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满城汉墓”,看中山王的“精致”生活

 衆妙之門 2022-11-07 发布于陕西

满城汉墓位于保定市满城县陵山,是西汉中山国第一代靖王刘胜及其妻窦绾的墓葬。1968年发掘。两墓依山岩开凿,规模宏大,结构复杂,随葬品奢侈豪华,堪称一座豪华的地下宫殿,共出土金、银、铜 、铁、玉、石、陶、漆、玻璃器等类文物一万余件,其种类之丰富,制作之精美,在已发掘的汉墓中十分罕见,被评为中国20世纪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文章图片1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常设展厅,乐活拍摄)

这座举世罕见的汉墓从发掘至今已经有50余年,许多文物都保存在河北博物院中,今年夏天有幸走进河北博物院的《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厅,一睹大汉雄风,看西汉中山王刘胜及其妻窦绾2000年前的”精致“生活,其随葬文物的丰富与奢华程度令人瞠目!而文物的精湛工艺和艺术性更是令人为古人卓越的智慧和非凡的创造力而叹为观止!

《大汉绝唱——满城汉墓》展出的文物有1605件(套),共21个单元,占用两个展厅。第一展厅分为惊天发现、陵山古墓、刘胜其人、棺具、金缕玉衣、玉器、玻璃器、人俑、车马、幄帐10 个单元;第二展厅分为灯具、炉具、日用杂器、文具文玩、医疗、钱币、兵器、铁工具、烹饪饮食、石磨和陶器11 个单元,全方位地展示了满城汉墓的全貌和那些巧夺天工的珍贵文物,显示了高度发达的汉代经济和文化,也表现出大汉王朝昂扬豪放的时代气度。其中刘胜和窦绾的金缕玉衣是我国出土年代最早的完整玉衣。鎏金长信宫灯、错金博山炉、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透雕双龙高钮谷纹白玉壁等都是举世闻名的珍宝。

一、古墓发现

1968年5月22日,寂静苍凉的河北满城县陵山,战备施工中发现了两座千年古墓。消息很快传到北京,此时的中国正处在“文化大革命”的空前浩劫之中,机构瘫痪,武斗不断,满城一带局势尤为严重。紧急之中周恩来总理亲自出面,责成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持古墓的发掘工作,并指示北京军区全面协助考古发掘在极其秘密的情况下进行,在中央、地方、部队三方的共同努力下,历时两个多月,完成了对古墓的考古发掘。

文章图片2

(古墓发现,乐活拍摄)

二、陵山古墓

两墓坐落在陵山主峰的东坡上,相距104.5米。墓葬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犹如两座豪华的地下宫殿,总计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考古证明,两墓的墓主人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和王后窦绾,如此宏大讲究的墓葬,在汉墓发掘中十分少见。

文章图片3

(刘胜、窦绾墓平面图,来源网络)

文章图片4

(刘胜墓出土的铜钫铭文,“窦绾”铜印,分别证明墓的主人)

文章图片5

陵山古道,是二千多年前专为修墓、送葬以及四时致祭而开凿的。陵山南坡上的18座石冢,俗称王子坟,为陵山大墓的附葬墓。陵山东南处的守陵村,村民称其祖先是为”王爷“守陵的。

文章图片6

(西汉中山国示意图,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汉代中山国沿袭了战国中山国之名,是汉代诸侯国中规模较大的一个,在今河北偏西地区,辖14县,首府卢奴位于今河北省定州市。

三、刘胜其人

文章图片7

(关于中山王刘胜,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刘胜系汉景帝刘启之子,汉武帝刘彻庶兄,三国时蜀国皇帝刘备先祖。汉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刘胜被封为西汉中山国第一代王,时年约15岁。刘胜有很高的文学修养。所作《文木赋》体物言志,寓景抒情,文采绚丽。武帝欲削藩,刘胜在朝宴上闻乐而泣,指责坚持削藩的朝臣,恳请武帝保留诸侯王权益。刘胜常与胞兄赵王彭祖相争,说“兄为王,专代吏治事,王者当日听音乐,御声色。”赵王反驳“中山王但奢淫,不佐天子抚循百姓,何以称为藩臣。”据《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在位42年,喜游玩,好享乐,“为人乐酒好内,有子百二十余人。”元鼎四年(前113年),刘胜去世,终年五十三岁,谥号靖,史称中山靖王。

