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涧水长流8266 2022-11-07 发布于河北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窗前,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是苏轼为悼念他死去的妻子而作的《江城子》。
  苏轼与妻子王弗共同生活了十多年后,王弗因病去世,归葬家乡四川眉山的祖坟。王弗死后十年,苏轼有一次在梦中与亡妻相会,醒后写下了这首词。所以,词一开始就点明十年来两人生死阻隔。首先,词人通过两个假设的情景写极度的思念。第一个设想是,想和千里之外的孤坟中的亡妻,共同诉说死别后的悲凉,这是不可能的愿望,却显出了词人的一片痴心;第二个是进一步的设想,纵然有一天与亡妻相见,也应该互不认识了吧?因为这些年来,自己奔波官场,历经沧桑,以致灰尘满面,头发斑白,已不是过去的我了!
  紧接着上半阕表达的情感,在词的下半阕中,词人则紧扣题意,围绕“梦”展开描写。词人终于在梦中回到了家乡,并在梦中见到了十年来日夜思念的妻子。他看见妻子正坐在小窗前,梳理着满头秀发。词人只选取了妻子生前极平常的一个生活细节,而“梳妆”,正是他记忆深刻、永难忘怀的情形,抒情十分真切动人。而此时梦中相逢了,却又对面不能言,只有泪千行。虚实相生,情境真实,的确是千回百转,无声胜有声。
  在词的最后,写梦后之情,幽冷的明月,照着埋葬亡妻的长满短松树的山冈,这正是令词人最为悲痛的时候。全词以写景结束,既显得情意悠长,又照应了前面的“孤坟”,造成回环反复的抒情结构。
  这首词,上半阙直抒思念之情,因情成梦;下半阙虚写梦境,梦中含情,情与梦浑然一体。这首《江城子》,是一首使人荡气回肠的悼亡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