都苏萨


◆  第12节 行省制


>> 大流士一世重组波斯帝国后,波斯帝国的体系采用行省制

>> 将波斯帝国全境分成了二十三个行省

>> 每个行省由一位总督、一位军事指挥官和一位皇家文书管理

>> 每个行省对所有事务都享有充分的权威,唯一不能做的就是在领地内调兵遣将

>> 将军受君主命令,但必须自己寻求各行省军队的生存维护支出

>> 皇家文书尤其被委以重任。他必须向君主上报两位同僚——总督和军事指挥官的行为举止,并且总督的所有命令都得经由文书处理

>> 这三股权力的相互制约就将所有事务的决定权交到了君主手中

>> 只要君主勤于政务且足够机智,就能让这种体系井井有条

>> 波斯帝国的附庸国就处于行省的直接领导下

>> 虽然附庸国的内部制度原封未动,但也要被迫严守总督的号令

>> 在大流士一世的新体制下,波斯帝国空前繁荣

>> 尤其体现在财政税收的急速增长

>> 居鲁士二世拥有仁父之魂,冈比西斯拥有宗主之魂,而大流士一世拥有商人之魂。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67个笔记



>> 第15章 大流士一世和希腊人:伊奥尼亚人的反抗

>> 在重组完波斯帝国,并且国内已经平静安定后,像先辈们一样,大流士一世开始醉心于向外征服

>> 大流士一世的第一次远征是向印度进发

>> 他不仅征服了整片“五河流域”,即现在的旁遮普,还在印度河上游建立了一支舰队,并命该舰队驶出下游河口,沿厄立特里亚海海岸和阿拉伯半岛海岸行驶,随后,舰队恰好行至苏伊士附近

>> 约公元前510年,大流士一世将目光转向西方

>> 亚细亚海岸最后一个独立的希腊岛屿萨摩斯岛已经落入大流士一世手中

>> 在第一次穿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后,大流士一世并没有攻打希腊

>> 在接受了海岸地区希腊城镇和赫布鲁斯河流域无数色雷斯人部落的俯首称臣后,大流士一世并没有向马其顿和塞萨利的方向前进,而是转向了荒野的北方

>> 大流士一世穿过巴尔干半岛,来到多瑙河,并将舰队以浮桥的形式停泊在多瑙河上。接着,他号令军队穿过多瑙河,来到俄罗斯南部草原凄凉无树的蛮荒之地

>> 据说,大流士一世要打击的敌人是塞西亚人

>> 塞西亚人曾入侵亚细亚。而大流士一世此举就是为了一雪前耻

>> 这支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并不打算在战场上与大流士一世针锋相对。塞西亚人将牛群赶入内陆,接着尾随波斯大军,却不发动攻击

>> 最终,大流士一世对塞西亚人实在束手无策,而军队补给也即将用完,并且人困马乏,大流士一世只好下令撤退

>> 塞西亚人却在此时穷追猛打,抓住了所有的掉队者和因运输工具缺乏而患病被弃的士兵

>> 大流士一世安然无恙地回到了多瑙河

>> 第1节 米太亚德和浮桥

>> 随着大流士一世离开的时间越来越长,很多希腊船长密谋放弃军职,驾船回家

>> 遭到米利都僭主希斯提埃伊欧斯的阻拦

>> 因此,浮桥完好地保留了下来。大流士一世和他的军队通过浮桥安全抵达色雷斯

>> 希斯提埃伊欧斯深受大流士一世器重

>> 在远征塞西亚后,大流士一世回国时,给麦加巴佐斯留下八万士兵,令他驻守并征服色雷斯,然后竭力向西扩张波斯帝国边境

>> 麦加巴佐斯不辱使命。他攻占了佩林托斯和其他不愿臣服的希腊城镇,征服了海岸的色雷斯人、斯特律蒙河下游地区的潘奥尼亚人,并直逼马其顿边境

>> 马其顿国王阿明塔斯一世没有做任何武力抵抗。他象征性地献给大流士一世土壤和水,以示效忠。马其顿自此开始向波斯帝国纳贡

>> 随着它的归顺,波斯帝国的疆域直逼塞萨利,即一般意义上所谓的希腊边境

>> 第2节 波斯人在纳克索斯岛

>> 在麦加巴佐斯威胁到大陆上的希腊人的时候,吕底亚总督阿尔塔弗涅斯发动了对岛上的希腊人的远征

>> 远在国外的希斯提埃伊欧斯的女婿阿里斯塔格拉斯以摄政王的身份统治着米利都。他希望通过赢得这些岛屿来博得大流士一世的信任

>> 发动对纳克索斯岛远征

>> 得到了一支拥有两百艘船的舰队的指挥权

>> 阿尔塔弗涅斯不信任这位米利都人

>> 阿里斯塔格拉斯未能如愿以偿攻占纳克索斯岛

>> 阿里斯塔格拉斯收到希斯提埃伊欧斯的传信。希斯提埃伊欧斯请求阿里斯塔格拉斯务必想尽一切办法让自己重回故国,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煽动伊奥尼亚起义

>> 第3节 伊奥尼亚反抗波斯帝国

>> 之后,他发动了一场对抗伊奥尼亚沿岸所有僭主的长期征战

>> 米利都人所到之处,起义运动紧随其后,当地统治者不是被杀害就是被驱逐

>> 亚细亚的希腊人——自拜占庭到吕西亚边境所有城镇全部对波斯帝国宣战

>> 前往爱琴海西岸,开始煽动更古老的希腊各个城邦

>> 雅典人迫不及待地听从了前僭主阿里斯塔格拉斯的提议,并拨派给阿里斯塔格拉斯一支二十艘船组成的舰队

>> 第4节 萨迪斯遭到洗劫

>> 阿里斯塔格拉斯的舰队刚刚抵达以弗所,邻近城镇的征兵就加入了这支舰队,并合力对萨迪斯的发动了一场大胆的突袭

>> 萨迪斯是吕底亚行省所在地,也是小亚细亚地区波斯帝国的权力中心

>> 希腊人将阿尔塔弗涅斯驱逐进城堡要塞,洗劫并焚毁了萨迪斯

>> 当地人震怒不已。当地人武装起义反抗希腊人,加入了阿尔塔弗涅斯的队伍

>> 公元前499年,当希腊人开始向大海撤退时,所有村民都向他们进攻,接着就是追击战。希腊人损失惨重

>> 希腊军队狼狈不堪,之后便被解散

>> 洗劫萨迪斯的后果是灾难性的

>> 大流士一世加倍武装自己的军队,发誓不仅要报复那些暴动的臣民,而且要对爱琴海以外鲁莽行事的城邦还以颜色,因为这些城邦妄图插手亚细亚事务

>> 当时,除了阿马苏斯的腓尼基殖民地,绝大多数卡里亚部落,塞浦路斯的所有城市,希腊人和蛮族人都加入了伊奥尼亚人的阵营

>> 船队和陆军首先袭击的是最孤立和最外围的反叛地塞浦路斯

>> 这场战争后,塞浦路斯随之投降

>> 第5节 波斯人入侵伊奥尼亚

>> 接着,波斯军队向这次起义的始作俑者步步逼近

>> 三支陆军从小亚细亚中部高原挥师而下,开始掠夺沿岸地区

>> 在伊奥尼亚人和伊奥利亚人与波斯帝国殊死一战时,居然没有一艘雅典船去帮助他们的盟友

>> 第6节 拉德之战

>> 拉德之战

>> 米利都最先陷落

>> 阿尔塔弗涅斯烧毁了米利都,将城中居民贬为奴隶

>> 此后,米利都再也没有恢复往日的荣光

>> 以弗所迅速投降

>> 萨摩斯、希俄斯岛和米提利尼

>> 这些城市逐个投降

>> 萨摩斯、希俄斯岛和米提利尼被迫缴纳重税。城内居民被遣往亚细亚

>> 波斯帝国允许萨摩斯、希俄斯岛和米提利尼继续保留内政自由

>> 出人意料的是,他们更支持民主政体

>> 最后,在马尔马拉海继续负隅顽抗的零星城镇也接连屈服

>> 除了少数逃往西方的亡命之徒,大流士一世的所有臣民都重新向他归顺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0个笔记



>> 第7节 起义失败的原因

>> 历经六年断断续续的战争后,伟大的伊奥尼亚起义就此落幕

>> 三个事实

>> 第一,希腊城邦难以组合成一个紧密的联盟

>> 在战争中,城与城之间彼此妒忌和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感足够阻碍他们进行有效的协同合作

>> 只要自己的城市欣欣向荣,人们便对整个希腊民族的命运漠不关心

>> 某些时候,希腊诸城邦虽然实现了完整的同盟,但完全自治的愿望十分强烈

>> 。因此,同盟中所有弱小的成员都会暗自希望同盟破裂,借此摆脱为首城邦的霸权统治

>> 第二,波斯帝国的军事机器运作得缓慢而低效

>> 只有在波斯帝国君主亲自出马后,才能迫使手下所有总督和指挥官迅速行动并忠于职守

>> 第三,拉德之战后,战事的迅速结束表明:要攻打希腊世界,舰队远比陆军重要

>> 当制海权转入波斯帝国手中,每个岛屿或半岛城邦便陷入孤立。抵抗也会随之瓦解

>> 大流士一世并没有忘记雅典和埃雷特里亚在洗劫萨迪斯中扮演的角色

>> 当叛乱臣民再次归顺时,大流士一世决意加紧惩戒更远地区的敌人

>> 在每次宴会时,波斯国王吩咐他的司酒官重复三次这样的话:“主人,记住雅典人。”

>> 平定伊奥尼亚叛乱次年,大流士一世开始筹备惩戒雅典人的远征

>> 第16章 雅典崛起

>> 在欧罗巴的希腊众多僭主中,庇西特拉图的儿子——希庇亚斯是最后一个倒台的

>> 斯巴达人毫不费力地将雅典的统治者赶下台来

>> 当科林斯陷落时,由一支僭主联盟领导的反多利亚运动早就偃旗息鼓

>> 当斯巴达国王克莱奥梅尼撤军时,雅典重获自由

>> 雅典立刻爆发内讧

>> 对抗的双方是刚刚流亡归来的首领——阿尔克迈翁的克利斯提尼和提桑德的儿子伊萨哥拉斯

>> 起因仅仅是两个强大贵族间的私人恩怨

>> 这场私人恩怨不久就发展成一场政治夺权的斗争

>> 寡头党

>> 大众领导者

>> 庇西特拉图家族三十年的统治粉碎了原属于古老王室的权力和影响,削弱了雅典寡头政治的势力

>> ,民主情绪渐渐高涨

>> 在僭主统治下,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尽管这种平等仅仅意味着平等的奴役身份

>> 支持克利斯提尼的是正在崛起的大多数

>> 公元前509年,寡头党派被轻而易举地打败,不得不外逃。支持民主政治的人占领了雅典

>> 第1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占领雅典

>> 为了打败克利斯提尼,伊萨哥拉斯马上召集外援

>> 赶往斯巴达

>> 煽动与自己私交甚密的克莱奥梅尼国王用武力将克利斯提尼赶出雅典

>> 克莱奥梅尼国王

>> 仅仅带上几百名随从,就亲自带头发兵雅典

>> 克莱奥梅尼国王先派使者劝说雅典人“驱逐被诅咒的家族”

>> 克莱奥梅尼国王的使者一到,克利斯提尼立刻撤出雅典

>> 雅典人

>> 向克莱奥梅尼国王和伊萨哥拉斯打开了城门

>> 克莱奥梅尼国王的亲随驻守在雅典卫城内

>> 伊萨哥拉斯自命为“执政官”

>> 通过一场弄虚作假的人民选举

>> 推翻了新的民主法令

>> 公元前508年,伊萨哥拉斯宣告雅典的“四百人会议”解散,取而代之的是他自立的三百位寡头组成的议会

>> 与此同时,民主派的七百个家族被逐出雅典,加入流亡在外的克利斯提尼的队伍

>> 第2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投降

>> 在短短几小时内,一场突然自发的暴动就打破了伊萨哥拉斯的寡头统治

>> 伊萨哥拉斯和他的党羽逃到了雅典卫城

>> 四百人会议再次集结并行使之前职能,召回克利斯提尼和所有流亡在外的雅典人,然后发动阿提卡所有武装力量围攻雅典卫城

>> 驻守雅典卫城的军队就几乎弹尽粮绝。不久,他们被迫无条件投降

>> 克莱奥梅尼国王和他的重装步兵的性命,并允许他们安全离开

>> 雅典人

>> 将为数众多且身居要职的寡头全部处决

>> 将其他有罪党羽全部流放

>> 第3节 雅典人和阿尔塔弗涅斯

>> 克莱奥梅尼国王全力以赴组织第二次更大规模的远征,希望一雪前耻

>> 战争一触即发,令雅典人惊恐万分

>> 他们随即派使者前往萨迪斯,请求总督阿尔塔弗涅斯和大流士一世的援助

>> 除非雅典人献上土和水表示臣服,承认波斯帝国是它的宗主国,否则阿尔塔弗涅斯拒绝在军事上援助雅典人

>> 雅典使者心中充满了对斯巴达的恐惧,因而接受了阿尔塔弗涅斯的条件,并以雅典之名许诺效忠大流士一世

>> 回到雅典时

>> 雅典使者与阿尔塔弗涅斯的约定被解除,条约也遭到否定

>> 一位弱小盟邦——维奥蒂亚小镇普拉蒂亚的协助

>> 然而,雅典与普拉蒂亚的友谊引起底比斯的敌意

>> 底比斯人联合了卡尔基斯的哈尔基斯人

>> 克莱奥梅尼国王与维奥蒂亚人、哈尔基斯人一拍即合

>> 三方约定:只要斯巴达军队一过科林斯地峡,维奥蒂亚人和哈尔基斯人就立刻从阿提卡北部包抄雅典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96个笔记



>> 第4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入侵阿提卡

>> 克莱奥梅尼国王率军穿过麦加里德,来到艾留西斯平原

>> 克莱奥梅尼国王提出一个比推翻雅典民主法令更邪恶的计划,公然宣誓要让他的好友伊萨哥拉斯成为阿提卡的僭主

>> 和克莱奥梅尼国王联合指挥的戴玛拉托斯国王自然十分愤怒,坚决反对克莱奥梅尼国王的提议,并得到了多数盟友的支持

>> 科林斯人

>> 率先拒绝参与这场为了在雅典重建僭主统治的战争

>> 许多小城邦表达了相同的意愿,并得到了戴玛拉托斯国王的强力支持

>> 在激烈争执过后,伯罗奔尼撒半岛联盟瓦解。盟军纷纷回国

>> 克莱奥梅尼国王被迫重返斯巴达

>> 伯罗奔尼撒半岛联盟一撤退,雅典人就匆忙向北进发,抵挡维奥蒂亚人和哈尔基斯人的突袭

>> 雅典人横在两军之间,各个击破。在一天之中,雅典人打了两场战役

>> 第5节 雅典人占领卡尔基斯

>> 卡尔基斯落入雅典人手中

>> 将实施严苛寡头统治的希波博塔家族驱逐出城后,雅典人将没收的地产分成四千个农场,然后赠予雅典的穷人

>> 雅典人对被征服的领地进行“抽签分地”

>> 虽然卡尔基斯的下层人民仍能安然无恙地居住在雅典新住民中间,但卡尔基斯事实上已经变成雅典属地

>> 卡尔基斯所有政治权力都掌握在永久驻守在该地的军事殖民者手中

>> 第6节 克利斯提尼

>> 上台不久,克利斯提尼就完全重建了雅典法令

>> 克利斯提尼的改革具有深远意义,长久地影响着雅典后世的历史进程,为所有后继立法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 由全体公民组成的议会,其权威至高无上