四、刘胜及窦绾棺具

刘胜墓为一棺一椁,木质,施朱漆,上装鎏金铜环和鎏金铜铺首。棺长约2.6米,宽约0.8米。椁长约3.3米,宽约1.6米出土时棺椁已朽毁,仅存金属饰件。

文章图片8

(刘胜椁上的鎏金铜环,刘胜椁上镂雕龙凤纹银铺首,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9

(刘胜棺上的鎏金银兽面纹铜铺首,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五、金缕玉衣

满城汉墓出土的刘胜、窦绾两套金缕玉衣,是我国考古发掘中发现最早、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金缕玉衣。玉衣是汉代皇帝以及王侯贵族的特制葬服,按等级分为金缕玉衣、银缕玉衣、铜缕玉衣。玉衣内尸骨已腐朽,有牙齿珐琅质碎片和骨渣残留。同出的还有铜枕、九窍塞、玉握和玉璧。

文章图片10

(刘胜金缕玉衣全长1.88米,用玉片2498片,金丝1100克)

文章图片11

(刘胜金缕玉衣,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与金缕玉衣一同出土的,还有玉蝉、玉猪、玉塞等物件儿。玉蝉一般都含在墓主人的口中,因为蝉是从土里钻出来成长的,吃露水长大,飞到了树上,古人认为蝉代表着钻出地面获得重生,把玉蝉含在嘴里也有重生的寓意。玉猪一般被墓主人拿在手里,代表着农耕,也有衣食无忧的美好寓意。玉塞又叫九窍塞,包括眼盖、鼻塞、耳瑱、口含、生殖器盖、肛门塞,分别塞住人的九窍,在史书上有记载“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意思是用玉塞塞住九窍,可以保证尸身不腐。

文章图片12

(刘胜墓出土金缕玉衣附件等,图片来源河北博物院官网)

文章图片13

(窦绾金缕玉衣全长1.72米,用玉片2160片,金丝700克)

玉衣分头部、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由各种形状不同的玉片拼合,玉片各角穿孔,用黄金制成的丝缕加工编缀,玉衣的制作工艺非常复杂,据专家介绍,西汉时代制作一套玉衣,即使是一名非常熟练的玉工,也要花上10年时间,这种葬服制度一直持续到东汉末年,魏文帝下令禁止,才结束了这种奢华的葬法。

六、玉器

两墓共出土礼仪、陈设、装饰用玉90余件,其中透雕双龙白玉壁、玉簪、玉佩、玉带钩玉质晶莹,雕琢细腻,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文章图片14

(玉人、透雕双龙白玉壁、玉带钩。乐活拍摄河北博物院)

玉人,为一汉代王公凭几而坐的形象,头戴小冠,身穿右祍宽袖长衣,腰间系菱形纹衣带,底部有铭文“维古玉人王公延十九年”。写实的汉代圆雕人物,在汉代的考古中很少见。

透雕双龙白玉壁,玉质洁白晶莹。壁的两面琢刻谷纹,缘周起棱。壁的上端有透雕双龙卷云纹附饰。纹样优美,造型生动,是汉代玉器中的珍品。

玉带钩,用于系腰带,其作用相当于今天的腰带扣。

七、人俑

人俑是中国古代陪葬用的假人,用来代替早期的活人殉葬。最早的俑人是用茅草扎成的,
后改用陶俑或木俑,像刘胜墓这样用石俑的较少。

文章图片15
文章图片16

(刘胜墓人俑,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17

(人俑,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八、车马

两墓共随葬实用车10辆,马29匹,有出行时乘坐的安车、游猎时使用的猎车、轻快简便的轺车等。车多为单辕,驾马2匹、3匹或4匹。出土时木构已朽,马仅剩残骨,3000余件装饰华丽的金属器件保存完好。除实用马车外,刘胜墓还葬有11辆明器小马车。

文章图片18

(汉代安车,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安车指坐乘之车,常驾四匹马来。汉代,不同身份的人乘坐不同装饰的马车,王车的车轮为朱红色,车盖是青黑色,金属器件涂金。这辆马车就是按诸侯王所乘之车复原的。

文章图片19

(车箱器件:错金银铜锯齿形器,鎏金镶嵌铜承弓器,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20

(鎏金银、铜当卢,马额前的装饰,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满城汉墓共出土当卢31面,其中以鎏金银鸟兽纹当卢最为精美,用鎏银衬地,于其上线雕并加鎏金形成纹饰,纹饰以流云纹为主体,云间填以各种祥禽瑞兽,很是精美奢华。

九、幄帐

文章图片21

(四阿式顶长方形幄帐铜制架构,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幄帐是汉代贵族家居和出行的必备之物,通常装设在床的周围。在刘胜墓中室,装设着两具制作十分精巧的幄帐,出土时木帐架和纤维帐幕已朽毁,仅存连接木架的铜制帐构,是国内首次发现的完整成套的汉代幄帐帐构。

