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体诗(4)一一古风(1)一一我学写诗(41)

 心平08的图书馆 2022-11-07 发布于北京


古风

        一、古风的特点

        古风是一种每首超过四句的五言或七言的古体诗。是古代诗歌中的“自由诗”。

      从句子的长短划分,古风可以分为五言、七言和杂言三种。通篇五言的叫“五言古风”,或简称“五古”;通篇七言的叫“七言古风”,或简称“七古”。三、五、七言交互使用的叫“杂言诗”。不过在古代诗歌的分类上,“杂言诗”不另分出,而是归入“七言古风”一类。以五言为主,杂用七言诗句的,不管七言占多大比重(即使只有两个七言句),也一律算作“七言古风”。


例如:

例1:

延安宝塔歌

陈毅

延安有宝塔,巍巍高山上。

高耸入云端,塔尖指方向。

红日照白雪,万众齐仰望。

塔尖喻领导,备具庄严相。

犹如素战旗,敌军胆气丧。

又如过险滩。舵手平风浪。

又如指南针,航海必依傍。

再视塔尖下,千万砖块放。

层层从地起,累累逾百丈。

大小不同等,愈下愈稳当。

塔脚宽且厚,塔腰亦粗壮。

方知塔尖高,群砖任鼎扛。

塔尖无塔脚,实在难想象。

塔脚无塔尖,塔亦不成状。

延安劳模会,其理正一样。

君不见劳动经验有万科,

模范创造应讴歌。

条条经验个人得,

系统推行领导多。

吾党军政善料理,

而今生产执斧柯。

新人新物新政策,

抗战由我不由它。

        这首诗共三十八句,其中五言的占了四分之三以上,但仍算是七言古风。至于篇首仅以少数几句五言开头的七言古诗,不待说当然是七言古风了。


 古风的特点归结起来大致如下:

       (一)用韵比较自由:既可押平韵,也可押仄韵;既可一韵到底,也可中间换韵;即可四句一换韵,也可以两句一换韵;而且一篇之中可以重韵。

       (二)一般不讲究平仄,不要求粘对。

       (三)不要求对仗。有的古风出现对仗,那也只是修辞上的需要,而不是格律上的要求。

       (四)句式不限:通篇可以是五言,也可以是七言;可以五言为主,杂以七言,也可以七言为主,杂以五言。至于杂言诗,更是可以短到两个字一句,长到十个字一句。

        (五)篇幅不限:可以少到五句为一首,也可以长到十韵(每两句一韵)、五十韵,乃至上百韵、二百韵一首。


        二、古风的用韵

        古风用韵情况前面已经提到。大致说来,汉魏六朝古诗,以五言为主,具有押平韵的,也有押仄韵的。到了唐代,诗人仿古,用韵也因袭前人,平韵仄韵互见。后来为了追求古奥,或者为了有意区别于近体,专用仄韵的古风就多起来了。但是凭蕴古风仍然相辅而行。这种情况一直影响到现在。

        但是,古风押韵的位置却是多种多样。在南北朝以前,四言诗和五言诗基本上都是隔句用韵的;七言诗在此以前多数是句句用韵的,到南朝鲍照才有了隔句用韵的七言体。

        因此,古风押韵的情况就有:

        (一)隔句押韵的;

        (二)每句押韵的;

        (三)中间换韵的三类。


        下面分别举例介绍。

      (一)隔句押韵。这是古典诗歌押韵的最普遍的形式。在古风中它又可以分为专压仄韵的和专押平韵的两种。

        1、仄韵古风。

        仄韵的五言举唐代以前的一首为例:

例2:

梁甫吟

(三国 · 蜀)诸葛亮

步出齐城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垒垒正相似。

问是谁家冢?田疆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理。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在这首诗里,第三联和最后一联用了重韵“子”字。

        仄韵七言古风,举现代一首为例:

例3:

怀念周总理

欧阳山尊

总理陵墓何处扫?!?

大江两岸多青草。

江南塞北柳色新,

燕京城内风光好。

告别遗体将百日,

殷殷此情梦魂绕。

清明凭吊纪念碑,

热泪撒满长安道!