>> 这一思想正是新法的基石

>> 他重新划分了公民的地域及部族

>> 当然,克利斯提尼不能干涉远古的宗族联系,即共享一个灶台、祭坛、墓地和节日的宗族彼此发誓互援互助

>> 然而,克利斯提尼决心要解散比宗族单位更大的组织

>> 克利斯提尼废除了四支古老的伊奥尼亚部落的名字

>> 取而代之的是取自阿提卡历代国王和英雄名字的十支部落

>> 新部落里的人要敬奉部落的同名庇护者,而不用假装是该庇护者的后人

>> 新部落的构成单元是地方性的,由村社组成

>> 村社是一个小镇或教区

>> 除了一个或至多两个部落外,克利斯提尼在每个山地、平原和海岸地区都穿插了一个部落的一组村社

>> 因此,在山地、平原和海岸三地,各部落的利益均等

>> 雅典分为八个村社,分属六个不同的部落,而在郊区,其余的四个部落分别有代表的村社

>> 因此,在阿提卡历史上,地方组织扰乱城邦的事件再也没有发生

>> 村社中的村社长和本地法官具体负责处理本地的行政和审判事务,而部落成为处理所有城邦事务的单位

>> 克利斯提尼划分的村社和部落几乎涵盖了阿提卡所有自由人,甚至还涉及尚未获得完全自由的诸多民众

>> 他不仅赋外邦人选举权,甚至连奴仆都有了选举权

>> 奴仆阶级由奴隶组成。他们不和自己的主人住在一起,拥有自己的财产,但不是完全自由的

>> 这群新公民扩充了民主政治的军队力量

>> 克利斯提尼进行的部落整编是议事会重组的基础

>> 此后,议事会将由五百人组成。其中的五十位成员选自各个部落

>> 梭伦的四百人会议完全消失

>> 议事会构成了一个永久的协商主体,担负着商讨所有公众事务的义务,并负责向由所有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传达处理公众事务的建议,供公民大会最终投票表决

>> 这些建议本身不具有任何效力,只有当公民大会认可后才正式生效

>> 该体制和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决议”不同

>> 依照惯例,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决议拥有独立的权力。在罗马共和国,元老院实际上是一个与公民大会同等协作的权力机构

>> 除了预先审议机构,雅典议事会还为公民大会推举会长

>> 人们将一年分成十个周期,每个周期包含三十五天或三十六天。十个周期对应十个部落。每个周期按照抽签的方式轮流由其中一个部落的议员来负责

>> 一个部团期

>> 持续任职的五十位议事会议员组成执政团

>> 执政团居住在一个叫“普里塔尼昂”的公共建筑里,由城邦负责它的开支

>> 每个部团期分成五组,每组由十个人负责。这十个人充当会议主持

>> 在七天的光荣任期内,议事会和公民大会的所有会议都由这十人主持

>> 人们每天在这十人中选举一位出来作为会议主持,即雅典五百人会议的主席

>> 在主席的二十四小时任期内,他既是议事会主席,也是公民大会的会长

>> 通过大规模增加享有完全公民资格的名额,克利斯提尼大大扩充了公民大会的人数

>> 因政治目的而集会时,这个机构被称为“公民大会”

>> 而处理审判事务时,它又被称为“赫利亚”,即陪审法庭

>> 每个部团期内,都特定一天召开公民大会会议。因此,人们可以确保一年内召开的会议不少于十次

>> 当特殊危机发生时,议事会或统兵官也有权召开会议

>> 到公元前5世纪,每个部团期内,会议的次数增加到四次

>> 在公元前5世纪,公民大会已经可以处理各种事务

>> 公民大会接待外来使者,经过慎重讨论后,对战争、和平、结盟和签订条约种种问题做出决定

>> 年末,公民大会还要听取效忠雅典的每位地方官的管理综述

>> 公民大会既能通过全民适用的新法作为法令的补充,也可以在特殊时期颁布特殊法令

>> 通过投票,公民大会对财政税收享有全部的权力

>> 公民大会还可以向有功公民或外邦人给予荣誉和奖赏

>> 掌控着政府行政和立法的各个部门

>> 并以另一种形式和名称,即赫利亚完全支配着整个城邦的司法职能

>> 主持们发言完毕后,在座的任何一位公民都有权站起身来,走上讲坛,面对民众发言

>> 拥有言论自由的权利使绝大多数雅典公民成了演说家

>> 演说也可以被任何一位农民或工匠打断

>> 糟糕的演讲往往会在喊叫声和嘘声中戛然而止

>> 赫利亚和公民大会一样,或许全由具有完全公民身份的人组成,或至少是由年满三十周岁的所有具有完全公民身份的人组成

>> 克利斯提尼规定赫利亚的功能包括听取地方官决议的上诉,以及审判侵害国家利益的罪行,譬如叛国罪

>> 私人案件依然在执政官或地方官处初审,而亚略巴古依然保留杀人案的审判权和公民生活的总体监察权

>> 在公元前5世纪初期,赫利亚分成了多个人民法庭

>> 后来,雅典有十大法庭。每个法庭都由上百名宣誓过的陪审官组成,名为“赫利斯特”或“迪卡斯特”

>> 裁决案件时,人民法庭抽签决定主审

>> 而六位初级执政官,即司法执政官抽签决定人民法庭的主持人选

>> 就是为了预防贿赂和恐吓的发生

>> 雅典的公正或许会受偏见或党派纷争而扭曲,但几乎从未因更粗劣的贪污受贿方式而败坏

>> 地方官制度

>> 执政官选举方式

>> 公民大会不仅是主要地方官的投票选举者,还是他们的评判者

>> 执政官都是公民大会直接选出的名人、要人

>> 而在离职后,这些退下来的执政官就会进入亚略巴古,由此强化了亚略巴古的人际影响力

>> 共和政体下的军事组织

>> 军事长官或第三执政官仍然是总指挥官

>> 下面是四位统兵官,代表之前的四个古老部落

>> 几年后[插图],克利斯提尼对部落的重新规划延伸至军事领域

>> 结果是:雅典军队分成了十个势均力敌的军团

>> 统兵官的数量增加到十位

>> 每位统兵官带领一支部落的重装步兵

>> 作为由人民选举的独立官员,统兵官并不像军事长官所希望的那样,完全处于他的控制之下

>> 军事长官似乎必须将统兵官当作永远的作战参谋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4个笔记



>> 第7节 陶片放逐法

>> 陶片放逐法

>> 大党派领导者们的私人和政治竞争是雅典的祸根

>> 克利斯提尼规定,在任何政治危机时刻,都须召开特别会议。在会上,人民可以选出任何一位危及雅典安全的人

>> 如果六千选票——选票写在陶器碎片上——都投入了某名政客的投票箱中,那么这名政客就要被流放十年

>> 被放逐者没有失去公民权利,财产也不会充公

>> 流放不是为了惩罚他,而是作为一种解决政治僵局的方式

>> 或是为了转移一个暂时威胁到城邦利益的人,又或是为了转移一个诚实但不明智的政客对民众施加的个人影响

>> 采用近百年后,陶片放逐法最终被废止

>> 人们发现,如果同时存在两股以上派别,而他们的争斗引起混乱时,陶片放逐法就无能为力

>> 第8节 新法令的影响

>> 这部法令的确立标志着雅典强大的开始

>> 到当时为止,克利斯提尼法令是最彻底的民主立法方案,并具有庞大政治学实验的性质

>> 第17章 马拉松战役前的希腊

>> 第1节 雅典和埃伊纳岛之战

>> 盟邦战败后,维奥蒂亚联盟虽仍负隅顽抗,但节节败退

>> 神谕

>> 底比斯向强大的埃伊纳岛派出使者,寻求援助

>> 埃伊纳人开始劫掠法勒鲁姆和阿提卡西部的沿海村社,而这些袭击令雅典船队无力抵抗

>> 斯巴达人召集了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联盟的各个代表在斯巴达组成代表大会

>> 然而,科林斯人顽固不化,而伯罗奔尼撒半岛联盟的多数成员倾向于不再干涉雅典内政

>> 当发现无论怎样都说服不了盟邦后,希庇亚斯只好满怀厌恶地重返他在特洛伊地区的流放地

>> 开始力争获取萨迪斯的总督阿尔塔弗涅斯的信任

>> 早在公元前508年,阿尔塔弗涅斯就对雅典心怀不满。原因在于雅典以一种非常粗暴无礼的方式否定了归附波斯帝国的条约

>> 阿尔塔弗涅斯宣称:“只有雅典人重新接受希庇亚斯,并向大流士一世献上土和水表示臣服,才能确保自己的安全。”

>> 雅典人明白与波斯帝国和解已经不再可能

>> 第2节 斯巴达和阿尔戈斯之战

>> 由于伯罗奔尼撒人拒绝为满足克莱奥梅尼国王的私欲而摧毁雅典,斯巴达代表大会没有取得令克莱奥梅尼国王满意的结果

>> 在此之后,雅典人摆脱了他们最惧怕的敌人

>> 约公元前505年的斯巴达正和阿尔戈斯殊死一战

>> 阿尔戈斯人无法匹敌斯巴达人

>> 这场战争的主要意义在于将阿尔戈斯带离希腊政治舞台三十多年

>> 第3节 雅典人远征萨迪斯

>> 雅典

>> 这个城邦虽然已经摆脱斯巴达的威胁,但当时正与底比斯和埃伊纳岛交战

>> ,与波斯帝国的战争也迫在眉睫

>> 当雅典人正忙于国内斗争时,雅典的敌人也忙于本国的战事

>> 六年来,小亚细亚地区的起义让波斯人无暇顾及爱琴海以外的土地

>> 而这个短暂的喘息时期对雅典来说是极其珍贵的

>> 在这个时期,在自由民主的城市氛围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崛起,而雅典城内僭主政治和煽动性的党派争斗逐年减少

>> 与埃伊纳岛的长期战争将雅典从先前的党派争斗中摆脱出来

>> 持续的紧张状态促使雅典逐渐成为海上强国

>> 显而易见,为主人工作时往往很懈怠,而为自己的自由而战时,每个人都斗志昂扬

>> 公元前510年到公元前490年是雅典强大的培训时期

>> 第4节 米太亚德在雅典

>> 十位统兵官之一

>> 雅典人从未将米太亚德当作自己人

>> 阿里斯提德和迪米斯托克利都出身于平凡的中产阶级家庭

>> 都是各凭所能,通过民主政治所谓“有才华者前途无量”的允诺才出人头地

>> 第5节 阿里斯提德

>> 阿里斯提德非常公正高尚,天生冷静沉着且头脑清醒。而雅典民主政体正缺乏这两个优秀品质

>> 雅典人的弱点就是行动鲁莽,并且容易在大是和大非,权宜之计和深谋远虑的问题上冲动行事

>> 第6节 迪米斯托克利

>> 迪米斯托克利的灵活机智和超凡脱俗无人能敌

>> 如果说他爱国,那么他的爱国热情不过是自私自利的放大。他的祖国只是他满足个人私欲的必要前提条件

>> 在金钱问题上,迪米斯托克利无比腐败,他将政治变成一种交易

>> 是位毫无原则的投机分子

>> 第7节 设防比雷埃夫斯

>> 比雷埃夫斯建起围墙,成了雅典的海军基地

>> 无论是从安全性和承载量考虑,还是从商业用途上考虑,比雷埃夫斯的优越性都是不可比拟的

>> 第8节 大流士一世威胁希腊

>> 大流士一世派传令官前往希腊的每个城市,要求它们按惯例进献“土和水”以示效忠

>> 第9节 克莱奥梅尼国王与戴玛拉托斯国王的争吵

>> 埃伊纳岛的归顺

>> 雅典和斯巴达的和解

>> 克莱奥梅尼国王

>> 发动了一场蓄谋已久的针对同僚和仇敌戴玛拉托斯国王的政变

>> 受贿的神谕

>> 戴玛拉托斯国王因而遭到罢黜

>> 莱奥提基德斯取代了戴玛拉托斯国王的位置

>> 戴玛拉托斯国王逃亡亚细亚,和大流士一世冰释前嫌,赢得了大流士一世的信任

>> 克莱奥梅尼国王突袭了埃伊纳岛

>> 埃伊纳人因而未作抵抗就投降了

>> 克莱奥梅尼国王迫使埃伊纳人与雅典和解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5个笔记



>> 第10节 波斯帝国攻打阿提卡

>> 马多尼乌斯对希腊的远征

>> 功亏一篑

>> 波斯帝国第二次集结军队和船队花了一年半的时间

>> 公元前490年夏天,一切准备就绪

>> 腓尼基和伊奥尼亚供应了六百艘战舰

>> 阿尔塔弗涅斯调集了西部行省的各个陆军军团

>> 米底人达提斯从苏萨带来了一支在远东培训过的精良部队。联军中包含希腊人在内的三十六个民族

>> 联军也不乏向导。除了很多的希腊流亡者,和联军一同前往希腊的还有年迈的希庇亚斯

>> 第18章 从马拉松战役到薛西斯入侵

>> 第1节 波斯人占领埃雷特里亚

>> 波斯大军便来到埃维亚岛,在离埃雷特里亚不远处登陆

>> 该城遭遇内部不满者背叛。仅仅被围城六天后,所有埃雷特里亚公民就都成了囚徒

>> 达提斯和阿尔塔弗涅斯一路沿埃夫里普航行至阿提卡

>> 来到马拉松平原

>> 埃雷特里亚的突然陷落让雅典一片骚动

>> 第一步就是向斯巴达请求急速支援

>> 第2节 波斯人入侵阿提卡

>> 在听到波斯大军登陆的消息后,雅典的军事长官卡利马科斯便召集战争委员会,决定雅典军队究竟该主动出击,还是固守在雅典城内被动防守

>> 。米太亚德选择了铤而走险

>> 但米太亚德的热情赢得了军事长官卡利马科斯的支持

>> 雅典大军向马拉松进发

>> 即将开战的地点是一片荒芜的开阔平原,长六英里,宽不过两英里

>> 该地有两处沼泽地

>> 两处沼泽地间就是波斯军队的所在地

>> 在波斯军队的对面,雅典人在山地陡峭的坡地扎营,驻守着从平地通往雅典的两条大路

>> 除了众多奴隶组成的轻装部队,雅典人还集结了近九千名重装步兵

>> 小镇普拉蒂亚派来了一千多名任由他们调遣的重装步兵

>> 第3节 马拉松战役

>> 一连四五天

>> 波斯军队按兵不动

>> 米太亚德决定先发制人

>> 雅典军队排成一字阵,中央兵力单薄,不过几队人,而两翼纵队兵力众多,并且是重装部队

>> 提斯和阿尔塔弗涅斯未曾料到雅典军队会在此时发起进攻

>> 不过,他们并没有在雅典军队面前放松戒备

>> 在营地前排兵布阵

>> 第4节 雅典人取得胜利

>> 雅典两翼的重装纵队一举攻破了波斯大军

>> 波斯军队右翼被驱逐进海滩北部的沼泽。很多人命丧此地。其余的部队和左翼部队逃到了船上,并拼命划向大海

>> 在战线中部,战争的胜负一度悬而未决。本土波斯人开始击退阿里斯提德率领的薄弱中部阵线

>> 当波斯军队发现自己两翼受袭时,只好放弃战斗,和同伴们一样向大海撤退

>> 最终,战斗以波斯船队的逃脱告终,但雅典人还是俘获了余下的七艘船

>> 达提斯和阿尔塔弗涅斯不敢再冒然登陆。他们只好掉过头来,驶回亚细亚,完全放弃了远征计划

>> 波斯军队中的埃雷特里亚囚徒被带到苏萨

>> 第5节 战争胜利的精神内涵

>> 对于波斯人而言,这场战役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 对雅典人而言,他们的胜利昭示着一个新的启示

>> 当雅典人直面危险时,却发现危险远不如自己料想的那么大

>> 雅典人的心理发生了巨大变化

>> 雅典人用东方征服者来衡量自己,却发现无论是个人对个人,还是军队对军队,他们都远胜波斯人

>> 马拉松战役赋予雅典人极大的自信,并鼓舞着他们乐观地面对之后的薛西斯一世入侵的考验,然后又为争取海上帝国的地位而无畏地作战

>> 希腊的自由取决于米太亚德勇敢的决定和勇于献身、不忘初衷的雅典军队

>> 第6节 米太亚德攻打帕罗斯岛

>> 米太亚德转而对帕罗斯岛居民公报私仇

>> 要求帕罗斯岛人上交一百塔连特作为归顺波斯帝国的罚金

>> 敲诈被拒绝后,米太亚德继而围攻帕罗斯城。米太亚德的所有努力都白费了

>> 当军队回到了雅典时,米太亚德近似海盗行为的远征令雅典人极其不满

>> 是被抬入法庭接受了赫利亚的审判

>> 考虑到米太亚德对马拉松战役的贡献,人们只对他罚款五十塔连特以示惩戒

>> 第7节 大流士一世驾崩

>> 大流士一世

>> 决定亲自率领全部波斯军队攻占雅典

>> 公元前487年,埃及爆发叛乱,迫使他不得不引兵前往埃及

>> 在远征途中驾崩

>> 他的统治期长达三十六年

>> 大流士一世保存并缔造了一个看似正处于分崩离析前夕的盛极一时的帝国。他显示出卓越的管理才能,而这份才能是任何东方征服者都无法企及的

>> 作为一位东方君主,大流士一世可以说代表了节制、公正和仁慈

>> 大流士一世驾崩后,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扩张最终结束

>> 第8节 克莱奥梅尼离世

>> 埃及战争和大流士一世的驾崩让希腊能够在波斯入侵后消停十年

>> 其间,在雅典与埃伊纳人的第二次大战中,雅典将自己变成了一个占据绝对优势的海上强国

>> 公元前490年,克莱奥梅尼国王贿赂德尔斐神谕以诽谤戴玛拉托斯国王的事情终于真相大白。事情败露后,克莱奥梅尼国王只得像不久前才被他诋毁的同僚一样,被迫离开斯巴达

