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出生在中国 遗世独立 拥有高贵的血统 她们经历岁月的磨洗 远涉重洋 刻录东方文明梦幻一般的历史 她们是 大英博物馆里的中国陶瓷 ![]() 大英博物馆 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 也是全球最早 向公众开放的博物馆 ![]() 让我们一起揭开万水千山的迷雾 按唐、宋、元、明、清的大致脉络 集中展现她们的隔代容颜 ![]() 大凡前往英国的中国人 都会把大英博物馆当做必访之地 因为它的第33号藏室 是专门陈列中国文物的永久性展厅 所收藏的中国文物达2万多件 ![]() 尤其level2-95号 展厅里琳琅满目的陶瓷器皿 更是丰富多彩 几乎涵盖了 整个中国陶瓷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 不少瓷器都是当今存世的孤品 ![]() ☆原始彩陶 尖底瓶是半坡出土的最具特点的陶器之一,是当时比较先进的一种汲水工具。它的巧妙之处在于运用了重心原理,具体方法是在双耳上系上绳子,由于水的浮力,瓶子一接触水面就自动倾斜,灌满水后又因为重心移动而自然竖起。 ![]() 用它盛水还有两大特点,一是便于手提与肩背,二是口小,灌满水后从河边到居住区的路上水不容易漫出。这也许是重心原理在世界上最古老的应用了。 ☆汉朝 ![]() 汉代的单色釉 汉代的陶釉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划时代的技艺。如今存世的极其稀有。 ![]() 这组东汉六博俑,1933年由大英博物馆之友捐赠入藏。其质地为绿釉陶质,红胎。两个人物俑相对,分别跽坐于陶榻两端,正在进行六博对弈。两俑皆头戴武弁大冠,身着宽袖长袍。 ☆隋朝 ![]() 隋代白瓷。俗称“隋白”。因现代白瓷的普及程度高,大众弱化了白瓷的地位,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白釉瓷的国家,其中铁的氧化物仅占1%,更加体现了我国陶瓷科学技术卓越成就。 ☆唐朝 ![]() 唐三彩,是流行于唐朝的陶器,以黄、褐、绿三色为主,后来发展为多种色彩,但仍称为唐三彩。 唐代的伟大,可以从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细节体现出来。或许当时由于工艺的局限,作为瓷器的烧制,需要较高的温度,一般的色彩原料,在高温下都难以保存原来的色彩,所以,唐朝的瓷器色彩仍较单一。但作为陶器,烧制温度较低,应用的色彩就比较丰富。 ![]() 细观这尊佛像,造型完整,法像庄严,跏跌而坐,双眉微蹙,目光微露,显示出无尽的慈悲心怀。 仿佛了悟了人间所有的是非疾苦,参悟了世间所有的深奥秘密,却以度人度已之心,仍关注着芸芸众生的苦难。 ![]() 这尊弥勒佛也一样,造型自然闲适,但神态却显示入世情怀,并不是现在常看到的那种完全超越现世生活的淡漠表情。 唐三彩的这种佛像表现,或许,更能体现佛对众生的关注和关爱,更趋近佛理的本意。 ![]() 这一组怪异的唐三彩造型,仿佛天尊、天神骑龙驭麟而来,神秘恐怖、气势张扬,百无禁忌,似乎在表现另外一个可主宰寰宇的体系和生态。 ![]() 唐三彩,不仅仅是涂一层三彩釉,而是综合了雕塑、彩绘等多种艺术,是向木雕、石雕等学习的结果。 莲池会上,观音端坐。 ![]() ☆宋朝 宋代瓷器,是通过简素的造型和如玉的釉质直指人的内心,与自然之美产生共鸣。这样表现出的美,更本质,更深入,也更长久。时至今日,依然被人们认作中国文化中高雅生活的典范。 ·汝窑 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器物烧造温度相对较低,约为1200℃~1250℃,胎体较薄呈香灰色,青色釉层相对较厚。宋人将汝窑的特殊呈色解释为釉料中含有玛瑙末,而在清凉寺汝窑附近就有玛瑙矿。 ![]() 天青釉刻划双鱼纹椭圆洗/青釉葵瓣式盏托/ 天青釉镶铜口长颈瓶/天青釉三足奁式炉 (顺序从左往右) 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经非常稀有。 流传到今天的真品已不足百件,已知的仅67件半,其中台北故宫21件,北京故宫17件,上海博物馆8件,大英博物馆7件,其它散藏于美、日等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约10件,还有在中国内陆零散的两件以及某博物馆里的半件。 全世界收藏有汝窑瓷器的博物馆不到10家。 ·官窑 ![]() 青釉镶铜口长颈瓶 宋高宗统治时期 (1127~1162年),为恢复生产北宋帝王们钟爱的汝窑器,建立了官窑。官窑胎体较薄,瓷土呈深灰色,施釉较厚且光滑,釉中气泡密集,釉面大开片,片纹较宽处可见赭褐色胎体。 ![]() 青釉八瓣式盘/青釉长颈瓶 官窑瓷器通常被描述为“紫口铁足”,指其口沿釉薄处胎体呈深灰紫色,足底无釉露胎处呈铁褐色。其平直的口沿及折腹造型显然并非瓷器所固有,可能是南宋宫廷仿自金属器皿。 ·钧窑 钧窑虽然也属于青瓷,但它不是以青色为主的瓷器。钧窑的颜色还有玫瑰紫、天蓝、月白等多种色彩。其典型特征就是“蚯蚓走泥纹”,它的形成是因钧瓷的釉厚且黏稠,所以在冷却的时候,有些介于开片和非开片之间的被釉填平的地方,会形成像雨过天晴以后,蚯蚓在湿地爬过的痕迹。 ![]() ·哥窑 哥窑将“开片”的美发挥到了极致,产生了“金丝铁线”这一哥窑的典型特征。由于开片大小不同,深浅层次不同,胎体露出的部位因氧化或受污染程度也不尽相同,致使开片纹路呈色不一。 ![]()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清 乾隆御题) 开片纹路呈铁黑色,称“铁线”,开片纹路呈金黄色,称“金丝”。“金丝铁线”使平静的釉面产生韵律美。 ·定窑 作为宋代五大名窑中唯一烧造白瓷的窑场,定窑之所以能显赫天下,一方面是由于色调上属于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微闪黄,给人以湿润恬静的美感。另一方面则由于其善于运用印花、刻花、划花等装饰技法,将白瓷从素白装饰推向了一个新阶段。 ![]() 白釉刻花牡丹纹梅瓶 此梅瓶肩部刻反“S”形纹饰,腹部刻牡丹纹,足部刻上仰重叠莲瓣纹。早在唐代 (618~907年),曲阳县已归定州管辖,故称为定窑。 ![]() 白釉刻花盘 珍藏于大英博物馆内的每一件中国宋代瓷器——尤其是名垂千古的“五大名窑”,无一不体现了这些特质。 ☆元代 元代因历史短暂,致使瓷器数量留世不多,博物馆内的元瓷更为稀少。号称世界排名第一的大英博物馆里,一共也只收藏了14只元青花瓷器。 ![]() 元代瓷器秉承宋的自然和真实、朴素,又揉进了一点点的功利,使陶瓷艺术的风骨与市侩平衡得恰到好处,这正是中国大众文化的精妙所在。 ·元青花 ![]() ![]() 大维德对瓶 这对瓶是公认的“至正型”元青花断代标准器,元青花的蓝釉是饱满浓厚的蓝色,此瓶成对,器型复杂,形体又大,共九层纹饰(耳饰算一层),几乎囊括元青花绘画内容的全部(就差人物未画)。后来,凡是层次多,绘制内容相仿佛的元青花,都被统称为“至正型”,可见此瓶的影响力。 ·釉里红 ![]() 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 釉里红瓷创烧于元代,但数量极少,可谓凤毛麟角。原因是铜离子对温度极为敏感,在窑炉中火候不到,呈现黑红色或灰红色;火候销过铜离子便挥发,从釉层中逸出,呈现特有的飞红现象或干脆退色,纹饰不连贯。 ![]() 釉里红缠枝菊纹玉壶春瓶 当时烧柴窑很难控制窑温,只有凭把桩师父的经验与取出火照对比,无法大规模生产。而且元人尚白,汉人尚红,民族认同感也有别,所以釉里红产量一直很小。 ·卵白釉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新创烧的一种高温釉,因釉色似鹅蛋,呈现白中微泛青的色调而得名。 ![]() 元朝统治者青睐卵白釉瓷,应该和“元人尚白”的民族习俗有关。卵白釉瓷的胎比青白瓷胎厚。