风雨雷电寻常事,

桑田沧海人不老。

花甲尚存赤子心,

攀登险峰迎天晓。


         2、平韵古风

        平韵五言古风,仅在李白的《古风五十九首》中就有四十五首,其中“大雅久不作”、“秦王扫六合”、“西上莲花山”、“大车扬飞尘”等篇,都是历来传诵的名作。现在录其中一首为例:

例4:

       古 风(七十九)

           (唐)李白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轻。

霓裳曳广带,飘忽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淑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陈毅同志的诗词选集中,也收有平韵五言古风十来首,其中,《湖南诗社开征引》一首长达三十韵,不仅有指导诗歌创作的精湛的诗论,而且以鞭辟入里的见解对我国古代一些著名诗人做出了确当的评价。


        以上所举各例,都是一韵到底、隔句押韵的古风。可以看到,他们除了押韵之外,不受任何平仄格律的限制。因此,这种古风的写作是比较自由的。不过也有两条“不成文法”应当遵循,这就是:

       (1)仄韵古风,单句的最后一字必须用平声。逢双聚压仄韵;

       (2)平韵古风,单句的最后一字必须用仄声。逢双句押平韵。

         这是一般的要求。如果不是这样,就可能使诗篇失去(至少要减少)声韵的回环美。当然,在个别句子里也可以适当的通融,比如上引的欧阳山尊一首仄韵七古中的“风雷雨电寻常事,桑田沧海人不老”,单句句末,就用了一个仄声字;陈友群一首平韵七古中的“亲干爱群群益尊,平易近人人更重”,单据用了一个平生字,相反双句却用了一个仄声(但是同韵)的字。但这毕竟是个别的情况。


        下面一首,是押平韵的七言古风的例子:

例5:

敬献朱总司令

                          陈勇群

巍巍峻岭一苍松,

党国元勋著奇功。

功高不居归群众,

德高不显矢为公。

革命坚持真到底,

毕生学理务精通。

万险千艰等闲事,

黑云浊雾仍从容。

宽宏大度如江海,

交心献胆是英雄。

循循善诱培桃李,

赫赫声威斥蝥虫。

亲干爱群群益尊,

平易近人人更重。

沥血呕心创大业,

推诚相见聚群龙。

英明朱总震寰宇,

党指挥枪贯始终。

忠于马列忠于党,

忠于领袖毛泽东。

五五未终含恨去,

四化宏图跃进中。

熏陶教诲长铭感,

高举红旗展东风。


       (二)句句押韵

        这种诗体滥觞于汉高祖刘邦的《大风歌》,原诗只有三句:

例6:

大风歌

(汉)刘邦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但这还不是典型的七言体。典型的句句押韵的七言古风,以三国·魏国曹丕的《燕歌行》为最早的创作。

        曹丕创作的一组《燕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现存最古老的完整的七言诗,虽然它句句用韵,还存在用韵单调的缺点,但是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明代胡应麟说:“子桓《燕歌》二首,开千古妙境。”

原文如下:

例7:

燕歌行(其一)

(三国)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

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

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

君何淹留寄他方?

贱妾茕茕守空房,

忧来思君不敢忘,

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

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

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

尔独何辜限河梁。


例8:

燕歌行(其二)

(三国)曹丕

别日何易会日难,山川悠远路漫漫。

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

涕零雨面毁容颜,谁能怀忧独不叹?

展诗清歌聊自宽,乐往哀来摧肺肝。

耿耿伏枕不能眠,披衣出户步东西,仰看星月观云间。

飞鸧晨鸣声可怜,留连顾怀不能存。

        这里再举李贺的一首为例:

例9:

杨生青花紫石砚歌

(唐)李贺

端州石工巧如神,

踏天磨刀割紫云。

佣刓抱水含满唇,

暗洒苌弘冷血痕。

纱帷昼暖墨花春,

轻沤漂沫松麝熏。

干腻薄重立搅匀,

数寸光秋无日昏。

圆毫促点声静新,

孔砚宽顽何足云?


        当代诗人赵朴初同志于一九七六年十二月六日创作了一首非常出色的句句押韵的七言古风。题为《毛主席写给“诗刊”的信发表二十周年纪念座谈会献词》 对诗歌改革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其中

“际此青黄待接连,

旧诗亦可充蹄筌。

暂借旧碗盛新泉,

更存薪火续灯燃”

数句,恰当地指出了旧体诗词在当前“青黄不接”时期中的作用,颇值一读。

         句句用韵的七言古风,实际上渊源于汉武帝时的“柏梁诗”,因之,后来称之为“柏梁体”。“柏梁体”的特点是:

       (1)句句用韵,

       (2)限用平韵,

       (3)限用七言,

       (4)每首篇幅一般都较长,

       (5)可以有畸零句(即全首句数不一定是偶数)。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就是“柏梁体”的一首名篇。

例10:

饮中八仙歌

[ 唐 ] 杜甫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五言古风没有句句押韵的,因为五言句子较短,句句押韵显得太促。



文字/韩建国

图片/网络

音乐/古诗配乐

编辑/韩建国

谢谢学习        有问必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