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组工作手法培育社区团体,以梧桐山社区老年人服务为例

 社工客 2022-11-07 发布于广东

出品 | 社工客(ID:shegongke)

    作者 | 谢晶

    单位 | 龙岗区春暖社工服务中心罗湖禁毒岗位

2013年,那年的夏天我踏上了深圳这片热土,踏进了社工这个行业。转眼已经第九个年头,在社工行业,我在社区社会工作、公益项目运营,岗位社会工作多种领域在尝试,回顾这一路经验,面有点广有点散,而一直有在做的可能就是社区团体培育上的尝试。

下面我将介绍一下我用小组社会工作手法互惠模式培育的第一个团体——梧桐山中老年艺术爱好团。

小组工作是社会工作的基本方法之一,也称为团体工作。指以团体或小组为对象,并通过小组或团体的活动为其成员提供社会服务的方法。

小组工作的目的一般有三个层次,第一促进团体或小组及其成员的发展,使个人能借助集体生活加快自身的社会化;第二协调和发展个人与个人、个人与团体和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社会关系;最后发挥团体或组织的社会功能,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健康发展。

背景



梧桐山社区的老人群体特征很明显,一部分是高龄的本土老人基本上都是讲客家话粤语,不会普通话,很少出来社区活动,约占5%;另一部分是随迁老人,大多在50~65岁间,是社区活动的主力军有活动的需求,但还没有融入社区,基本上是家、市场、广场三点式活动,约占群体95%。

如何开展这个群体的服务,我想到了小组工作手法,于是就有了基础的计划,首先把人聚起来,培育基础群体,再进行三个层次的服务。

于是我就在早上和傍晚去社区公园里跟在公园里的各位叔叔阿姨聊天,然后抓住一个大家爱好点“唱歌”,于是我们就有了基础的一群人,有了简单的一个目标就是一起唱歌活动。

社工好书推介需要的拿走↓

前属期(促进组织建立)



第一次活动,叔叔阿姨们按照了约定的时间聚在了社区公园的小亭子,刚开始大家都比较拘谨,这时,社工是大家的核心。

于是我选择了大家都有共鸣的老歌红歌《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打靶归来》作为破冰,领着大家一起唱。歌曲是大家熟悉的,也是很有年代回忆的,叔叔阿姨们在歌唱中越来越放松,歌声越来越洪亮,两曲之后大家记忆之门被打开,他们从回忆的口袋中捡起了越来越多的“老歌”,什么《北京的金山上》《洪湖水浪打浪》《东方红》等。

大家在欢笑声中又唱了好几曲。到第二次活动这时候已经是由组员们自己领头了,谁想起什么歌就起个头,大家很有默契的跟着唱,不会唱的也在旁边拍着手打拍子,张爷爷在第二次活动时还带来了二胡主动给大家伴奏,周边活动的中老年朋友也被吸引过来,有些围观,有些也跟着唱起来。

每次到活动结束了,大家还意犹未尽。每次这时社工引导大家进行一些分享以及总结一些意见建议(组织规则和组织期待建立),大概在第3次活动时,这个群体已经从最初的6名,拓展到了二十余名。此时团体也有了基础的组织规则。

权利和控制期和亲密期(赋权赋能)



大概在第7次(一周一次)活动左右,组织逐渐进入了权利和控制期及亲密期。从最初就参与活动的几人以及他们熟悉的老乡或朋友互动比较多形成了较稳定的集体,有些叔叔阿姨来了两三次后,没融入到集体,就没来了

社工在这时期协助申请了社区工作站的一个活动室,解决了天热及下雨时候群体的活动场地问题,而在组织框架上,大家很有默契的以其中最年长的七十多岁的会二胡伴奏的退休教师张爷爷为领头,以热情的东北大姐赵阿姨为指挥,勤快的税阿姨总是在活动结束后与几个老姐妹收拾场地,骨干成员出现。

但为了组织更加的稳定,社工还是进行了组织的赋权和赋能,促进团体讨论完善团体规范并将规范书面化张贴在活动室,引导大家为团体命名和搭建组织框架,固定组织常规活动,设定组织目标等。

最后大家在社工的引导下通过几次讨论会,确定“梧桐山中老年艺术爱好团”为组织名,选定了团长、2名副团长(男女各一名),将团队活动固定每周活动2次。中老年团体基本成型。

这时期,梧桐山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中老年群体活动保持了非常好的发展,艺术团成员会把家里刚做的点心和水果带过来大家分享,活动之余大家还会一起聊天分享社区中的一些新闻或者是自己在周六日与子女外出游玩的景点。

社工从这时期期开始不参与团体的常规活动,而是选择性的参与骨干会议,了解团体的发展,并且从整个社区的社工服务层面给与这个团体赋权赋能,让他们不仅自我服务,也服务社区服务他人。

后来我们以这个艺术爱好团体为中心,社工团队开展了很多中老年群体活动和家庭服务,包饺子活动、美食分享会、亲子家庭运动会、爬山、中老年志愿者活动、为社区本土高龄老人举办生日会等等,最厉害的是我们在2014年圣诞元旦之际开展了一次双旦汇演,不仅是艺术爱好团出了好多节目,他们把那些隐藏在梧桐山艺术小镇的很多有才的人都挖掘出来参与演出,也让社区的学校和艺术培训机构参与进行来,形成了属于梧桐山社区居民自己的欢乐汇演。

社工人的能量卡!每天一虹能量卡,需要的拿走↓

差异期和分离期(求同存异,拓展分化)



南北的文化差异,喜好的不同,最后团体还是有了分化,喜欢跳秧歌的东北赵阿姨为首的,领了一群喜欢跳舞的阿姨们成立了一支秧歌队。喜欢乐器的叔叔们仍旧一起练习唱歌。

其中也有穿插在两个队伍两边活动都参与的成员。舞蹈队的阿姨们自己添置了大鼓、镲子、舞蹈服,从简单的秧歌发展到了秧歌鼓,后来她们还有去接一些店铺开业的商演。

唱歌队那边的活动后来因为一些成员的权威挑战和曲目升级的不统一逐渐也就停止了活动。但他们在梧桐山社区中老年的群体发展中,留下重要的一笔,很好的促进了那个时期梧桐山社区的社工服务,也让这一波随迁老人融入了社区,经常还能在她们的朋友圈看到她们活跃在社区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