>> 在波斯帝国避难以伺机复仇

>> 进入阿卡狄亚后,克莱奥梅尼开始在当地的众多城市缔结反斯巴达联盟。此举大获成功

>> 监察官们提出,只要克莱奥梅尼返回斯巴达,就让他重回王位。克莱奥梅尼接受了这个条件,又回到了斯巴达。然而,数月之后,他却神秘死亡了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58个笔记



>> 第9节 雅典与埃伊纳岛的第二次战争

>> 埃伊纳人就宣称自己的人还被作为人质关在雅典

>> 恳求释放人质,但雅典人还是拒绝了

>> 雅典的行为令人无法接受

>> 一支埃伊纳海军在苏尼昂角附近伺机等待,俘获了一艘载有来自雅典神使的大船

>> 此举引发了雅典和埃伊纳岛的战争,以及之后的争夺塞隆尼克湾统治权的激烈海战

>> 雅典派人前往科林斯请求援助

>> 科林斯人没有公开参战,却以每艘五个德拉克马的荒唐价格向雅典出售了二十艘战舰,以示支援

>> 埃伊纳岛向阿尔戈斯寻求援助,也获得了类似雅典从科林斯获得的非正式支援

>> 雅典人再次发动对埃伊纳岛的袭击

>> 雅典舰队也损失惨重,因而被迫撤退

>> 在随后的战事中,双方均有胜负

>> 第10节 抽签选举执政官

>> 直至公元前487年,每年选举的执政官都是全民选举的结果

>> 但在公元前487年,执政官不再由选举产生。此后,执政官由抽签决定

>> 抽签的范围并不是雅典全民,而只限于候选人之间

>> 所谓的“入职审查权”的审核过程确保了候选者不会是臭名昭著的恶人

>> 执政官不再受到新兴统兵官特权的牵制,也不再受到公民大会膨胀权力的束缚

>> 只有具有一定地位的政客才能参与竞争

>> 直到执政官对下层阶级开放,无足轻重的人也开始成为候选人时,执政官才沦为国家之船的艏饰像[插图],而真正的管理权转入统兵官手中

>> 由于执政官的降格选举,统兵官——仍然由民众直接投票选举——坐收渔利。作为投票者选择的代表,统兵官自然被认为比执政官们更有份量

>> 统兵官开始具有一些执政官特有的职能

>> 他们取得了召集公民大会的权力,并已经习惯于在取得公民大会正式批准前,就着手处理与外邦的关系

>> 当执政官们沦为陪衬时,统兵官组成类似内阁的部门

>> 在公民大会持续而充满妒忌的控制下,统兵官管理着城邦的主要部门

>> 第11节 迪米斯托克利和海军

>> 与埃伊纳岛胜负未卜的持久战引发了雅典的不满,进而促使雅典发动了企图在数量上碾压埃伊纳海军的一次强力袭击

>> 公有财产拉夫里翁银矿大有盈余

>> 迪米斯托克利在公民大会中站起身来,大胆提议这笔财富不应该被下发给人民,而应该全部投入到建造新战船中,直到雅典舰队战船达到两百艘为止

>> 第12节 阿里斯提德遭到放逐

>> 三年的不懈努力使雅典海军规模增加到原来的三倍

>> 在数量上,这支舰队足够匹敌埃伊纳岛和科林斯的联合舰队

>> 在雅典城邦内,以举足轻重的阿里斯提德为首的一股重要势力认为海上霸权短暂多变且不可预测。因此,牺牲雅典的一切去构建这样一个优势地位显得很不明智

>> 虽然矿产有盈余,但公款的大量支出和当时开始征收的苛捐重税都让谨小慎微的雅典公民惊恐万分

>> 阿里斯提德试图阻止这种趋势

>> 最终,两位政客和他们所支持的政策的斗争越来越激烈,只能借助陶片放逐法解决争端

>> 经过绝大多数人裁定,阿里斯提德被流放

>> 在两百艘三层划桨战船建造完成后,雅典已经拥有所有希腊城邦中最强大的海军

>> 在波斯帝国,年轻的薛西斯一世继位已经五年,并且成功镇压了埃及叛乱

>> 薛西斯一世可以随心所欲地发动举国兵力攻打任何一个敌人

>> 就个人能力而言,薛西斯一世其实是平庸之辈

>> 大流士一世溃败的仇敌就在薛西斯一世的面前,等待他前去惩戒和复仇

>> 斯巴达的前任国王戴玛拉托斯和其他爱琴海外的流亡者挤满了他的宫廷,他们不断指出希腊土地上存在的弱点及分裂

>> 第13节 薛西斯一世计划入侵希腊

>> 公元前481年春天,整个波斯帝国都在为入侵爱琴海以外的土地蠢蠢欲动

>> 第14节 科林斯希腊代表大会

>> 面对一触即发的波斯帝国的入侵,希腊人罕见地团结起来

>> “泛希腊联盟”的构想

>> 迪米斯托克利和提基亚的一位叫“奇列欧斯”的人联合起来,召集希腊绝大多数城邦代表如期举行会议

>> 集会的规模远远超出持悲观态度者们的预期

>> 几乎所有大陆地区的城邦代表都在指定日期出席了会议

>> 除阿尔戈斯和底比斯外,其他所有希腊城邦都响应了号召

>> 大会的第一步就是调解成员间的宿怨

>> 第二步就是呼吁所有城邦支援爱琴海彼岸的希腊外围地区

>> 离别前

>> 他们公布了一则严正声明

>> 任何一个未经武力抵抗就臣服薛西斯一世的城邦,在战争结束后,都将面临所有其他盟邦的联合袭击

>> 于德尔斐神谕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6个笔记



>> 第19章 薛西斯一世入侵希腊

>> 第1节 薛西斯一世的大军

>> 着薛西斯一世大军名册

>> 公元前480年春天来临时,波斯军队到达邻近的吕底亚和伊奥尼亚城镇

>> 第2节 薛西斯舰队

>> 公元前480年年初,波斯陆军和海军会合。舰队安全绕过特里欧庇昂岬,在萨摩斯岛抛锚停泊

>> 整支波斯舰队共计一千二百多艘战船

>> 此外,还有为数众多的交通船和运输船

>> 第3节 达达尼尔海峡

>> 在达达尼尔海峡上架起桥梁

>> 六百七十四艘商船按两列并排停泊,用粗缆绳紧紧系牢

>> 形成两条长度不及一英里的桥梁

>> 第4节 波斯大军穿过色雷斯

>> 第5节 希腊人退守塞萨利

>> 薛西斯一世横渡达达尼尔海峡的消息刚传到希腊,一年前的各城邦代表就再次在科林斯集结

>> 塞萨利人

>> 如果没有军队前来支援塞萨利人,那么他们绝不会孤军奋战

>> 因此,希腊联盟火速集结了一万重装步兵和数量众多的海军部队组成先遣队

>> 迪米斯托克利被任命为雅典军的指挥官,斯巴达的尤安奈图斯则担任全陆军的总指挥

>> 整支军队向关隘坦佩谷进发

>> 坦佩谷是佩纽斯河入口处一条狭窄的山中小径。自马其顿而来的大路由此穿行而过

>> 在坦佩谷扎营不过数日,希腊人就收到了来自亚历山大一世的密信

>> 坦佩谷小径里的军队就必须被迫撤退

>> 尤安奈图斯及其同僚似乎勇气尽失。还没等到波斯大军发动袭击,他们就仓惶解散营地,抛弃了自己的塞萨利战友

>> 返回科林斯地峡

>> 自然而然,塞萨利人和它所有附属部落——马格尼西亚人、马利斯人、伊纳斯人和多洛普斯人——立即向薛西斯一世献上土和水

>> 第6节 希腊联盟军队取得胜利

>> 传言底比斯及它在维奥蒂亚联盟的属地已经准备效仿塞萨利人

>> 下一个保卫点是定在温泉关还是科林斯地峡

>> 希腊人决定在波斯人穿过塞萨利前,派出一支陆军攻占并坚守温泉关,并且调遣一支舰队守卫埃维亚海峡

>> 列奥尼达一世带着这支小队人马立即启程,随行的还有希洛人部队。在所有的斯巴达远征中,这些希洛人都伴随主人左右,人数大概是公民人数的七八倍。

>> 在前进路线中的阿卡狄亚城镇上,列奥尼达一世又集结了约两千多名重装步兵

>> 列奥尼达一世认为手下的军队不过是伯罗奔尼撒半岛联军的先头部队

>> 在温泉关,福基斯和奥普斯的洛克里斯人部队加入列奥尼达一世的队伍。此时,列奥尼达一世统领的士兵人数增加到近一万人,足以占据温泉关这个狭窄的山中小径

>> 伯罗奔尼撒联军的主体部队姗姗来迟

>> 第7节 温泉关

>> 温泉关地处大海与卡利兹罗莫山悬崖间的狭窄平地上

>> 地处中部的温泉让这个山中小径因此得名

>> 该地的后方是一道古老的围墙。这道围墙是福基斯人为抵抗塞萨利邻邦的入侵而建的

>> 当时,围墙已经部分毁坏,使它成为希腊人抵御的西北入侵者的最容易突破点

>> 列奥尼达一世和他的军队在此处安营扎寨

>> 他们的右边是约五英里宽的海峡

>> 左侧是无法攀缘的岩石高地

>> 第8节 阿提密西安之战

>> 与此同时,欧利拜德斯和联军舰队在阿提密西安海岬扎营

>> 突如其来的暴风侵袭着异常拥挤的船阵

>> 暴风持续了三天,摧毁或损坏了薛西斯一世的大部分战船

>> 然而,希腊人发现波斯舰队的数量仍然是自己的四倍

>> 波斯的海军将领恢复了舰队的秩序。他们派出两百艘船前往埃维亚岛东部海岸,想要包抄该岛南端,并阻塞埃夫里普出口

>> 在埃维亚海峡处,一天的海战胜负未分

>> 次夜来到的第二次暴风跟之前的暴风一样可怕。暴风不仅毁坏了薛西斯一世在塞萨利港口阿佩泰的舰队,还波及已离开港口的海军

>> 之后,又是两天悬而未决的海战

>> 第9节 温泉关前的薛西斯一世

>> 温泉关

>> 两个选择

>> 要么强行入关;要么转入内陆,接着沿经过多利斯的高地道路行军,就能像反抄坦佩谷一样反抄温泉关

>> 薛西斯一世决定攻打福基斯围墙,并一举摧毁该地自以为是的守卫者

>> 列奥尼达一世必然已经意识到,随着日子一天天地过去,曾经许诺的伯罗奔尼撒半岛援军迟迟不来,而他此刻执行的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 波斯军队无法从前面攻陷温泉关已经显而易见。波斯军队的整场入侵陷入僵局

>> 第10节 温泉关战役形势反转

>> 通过一条蜿蜒曲折的小径绕过阿诺佩亚高地,前往温泉关后方

>> 午夜时分,总督海达尔尼斯带着薛西斯一世的“不死之身”护卫起兵,前去探路

>> 直到破晓前的最后一刻,厄菲阿尔特才将波斯人带到福基斯军扎营的山脊,即列奥尼达一世派出的驻军两翼所在的地方

>> 次日清晨,温泉关的希腊人灰心丧气地看到波斯纵队首领正从后方的山上直冲而下

>> 希腊军如果不想完败,就必须马上撤离

>> 在最后一搏中,列奥尼达一世领兵近四千人

>> 第11节 列奥尼达一世及三百勇士被杀

>> 列奥尼达一世此时决意在海达尔尼斯围攻自己之前先发制人

>> 由于兵力越来越分散,希腊人损失惨重

>> 在撤退到路旁的一处小山丘时,希腊人发起最后一搏,直到自己战死

>> 底比斯人就畏缩不前并即刻投敌

>> 得知底比斯人是被迫应战,而且准备在波斯军队临近时就归顺后,薛西斯一世就立刻释放了他们

>> 第12节 温泉关战役的寓意

>> 温泉关战役就这样结束了。在这场战役中,近四千希腊人和两万多波斯人丧生

>> 波斯大军正涌入基菲索斯河平原,并将和所有归顺波斯帝国的维奥蒂亚城市联合起来

>> 希腊舰队被迫从埃维亚海峡撤回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7个笔记



>> 第20章 萨拉米斯海战和普拉蒂亚决战

>> 第1节 萨拉米斯的希腊舰队

>> 由于希腊海军的撤离

>> 埃维亚人的领导者们在希腊同盟舰队的埃维亚人船上避难

>> 埃维亚岛上的城镇却和薛西斯一世进行和解。

>> 清理完温泉关后,薛西斯一世开始长驱直入

>> 他兵分两路。一路走他强行攻入的关隘,另一路则在内陆行进

>> 拒绝归顺的福基斯人被迫逃入山地

>> 而福基斯人的宿敌塞萨利人就是波斯人心甘情愿的忠诚向导

>> 奥普斯的洛克里斯人和掌控维奥蒂亚城镇的多数寡头与福基斯人背道而驰,选择立刻归顺薛西斯一世

>> 仅有普拉蒂亚、特斯匹伊和哈利阿图斯不愿向波斯人投降

>> 哈利阿图斯遭到彻底毁灭

>> 特斯匹伊人

>> 前往科林斯避难

>> 普拉蒂亚人退居到他们的故交雅典

>> 温泉关失守,那么想要封锁自北而来并且在雅典交汇的四条捷径无疑是疯狂的举动

>> 三个选择

>> 一,归顺薛西斯一世;其二,加固城墙以抵御围攻;其三,效仿特斯匹伊人,放弃雅典城逃往伯罗奔尼撒半岛

>> 每种选择都有它的鼓吹者

>> 迪米斯托克利极力反对固守雅典堡垒的绝望的举动

>> 他指出自己创建的舰队才是人们真正的希望和安全所在

>> 第2节 雅典的撤退

>> 计划地撤离阿提卡和雅典

>> 老人、妇女和儿童安置在安全地点

>> 熟悉阿提卡海峡海域的男人们分派到各个船上

>> 如果希腊军队能击退薛西斯一世的舰队,并阻止他们去援助波斯陆军,那么战争局势就又在希腊人的掌控中了

>> 迪米斯托克利坚信不断猛攻波斯军队的海上力量是取胜的唯一希望

>> 当人们在比雷埃夫斯和法勒鲁姆的码头登船撤离时,薛西斯一世的大军正向南匆匆穿行在维奥蒂亚的平原地带。

>> 西塞隆山的关卡必然已经掌控在波斯军队手中

>> 波斯军队的主力直逼雅典

>> 一支数量庞大的分遣队向西进军,攻占德尔斐

>> 第3节 薛西斯一世攻占雅典

>> 在雅典公民的众目睽睽之下,雅典被摧毁

>> 希腊舰队

>> 然停留在萨拉米斯

>> 停泊在萨拉米斯湾的三百七十八艘船中,有一百八十艘三桨战船来自雅典

>> 争吵不断的战争委员会

>> 科林斯人阿第曼图斯和多数伯罗奔尼撒人提议撤退到科林斯地峡,和陆军协同作战

>> 迪米斯托克利决意采取的路线是先发制人,即一旦波斯舰队在阿提卡海域现身,就立即对他们发动进攻,不让波斯军队有攻打希腊后方的机会

>> 波斯舰队已经绕过苏尼昂角,出现在法勒鲁姆港

>> 迪米斯托克利发誓道,如果伯罗奔尼撒人退回到科林斯地峡,那么雅典海军将独自离去,并带上特罗曾的逃亡者,驶往意大利地区,在意大利建立一个新的雅典城。迪米斯托克利的话让欧利拜德斯非常不安。之后,他就置身事外。黎明破晓前,战争委员会决心坚守阵地,在萨拉米斯海峡开战

