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唐朝讲给你听——安史之乱(6)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6]
边令诚很快来到了潼关,他带着胜利者的姿态,先让人叫出封常清,当面宣读了要处斩他的敕令。
封常清似乎早知道这一天会到来了,他表现的很坦然,拿出自己事先写好的谢死表,交给边令诚,让他转交给皇帝这封谢死表的内容就不引用了,大家可以去网上找一下原文,一搜就有。总之我在看这篇文章的时候,并没有看到什么委屈、埋怨辩解,给自己找理由等等,而是看到了一片赤诚,直到临死的时候,封常清都没有为自己开脱过一句话,他想的,说的,都只关乎一件事——如何平定叛乱,正如他在表书的结尾跟皇帝说的那样
“臣死之后,望陛下不轻此贼,无忘臣言!”
这是一个忠臣在临死之前最后的呐喊。
然后封常清走到刽子手面前,向西而拜,慨然受死,一刀下去,立刻陈尸地下。
封常清死了,下一个就该轮到高仙芝了,边令诚深知此人勇猛好战,性格桀骜不驯,万一处置不好,很可能会引起兵变,于是特意挑选了一百个陌刀手,布置在两旁,然后才叫来了高仙芝。
“大夫亦有恩命。”还未等高仙芝开口,边令诚便冷冰冰对他说出了这句话,然后当面朗声宣读了那封敕书,一封宣判他死刑的敕书。
看到老朋友尸首陈列一旁的时候,高仙芝早已料到了自己最终的结局,不是一个贪生怕死的人,却不甘心背着这样一个骂名,窝窝囊囊的去死,他在地上挺直身躯,满脸悲愤,厉声质问边令诚:
“我遇敌而退,死不足惜。可皇天后土在上,为何要诬陷我偷减军粮!”
边令诚故作冷静,支支吾吾,并不肯正面回答。高仙芝转过身去,眼睛看向自己麾下的将士,疾声大呼:
“将士们,我本想与你们一同杀敌,报效朝廷,却不意有人诬我偷减军粮。我如果真做了此事,你们就说声有,没有,你们就喊声枉!你们说,你们告诉他,有没有!”
将士们悲愤满胸,齐声高呼:“枉!枉!枉!”吼声震天动地,经久不息。
高仙芝是一个爱兵如子,善待士卒的人,他和这帮士兵相处的时间不长,平时对将士们一直很好,将士们也很爱戴他,把他视为自己的兄长一样
高仙芝又转身看向了封常清的尸首,难过地自言自语起来,“封二啊(封常清排行老二),你从贫贱的时候就跟随了我,后来,我让你当了判官,再后来,你又代替我当了节度使,如今,我们俩又死在同一天,你说,这难道不是命吗?”
这些话语听来,让人不禁心碎,高仙芝还想说下去。边令诚有点慌了,他不敢让高仙芝再继续往下说了,他担心事情拖久了会动摇军心,哗变,急忙唤过刽子手,将高仙芝立刻处斩。
陛下,我也不能报效朝廷了,平叛的路还很长,望您保重,不要轻视贼人。
 
谁来守潼关
作为两员当世一流的名将,如果允许高仙芝和封常清戴罪立功(何况本来也没什么罪),扭转局面的希望是很大的,但皇帝既然敢杀,就说明他已经考虑到了杀人的后果。
在李隆基看来,这俩人并不是不可代替的,此时唐朝人才济济,哪怕再杀上十个八个也影响不了大局哥舒翰,就是他用来替代高封组合的选择。
 
在整个平叛的战争中,天下最有名的大将哥舒翰成了一个局外人,自始至终连个面都没有露过,这倒不是因为他不作为,不担当,不想上,而是另有原因。这年年初,哥舒翰在土门边境视察的时候,意外得了一个重病——中风。
可能是年轻时候花天酒地太多了,又或者是当年打仗太猛伤了元气,他这病来的又沉又猛,在浴室洗澡的时候,突然一下晕倒在地,不省人事,经过紧急抢救,过了很久才苏醒过来(入浴室,遘风疾,绝倒良久乃苏)。命倒是保住了,却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瘫痪了半边身子,行动都不方便,根本无法正常工作,只能来京办理了提前退休手续。
这一年里,哥舒翰整天就是待在家里,读书看报,种花弄草,修身养,过起了离退休老干部的悠闲生活。
这也是皇帝为什么不首先叫他出征,而是先找封常清和高仙芝的原因。
在高仙芝和封常清死后,退休老干部哥舒翰成了唯一的选择,在威名和资历上,估计他可以达到前两位加起来的水平,更至关重要的是,哥舒翰跟安禄山的关系不合,几乎到了不共戴天的程度,李隆基相信,让他出去平叛有仇恨值加成,他一定会尽到自己最大的能力。
 
说起哥舒翰和安禄山的仇恨纠葛,可谓由来已久,而两人从互相看不顺眼到不共戴天,还曾有一段喜闻乐见的故事。
那是在天宝十一年(752年)的时候,李隆基派高力士出面攒一个酒局,宴请哥舒翰和安禄山。李隆基知道这两位大将关系一向不合长此以往,必将影响朝廷团结,让高力士出面,给他们缓和一下关系,以后能冰释前嫌,共同为朝廷效力。两人当然也知道皇帝的用意。
席间,安禄山表现的十分活跃,酒酣耳热之际,他端起一杯酒,笑嘻嘻地站起来,跟哥舒翰说:
“我父亲是胡人,母亲是突厥人,你父亲是突厥人,母亲是胡人。咱本来都是一家人呐能不好好相处?”(我父是胡,母是突厥;公父是突厥,母是胡。与公族类同,何不相亲乎?)
哥舒翰是一个文化水平比较高的人(能读汉书),看到安禄山跟自己示好,自然也得礼尚往来一下,他也端起酒杯,站起来,十分谦虚地根安禄山说了这样一句话:
“狐向窟嗥,不祥,为其忘本故也。你对我这样亲热,我又怎敢不尽心
这是一句古代的谚语,翻译过来就是“狐狸对着洞穴嗥叫是不祥之兆的意思,也就是同类相残对大家都不好的意思。对吧老安,既然咱们都是一家人,你对我好,我自然也会对你好!
这是哥舒翰对安禄山示好行为的回应,也算是掏心掏肺了。可接下来事情的发展却有点出乎他的预料,听到这话之后安禄山忽然脸色大变,涨的满脸通红,一拍桌子,指着他的鼻子大骂起来:
“突厥敢如此耶!”
缓和的气氛忽然成了剑拔弩张,在场的各位嘉宾,顿时都惊呆了。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情况,应该说负主要责任的还是安禄山,他实在是误会哥舒翰的意思了,他只听到了谚语里面的”字,就以为是哥舒翰在讽刺自己是胡人,然后大发脾气,做出了令人哭笑不得的失礼行为实在是让人无语。
可话说回来,哥舒翰也不能说责任,你说一个精通汉书的人,跟一个九年义务教育都没接受过的粗人拽这些典故,然后里面还带个谐音,你就不能事前想想,这家伙不能听得懂吗?(请允悲
无论如何,哥舒翰又岂是一个好惹的主儿,挨了这顿骂,脑子一热,站起来就要跟安禄山理论,只见高力士朝他使了个眼色,仿佛在说,“别说了,说了他也听不懂。”哥舒翰无话可说,愤怒地咽下这口气,不一会便假装说自己喝醉了,然后借故离开了现场。
自此以后,两人的关系变得势同水火,越发糟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