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永中讲摄影美学(之六)——摄影的“病态美”

 与春天同行 2022-11-08 发布于青海

中国的传统审美中有一种独特的“病态审美”或“审美病态”,这就是马未都先生所说的“病态美”。马未都先生认为:“艺术的极至就是病态美”。病态美对类似病态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欣赏,注重另类的更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理享受,给人的美感最深刻。

中国人骨子里有喜欢病态美的传统,这是因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种对弱者同情与关爱的血脉。所以说病态美是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关的。比如玉石要有沁色、漆器要有断纹、万花齐放不是最美,最美的是苍桑的枯树桩上仅露出一颗小小的嫩绿芽。在中国历史上,病态美首推缠足,它集自虐、暴力、性等病态美于一身,影响中国上流社会近一千年。清人李渔在《闲情偶寄》里,还专门教人怎么欣赏缠足。《红楼梦》里的男子,大都具有女性美;而女子,大都具有病态美。贾宝玉像个女孩子,林黛玉像个病人,这是中国人在文化中追求的一种审美情趣。

我们知道艺术创作过程中需要制造一个个冲突,以刺激人的神经元,引起人的共鸣。而最能引起共鸣的冲突就是非正常的,也就是病态的事或物。一个人每天有许多次笑,但这些笑却极少在他的记忆中留下痕迹,但如果哪一天情到深处而大哭一场,他可能会终身难忘。这就说明,非正常的、病态的冲突对人的神经元刺激最为强烈。喜剧看时轻松,过后即忘。而一场好的悲剧,却能让你置身剧中,悲伤流泪,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摄影艺术的病态美处于摄影艺术审美金字塔塔尖,是最高层次的艺术美,影响力也最大。例如,有的反映或揭露社会现实问题的人文纪实摄影作品,其影响力可以波及政府决策,推动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病态美的摄影作品表现题材常见的有战争、灾难、病痛与死亡、人性、社会问题等。

1、战争与灾难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荷赛)自1957年举办第一届世界新闻摄影比赛至今,在62届比赛中,获奖作品中反映战争与灾难的不计其数。这些获奖作品几乎都是表现人物真实心态与动人情感的特写镜头。这表明病态美更能将人的情感作为构成摄影作品的艺术魅力的最强表现形式。

文章图片1

1972年6月8日,越南展鹏附近,在凝固汽油弹空袭中严重烧伤的小女孩潘金淑赤身裸体地在1号公路上奔跑。

文章图片2

1980年,乌干达饥荒中的儿童与牧师。

2、病痛与死亡

文章图片3

《生命之舞》李强 摄

2007年8月11日,北京道培医院,5岁患白血病的浙江义乌女孩吴依飞刚刚换上新连衣裙,在病房中为其他小病友跳起了家乡的舞蹈,站在门外的母亲见此情形不禁落泪,而父亲在一旁为她轻轻擦泪。这个画面通过孩子因化疗而脱光头发、免疫力差而戴着口罩的形象、病床及悬挂的盐水瓶,与她的天真烂漫的童心对比、孩子的舞蹈与妈妈的眼泪的对比,撞击着观者的心灵。

3、人性

文章图片4

《挟尸要价》 张佚 摄

《挟尸要价》这张照片人们一定不会忘记:救人英雄的遗体浸于水中,一根绳索绑在手腕,将他与船上正在讨价还价的打捞客相连,舍己为人与唯利是图、人性的善与恶在同一帧画面中并置,这黑暗的一瞬间将长久的刺激着国人的神经。

4、社会问题

文章图片5

《美国童工》1908年,刘易斯·海因摄

1908年,美国人刘易斯·海因开始为反对使用童工的美国“全国童工委员会”工作,他拍摄的童工照片令很多当代美国人震撼、哭泣,并直接推动美国国会制定了《联邦童工法》,世界各国也因此废除童工。

文章图片6

河南省新县八里畈乡王里河小学 1991年04月 解海龙摄

解海龙1990年开始关注中国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状况,1991年,他拍摄的《大眼睛》纪实系列照片,直接推动了“希望工程”。

现在有不少人认为揭露社会现实的作品是“给祖国抹黑”、“给西方递刀子”,是宣传“负能量”(这些人连什么是正能量都解释不清),这只能说明这些人是“美盲”。我们的社会不缺赞歌和唱赞歌的人。爱之深责之切,作为摄影人,我们歌颂盛世,但更要有揭露社会现实真相的勇气。

至此,我共用了四篇短文分别讲述了摄影艺术审美的四个层次,在这四个审美层次中,“艳俗美”仅停留在感官刺激层面;“含蓄美”上升到精神层面;“矫情美”追求的是自我的精神享受;只有“病态美”最具思想深度和情感力量,它撞击的是人的灵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