>> 第4节 迪米斯托克利传信薛西斯一世

>> 给薛西斯一世带信

>> 阴谋家迪米斯托克利

>> 虽然经历了战争和海难的消耗,但薛西斯一世仍然拥有近一千艘船

>> 卡里亚的阿尔特米西亚一世建议在参与海战前先攻打科林斯地峡。然而,对她的建议,薛西斯一世置之不理

>> 当时,希腊海军已经无路可退。因此,对每个人来说,这场战争都将是生死之战

>> 雅典人和埃伊纳人组成了作战主力

>> 这片海域中能够行船的海面封闭而狭窄,并且有很多礁石、海岬和小岛。因此,薛西斯一世并不能充分发挥他的数量优势

>> 波斯军队缺乏航海技术,对当地地形不够熟悉,导致早在开战前就发生了过度拥挤、触礁和其他小事故

>> 第5节 萨拉米斯海战

>> 虽然天气恶劣,但薛西斯一世的舰队还是首先发起进攻

>> 双方毫无战术可言。此战的胜负靠的是诸多海军下属卓绝的航海技术和坚定的决心,而不是他们的海军将领

>> 海战持续了数个小时。双方丝毫没有松懈的迹象

>> 当夜幕即将降临时,破败不堪的波斯舰队摇摇晃晃地缓慢驶回阿提卡海岸,在前来支援的波斯陆军那里避难

>> 雅典人和埃伊纳人截获了波斯舰队尾部的众多战船,并乘胜追击

>> 阿里斯提得斯从萨拉米斯调来部分雅典重装步兵登船,让他们在普西塔列阿上岸,击垮了在普西塔列阿登陆的波斯分队。波斯舰队的溃败已经将这支波斯分队置于完全孤立的绝境

>> 第6节 战争结果

>> 萨拉米斯海战就这样结束了

>> 薛西斯一世的舰队缩减了近二百艘战船,而希腊人的战船只少了四十艘

>> 战败方波斯军队已经完全丧失斗志

>> 薛西斯一世不再自信

>> 以微小代价赢得了这场胜利使希腊人士气大振

>> 在此后的海战中,希腊人异常勇猛,毫无畏惧

>> 除了先发制人,他们别无他想

>> 第7节 薛西斯一世撤退

>> 战后数日

>> 波斯陆军开始从主体大陆修建一条宽广的防波堤

>> 薛西斯一世

>> 他已经下定决心打道回府

>> 马多尼乌斯说道

>> 薛西斯一世大可返回苏萨,只需留下一位总督,让他带领足够的兵力完成征服希腊的使命即可

>> 薛西斯一世迫不及待地接受了马多尼乌斯的建议

>> 马多尼乌斯选出波斯军队中的精兵良将

>> 其余波斯大军都随薛西斯一世回国

>> 浮桥已经被暴风摧毁,因而只能乘船通行。乘着渡船,波斯陆军缓慢通过达达尼尔海峡

>> 随薛西斯一世回到萨迪斯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2个笔记



>> 第8节 波斯舰队撤离希腊

>> 波斯舰队

>> 撤离雅典港口

>> 在波斯陆军抵达阿拜多斯前,波斯舰队就先行到达,保护这条通道免受希腊人的袭击

>> 由于仍然对波斯军队心存余悸,希腊的海军将领没有继续追击波斯舰队

>> 希腊联军心满意足地驶往邻近的基克拉迪群岛,强迫岛上居民放弃对波斯帝国的效忠

>> 希腊联军中的海军将领庄严肃穆地来到科林斯地峡,瓜分了萨拉米斯的战利品

>> 之后,各地海军将领解散,纷纷回国

>> 马多尼乌斯将军队撤离到极北之地。军队主力驻扎在塞萨利的城镇中

>> 马多尼乌斯的维奥蒂亚联盟们镇守着西塞隆山边境的北部地区

>> ,因此,阿提卡就没人占领了

>> 雅典人鼓足勇气,重回被摧毁的城市,并将特罗曾的家人接回雅典

>> 波斯人迫切希望将雅典人从希腊联盟中分离出来。他们向雅典人提出条件

>> 只要雅典人不再抗争,他们不仅可以完全保持独立,而且可以兼并任何临近雅典的土地

>> 如果雅典人拒绝,那么当战争来临时,波斯军队将会再次攻占雅典

>> 第9节 雅典人和斯巴达人的争执

>> 马多尼乌斯言出必行。公元前479年的春天来临时,他的军队从塞萨利如洪流般向南进军

>> 波斯军队翻越西塞隆山,来到色利亚平原

>> 由于没有出现一支能够捍卫阿提卡的重装步兵,雅典人只好再次将家人送上船,逃往特罗曾和萨拉米斯

>> 由于当时孤立无援,雅典人狂怒不已。他们派出特使前往斯巴达,谴责同盟们的自私行径,并试图驱使斯巴达人行动起来

>> 第10节 希腊人从科林斯进军

>> 不久,整个伯罗奔尼撒地区都在行军。所有唯斯巴达马首是瞻的城邦纷纷涌向科林斯。接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武装出现在希腊的土地上,并向迈加拉和艾留西斯进发

>> 在艾留西斯,希腊大军中又加入了从萨拉米斯海峡而来的八千雅典重装步兵

>> 波斯军队

>> 撤离雅典

>> 马多尼乌斯特意摧毁了躲过首次波斯军队侵略灾难的神殿和城墙,并将公元前480年冬季刚刚开始兴建的全新房屋夷为平地

>> 在阿索波斯河河谷驻扎下来

>> 。两军对峙

>> 当时,希腊联军人数已经激增到十万余人。其中近四万士兵都是装备全副黄铜铠甲的步兵

>> 第11节 战前冲突

>> 在希腊联军驻扎地中部,波斯骑兵和希腊联军发生了激烈的遭遇战,但波斯骑兵彻底溃败

>> 于是,希腊联军一路向西挺进,在距西塞隆山二点五英里外的一处小山丘停下来,排成一字阵形

>> 波斯军队和希腊联军以阿索波斯河为界,对峙了十天

>> 受波斯骑兵骚扰

>> 保萨尼阿斯仍然举棋不定。胆怯使他决定将军队撤退到靠近普拉蒂亚的地区

>> 天明时,波斯军队发现希腊联军中部已经消失不见,而两翼正朝普拉蒂亚的崎岖处撤退——两翼间并无任何连接

>> 第12节 普拉蒂亚战役

>> 马多尼乌斯认为自己时机已到,带着人马冲上前去

>> 保萨尼阿斯派人告诉雅典人,自己已经打算迎战

>> 波斯军队的短刀和棉布短袍根本敌不过斯巴达人结实的长矛和全身的盔甲。波斯军队开始向河边败退

>> 马多尼乌斯被石块砸死。因为没有军官替代他的位置,所以整支波斯大军陷入一片混乱

>> 殿后的阿塔巴兹带领手下的四万士兵安全撤退到通往西北的大路上

>> 他安全来到塞萨利,并最终抵达亚细亚

>> 波斯军队的主力撤退到阿索波斯河对岸戒备森严的营地,还在做困兽之斗

>> 在希腊联军最左翼的位置,雅典人与波斯军中维奥蒂亚部队展开激战

>> 直到维奥蒂亚人发现己方主力已经彻底溃败时,这场激战才结束

>> 接着,维奥蒂亚人放弃作战,撤退到底比斯

>> 第13节 希腊人占领波斯营地

>> 在坚不可摧的波斯营地栅栏外,希腊联军和波斯军队爆发了激战

>> 雅典人和提基亚人终于攻入波斯营内

>> 接着,波斯人的抵抗土崩瓦解了。波斯士兵束手就擒,毫不抵抗,任凭宰割

>> 直到希腊联军筋疲力竭,这场屠杀才最终结束

>> 希腊人获得了极其丰厚的战利品

>> 接下来,希腊联军开始严惩希腊的叛徒

>> 普拉蒂亚战役结束后不久,希腊联军便向底比斯进军

>> 不久,底比斯被迫投降

>> 底比斯的寡头首领被公开处决,以示惩罚

>> 其他波斯同盟纷纷投降,没有耗费一兵一卒

>> 就在希腊联军向维奥蒂亚进军时,一支由一百一十艘船组成的联合舰队在埃伊纳岛集结

>> 这支舰队的目的是在亚细亚海域转移波斯军队的注意力,并密切监视波斯舰队余部

>> 希腊此举意在激起亚细亚的希腊人——尤其是埃伊纳岛上的居民——起身反抗波斯帝国的统治

>> 第14节 米卡尔战役

>> 波斯舰队停泊在离米利都不远的米卡尔海岬

>> 莱奥提基德斯和科桑西普斯行动迅猛果断,决定立刻发起袭击

>> 他们登陆上岸后就直奔波斯大营。波斯军队前来迎战

>> 双方爆发漫长的战争。最终,波斯军队撤退到自己坚固的营地中

>> 在波斯营地,双方爆发了第二次激战

>> 雅典人和科林斯人与逃离的波斯军队一道进入波斯营地的大门

>> 波斯士兵继续四散开来,逃往山地

>> 波斯军队的营地和岸边的三百艘船全被战胜的希腊人收入囊中

>> 波斯在伊奥尼亚地区的霸权就此告终

>> 这场战役爆发后,所有岛屿不再效忠薛西斯一世,而多数大陆城镇也有了向它们效仿的胆量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83个笔记



>> 第21章 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希腊人

>> 西西里岛和大希腊[插图]殖民地

>> 这些城市的早期历史不过是单调的人口增长、土地扩张及内陆部落间的纷争。直到人口与土地完全稳定,有闲暇时间顾及增长扩张外的事情时,这些城市的年鉴才开始变得重要起来

>> 关于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希腊人与他们蛮族邻邦间的关系

>> 直到公元前5世纪初,希腊城邦的兴起才激起希腊人与这些民族间的战争

>> 第1节 意大利的毕达哥拉斯学派

>> 毕达哥拉斯兄弟会

>> 毕达哥拉斯是一位杰出的哲学家。他虽为萨摩斯岛人,却选择定居在意大利

>> 毕达哥拉斯学派的教义

>> 毕达哥拉斯门徒众多

>> 并宣誓在处理世俗事务及传播毕达哥拉斯哲学思想时彼此协助

>> 开始介入政治

>> 毕达哥拉斯学派所到之处都支持寡头政治

>> 毕达哥拉斯兄弟会把持着地方行政和公共事务,支持新入会的贵族政府,将民主力量排除在权力之外

>> 第2节 锡巴里斯的毁灭

>> 克罗顿

>> 与富庶的邻邦锡巴里斯的战争

>> 克罗顿和锡巴里斯都召集自己的同盟,并让本土的意大利臣民武装起来

>> 在毕达哥拉斯的追随者中,著名运动健将麦洛是杰出人士。他指挥克罗顿军队,战胜了锡巴里斯军队

>> 被征服的锡巴里斯城沦入克罗顿手中

>> 克罗顿军队无条件地驱逐全城居民,并瓜分了锡巴里斯的土地

>> 第3节 意大利民主制度的建立

>> 寡头们自行瓜分了锡巴里斯的领土,拒不分配给无产的民众

>> 此举引发了暴动

>> 在一位叫“赛昂”[插图]的人的领导下,民众拿起武器,起身攻打这些傲慢的哲人

>> 民主制就此成功确立

>> 之后,毕达哥拉斯兄弟会遭遇残酷迫害。历经数起流血事件后,毕达哥拉斯兄弟会最终被粉碎

>> 作为一种政治力量,毕达哥拉斯主义最终灭亡。然而,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毕达哥拉斯主义仍然长期活跃在意大利地区

>> 在某个历史时期,意大利和西西里岛的多数城邦都历经了某位僭主的统治

>> 第4节 麦西尼的建立

>> 利基翁希腊殖民城市的安纳克西拉欧斯

>> 公元前493年通过攻占对岸的赞克勒,以谋取对西西里海峡的绝对控制

>> 并将赞克勒更名为“麦西尼”

>> 因此,西西里海峡边的大港成了多利亚人的城市

>> 第5节 叙拉古僭主盖洛

>> 西方最伟大的两位专制者是代诺麦奈斯的两个儿子——叙拉古的僭主盖洛和希罗

>> 民众驱逐出城的叙拉古寡头党派向盖洛求助。公元前485年,盖洛让寡头们重返家园,并将叙拉古据为己有

>> 盖洛为叙拉古在西西里岛霸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 盖洛扩张叙拉古的手段与古时的亚述君主极其相似

>> 他占领卡马里纳,并迫使所有居民移居到他的新都城叙拉古

>> 不久后,盖洛又攻占迈加拉、希布利亚和其他周边地区。在将所有下层人民都作为奴隶变卖后[插图],他又将富有公民移居到叙拉古

>> 人口的剧增或许会让叙拉古规模更大也更富有,但此举引发了将来无尽的麻烦

>> 原居民和新居民总是纷争不断

>> 盖洛修建了新城墙,加固叙拉古的城防,并建造了不少公共建筑美化这个城市

>> 盖洛的绝对支配权覆盖西西里大部分区域

>> 。只有麦西尼、阿克拉加斯、希梅拉和塞利纳斯处于他的权力范围之外

>> 他手握一支数量巨大的雇佣军

>> 第6节 迦太基人入侵西西里岛

>> 公元前480年

>> 迦太基人第一次大规模入侵西西里岛

>> 时间与温泉关战役和萨拉米斯战役的时间重叠

>> 在西西里岛的北岸,迦太基最高行政长官哈米尔卡一世登陆

>> 盖洛率领近六万大军,勇敢地袭击了迦太基营地

>> 哈米尔卡一世的军队全军覆没

>> 此后的七十余年里,再也没有一支阿非利加军队胆敢登陆西西里岛海岸

>> 驾崩

>> 公元前478年,希罗继承盖洛的统治权,接管盖洛的军队,史称“希罗一世”

>> 勇猛能干

>> 他击败了长期威胁意大利地区希腊人的蛮族势力

>> 第7节 埃特纳的建立

>> 在西西里岛,希罗一世扩张着盖洛留给他的疆土

>> 这次征服让希罗一世成了整个西西里岛的主人——除了该岛的最西部与最东北部

>> 建立一个新城

>> 卡塔拉

>> 新城的选址

>> 将它命名为“埃特纳”

>> 并让一万殖民者定居在此。这些定居者大都选自他的雇佣兵

>> 公元前468年,历经十年繁荣昌盛的统治后,希罗一世驾崩

>> 叙拉古最激烈的内讧开始。他的弟弟色拉西布洛斯与他的儿子爆发了统治权之争

>> 最终,僭主一方惨遭失败。色拉西布洛斯被围堵在奥提伽岛——叙拉古的一个岛屿,被迫投降,并按协定退居意大利

>> 叙拉古城中的原居民

>> 他们的权利分歧非常大,导致彼此根本无法达成和平协定

>> 西西里其他城镇内的暴动也非常普遍

>> 多年的暴动和内战后,西西里岛上希腊殖民地的居民才最终彼此妥协

>> 获胜的是民主派。通过归还每个城市应有的完全自治权,以及恢复被代诺麦奈斯子孙驱逐的流亡者的公民身份的方式,民主派庆祝自己的胜利

>> 接下来的四十年是西西里岛历史上最繁盛的时期

>> 在艺术上的文化成就

>> 公元前5世纪中叶,毫无疑问,西西里岛的希腊殖民地居民走在同时代希腊人的前列

>> 在这个时期,意大利南部希腊殖民地发生的主要事件要数希腊人首次遭到挫败

>> 公元前473年

>> 塔林敦人和利基联合攻打强大的埃普基人部落

>> 他们遭到灾难性的反击。全军大部分都被杀死

>> 六十年后,塞贝里人部落开始着手截断大希腊地区城邦的边界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80个笔记



