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俗语“熏风破冬头,遍地起坟头”,今日为冬头,熏风是什么风?

 一甲山人 2022-11-07 发布于山西

立冬不仅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也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人们常根据立冬这天的天气变化,来判断冬季的雨雪多少。刮风就是雨雪的前提,俗话说:“熏风破冬头,遍地起坟头”,什么是“熏风”?

季节的交替,也就是五行的交替,五行的交替也就是气的变化。一阴一阳分四象,春木为少阳,夏火为老阳,秋金为少阴,冬水为老阴,春夏为阳,秋冬为阴。正是因为地球被一层厚厚的大气所包围,人才能在里面生活,并且与植物之间形成了完美的结合。

植物通过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人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气。虽然我们看不见这一切,但空气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有一定的重量。人生活在大气中,就像鱼儿在水中一样,水的好坏决定着鱼儿的成长,而空气的质量一样决定着人的生长。

所以气的变化决定着人的变化,决定着大自然的风调雨顺。地气升腾,天气下降,发生交感而生万物,风雨雷电因此而产生。地面的热空气上升之后,遇到高空的冷空气,就形成了积雨云,而积雨云就是下雨的基础。

在热空气上升的同时,边上的冷空气就会流过来填补空缺,空气流动的过程中就形成了风。所以风就是大气流动的产物,表现出来就是树枝摇动了。当然这只是表象,如果没有树木的地方,空气依然在流动,只是我们看不见而已。

因此人们在盖房子的时候,最讲究房子的“藏风聚气”,因为人生活在大气中,有什么样气,就有什么样的人。而气的移动表现出来就是风,所以风是人们判断气的基础,也是判断天气变化的前提,因为人们看不到气,只能看到气动之后的树枝摇动。

有个成语叫风调雨顺,也就是风在前,雨在后,有了应季之风,才有应季之雨,若风不调,则气不顺,也就是气候不调,生活在大气中的万物都不顺。所以《天镜占》中说:凡先风后雨为顺,先雨后风为逆。

今日入冬,刮什么风好?

大气流动形成了风,所以风就是大气流动的风向标,也是气候变化的标志。今日酉时就是立冬节气交节的时间,也就是冬季的开始,冬季属水,从立冬那一刻开始,金气彻底隐藏,冬水之气完全显现。

此时北斗星的斗柄指向西北乾位,也就是戌亥之间,十五日后,斗柄指向亥位,就到了小雪节气。斗柄的指向就是天体的方位,也是青龙七宿的心宿之位,心宿三星分别为大辰、大火和龙星,被称为“天之心”,也就是青龙之心,青龙属木,是万物生长的力量。

所以在每个季节,凡是从斗柄指向的方位刮过来的风都为顺风,也就是从心宿之位流过来的大气,就是让万物生长的力量。与此相对的力量都为逆,表现出来就是气候反常。所以风不顺,也就是气候不顺,气不顺,则大气中生活的一切都不顺。

比如《开业占经》中说:立春日,风从艮来,五谷熟。立夏日,风从巽来,其年大熟。立秋日,风从坤来,五谷熟。立冬日,风从风从乾来,君令行,天下安。立春斗柄指向东北寅位,也就是艮位,心宿在艮,故而立春刮东北风,则五谷熟。

立夏节气,斗柄指向东南巽位,所以立夏刮巽风,五谷就容易丰收。立秋节气,斗柄指向西南坤位,心宿在坤,故而立秋刮坤风,五谷熟。立冬节气,斗柄指向西北乾位,心宿在乾,故而立冬刮乾风,也就是西北风,则天下安。

因为五谷和人一样,都是生长在大气之中,风不顺,则气候不顺,气不顺,则五谷不长。所以风调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雨顺,万物顺。因此《黄帝内经》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气”,只要弄懂了气的变化,也就明白了其中的精髓所在。

熏风破冬头,遍地起坟头

今日就是冬季的头一天,此时斗柄指乾,心宿在乾,所以今日最该刮西北风,也就是乾风。古人将四季之风按方位分为八种,被称为“八风”。西北风也叫不周风,为乾气所生,是万物归藏的力量,也就是让水始冰,地始冻的力量,正是这个季节的应季之风。

那么乾位与巽位是相对的,也就是西北和东南相对。进入刮巽风,就为反季之风,代表着气候的反常。巽风也就是东南风,也叫“熏风”,是温暖的风,是让万物舒展的力量,与此时的归藏之力正好相反。

这就好比季节原本的力量是下沉而收敛,而大气的力量则是上升而发散,一沉一升之间,就形成了对立。表现出来就是冬季不寒,万物不顺,容易形成暖冬。所以《开元占经》中说:立冬日,风从巽来,冬温,明年夏旱。这就是气不顺所表现出来的自然现象。

俗话说:“立冬西北风,来年好收成”,“立冬东南风,立夏干松松”,东南风也就是巽风。今日刮巽风,也就意味着气候反常,生活在大气中的一切都反常。暖冬则冬小麦受伤,夏旱则秋庄稼受伤,就是灾荒的表现。暖冬也会导致虫卵安全过冬,来年就容易虫子多。

所以说“冷收麦,热收秋”,冬暖夏旱,必有灾荒。因此风就是气的风向标,风不顺,则气不顺,大气中的一切都不顺,其中就包括了人和动植物,都在大气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