十、灯具

两墓共出土灯具64件,其中铜灯19件,铁灯1件,陶灯44件。陶灯和铁灯为常见的豆形灯,制作较为粗糙,惟有铜灯造型多样,制作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

文章图片22

(“中华第一灯”——长信宫灯,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长信宫灯,西汉的一件铜鎏金青铜器,大约制成于公元前151年,距今已经2200多年了。这盏灯于1968年在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出土,宫灯上有九处铭文共65字,分别记载了灯的容量、重量及所属者,因为灯身上刻有“长信”的铭文,所以取名叫长信宫灯。宫灯的头部、右臂、身躯、灯罩、灯盘、灯座六个部分是分开铸造的,可以自如拆卸。宫女铜像的体内是中空的,中空的右臂与衣袖形成铜灯灯罩,可以自由开合,燃烧产生的烟雾可以通过宫女的右臂沉淀在于宫女体内,不会大量飘散到周围环境中,这个环保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长信宫灯因此也被誉为“中华第一灯”。

文章图片23

(铜羊尊灯,高18.6厘米、长23厘米,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青铜羊尊灯,1968年河北满城刘胜墓出土。灯作卧羊形。羊昂首,双角卷曲,身躯浑圆,短尾。羊颈后有一活钮,臀上安一小提钮,使用时可将羊背向上翻开,平放于羊首顶部作为灯盘。灯盘呈椭圆形,子口,一端有一小流嘴,便于安置灯捻。羊尊腹腔中空,可储灯油。2000年前中国古人的创造力真是令人惊叹!

文章图片24

(铜朱雀灯,铜卮灯,炉型铜灯,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十一、炉具

炉具包括熏炉和暖炉,熏炉用于焚草熏香,暖炉用于燎炭取暖,满城汉墓出土熏炉、暖炉各7件,其中2件“博山”造型的熏炉制作精美,为古代罕见的艺术精品。

文章图片25

(错金铜博山炉,高26厘米,足径9.7厘米,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西汉错金博山炉,可谓是旷世奇珍,1968年出于河北省满城刘胜墓。博山炉是古代常见的一种熏炉,上面有高而尖的盖,盖上雕镂有象征海上仙山的“博山”。使用时将香料放在炉内点燃,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孔飘散四方,馨香扑鼻。错金博山炉全器由炉盘、炉盖和炉座组成,通体错金丝,炉盖镂雕成山峦起伏状,人和虎、豹、猴、野猪等动物置身其间。足部为透雕蟠龙纹,器腹饰错金卷云纹。想象一下,当缕缕香烟通过盖上的镂孔袅袅而出,缭绕在山峦景物间,好似凌驾仙境一般,那是何等的雅丽和虚幻啊!诗仙李白在《杨叛儿》中诗云:“博山炉中沉香火,双烟一气凌紫霞。”

文章图片26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高23.9厘米,宽10.1厘米)

铜骑兽人物博山炉,出于窦绾墓中室。炉盘中间为一骑兽力士,屈膝骑在卧兽上,左手撑着兽颈,右手擎托炉身。兽跪卧,昂首,张口欲噬,颈部前伸作挣扎状。炉盖有透雕,分为上下两层,上层铸出重叠的山峦,流云四绕,在云山之间有虎熊出没,虎羊相斗,人兽搏斗以及人物驱使牛车等场面;下层铸有龙、虎、朱雀以及草木云气等纹饰,形象生动逼真,也是博山炉中难得一见的精品。

十二、日用杂品

文章图片27

(铜朱雀衔环杯,通体错金,镶嵌绿松石30颗。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铜朱雀衔环杯,出土于河北省满城刘胜墓。朱雀衔环矗立于两高足杯间兽背上。朱雀展翅翘尾,喙部衔一大玉环。兽匍匐状。昂首张口,四足蹬于高足杯的底座上。高足杯豆形,粗把,喇叭形座,雀腹夹在两杯口之间。朱雀通体饰羽纹,杯饰柿蒂纹和卷云纹。通体错金,并镶嵌绿松石共30颗。出土时杯内尚存朱红色痕迹,推测为化妆品。赞叹2000多年前古人审美的同时,也感叹当时王公贵族的生活是何等的奢靡。

文章图片28

(豹形铜镇器,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共出土4件,形制大小相同,豹的身躯用金银错出梅花的斑,头、足和尾部錾点状纹,口部涂朱,双目镶嵌白玛瑙。豹体内灌铅,使其更加稳重。作镇席、镇纸之用。