>> 第22章 提洛同盟的起源

>> 第1节 塞斯托斯围城战

>> 米卡尔战役后

>> 科桑西普斯和雅典人

>> 开始袭击达达尼尔海峡沿岸的波斯驻军

>> 公元前479年,雅典人整个秋季都在塞斯托斯前安营扎寨。直到饥肠辘辘的波斯驻军连夜逃往色雷斯山区,并被当地人杀死时,雅典人才占领了塞斯托斯

>> 总督阿塔提克斯落入雅典人手中

>> 雅典人将阿塔提克斯钉死在十字架上

>> 之后,雅典人驶回雅典。希腊联盟就此解散

>> 此后,薛西斯一世不再派兵驻守色雷斯海岸及其他边远地区的城市

>> 公元前478年

>> 伯罗奔尼撒人筹备了一支

>> 小型舰队

>> 在前往黎凡特支援塞浦路斯的希腊城市反叛后

>> 斯驶往北方,围攻了波斯帝国在色雷斯的要塞拜占庭

>> 拜占庭

>> 投降

>> 第2节 保萨尼阿斯在拜占庭

>> 占领拜占庭后,保萨尼阿斯秘密释放了一些囚犯,并让他们带信给薛西斯一世,说他甘愿将希腊拱手奉上,并作为属邦效忠薛西斯一世

>> 条件是确保他物资充足,并且承诺将薛西斯一世的女儿许配给他

>> 目的就是要成为全希腊的僭主

>> 薛西斯一世

>> 对保萨尼阿斯的示好欣喜不已

>> ,他的行为举止愈发肆无忌惮

>> 他的言行举止就传到斯巴达,触怒了监察官们。他们立刻授权发出一道召回令

>> 第3节 反保萨尼阿斯哗变

>> 哗变

>> 被剥夺了一切权力,并被召回斯巴达

>> 因叛国罪被审判

>> 保萨尼阿斯的疯狂举动加速了一场不可避免的巨变发生

>> 第4节 反雅典阴谋

>> 普拉蒂亚战役和米卡尔战役之后,雅典人开始着手重建他们被摧毁两次的城市

>> 雅典人在这项工程中投入的巨大精力激起了邻邦的妒忌

>> 斯巴达人早已对雅典在最近战事中表现出来的实力和决心警觉起来

>> 斯巴达人认真倾听同盟们的抱怨,并决心进行干涉

>> 派出一个使团敦促雅典,说这项工程毫无必要且不合时宜

>> 雅典的公民大会回应道,他们会即刻派使者前往斯巴达商议此事

>> 他的同伴按照预先的安排推迟了行程

>> 无法开始谈判

>> 与此同时,阿提卡的全体民众,无论男女老少,都在不分昼夜地修建城墙

>> 两位姗姗来迟的雅典使者到达斯巴达时,雅典已经全城设防

>> 数月过后,雅典的城墙已经可以抵御一次围城

>> 这起事件再加上之前反保萨尼阿斯的哗变足以让雅典和斯巴达分道扬镳

>> 第5节 比雷埃夫斯加固防御

>> 雅典老城的城墙完工时

>> 意在比雷埃夫斯和邻近的慕尼契亚港周围再建一道堡垒

>> 这道堡垒全由毛石堆砌

>> 到当时为止,它们是希腊最坚固的军事建筑

>> 不久,比雷埃夫斯的人口数量激增,远胜雅典老城

>> 比雷埃夫斯更是成了被商机吸引到阿提卡的众多外籍居民的主要聚居地

>> 在拜占庭,希腊联盟舰队的控制权被转到雅典人手中

>> 伯罗奔尼撒人已经退出这项行动

>> 阿里斯提德顺理成章地代表雅典和伊奥尼亚城邦就未来的战术商讨协定

>> 协定达成

>> 第6节 提洛同盟起源

>> 协定中生效的主要条款规定,各城邦须提供船和钱财以备将来和波斯帝国开战

>> 此外,未经同盟成员同意,任何城邦不得擅自退出同盟

>> 同盟的共同财产将被置于神圣的提洛岛——提洛同盟因此得名

>> 各城邦代表须每年前往同一地点商讨战事需求

>> 同盟会议各项协定的执行权交到雅典人手中

>> 此外,雅典人还担负任命官员的责任

>> 负责收集同盟各种物资的官员被称为“司库官”

>> 每年春天,司库官代表雅典人驶往爱琴海各沿岸,收集同盟成员捐赠的物资

>> 第7节 反波斯帝国战争

>> 提洛同盟的成立完全是出于军事考虑。它的唯一目的就是将波斯人从众多固守的边缘要塞中驱逐出去

>> 提洛同盟首战就击败了色雷斯沿岸城镇的波斯驻军

>> 然而,留名青史的军事行动仅有一个,即在西蒙领导之下的雅典人的埃翁包围战

>> 历经九年到十年战争后,雅典及其同盟成功将波斯人彻底赶出欧罗巴

>> 并将波斯领地限定在小亚细亚的内陆地区

>> 除了特洛伊地区和伊奥利亚最北部城镇间的小部分土地,整个海岸线地区都获得自由

>> 所有城镇无一例外地加入提洛同盟

>> 第8节 保萨尼阿斯叛国

>> 当爱琴海外提洛同盟的实力与日俱增时,欧罗巴希腊的政治走向却相对太平无事

>> 保萨尼阿斯

>> 企图激起拉科尼亚农奴集体暴动和对多利亚寡头的屠杀

>> 第9节 保萨尼阿斯之死

>> 第10节 迪米斯托克利权威的衰落

>> 迪米斯托克利总是抓住一切时机收受贿赂

>> 迪米斯托克利自我吹嘘道:“一位政治家最首要的品质就是能预见并挫败公敌的阴谋。”

>> 阿里斯提德答道:“一位政治家另一个优秀且必须的品质就是要两袖清风。”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5个笔记



>> 第11节 阿里斯提德的改革

>> 迪米斯托克利的影响力减弱

>> 的政客们相信,雅典的未来在海上,雅典的真正实力取决于自己的水手们

>> 约公元前471年,政治党派纷争已近白热化,不得不再次诉诸陶片放逐法

>> 这次的受害者是迪米斯托克利

>> 他被驱逐出境,在阿尔戈斯安家

>> 雅典人试图将这位流放在外的政治家送上法庭,并派人去阿尔戈斯将他带回雅典

>> ,迪米斯托克利根本找不到安身之地

>> 公元前466年,迪米斯托克利不得不去波斯、亚细亚的土地上避难

>> 第12节 迪米斯托克利在亚细亚和他的死亡

>> 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对迪米斯托克利恩宠有加

>> 还分配给迪米斯托克利丰厚的税收收益,表示对他的支持

>> 并让他成为马格尼西亚的僭主

>> 在马格尼西亚统治若干年后,迪米斯托克利瞌然长逝

>> 第23章 雅典帝国的建立

>> 第1节 阿里斯提德之死

>> 迪米斯托克利遭驱逐并远离雅典政治舞台三年后,他的劲敌阿里斯提德离世

>> 阿里斯提德的离世将西蒙推到了雅典政治舞台的中心

>> 西蒙的政治图谋全在东方世界

>> 在他看来,雅典必须小心避开与欧罗巴希腊世界的所有纠纷,完全致力于与波斯帝国作战方面,并巩固自己的海上同盟

>> 他希望雅典对斯巴达持善意态度,甚至在必要时,协助斯巴达维护陆地上的优势地位

>> 引导斯巴达承认雅典的海上霸主地位

>> 第2节 雅典攻占斯库罗斯岛

>> 在西蒙的政治领导期间,雅典的海上远征活动从未止步

>> 占领了斯库罗斯岛

>> 第3节 欧利米登之战

>> 西蒙领导的远征

>> 这场远征旨在解放仍处于波斯帝国控制下的吕西亚和潘菲利亚

>> 雅典人和伊奥尼亚人在拜占庭缔结联盟时的目标已经实现

>> 提洛同盟丧失了存在的合理性

>> 在危难时刻,亚细亚和爱琴海各希腊城邦将权力转交到雅典手中,但并不想长期如此。危机过后,它们便筹划着退出提洛同盟,想要自己主持国内事务

>> 第4节 纳克索斯岛叛乱

>> 纳克索斯岛首先宣布退出提洛同盟

>> 雅典的政客们从未想过解散提洛同盟

>> 当纳克索斯岛宣布退出时,雅典舰队立刻包围纳克索斯岛

>> 围城多日后,纳克索斯岛上的居民最终被迫投降

>> 纳克索斯岛受到的惩罚是城墙被毁、战船被没收及缴纳重税

>> 雅典完全掌控权

>> 它的盟友们变成纯粹的纳贡者

>> 第5节 雅典人在色雷斯

>> 两年后

>> 公元前464年,又一个强大的海上城邦爆发叛乱,抗击雅典霸权

>> 萨索斯岛

>> 萨索斯人不是孤军奋战,他们还召集了希腊大陆的色雷斯人和马其顿人,并派人前往斯巴达,试图劝说监察官们对雅典宣战

>> 开战的借口就是雅典这个叛徒城邦正企图夺走邻邦的自主权

>> 由于没有外援,萨索斯人最终的失败不可避免。最终,萨索斯人被迫向西蒙投降

>> 萨索斯人被重罚。他们不但失去战舰和堡垒,而且要交付巨额赔款

>> 萨索斯最终失去了和色雷斯的贸易关系,而雅典人全权接手色雷斯的贸易

>> 第6节 伯罗奔尼撒半岛局势

>> 公元前468年,阿尔戈斯开始奋发图强,并重新收回自己在近邻中的主宰地位

>> 阿尔戈斯的一次远征最终摧毁了迈锡尼

>> 阿尔戈斯人此举不久就触怒了斯巴达人。战争随之爆发

>> 众多阿卡狄亚城邦纷纷支援阿尔戈斯

>> 斯巴达人打了两场硬仗

>> 在两次交战中,斯巴达人全部取得胜利

>> 阿尔戈斯只能再次陷入先前的阴郁冷漠中

>> 阿卡狄亚人再次归顺斯巴达

>> 这次战役结束不久,萨索斯人就向斯巴达提议进攻雅典。阻止斯巴达人步伐的是发生在公元前464年的大地震

>> 第7节 斯巴达地震与希洛人起义

>> 地震最强的地区是埃夫罗塔斯河流域

>> 这次灾难让希洛人铤而走险发动起义

>> 雅典对萨索斯的围攻结束时,斯巴达人仍然忙于和反叛臣民进行殊死搏斗

>> 雅典反斯巴达派

>> 雅典派出四千重装步兵支援斯巴达

>> 这支陆军厄运连连

>> 遭到巨大失败

>> 斯巴达将失败归因于雅典军队的图谋不轨

>> ,最终将雅典盟军赶了回去

>> 西蒙已经不能随心所欲左右雅典的政策

>> 厄菲阿尔特和伯里克利进而与所有和斯巴达交恶的城邦结盟

>> 伯里克利希望继续迪米斯托克利的宏图伟业,所以不顾斯巴达人的敏感怀疑,继续拓展雅典四面八方的权力范围

>> 竭力筹划提洛同盟的强化与扩张,充分利用提洛同盟在爱琴海东西两岸的势力

>> 西蒙心怀希腊,而伯里克利心中只有雅典

>> 伯里克利狭隘的政策更适合时局

>> 所以他受到民众的格外偏爱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6个笔记



>> 第8节 亚略巴古受到抨击

>> 厄菲阿尔特和伯里克利设定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削弱亚略巴古的权力

>> 亚略巴古是雅典唯一一个成员终身任职的政治团体,并且对人们的选票不负责任

>> 亚略巴古具有保守倾向

>> 上议院

>> 在激烈争执过后,通过了一项剥夺亚略巴古自古以来就拥有的监察权的法规

>> 让亚略巴古沦为仅保有故意杀人罪审判权的法庭

>> 亚略巴古的特权被“五百人议事会”、公民大会和人民法庭瓜

>> 西蒙对自己不在场时发生的一切出离愤怒

>> 他企图按法律程序废除厄菲阿尔特颁布的法令

>> 在混乱之中,人们不得不诉诸陶片放逐法

>> 第9节 西蒙受到放逐

>> 西蒙因而惨遭放逐

>> 对雅典最伟大将领的不义之举遭到一位过分狂热且行事鲁莽的西蒙友人的报复

>> 厄菲阿尔特在家中遭遇暗杀

>> 这次谋杀的直接结果就是让伯里克利成为民主派唯一的领袖

>> 不久,伯里克利的对外政策就让雅典陷入内乱

>> 伯里克利与阿尔戈斯和塞萨利结盟

>> 阿尔戈斯和塞萨利长期与斯巴达不和

>> 斯巴达联盟的冲突也就在所难免

>> 伯里克利与迈加拉达成的紧密联盟更是直接激怒了科林斯

>> 在与科林斯的战争中,迈加拉惨败,在雅典的保护下寻求一线生机

>> 在维奥蒂亚,伯里克利也激起了维奥蒂亚寡头的敌意

>> 伯里克利的这些挑衅行为让战争的爆发不可避免

>> 公元前458年

>> 科林斯人与埃伊纳人结盟

>> 科林斯人还与埃皮达鲁斯的多利亚亲族结盟

>> 科林斯、埃伊纳岛和埃皮达鲁斯的结盟得到斯巴达的暗中支持

>> 由于斯巴达还在镇压希洛人起义,分身乏术,因此没有向雅典宣战

>> 第24章 雅典全盛时期

>> 第1节 提洛同盟和它的财产

>> 自帝国建立以来与希腊本土敌人的首次重大海战爆发时,雅典采取了两项重要举措

>> 第一项必然是确保自己免受大海引发的不测,即将提洛同盟的核心财产从提洛岛转移到雅典

>> 此举模糊了提洛同盟原本的宗教和爱国属性。将存放地选在雅典则似乎是提洛同盟成员在向他们强大的保护者雅典进奉贡品

>> 不久,雅典人就认为提洛同盟财产是自己的私有财产

>> 第2节 “长墙”的兴建

>> 第二件大事就是雅典著名的“长墙”开始动工兴建

>> 和迈加拉结盟后,通过建立两道城墙,雅典人将离海不过一英里的山地老镇和尼塞亚港连接起来,以确保两地间的安全通行

>> 防止在陆上作战时遇到异常强大的敌军

>> “长墙”修建完毕后,雅典、比雷埃夫斯和法勒鲁姆形成一种巨大而坚固的三足鼎立态势

>> 中间地带相当广阔,足以容纳阿提卡全部人口,甚至还能容纳他们的牲畜前来避难

>> 若干年后,第二道城墙修建完毕

>> 第二道城墙紧靠第一道城墙,与第一道城墙平行,一直延伸到比雷埃夫斯。这两道城墙让雅典也与它的港口的联系更加安全

>> 发生在塞隆尼克湾的两场恶战拉开雅典与科林斯及埃伊纳岛战争的序幕

>>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基本打成平手

>> 第3节 雅典与科林斯及埃伊纳岛的战争

>> 当双方舰队在埃伊纳岛对岸再次交会时,雅典人获得了压倒性的胜利

>> 第二场战争过后,雅典人登陆埃伊纳岛,并以全部重装步兵围攻埃伊纳岛

>> 科林斯人决定全力以赴拯救自己的同盟,并决定攻打迈加拉以转移雅典的视线

>> 因为适龄作战的男性均在国外,所以雅典决定征召未满入伍年龄或早已超过退役年龄的男子参战

>> 米隆尼德斯率领全由男孩和老年男子组成的军队奔赴战场,解救迈加拉

>> 击退了科林斯的袭击

>> 科林斯人再次前往迈加拉,实施报复

>> 米隆尼德斯再次出战

>> 这场战争胜负分明。科林斯人彻底溃败,伤亡惨重

>> 为纪念这些战争取得的成就,雅典人在克拉梅科斯竖立起纪念柱

>> 第4节 维奥蒂亚的战争

>> 与此同时,第二场战争在希腊中部爆发

>> 交战双方是福基斯人和维奥蒂亚联盟

>> 维奥蒂亚的寡头统治集团对雅典深恶痛绝。因此,看起来福基斯人是在为雅典而战

>> 福基斯人进攻并占领了福基斯以北的小部分地区

>> 这片地区居住着遗留下来的四支多利亚人社群

>> 战败的多利亚人向斯巴达乞求援助

>> 当时,在与希洛人的长期作战中,斯巴达人已经开始取得进展

>> 斯巴达人认为自己有义务去支援同胞

>> 斯巴达人全力筹措了一支由拉科尼亚和伯罗奔尼撒联盟成员组成的部队

>> 他们乘船穿过科林斯湾,前往维奥蒂亚。部队共计一万一千人

>> 维奥蒂亚,这支部队又加入底比斯人及其盟友的阵营

>> 在彻底击败福基斯人,并将他们逐出多利斯后,以斯巴达人为首的部队打道回府

>> 归途需要经过迈加拉的领地。到达迈加拉边界后,他们被禁止通行

>> 所以这支部队再次加入科林斯人的阵营

>> 雅典人从阿尔戈斯调集一千重装步兵,从塞萨利获得大量马匹,并从迈加拉、普拉蒂亚和雅典派出所有兵力

>> 雅典军队驻守在从维奥蒂亚到科林斯地峡间的关隘前方

>> 双方军队在塔纳格拉相遇,接着就是一场恶战

>> 就在激战时,塞萨利骑兵抛弃了自己的盟友,雅典人因而战败

>> 斯巴达人从不擅长乘胜追击。劫掠麦加里德后,他们的指挥官——斯巴达摄政王尼科梅德斯[插图]洋洋自得,接着穿过当时无人设防的吉安尼亚山关隘,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67个笔记



