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名将录之三 苏定方(下)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攻高句丽

早在贞观十九年(645年),太宗就曾亲率李𪟝、李道宗等多位大将亲征高句丽,虽取得驻跸山大捷,但未能将其攻灭。此后,大唐对高句丽采取持续侵扰战略,以削弱其国力。大唐攻灭百济后,使得高句丽在南面失去盟国,从此陷入孤立境地,而大唐却可以兵出辽东,同时以百济故土为战略据点,对高句丽形成南北夹击之势。因此,苏定方灭百济后不久,高宗便开始策划第二次大举征伐高句丽。

图片(高句丽是古代中国东北的一个地方政权,雄居辽东和朝鲜北部,对中原王朝构成重大威胁)

显庆五年(660年)十二月十六日,高宗诏令左武卫大将军苏定方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大将军契苾何力为浿江(今朝鲜大同江)道行军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刘伯英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蒲州刺史程名振为镂方道行军总管,率兵分道进击高句丽。龙朔元年(661年)正月二十二日,又以鸿胪寺卿萧嗣业为夫馀道行军总管,率回纥等诸部兵马进军平壤。

图片(高句丽文化深受中原影响。政治上,与草原游牧民族的汗国不同,高句丽效仿中原王朝,建有完备的封建专制政权体系)

五月二日,高宗对作战部署进行重大调整,改命契苾何力为辽东道大总管,苏定方为平壤道大总管,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乐安县公任雅相为浿江道大总管,左骁卫将军庞孝泰为沃沮道行军总管,与萧嗣业及诸路胡兵共三十五万,水陆分道并进,讨伐高句丽。高宗欲效仿父亲太宗率军亲征,被武后谏阻。 

图片(高句丽好太王清末发现于今辽宁桓仁好太王是高句丽第十九代国王,在位期间(391-412年高句丽势力范围达到全盛。此碑为其子长寿王刻立

八月十一日,苏定方在浿江大破高句丽军,屡战屡捷,进至平壤城(高句丽首都)下。唐军北线陆军在鸭绿江受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长子泉男生率领的数万精兵所阻,一时无法渡江,双方隔江对峙到九月底,天气转寒,江面结成坚冰。契苾何力指挥唐军踏冰而过,擂鼓奋进,击溃高句丽军,追击数十里,斩首三万级,残余部众全都投降,泉男生仅以身免。

图片(好太王碑局部拓片,高句丽文字就是汉字)

正当南北两路唐军将要会师平壤城时,大唐北境漠北铁勒九姓发生叛乱,铁勒诸部合兵进犯大唐。高宗不得已,只能召令契苾何力、萧嗣业回军。唐军南北合击高句丽的战略部署落空,留在高句丽的唐军遭遇一系列不利情况。

首先,天公不作美,气候成为唐军作战的严重羁绊。入冬后,高句丽冰天雪地,唐军发生补给困难。

其次,原计划前来接应的新罗国王金法敏又在瓮山城(今韩国大田广域市鸡足山城)受阻于百济残余势力,至九月底才攻克此城。而苏定方所缺的军粮,新罗迟至十二月才将准备齐全,押运北上。

图片(隋炀帝三征高句丽路线图。隋唐两代四位君主(隋文帝、炀帝,唐太宗、高宗),接续征伐高句丽,其中隋文帝东征发生在598年,到668年高宗灭亡高句丽,前后历时70年)

其三,蛇水之战惨败。龙朔二年(662年)二月,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所率领的岭南兵在蛇水被泉盖苏文击败,全军覆没,庞孝泰携十三子血洒疆场。

其四,祸不单行,同月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于军中病逝。

苏定方虽于二月收到新罗送来的军粮,但已失去友军,陷于孤军围城的不利境地。他判断攻克平壤已不可能,为避免腹背受敌,遂果断解除包围,班师回国。

图片(668年大唐灭亡高句丽第三阶段进军图。高宗时期,苏定方于660年灭亡百济,形成对高句丽南北夹击之有利态势,李𪟝于668年将其攻灭)

安集吐蕃

就在大唐东征百济和高句丽之时,西部的吐蕃大相禄东赞于显庆五年(660年)出兵攻击大唐属国吐谷浑。龙朔三年(663年),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叛逃吐蕃,吐蕃尽知吐谷浑虚实,于是大举进攻。五月,吐谷浑战败,可汗慕容诺曷钵与唐朝弘化公主率领数千帐部众放弃疆土逃奔凉州,请求唐朝支援。六月二十六日,高宗任命苏定方为安集大使,节度唐蕃前线诸军,以备吐蕃。此时,苏定方已年逾古稀,在西北边塞的瑟瑟寒风、啸啸马鸣中,迎来他军旅生涯的最后时光。

图片

乾封二年(667年),吐蕃禄东赞兴师十万人马进犯大唐边境,攻破生羌十二州。苏定方闻讯后,率精兵八千与吐蕃鏖战,大破敌军,斩首九万二千余,吐蕃逃回者仅八千。苏定方乘胜进兵,攻入逻些(今西藏拉萨),大胜而还。

同年,一代将星苏定方去世,终年七十六岁(一说六十八岁)。高宗下诏追赠苏定方左骁卫大将军、幽州都督,谥“庄”。

图片(苏定方率军攻入逻些载于《域外汉籍珍本文库·史部·唐书删补》,目前对此尚无确论)