文章图片29

(鹿形铜饰、鎏金对兽铜饰、熊踏朱雀铜器足。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30

(鎏金镶玉铜铺首,乐知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鎏金镶玉铜铺首,兽面衔环,通体鎏金。兽面呈长方形,两侧有二龙攀附,龙首向外弯曲似兽面之又角,兽面中央的白玉、雕琢出对称的卷云纹,组成象征性的兽面,额、眉、须处间有细如毫发的纹饰。

文章图片31

(漆安鎏金铜部件,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两墓随葬大量漆木器,出土时木质部分已腐朽,仅存金属部件,这些部件制作精致,纹饰优美,由此可见当看漆木器的奢华。

文章图片32

(窦绾墓内出土漆奁铜饰件,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奁用于盛放梳妆用品,多为圆形,也有方形或长方形。满城汉墓随葬漆奁多件,展出的铜饰件属窦绾棺内出土的一件五子漆奁。

十三、文具文玩

读书、作画、吟诗、行酒、观舞、听乐……从刘胜、窦绾墓中出土的文具、文玩,可看到2000年前的汉代人有着丰富潇洒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章图片33

(玉印,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34

(错金银镶嵌铜骰,直径2.2厘米。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错金银镶嵌铜骰,满城汉墓出土,铜骰共18面,工艺极为复杂,其中16面标有数字,两面分别为“酒来”和“骄”。骰子表面用金丝、绿松石、红玛瑙镶嵌出纹饰。

文章图片35

(行酒令钱,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36

(铜说唱俑,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十四、钱币

汉代钱币包括黄金、铜钱两种。满城汉墓出土金柄69枚,每枚重量16~18克,约相当于西汉时的一两。出土铜钱4208枚,除2枚半两钱外,其余皆为五铢钱。五铢钱是汉武帝实行币制改革后铸行的钱币,自汉至隋沿用了700余年,为我国古代行用最久的钱币。

文章图片37

(金饼,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满城汉墓出土金饼69枚,其中刘胜墓40枚,窦绾墓29枚。金饼含金量95-97%,重量16-18克,约相当于西汉时的一两)

文章图片38

(郡国五铢钱、“上林三官”五铢钱,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十五、兵器

两墓共出土剑、刀、戟、戈、矛、殳、鋋、弓、弩、盾、铠甲等兵器100余件,箭头500多枚,绝大多数出自刘胜墓。有些器物镂雕、镶嵌、鎏金银,装饰十分华丽,应是仪卫用器。经对部分铁制兵器进行金相分析,发现有些兵器为当时先进的“百炼钢”和铸钢固体脱碳钢制品。

(铁铠甲,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考古发现最早的汉代铁铠甲。出土时锈蚀粘连严重,难以展开,经一片片揭取,搞清了其构成和编缀方法,用仿制的金属甲片进行了复原。

文章图片40

(鎏金鸳鸯铜戈,铁戟、铁刀、铜剑、铁剑,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十六、烹饪饮食

在满城汉墓出土文物中,用于烹饪饮食的器具达千余件,包括铜器、陶器、漆器、玻璃器等,以铜制器具最为精良,特别是铜酒器,种类多,制作精,反映了汉代社会“乐酒”的风尚。

文章图片41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鎏金银蟠龙纹铜壶,通体鎏金银。盖缘、口沿、圈足底边为鎏银卷云纹带,颈部饰鎏金、银相间的三角纹带饰。腹部盘绕四条独首双身的金龙,间缀金色卷云纹。盖竖三鎏银云形钮,盖面饰三只鎏金夔凤。壶内壁髹朱漆。壶底有铭文:“楚,大官,糟,容一石,并重二钧八斤十两,第一。”

文章图片42

(铜链子壶、蟠螭蕉叶纹提梁铜壶,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43

(椭圆形铜套杯,一套5件,形制相同,大小递增,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文章图片44

(铜甗,即蒸锅。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铜甗蒸锅,分上、下两部分,上部称甑,用来放蒸物,下部称釜,用来煮水,中间设有通汽的箅子。釜肩部有铭文:“御铜金雍甗一,容十斗,盆备,卅七年十月,赵献。”甑肩部与盆口沿也有刻铭,与釜铭大意基本相同。

文章图片45

(熊足铜鼎,乐活拍摄于河北博物院)

  熊足铜鼎,子口微敛、鼓腹、圜底、熊足、长方形耳。熊作蹲立状,全身饰细密的鬃毛纹。盖周环立4小兽钮,鼎耳上部为一卧兽形圆轴,可翻转,与盖上小兽相连可固定鼎盖。

(本文图文原创,文物相关内容来源于河北博物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