>> 第5节 雅典征服维奥蒂亚

>> 雅典政策的最后一步是将斯巴达和维奥蒂亚联盟加入敌对名单

>> 当务之急的第一步就是要结束雅典党派的长期斗争

>> 伯里克利本人建议撤销对他的劲敌西蒙的放逐令

>> 米隆尼德斯就率领雅典全军突袭维奥蒂亚

>> 虽然当时没有科林斯和斯巴达的援助,但在阿索波斯河流域的奥诺斐塔的底比斯人和维奥蒂亚城市的支持者们还是与雅典入侵者正面交锋

>> 在激烈交战后,底比斯人战败了

>> 维奥蒂亚因而完全暴露在雅典征服者的铁蹄之下

>> 米隆尼德斯一路势如破竹

>> 接着,维奥蒂亚的所有城市纷纷打开城门

>> 底比斯也落入了雅典人手中

>> 接着,米隆尼德斯在每个城市建立起民主政体,并将各城市政府转交到当地拥护雅典民主制的政党手中,而这些城市的世族大家多数选择流亡国外

>> 雅典分别同每个城邦签订条约

>> 底比斯在该地的主导地位被完全摧毁

>> 仅此一役,雅典就成为陆上强国

>> 。雅典疆域远到伊蒂山地区

>> 此外,在每个城邦,雅典都拥有一支党派的支持

>> 这些党派认为自己在本国的主导地位与雅典的胜利休戚相关

>> 第6节 埃伊纳岛的陷落

>> 虽然在希腊大陆上军事行动不断,但雅典人丝毫没有放松对埃伊纳岛的封锁

>> 伯罗奔尼撒半岛除增援埃伊纳岛三百重装步兵外,没有给出任何其他援助

>> 埃伊纳岛本土资源已经快要消耗殆尽。作为雅典的宿敌,埃伊纳岛不得不向雅典求和

>> 而条件就是要摧毁城墙,交出战船,并作为朝贡成员加入提洛同盟

>> 第7节 斯巴达平息希洛人起义

>> 十年叛乱后,希洛人终于陷入绝境。残余的希洛人被围困在伊索米山,最终与斯巴达达成协定:希洛人可以离开,但条件是永远离开伯罗奔尼撒半岛

>> 战败的叛乱者被带上雅典战船

>> 埃托利亚海岸的诺帕克特斯镇

>> 流亡的麦西尼亚人和他们的家人安置在诺帕克特斯镇

>> 诺帕克特斯镇作为雅典在科林斯湾的前哨阵地

>> 在接下来的三年中,斯巴达从未强攻麦加里德或攻打雅典

>> 斯巴达甚至无法阻止特罗曾与阿哈伊亚沿海城市公然加入雅典联盟

>> 第8节 雅典人在埃及战败

>> 公元前454年,一支强大的雅典远征军再次进入埃及

>> 这支舰队至少由二百艘战舰组成

>> 雅典海军前往埃及协助伊纳鲁斯国王对抗波斯帝国

>> 迈加比佐斯率领波斯军队入侵埃及

>> 雅典舰队沿着尼罗河逆流而上,行军到孟斐斯

>> 由于离海洋太过遥远,在撤退时,雅典舰队被截断后路,最终和他们的埃及同盟一起被围困在普洛索披提斯岛

>> 紧接雅典军队和波斯军队展开殊死搏斗

>> 在烧毁波斯人的船后,雅典军队的主力部队全被屠杀

>> 七零八落的少部分亡命徒穿过沙漠来到昔兰尼,将战败的消息带到了雅典

>> 公元前452年年底,希腊的交战双方陷入僵局

>> 在西蒙的斡旋下,斯巴达和雅典及它们各自的盟友即计划达成五年的停战协定。而科林斯拒不承认雅典新边界的举动让和谈不了了之

>> 协商的结果仅是休战

>> 该情形标志着雅典权力的高峰

>> 在陆地上,雅典的版图与斯巴达不相上下

>> 而在海上,从埃伊纳岛到拜占庭,爱琴海及马尔马拉海的所有城市纷纷臣服于雅典

>> 第9节 西蒙的最后一战

>> 从与斯巴达的战争中解脱出来后,雅典人开始为在埃及的战败复仇

>> 西蒙再次回到雅典,重获大权

>> 他获得一支拥有两百艘船的舰队,并且得到准许,可以随心所欲地攻打波斯帝国的任何一处土地

>> 西蒙决心突袭塞浦路斯地区仍然效忠阿尔塔薛西斯一世的腓尼基各城市

>> 因此,西蒙围攻了基蒂翁

>> 在基蒂翁城前驻兵时,西蒙突然染病倒下

>> 在弥留之际,西蒙下达的指令让雅典两次大获全胜

>> 之后,痛失首领的雅典远征军回国,不再攻打亚细亚

>> 雅典陆上帝国瓦解的速度与它建立的速度一样迅猛

>> 像维奥蒂亚人这样的宿敌永远不会轻易忠诚于雅典;在各地建立起的民主政府也越来越失去民心

>> 维奥蒂亚的爱国人士认为它们就是雅典的傀儡。此外,民主政府治国无方且面目可憎

>> 在公元前447年,在维奥蒂亚北部城市,反对民主党派的叛乱爆发了

>> 所有流亡在外的寡头集团迫不及待地回国加入叛乱者的队伍,并将大本营设在奥尔霍迈诺斯

>> 雅典人派出一支不足一千人的重装步兵给杜尔密德,以支援维奥蒂亚的民主人士

>> 寡头政府军队以绝对的数量优势彻底击败了雅典军队。杜尔密德本人战死沙场,而他的几百士兵成了俘虏

>> 为了挽救他们的性命,雅典人不得不与获胜者签订条约,承诺自此不再干涉维奥蒂亚内政

>> 支持雅典的民主党派纷纷从各个城市被驱逐出国

>> 而维奥蒂亚各个城市的旧制再次回归

>> 底比斯重获维奥蒂亚联盟管理者的旧职。洛克里斯立刻效仿维奥蒂亚,宣布脱离雅典的掌控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65个笔记



>> 第10节 埃维亚岛的叛乱

>> 希斯提阿伊亚、埃雷特里亚、斯塔拉、卡利斯托及埃维亚岛上的其他城市也一同起义

>> 伯里克利亲自带领一支陆军匆匆赶到,希望重新征服埃维亚岛

>> 然而,还没有登陆,伯里克利就被召回。因为雅典收到一则灾难性的消息:迈加拉也已经反叛

>> 迈加拉人不仅断绝了与雅典的关系,而且突袭并屠杀了迈加拉城内的全部雅典军队

>> 聊以慰藉的是,迈加拉港口尼塞亚仍然处于雅典掌控之中

>> 科林斯、埃皮达鲁斯和西锡安纷纷出力援助他们反叛的多利亚亲族

>> 与斯巴达的五年停战协定马上就要到期,而不祥之兆就是伯罗奔尼撒半岛正在为开战做准备

>> 五年一过,斯巴达立刻宣战

>> 公元前446年的春天,斯巴达年轻的国王普莱斯托莱克斯和他的监护人克里安得里达率领一支强大的军队从伯罗奔尼撒半岛出发,进入麦加里德,准备攻打阿提卡

>> 抵达艾留西斯时,斯巴达大军突然停住,又在几天后返回国内

>> 以下传言很可能属实:伯里克利与斯巴达人暗中交易,向克里安得里达行了巨额贿赂,很有可能还同时向普莱斯托莱克斯国王行贿,条件就是让他们为此次远征的失败寻找借口

>> 伯罗奔尼撒大军一回国,监察官们就逮捕并审问了普莱斯托莱克斯国王和他的监护人克里安得里达。普莱斯托莱克斯和克里安得里达均获罪并被流放

>> 第11节 雅典征服埃维亚岛

>> 危机过后,伯里克利率领五十艘船和五千重装步兵,匆匆赶到埃维亚岛

>> 雅典军队的主力——无论是陆军还是海军——都留在雅典城内,以防科林斯或伯罗奔尼撒半岛的袭击

>> 伯里克利带着雅典军队大获全胜。他重新逐个夺回所有城镇,直到征服整个埃维亚岛

>> 最后,伯里克利在埃维亚岛设立了第二个军事殖民地,以强化雅典从陆上对埃夫里普全境的控制

>> 第12节 《三十年和约》

>> 然而,埃维亚岛仅仅是雅典注定要收回的众多失地中的一个

>> 伯里克利本人一想到继续战争都不免望而却步

>> 他将雅典准备和谈的消息传到斯巴达,并承诺放弃陆上帝国的霸权

>> 雅典使团满足了斯巴达及它的盟友在陆上的所有要求,交战双方因此达成《三十年和约》

>> 雅典承认斯巴达在伯罗奔尼撒半岛的霸权,而斯巴达承诺不干涉提洛同盟的事务

>> 所有边远城邦——譬如阿哈伊亚和特罗曾——与雅典的结盟关系全部废除

>> 雅典在尼塞亚及某些外围要塞的驻军纷纷撤离。迈加拉和维奥蒂亚成为自由自治的城邦,并加入斯巴达联盟

>> 《三十年和约》达成后不久,雅典又完成了另一项重要协定

>> 在斯巴达成功完成和谈任务的卡里亚斯又被派往苏萨,向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提出和约条件

>> 双方并没有达成官方协定

>> 雅典人与小亚细亚总督们签订合作协议,从而实现了妥协

>> 雅典人及其盟友放弃对波斯边境的攻击

>> 波斯总督在内陆安然处之,不再企图收回海岸地带

>> 尽管如此,向波斯帝国君主进贡的名册上还是出现了波斯帝国失地伊奥尼亚和卡里亚的名字。波斯帝国正伺机重新夺回一切

>> 第25章 和平时期:伯里克利和雅典帝国

>> 希腊有了十四年相对和平的时期

>> 《三十年和约》终止的战争并没有带来各个权力的平衡

>> 希腊尚未建立持久的和平

>> 第1节 无所不能的伯里克利

>> 在雅典,这十四年恰恰是伯里克利权力与影响力的顶峰时期

>> 他的政敌毫无顾忌地称他为“僭主”来影射他的外貌、举止和言谈与庇西特拉图如出一辙

>> 在对内政策上,对亚略巴古的改革开始后,伯里克利更加大刀阔斧。他力图实现所有雅典机构的民主化,废除一切对公民大会行政权及人民法庭司法权的约束

>> 在伯里克利有生之年,这些政策的效果并没有立竿见影

>> “全民投票式政府”的缺陷日渐显现

>> 决定总是在混乱中表决通过。政令的颁布完全取决于一时的冲动

>> 第2节 人民法庭的报酬

>> 伯里克利的首项措施是执政官的完全平民化

>> 不久后,就连收入达不到双牛级的人也可以成为候选人

>> 唯一保留下来例行公事的程序就是,当候选人抽中签登记时是作为双牛级,而不是日佣级

>> 伯里克利政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法律规定贫困阶级参与国家事务时会得到补助

>> 伯里克利不仅鼓励那些对公共事务有兴趣的人参与政事,而且希望每位公民都加入公民大会和法庭中去

>> 而吸引大众注意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从国库中拿出钱财资助他们

>> 早在公元前5世纪,克利斯提尼就设立了赫利亚,作为雅典的最高法院

>> 赫利亚又可以分为更小的权力机构,即人民法庭

>> 执政官渐渐失去信誉,人们不再乐于将诉讼送到六位初级执政官处审理

>> 伯里克利和厄菲阿尔特几乎剥夺了执政官所有的司法权后,人民法庭的任务就艰巨了

>> 提洛同盟成员国渐渐形成将案件交到雅典审判的习俗

>> 所有雅典人作为原告或被告的案件最终看起来都是大案要案——即使是同城公民间的案件。这些案件都必须转由最高法庭处理

>> 四十年后,民主派的领袖开始支付公民大会和人民法庭报酬

>> 雅典的民主人士自吹自擂道,通过补助的方式,法律和政治的知识已经深入全体公民内心,而雅典的政治智慧已经远远超过希腊其他国家

>> 让人不得不怀疑的是,在这样的国家里,每个人都渴望成为职业政客和法官,并且有国家为个人的抱负付费,但是否真的就能治理有方呢?

>> 伯里克利的政敌将他立法的结果总结如下:这项立法让雅典人变得无所事事、喋喋不休和唯利是图

>> 让人们过度地将时间花费在普尼克斯和法庭周围的闲逛上

>> 让每位雅典人都去训练自己公众演说或诉讼辩解的能力

>> 它诱使雅典人认为履行最基本的公民义务必须得到报酬——而这些义务本应被看作神圣的职责,而非有偿行为

>> 虽然伯里克利鼓励业余时间参政议政的法令大大提高了民众的政治智慧,但这项法令给雅典带来的灾难远胜福祉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66个笔记



>> 第3节 国家救济

>> 补助穷人的体制并没有止步于公民大会和人民法庭。伯里克利还将它带入生活中的其他领域

>> 在公共节日时,国家将分发众多的救济与款项

>> 他从国库中拿钱笼络人心,而不是直接从自己的腰包中取出钱来

>> 将公款划拨出来用于节日庆典

>> 到了罗马时代,这项政策已经腐化,仅仅用来满足君主的施舍与享乐

>> 最糟糕的就是钱财并不源于阿提卡国库,而是源于提洛同盟的成员国

>> 第4节 伯里克利大兴土木

>> 另一项消耗国库的方法

>> 即提洛同盟的共同财产可以用来加固并美化雅典

>> 兴建的装点雅典的恢宏公共建筑

>> 第5节 雅典娜普罗玛琪斯

>> 雅典娜普罗玛琪斯雕像

>> 为水手们提供了埃伊纳湾举世闻名的地标

>> 帕台农神殿

>> 对每位雅典人来说,帕台农神殿象征着它所在城市的帝王风范

>> 帕台农神殿金碧辉煌的装饰的资金全部来自雅典附属同盟的进贡

>> 而帕台农神殿内就是积聚供奉财物的宝库

>> 正是这些财物让雅典强大富庶

>> 帕台农神殿的后半部分被称为“后殿”,是雅典财物的保险库,而前半部分才是真正的神殿

>> 帕台农神殿存放着菲迪亚斯最光彩夺目的作品

>> 第6节 修昔底德被放逐

>> 直到反对伯里克利政策的党派完全被肃清,伯里克利政治变革的最后措施才得以实施

>> 修昔底德义正严辞地谴责伯里克利的所有举措

>> 宣称伯里克利让雅典蒙羞,因为伯里克利诱导雅典将希腊公用的财物据为己有

>> 民主派与修昔底德喋喋不休的争吵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43年。通过陶片放逐法,修昔底德坚持不懈却毫无成果的对抗最终结束