人物综述

苏定方驰骋疆场数十年,少年时保家卫乡,讨灭剧贼;青年时金戈铁马,逐鹿中原;壮年时开疆拓土,西战东征;暮年时抵御吐蕃,安定边疆。他一生戎马倥偬,纵横万里,前后平灭三国,皆擒其主,将大唐疆域推到巅峰,尤其对中国西部版图的形成做出了重要贡献。大唐的声威则随着他的征战远播西北边隅及东方远邦

图片唐朝是中国古代骑兵的一个高峰期,历代王朝罕有匹敌)

苏定方长期从戎,又曾跟随杰出军事家李靖征战,积累起丰富的战争经验,锤炼出高超的军事艺术,是一位智勇双全的虎将。观其行军作战,既深得李靖兵法之精髓,又有自身之特点。

一是出奇制胜。南宋初期名将李纲称赞苏定方“术略之奇……凛然有贤将之风”。在追击西突厥可汗贺鲁的战斗中,就可清晰地看到苏定方作战,深得李靖兵法出奇制胜之精髓。他料定因天降大雪,贺鲁必定疏于防备,因此果断抓住战机,催军奋进,将贺鲁打得狼狈逃窜。

图片(唐代昭陵六骏之拳毛騧。它的马鬃剪成突厥三花马造型,可见唐朝骑兵深受突厥影响。李渊曾“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这是唐朝最早的骑兵。但青出蓝胜于蓝,唐朝骑兵后来远胜突厥骑兵,成为军中骄子

二是阵法精熟。曳咥河一战,面对十倍于己的敌军,苏定方从容布阵,将步兵“攒槊外向”,成功击退贺鲁骑兵三次冲击,又乘贺鲁阵形大乱之时,催动骑兵发动进攻,一举将其击败。在追击贺鲁距二百里时,苏定方布好阵形前进,一则在行军中可以防备可能出现的敌军攻击,二则接敌后可直接投入战斗。在夷灭百济时,苏定方则依山结阵,将百济军打得大败。

图片(早期突厥骑兵善于骑射和机动进攻,没有固定的阵形,来去如风,席卷对手,但若面对甲胄精良,阵法精湛的部队,也处于明显劣势。后来突厥也发展出披甲骑兵,但整体战斗力仍远不如唐朝骑兵

三是善用骑兵战术。苏定方在骑兵运用上具有极高天赋。在鹰娑川一战中,他率五百骑兵从敌军侧翼冲入,一举将敌阵冲乱。在袭击颉利牙帐一战中,以两百骑兵掩袭对方营地,致其大乱,唐军大部队赶到时,整个战场几乎成了唐军对突厥人的单方杀戮。在平定都曼叛乱时,他率骑兵一昼夜强行军三百里,出其不意兵临马头川。乌海之战,他更是将骑兵的机动性发挥到极致,仅以一千轻骑,直入对方中军,突袭斩首成功。

图片(唐彩绘贴金铠马武士俑。唐朝甲骑,人马皆披甲,适合于中央突破,正面冲击战术,李世民玄甲军就属于这种骑兵。唐初甲骑罕逢对手,但它也有一个缺点,即甲胄太重,不利于追击扩大战果)

四是明晰用兵之进退。在征高句丽时,当友军或撤或败,而自己所率部队已成孤军围城之态势时,他清醒地判断攻克平壤已不可能,如不撤军,将很快面临腹背受敌之险境,于是果断解除对平壤的包围,班师回国,避免唐军遭遇重大损失。

图片(唐代精骑,人披甲,马不披甲,适合连续突击战术。李靖灭东突厥以及李𪟝诺真水之战所率领的就是这种骑兵

五是骁勇异常。北宋名相曾公亮曾评价苏定方,称其“骁悍多力”。苏定方少年时随父征讨贼众时,即常常“先登陷阵”,勇不可挡。在追击颉利一战中,他率两百骑兵即敢于攻击颉利牙帐。在鹰娑川一战中,他又敢于仅率五百骑兵就冲入数万西突厥骑兵之中,为唐军发动全面进攻,赢得大战创造了良机。

图片(唐朝轻骑,人马皆不披甲,适合骑射,快速机动,远程奔袭,侦察等军事行动)

苏定方不仅智勇双全,功勋盖世,且为人十分正直重义。唐军在征战中,常有杀降谋财之举,王文度受此浸染,在讨伐西突厥时,不听苏定方劝阻,执意杀死前来投降的西突厥部众,与其他将士一起分取财物,唯有苏定方一无所取。都曼降唐后苏定方信守诺言,为其求情免死。灭亡西突厥后,他抚百姓,复民生,凡贺鲁所劫掠之人口,尽皆归还原属部落,很快恢复当地社会秩序。在人生的最后时光,他依然接受重任,节度诸将,镇守西北边陲。

图片(唐三彩,高大俊美的战马。在牧场资源优越的陇右养马,设置太仆寺负责马政,选拔合适的人才委以重任,是唐初马政蓬勃兴起的三大原因,为强大的骑兵奠定了物质基础

苏定方还独具慧眼,善于发现和培养人才。裴行俭青年时,在左屯卫任仓曹参军时,结识了苏定方。苏定方对德才兼俱的裴行俭十分赏识,两人虽相识不久,也无上下级关系,但苏定方将兵法倾囊相授,而裴行俭日后也成为一代名将。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师徒二人双双配享武庙,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段佳话。

图片

图片(唐朝人酷爱打马球,是尚武精神在社会生活中的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