卵白釉色偏白失透,没有青白釉“明如镜”的玻璃光。卵白釉瓷圈足小,足壁厚,削足规整。底足均为露胎,有的底心有乳丁突起,有明显旋纹。因为采用铺沙渣的垫饼仰烧法,所以底足除常有铁质斑点外,还常粘有窑渣。 ![]() ☆明朝 我国明代瓷器的制造业空前繁盛,随着朝廷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聚集在这里的能工巧匠,兼收并蓄历代各地名窑之所长,不断创烧出新的品种。景德镇以集大成的姿态一举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 综观有明一代的瓷器制作 大体可分为如下三个时期 ·早期 也就是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朝,其中以青花瓷最为出彩。 ![]() 宣德年间的莲花纹青花瓷,造型圆润可爱, 又不失大气 ![]() 永乐年制的荔枝纹青花 ![]() 永乐年制的花鸟纹青花梅瓶 这件梅瓶小口, 短颈, 丰肩, 瘦底, 圈足的瓶式, 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 造型修长而优雅。 ![]() 永乐年制的青花尖嘴壶 明代青花瓷的烧制,在继承了元代工艺技术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达到了空前的高度。由景德镇御窑厂烧制的官窑青花,工艺精湛,皆是精品之作。 值得注意的是,自万历朝后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生产进入衰退阶段,这意味着明代官窑生产的历史性转折,即结束了明代青花生产中官窑占主导地位的局面。从此民窑青花转化一新的风格深深影响国内外市场和社会各阶层生活。 ·中期 主要指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弘治、正德六朝,其中以斗彩最为著名。研究显示,相较于元代以铜红料烧制的釉里红,明代改为以铁红料烧制而成,其难度更大。这就是今人所指称的斗彩。 ![]() 成化年制斗彩花卉虫草纹罐-英国大维德基金会藏 ·晚期 集中在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其中五彩瓷的影响最大。现在大英博物馆里珍藏的我国明代瓷器中,也不乏这些极品文物的身影。 ![]() 《南窑笔记》为五彩下的定义是,“五彩,则素瓷纯用彩料画填出者是也”。若依据这个定义,五彩则只是釉上五彩。 ![]() 万历年制的五彩瓷 但是按照现代研究者的认知,则明代五彩实际上包括两类。一类是《南窑笔记》所谓的五彩,即单纯的釉上五彩,另一类则是釉上彩色与釉下青花相结合的青花五彩。 ![]() ☆清朝 清朝前期,景德镇瓷器代表了国内乃至世界制瓷的最高水平。随着国内外及宫廷对景德镇瓷器的需求量的激增,使康、雍、乾三代的景德镇瓷业进入了制瓷历史高峰。由于清人陶醉于造型、质感、技术的研发,对艺术的追求反而削弱,也羁绊了此后陶瓷艺术的发展。 ![]() 康熙御制黄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 雍正粉彩花鸟图抱月瓶 康熙的青花、五彩、三彩、郎窑红、豇豆红、珐琅彩等装饰品种,风格别开生面;雍正的粉彩、斗彩、青花和高低温颜色釉等,粉润柔和,朴素清逸;乾隆的制瓷工艺,精妙绝伦、鬼斧匠工,前无古人。 ![]() 乾隆寿桃天球瓶 ![]() 玲珑瓷内青花八仙开光碗 青花玲珑瓷、象生瓷雕、仿古铜、竹木、漆器等特种工艺瓷,惟妙惟肖,巧夺天工。瓷业兴、百业兴,漫长的陶瓷发展直至今日,无论在工业,生活,科技领域都举足轻重,本篇仅仅是银河中的几点星尘罢了,而本文中的所有图片中的实物均在大英博物馆内珍藏,不知道您此时是否会感慨,是否惋惜,是否不舍…… ![]() |
|
来自: 新用户80188572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