>> 此后,伯里克利再页没有遇上强大的对手

>> 在伯里克利的指引下,雅典的外交政策就是积极扩张领土

>> 然而,在希腊大陆地区,雅典不敢轻举妄动

>> 第7节 雅典帝国的疆域

>> 提洛同盟的组织体系

>> 提洛同盟成员

>> 包含所有小亚细亚沿海城市,从地处比提尼亚博斯普鲁斯海峡外的阿尔塔纳,一直延伸到吕西亚的卡尼德纳

>> 在欧罗巴,雅典的纳贡者从拜占庭到埃尼亚,沿着色雷斯和卡尔基斯海岸绵延不绝。除了多利亚小国米洛斯和锡拉,爱琴海上的所有岛屿都是提洛同盟的成员

>> 甚至以上地区以外的若干城市也加入了提洛同盟

>> 位于遥远的克里米亚的尼姆法尤姆和西里西亚的西伦德里斯都是雅典的盟友,更不用说埃雷特里亚或埃伊纳岛了

>> 二百四十九个城市

>> 二百四十六个城市分为五组

>> 即色雷斯区、海岛区、达达尼尔海峡区、伊奥尼亚区和卡里亚区

>> 征税船定期驶向爱琴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周围,从每个城市收定额的贡品

>> 这些贡品都将上交到司库官手中,并存放在雅典卫城里

>> 所谓的定期会议也似乎完全取消了

>> 就算有会议也不过是例行公事,除了雅典代表参与便再无他人

>> 每年贡品总额近六百塔连特

>> 唯一用于提洛同盟的支出就是维护六十艘在爱琴海巡航的雅典战舰

>> 雅典卫城还是积聚了至少九千七百塔连特的财富

>> 每过四年,各城市须缴纳的数额都要重新计算一次

>> 事实上,这些同盟成员并不是嫌赋税过重,只是向雅典交税的现实让他们怨恨不已

>> 第8节 安菲波利斯和图里殖民地

>> 公元前446年,平息埃维亚岛的叛乱后,伯里克利在当地建立了军事殖民地

>> 伯里克利还在其他地区设立了相似的雅典公民驻防地,其中以米太亚德的世袭领地色雷斯最特别

>> 真正意义上的殖民地都设立在精挑细选的地方

>> 阿米苏斯

>> 锡诺普

>> 公元前466年,位于斯特律蒙河上的恩尼亚何多依遭到了雅典军队的灾难性打击

>> 公元前437年,雅典第三次占领恩尼亚何多依,并加固设防

>> 当时,色雷斯人已经无力驱逐定居者们

>> 安菲波利斯的殖民地

>> 在安菲波利斯的人口中,雅典人数量不多。然而,城市创建者的国籍使安菲波利斯成为雅典名义上的子城

>> 还有位于遥远的西方的殖民地

>> 地处埃普基海岸的锡巴里斯城

>> 伯里克利将这些锡巴里斯家族的人召集起来,又加入相当数量的雅典移民及众多的伊奥尼亚人和其他希腊人,在锡巴里斯古城的废墟旁建立了新城

>> 拥有古老锡巴里斯族血统的公民和自东方而来的殖民者发生了争执

>> 拥有古老锡巴里斯族血统的公民

>> 遭到镇压

>> 公元前443年,为了表明锡巴里斯已经易主,获胜者将锡巴里斯更名为“图里”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4个笔记



>> 第9节 萨摩斯岛的叛乱

>> 在公元前445年之后十四年的和平期内,伯里克利的统治仅仅遭受过一次重要战役的干扰

>> 这场战争始于萨摩斯岛的叛离

>> 萨摩斯岛是提洛同盟中三个保留海军的城邦之一

>> 而萨摩斯岛保留海军是为了不至于像它的邻邦一样完全沦为雅典的附属

>> 雅典的高压政策激起了萨摩斯岛人的民族仇恨

>> 萨摩斯岛残余的寡头成员引来吕底亚总督皮苏特尼斯的支援,推翻了新建的民主政体,并宣布退出提洛同盟

>> 解救

>> 人质

>> 并由此与雅典开战

>> 呼吁其他提洛同盟的成员加入他们的阵营,反抗雅典

>> 在所有提洛同盟成员中,只有拜占庭无畏地宣告自己脱离提洛同盟,直面雅典的暴怒

>> 雅典就派出一支远征军攻打萨摩斯岛

>> 远征舰队由六十艘船组成,共有十位指挥官。其中,伯里克利为总指挥

>> 雅典远征军穿过爱琴海,在特雷吉亚岛附近与萨摩斯岛舰队交锋,并打败了他们

>> 不久后,伯里克利从雅典、希俄斯岛和莱斯博斯岛补充兵力,集结了一百二十五艘船,将萨摩斯岛从海陆两处团团封锁

>> 有消息称吕底亚总督皮苏特尼斯已经派出腓尼基舰队

>> 诱使伯里克利分派出一半兵力前往吕西亚海岸,以监视腓尼基舰队的靠近

>> 萨摩斯岛人抓住时机,大胆地从港口派出七十艘船,与前来封锁的雅典海军部队交锋,并彻底打败这支雅典海军部队

>> 不久后,雅典的增援兵力就从四面八方赶来。萨摩斯岛再次被封锁

>> 萨摩斯岛人展开了殊死搏斗

>> 在防御中大获全胜

>> 九个月过去后,萨摩斯岛人终于确信没有人前来支援自己,被迫投降

>> 萨摩斯岛人不仅被迫拆毁城墙,交出战船,还要交纳一千塔连特的赔款

>> 雅典人不再强迫萨摩斯岛成立民主政府

>> 惩戒萨摩斯岛的消息一出来,拜占庭立刻宣布投降

>> 萨摩斯岛人向斯巴达发出的求救信息几乎引发了欧罗巴希腊的全面战争

>> 科林斯说服了斯巴达政府要保持克制

>> 支援萨摩斯岛是对附属成员叛离宗主国行为的鼓励

>> 希腊境内再次爆发战争并不是萨摩斯岛造成的,而是一系列其他积怨作用的结果

>> 第26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爆发和起因

>> 第1节 斯巴达人的感受

>> 直到萨摩斯岛发生叛乱时,斯巴达各盟友的观点还是倾向于继续保持与雅典的和平。然而,不久后,天平开始向反对派倾斜

>> 引发这种情绪变化的原因很多

>> 持续多年的和平时期足以让斯巴达恢复实力

>> 并再次巩固他们自古以来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地区的霸权

>> 由于雅典建立了帝国,导致在内心深处,几乎每一位斯巴达人都对雅典心存嫌隙

>> 第2节 维奥蒂亚和迈加拉的积怨

>> 不少斯巴达的盟友一直对雅典忿忿不平

>> 对于雅典曾主宰维奥蒂亚十年这件事,底比斯人从没有忘记,他们渴望复仇

>> 迈加拉人对雅典怀有的是新仇

>> 雅典以逃亡奴隶和边境处争议土地的问题为借口,挑起与迈加拉的争执

>> 雅典以迷信的借口为自己的真实动机做掩护

>> 指控迈加拉人亵渎神明

>> 作为该罪的惩罚,雅典的所有港口和集市都不再向迈加拉商人开放

>> 同时,雅典还迫使自己的盟友采取相同的措施

>> 雅典禁止迈加拉停靠任何提洛同盟成员的港口,该命令一下就让迈加拉损失了一半的贸易

>> 迈加拉一再派出特使,乞求斯巴达逼迫雅典人撤销这项可憎的法令

>> 多年来,曾与雅典匹敌的埃伊纳岛一直都是伯罗奔尼撒联盟的成员

>> 然而,在斯巴达衰弱的日子里,埃伊纳岛被迫成为雅典的属地,并加入提洛同盟

>> 虽然埃伊纳岛不能派遣官方使者,但毋庸置疑的是,埃伊纳岛的多利亚寡头集团竭力想告知监察官们自己的不幸处境,并私下乞求斯巴达将自己从雅典的束缚中解救出来

>> 第3节 科林斯和克基拉

>> 和其他希腊城邦相比,科林斯殖民地对母邦的依赖性较强。在科林斯建立的一系列希腊西海岸的殖民地中,除一处外,全都处在科林斯的控制下

>> 他们共同建立起一个商贸和政治联盟

>> 在联盟内,货币可自由兑换,并且各成员一直资源共享

>> 科林斯是联盟中的主导者,而其殖民地也乐于追随它的领导

>> 然而,科林斯以北的一个殖民地总是特立独行。自建立之初起,克基拉就对母邦科林斯充满敌意

>> 经过苦战后,克基拉终于在公元前7世纪独立

>> 克基拉位于科林斯至塔林敦和叙拉古的贸易路线当中,常常拼尽全力干涉科林斯的贸易活动。因此,科林斯和克基拉自然而然成为死敌

>> 在伊利里亚海岸以北不远处,有一个城市埃庇丹努斯

>> 克基拉人创建了这个城市

>> 然而,依循希腊传统,仍然由一位科林斯人——赫拉克勒斯族的菲利乌斯——作为埃庇丹努斯的正式开拓者

>> 公元前435年,埃庇丹努斯陷入严重的内乱

>> 埃庇丹努斯的民主派乞求克基拉人支援自己

>> 克基拉政府

>> 不准备提供支援

>> 作为殖民地,埃庇丹努斯的开拓者就是科林斯人

>> 因此,既然克基拉拒不提供援助,埃庇丹努斯人便派使者前往母邦科林斯请求援助

>> 科林斯人很高兴能抓住时机联合克基拉的近邻,以此给克基拉制造麻烦

>> 于是,科林斯人热情接待了埃庇丹努斯的使者,并承诺会尽快提供支援

>> 这支远征军极大地增强了埃庇丹努斯的抵抗力量

>> 科林斯此举也引起克基拉的愤怒

>> 并决心通过武力解除科林斯与埃庇丹努斯的同盟关系

>> 于是,克基拉派出由四十艘船组成的舰队从海上封锁埃庇丹努斯,并与埃庇丹努斯的寡头成员及陶兰提依人结盟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0个笔记



>> 第4节 科林斯与克基拉的战争

>> 克基拉的行为必然引发战争。科林斯人迎接了挑战

>> 科林斯派出三十艘船,又从莱夫卡斯岛和安布拉基亚的殖民者中召集部队,同时还获得了迈加拉的支援

>> 公元前435年年底,在科林斯人阿里斯提乌斯的率领下,一支由七十五艘战船组成的联合舰队启航出海,前往解除克基拉对埃庇丹努斯的封锁

>> 在亚克兴角附近,克基拉舰队与科林斯联合舰队交火。迎战的八十艘克基拉战船彻底击败了科林斯联合舰队

>> 。同日,埃庇丹努斯投降

>> 而科林斯驻军成了战俘

>> 这次战败让科林斯暴怒。科林斯立刻投入复仇的准备中

>> 公元前433年春天,科林斯人已经拥有九十艘战船。科林斯人还请求他们的附属盟友准备船队,并从盟友处获得了三十八艘战船

>> 第5节 克基拉向雅典求助

>> ,克基拉人被迫四处寻找盟友

>> 苦苦搜寻后,克基拉人极不情愿地决定加入雅典联盟,并因此放弃了完全独立自主的地位

>> 公元前433年早春,克基拉人派出使者出访雅典,征询雅典是否愿意与他们结成攻守同盟

>> 科林斯

>> 派出使者前往雅典,试图劝说雅典人不要支援克基拉

>> 第6节 雅典与克基拉结盟

>> 在伯里克利的建议下,雅典与克基拉结成防御同盟。当克基拉面临攻击时,雅典有义务支援克基拉

>> 作为保证,雅典派拉西第蒙纽斯带领一支有十艘船的小分队前往克基拉海域巡航

>> 雅典与克基拉的结盟是对科林斯的宣战

>> 雅典这样专横的行动和突然开战仍然非常不明智,并且显然违反了《三十年和约》的精神

>> 第7节 西波塔之战

>> 虽然充分意识到了雅典与克基拉结盟的含义,但科林斯仍然坚持惩戒不恭的克基拉

>> 在迈加拉、莱夫卡斯岛及其他地区的所有增援船到达后,科林斯集结了一百五十艘战船,而克基拉人派出一百一十艘战船应战。和克基拉人一同出发的还有拉西第蒙纽斯率领的十艘战船

>> 双方舰队在伊庇鲁斯海岸附近的西波塔岛相遇

>> 一场恶战后,凭借着勇气——而非技巧,科林斯右翼海军攻破了克基拉海军阵线

>> 克基拉一半战船或沉没,或被攻占,或严重受损

>> 克基拉战败后,拉西第蒙纽斯虽然积极参战,但也无力保护克基拉人撤退

>> 之后,科林斯开始发动第二次进攻

>> 在逼近克基拉海军时

>> 前来支援拉西第蒙纽斯的第二队雅典战船突然出现

>> 虽然增援的战船只有二十艘,但科林斯人误以为这支舰队是大规模舰队的先头部队,因而谨慎地选择了撤退

>> 在新来的战船加入克基拉舰队后,科林斯海军将领派出一位官员乘小船驶往克基拉军营,谴责雅典指挥官的行径,并质问他们是否意在打破科林斯与雅典间的和约

>> 拉西第蒙纽斯回应道,自己并不打算冒犯科林斯,只是为了保护克基拉而已

>> 于是,这位科林斯将领决定不再仓促发动全面战争,而是下令全军回国

>> 在这次精心准备的远征中,科林斯人一无所获

>> 第8节 波提狄亚的反叛

>> 西波塔之战让雅典与伯罗奔尼撒联盟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 由于斯巴达行动迟缓,直到数月后,双方才真正决裂

>> 在双方正式决裂前,最重要的莫过于发生在爱琴海西北部的一系列事件

>> 马其顿国王佩尔狄卡斯

>> 与雅典不和。佩尔狄卡斯竭力煽动哈尔基季基半岛的纳贡城市反抗雅典

>> 在哈尔基季基半岛,最重要的一处就是科林斯殖民地波提狄亚

>> 在科林斯的鼓动下,波提狄亚人乐于听从佩尔狄卡斯的提议

>> 为报复克基拉,科林斯人已经做好以任何方式干扰雅典的准备

>> 科林斯还秘密准备了二千人的远征军

>> 当这支军队抵达波提狄亚时,波提狄亚连同周边的一些更小的地方公然反叛雅典

>> 一支雅典军队立刻赶来镇压反叛的城镇

>> 雅典军队围攻波提狄亚,但波提狄亚人早已经为这次反叛做了充分的准备。波提狄亚完全能应对为期数月的围困

>> 第9节 斯巴达决定参战

>> 虽然双方都没有公开宣战,但雅典和科林斯的战争确实已经开始

>> 真正全力参战前,科林斯决定先得到斯巴达的支援

>> 斯巴达人早就料到战事将近。在盟友科林斯呼吁支援时,他们早已做好准备

>> 公元前432年年底

>> 科林斯人在斯巴达的公民大会上大诉苦水

>> 所有说辞大意一致

>> 雅典已经变得狂妄自大和专横跋扈

>> 雅典建立的帝国侵犯了自然法则,即每个希腊群体都拥有神圣的自治权;如果不对雅典的嚣张行为加以压制,那么希腊的自由就会陷入危机

>> 雅典已经将她在爱琴海地区的霸权变为帝国,而雅典的盟友对事务毫无决策权也是事实

>> 监察官斯特涅莱达斯

>> 告诉斯巴达公民大会“他们决不能让雅典人变得更强大,也不能对自己盟友的遭遇坐视不管,而是要在众神的指引下,惩戒作恶者”

>> 请求斯巴达公民大会上的成员分成赞同派或反对派

>> 正如斯特涅莱达斯所料,绝大多数人都支持开战

>> 为了批准斯巴达公民大会的决议,斯巴达召开正式大会

>> 斯巴达的所有同盟都参与了大会

>> 多数城邦已经做好追随宗主国斯巴达的准备

>> 除了科林斯、迈加拉和底比斯,很多地方都和雅典有恩怨

>> 这场大会准许了斯巴达公民大会的决议

>> 真正开战前,还发生了两起外交事件

>> 斯巴达人率先放出一条消息

>> 散布消息请求雅典人“驱逐阿尔克迈翁这个被诅咒的家族”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14个笔记



>> 第10节 斯巴达提出要求

>> 接着,伯罗奔尼撒联盟向雅典提出了三点强硬要求

>> 即撤销针对迈加拉人的法令,埃伊纳岛恢复自治,以及解除对波提狄亚的封锁

>> 该要求遭到了雅典的拒绝

>> 几天后,斯巴达又下了最后通牒,要求雅典“归还希腊各个城邦的自治权”

>> 斯巴达使者

>> 惊奇地发现,雅典的主和派力量相当强大,并就这三点要求在公民大会上发起了激烈生动的辩论

>> 民众对这位主战的政客心生不满,对伯里克利的怨恨非常普遍

>> 伯里克利的政敌攻击他的方式就是指控他的好友挚交

>> 当斯巴达使者出现在雅典并向公民大会发出最后通牒时,恰恰是人民对伯里克利群情激愤的时刻,因此才有了对上述三点要求的讨论

>> 伯里克利终于再次在集会中占据主导地位

>> 人们意识到战争已经在所难免

>> 斯巴达使者也被遣送回国。雅典对他们的拒绝正是他们意料中的事

>> 公元前431年3月,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73个笔记




◆ 下册


>> 第27章 伯罗奔尼撒战争早期至伯里克利去世

>> 第1章 伯罗奔尼撒联盟

>> 斯巴达人争取到了所有伯罗奔尼撒同盟的全力支持

>> 除阿尔戈斯和阿哈伊亚保持中立外,整个伯罗奔尼撒半岛都站在了斯巴达一边

>> 在科林斯地峡以外,斯巴达还有迈加拉和维奥蒂亚联盟的热情协助

>> 而阿卡纳尼亚沿岸的福基斯人、洛克里斯人以及科林斯的殖民地都是斯巴达的盟友

>> 上述每个城邦都能提供一支强大的重装步兵进入战场,而维奥蒂亚人和洛克里斯人还能提供骑兵部队

>> 然而,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海岸边的大战很少。在二十七年的交战过程中,这支大军从没有一起出战

>> 在海上,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力量相对薄弱

>> 在伯罗奔尼撒联盟中,除了科林斯,再没有一流的海上强国

>> 在海上,伯罗奔尼撒联盟不仅在数量上占劣势,就连海军的士气和训练也非常欠缺

>> 对于指挥大型舰队,伯罗奔尼撒联盟的军官并不擅长。而在他们的海军部队中,除了科林斯人,其他部队近期毫无海战经验

>> 老派海军将领惯于先将自己的战船顺着敌船一字排开,接着命令重装步兵和轻装步兵上阵解决问题

>> 雅典人完全抛弃了这种作战策略。他们精减了战船上的士兵数量,几乎完全寄希望于战船的冲撞

>> 雅典的海战策略就是通过快速有效的操作,直接将自己战舰的钩子嵌入敌船的侧翼,或直接用自己的战船冲撞上去,撞坏敌船上伸出在外的船桨

>> 除了近身作战,伯罗奔尼撒联盟对其他作战方式毫无概念

>> 雅典人则喜欢追击战,避免近身作战

>> 雅典人深信作战应该快速出击并且出其不意

>> 伯罗奔尼撒联盟深知自己的劣势。因此,除非拥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他们拒不参与海战

>> 除了公认的海上劣势,伯罗奔尼撒联盟最大的弱点就是贫困

>> 斯巴达自己丝毫没有金钱收入

>> 而在斯巴达的盟友中,只有科林斯和底比斯拥有一些财富资源。其他同盟成员“人力已经做好万全的准备,只是财力不足”

>> 虽然斯巴达在三、四十天内就能集结一支大军,但仅能维持不到一千人的军饷

>> 在一场战役或一次边境突袭中,斯巴达和它的盟友总能所向披靡。但相对而言,他们没有力量进行长期作战

>> 第2节 雅典的资源

>> 雅典的情况则完全不同

>> 在陆上,雅典的盟友寥寥无几

>> 不少塞萨利城镇也与雅典结盟,但从未在战场上协助过雅典

>> 雅典自己的军事资源雄厚,拥有近一千二百名骑兵和一万三千名可以作战的重装步兵

>> 此外,雅典还有一万六千名重装步兵——其中包含已经退役的士兵和外籍居民,但他们只履行驻守国土的义务

>> 在高效运作时,可以作战的雅典舰队至少拥有三百艘战船

>> 而装备齐全的比雷埃夫斯武器库还能提供更多战船

>> 除此之外,提洛同盟就再没有任何海军或陆军支援力量

>> 提洛同盟的多数成员国早已不再维护自己的舰队。雅典似乎觉得它们的重装步兵在士气和忠诚方面不足,因而从不大规模召集它们的步兵

>> 此外,伊奥尼亚陆军几乎从未穿过爱琴海增援欧罗巴的雅典陆军

>> 雅典的财政状况极好

>> 雅典每年都能拥有一千塔连特的收入

>> 其中六百塔连特来自提洛同盟的进贡,其余收入则源于各种形式的国内税收

>> 此外,雅典坐拥巨额财富。除了进贡财物的盈余,雅典卫城还有六千塔连特以备急用

>> 第3节 双方的盟友

>> 双方盟友的情感与秉性

>> 斯巴达在这方面占优势

>> 多数斯巴达盟友都对雅典心怀不满和畏惧。它们将这场战争看作捍卫希腊所高举的“自治”旗帜的圣战

>> 雅典的附庸和盟友对斯巴达并没有恶意

>> 提洛同盟的成员早已认为自己与雅典的联系有害无利。它们之所以按兵不动,仅仅是因为惧怕遭遇萨索斯或萨摩斯岛那样的结局

>> 一旦这种畏惧消失,多数雅典盟友就会与雅典决裂

>> 雅典战胜斯巴达对它们毫无益处,而持续的战争反而可能会造成贸易的缩减及税收的提高

>> ,它们希望自己宗主国的帝国能土崩瓦解

>> 因此,雅典的盟友不过是被动的支持者

>> 除此之外,一旦战事吃紧或时机成熟,它们甚至很容易反叛雅典

>> 唯一确保雅典盟友忠诚雅典的现实就是:它们与斯巴达隔海相望。只要雅典舰队占据海上霸主地位,它们的反叛就不能指望得到支援

>> 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第一次流血事件发生在维奥蒂亚

>> 底比斯人妄图攻占普拉蒂亚

>> 普拉蒂亚主体依附雅典,而少数狂热派支持着维奥蒂亚联盟

>> 普拉蒂亚的少数分子和底比斯政府勾结,妄图谋反,并计划在节日庆典的傍晚打开一座城门让底比斯人进城

>> 公元前431年3月

>> 三百底比斯重装步兵偷偷来到普拉蒂亚的城墙下

>> 叛乱者和底比斯卫兵来到集市

>> 由于当晚的阵雨,阿索波斯河水位上升。底比斯主力部队因而被困在了对岸

>> 普拉蒂亚人在午夜惊醒过来

>> 不久后就发现自己的敌人不过寥寥数人,便鼓起勇气

>> 在后巷集合,快速爬上大门,堵住集市的出口

>> 晨光初现时,底比斯人发觉自己成了瓮中之鳖,拼尽全力想厮杀出去。普拉蒂亚由此爆发了激烈的巷战

>> 无处可逃

>> 底比斯人被迫放下武器

>> 数小时后,当普拉蒂亚城中的底比斯人已经全被俘或被杀时,底比斯大军才出现在普拉蒂亚城外。

>> 之后,普拉蒂亚人将所有牛群赶入阿提卡,并带上所有个人财产逃进普拉蒂亚城内

>> 普拉蒂亚人

>> 屠杀了近二百名底比斯囚徒

>> 在背叛、伪誓和蓄意屠杀中,伯罗奔尼撒战争就此爆发

>> 边境要塞进入警戒防御状态

>> 阿提卡的羊群和牛群都被转移到了萨拉米斯和埃维亚岛

>> 普拉蒂亚的女人和孩子全部撤离,城中仅剩一支四百名普拉蒂亚公民和八十名雅典人组成的小型驻军——由他们守城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65个笔记



>> 第4节 斯巴达入侵阿提卡

>> 普拉蒂亚发生突袭几周后,伯罗奔尼撒半岛的整支陆军便在科林斯地峡集结,并一路北上

>> 伯罗奔尼撒的每个城邦都派出自己三分之二的重装步兵。伯罗奔尼撒联军总数近七、八万人,由原本不支持开战的斯巴达国王阿希达穆斯二世作全军指挥

>> 当维奥蒂亚的部队加入后,阿希达穆斯二世在阿提卡边境前暂停行军,并派出一位叫“密利西配斯”的使官前往雅典,在开战前给雅典人最后一次臣服的机会

>> 在伯里克利的影响下,公民大会拒不接待伯罗奔尼撒联盟使者,并派人护送他回到边境

>> 当护送密利西配斯的雅典人返回时,斯巴达人密利西配斯庄重地说道:“今天将是希腊大灾难的开始”,接着便返回阿希达穆斯二世的营地

>> 多数雅典人确实对即将到来的入侵灰心丧气,而紧随入侵之后的就是阿提卡郊区被毁坏

>> 然而,与商业相比,雅典的农业发展很差

>> 伯里克利早就预料到:一旦遭遇入侵,阿提卡开阔地带上的人必须全部撤离,只留下空地给伯罗奔尼撒联盟

>> 第5节 阿提卡遭到掠夺

>> 在伯罗奔尼撒联军到达几天前,雅典人就带着家人、奴仆和所有财物转移进了城内。阿提卡城外只剩下农舍让伯罗奔尼撒联军蹂躏

>> 突袭边境要塞欧伊诺耶失利后,阿希达穆斯二世从西塞隆山的支脉撤到艾留西斯平原,并以最井然有序的方式对该地进行烧杀抢掠

>> 伯罗奔尼撒人闯入这片土地,砍倒谷物、果园和橄榄树,烧毁被遗弃的农场和庄园

>> 之后,伯罗奔尼撒人一路南下,越过埃癸阿琉斯山,来到雅典平原,并在阿卡奈附近安营扎寨

>> 阿卡奈正是阿提卡最富裕、人口最稠密的村社

>> 当燃烧城镇的烟雾吹到雅典城内,而掠夺者像蝗虫般成群结队散布在雅典平原上时

>> 雅典城内群情激愤

>> 希望能离开城墙的保护,进攻入侵者伯罗奔尼撒人

>> 伯里克利

>> 坚决落实避免一切陆战的主张

>> 并为同胞的情绪找到了发泄的渠道,即两次海上远征

>> 一次是分派三十艘三桨战船前往埃夫里普袭击维奥蒂亚及洛克里斯沿岸

>> 另一次则集结不到一百艘战船,再由一千重装步兵配合陆上行动,航行到伯罗奔尼撒沿岸,最大限度地打击拉科尼亚、麦西尼亚和伊利斯的海滨地区

>> 接着,这支远征军中又加入了克基拉的五十艘战船,之后便驶向阿卡纳尼亚海岸,并一路掠夺抢劫当地科林斯殖民地

>> 在阿提卡逗留四十天后,阿希达穆斯二世从这片荒废的土地上撤离,回到伯罗奔尼撒半岛

>> 阿希达穆斯二世刚一撤离,伯里克利就带领一万三千人从雅典启航,浩浩荡荡地来到麦加里德,毁坏了迈加拉人的所有村落和农场,为阿提卡过去六周的遭遇进行报复

>>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爆发后的前十一年中,每个秋季都会发生这样的破坏行为

>> 第6节 战争的性质

>> 战争前几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清楚地表明:在当时的状况下,这场战争必然会无限期地拖延下去,因为交战双方都无法给予对手致命一击

>> 雅典唯一能做的就是让科林斯的商人阶级或伊利斯海滨的农民极度痛苦

>> 伯里克利早就预见:斯巴达打击雅典的方式仅限于洗劫阿提卡

>> 以防雅典遭到海上袭击

>> 雅典海域内常备着一百艘三桨战船

>> 对雅典首次打击的失败引起斯巴达国内极大的不满

>> 雅典和斯巴达必须要找到克制对方的新方法,否则战争将无限期拖延下去

>> 第7节 驱逐埃伊纳岛人

>> 在开战第一年,还发生了驱逐埃伊纳人的事件

>> 公元前456年雅典征服埃伊纳岛以来,埃伊纳岛就很不情愿地成了提洛同盟的成员,但埃伊纳岛的首领一直与斯巴达有通信往来

>> 因此,雅典人采取了残酷高压的手段,将所有埃伊纳人驱逐出境

>> 此举反而激起全希腊人的愤慨

>> 他们眼睁睁看着这个古老闻名的城市毁于一旦,而这一切不过是为了打消雅典人对埃伊纳岛首领的疑心

>> 斯巴达人转而将被驱逐的埃伊纳人安置在斯巴达北部边境的提里阿提斯。提里阿提斯靠近阿尔戈利斯

>> 第8节 斯巴达第二次入侵阿提卡

>> 公元前430年的春天来临时,伯罗奔尼撒联盟已经准备好再次发动对阿提卡的入侵

>> 在阿希达穆斯二世的大军还没有穿过边境,而雅典逃亡的大批乡下人刚刚躲进雅典城墙内时,雅典城中爆发了瘟疫

>> 这场瘟疫虽然范围不大,但来势汹汹

>> 据说,这场瘟疫是由埃及传到雅典的。它由亚细亚内陆的商人带到西方

>> 雅典的一切条件都利于瘟疫的爆发

>> 雅典城中到处都拥挤着难民。他们的生活条件非常恶劣

>> 他们的住所毫无卫生和舒适可言。供水稀缺且污染严重

>> 六月沉闷炎热,再加上污垢和拥挤,瘟疫因而爆发

>> 而当人力无法回天时,自私自利的恐慌便乘虚而入

>> 不少人不理会亲人的病痛折磨,让他们自生自灭

>> 此外,迫于瘟疫蔓延下的心理和生理双重压力,社会秩序崩塌瓦解。人们纵情享乐,沉湎于酒色当中;街道上罪恶肆掠,骚乱横行

>> 尚未入土的尸体随处可见。墓地是一片毛骨悚然的景象

>> 至少四分之一的雅典人在这次可怕的灾难中丧生

>> 这场瘟疫还波及到雅典的两次大型远征

>> 驻守在波提狄亚的雅典部队受到雅典前来增援部队的感染。一千五百名重装步兵就这样命丧营地。直到冬天来临后,死亡率才开始下降

>> 冲动之下,不少雅典人理所应当地认为这场战争的始作俑者伯里克利该为这次灾难负责

>> 人民法庭判定伯里克利罪行成立

>> 公民大会甚至投票决定派出特使前往斯巴达请求和解

>> 该请求被斯巴达拒绝

>> 雅典人渐渐清醒过来,实行旧政,并再次选举伯里克利为领袖

>> 在希腊的其他地区,这场瘟疫几乎没有造成任何伤害

>> 公元前430年6月至7月,伯罗奔尼撒人继续劫掠阿提卡,但没有被瘟疫感染。他们的入侵遍及阿提卡每片土地,包括先前没有去过的地方

古希腊史:迄至亚历山大大帝驾崩(全二册)

查尔斯·欧曼

23个笔记



>> 第9节 阿里斯提乌斯的厄运

>> 公元前430年秋,雅典舰队回国后,一支数量庞大的伯罗奔尼撒海军在科林斯集结,并冒险进入爱奥尼亚海

>> 同样在公元前430年,伯罗奔尼撒人又实施了一项更有效打击雅典的措施

>> 伯罗奔尼撒人企图与波斯帝国君主结盟,利用波斯帝国的金钱来弥补自身短缺的资源

>> 科林斯人阿里斯提乌斯和其他五人随后启程

>> 途中,伯罗奔尼撒联盟使团经过色雷斯。色雷斯的主宰者是雅典坚定的盟友西塔尔塞斯。得知伯罗奔尼撒联盟使团到达他的领地后,西塔尔塞斯抓住了他们,并将他们送到宫廷里的雅典特使面前

>> 伯罗奔尼撒使团随即被移交给雅典,未经审判就被处死

>> 雅典这样冷血处死使者的举动让伯罗奔尼撒人勃然大怒

>> 第10节 波提狄亚陷落

>> 阿里斯提乌斯死后几个月,被他煽动反叛的城镇落入雅典手中

>> 波提狄亚已经被围困三十个月,所有的物资都消耗完毕

>> 因为伯罗奔尼撒联盟的援助落空,所以波提狄亚领袖最终投降

>> 波提狄亚人连同他们科林斯的援军全被准许自由离开,而所有人的随身物品不过一套换洗衣物和少量钱财

>> 雅典公民大会对这次投降非常不满

>> 为了围困波提狄亚,雅典花费至少两千塔连特

>> 波提狄亚的陷落是公元前430年的最后一项军事行动,很可能发生在当年的晚秋时节

>> 第11节 伯里克利去世

>> 公元前429年初夏,即战争爆发两年零六个月后,伯里克利去世

>> 感染瘟疫而死

>> 伴随着天气的炎热,瘟疫再次出现

>> 瘟疫带走了他的两个儿子、他的姊妹和他的多数挚友

>> 两个儿子死后,伯里克利便再无子嗣

>> 公民大会上的一道法令,即赋予伯里克利和阿斯帕西娅的私生子以合法地位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