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永中讲摄影美学(之十一)——直接摄影

 与春天同行 2022-11-08 发布于青海

常有人说“我这照片是直出的”,意思是他的照片是用Jpg格式直接拍摄,没有经过数码加工处理过的原始照片。

“直接摄影”的原理与这个“直出”类似:对准景物直接拍摄,不以改变画面效果为目的对底片或照片做任何修改,展示的是事物本来面貌的客观的影像。

“直接摄影”也有翻译成“纯粹摄影”、“纯摄影”、“如实摄影”。它来自评论家哈特曼·真吉发表在《摄影作品》杂志上的一篇评论,他呼吁摄影师们“直接地拍照”,并制作像摄影的照片,而不是像绘画一样的照片。这一术语后来被有“美国摄影教父”之称的斯蒂格利茨引用,以示与“画意摄影”的区别。

一、直接摄影的起源

直接摄影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摄影术的开端。在摄影术诞生之后,就有摄影家用直接拍摄的方法纪录景物、关注社会。如“战地摄影的鼻祖”罗杰·芬顿1855年拍摄的克里米亚战争、1863年马修·布雷迪拍摄的美国南北战争、卡尔顿·沃特金斯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拍摄的美国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和中西部的景观、旅行家约翰·汤姆逊在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拍摄的亚洲和中国的影像、雅各布·奥古斯特·里斯在1890年出版的反映纽约贫民窟的摄影集《另一半人如何生活》、“纪实摄影的鼻祖”尤金· 阿杰特对巴黎的城市、建筑与平民生活的系统客观记录、刘易斯·海因1908年拍摄的美国童工的照片等等。

但由于当时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摄影界的主流审美一直被“画意摄影”统治,他们的直接拍摄被视为是完全依靠机械手段、缺乏艺术创造、没有艺术美感,因而没有得到摄影界的重视。

文章图片1

罗杰·芬顿的《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1855年

罗杰·芬顿最为著名、争议最大的一张照片是《死亡阴影笼罩的山谷》。罗杰·芬顿在同一天下午的一个半小时里先后拍了两张照片,一张道路是布满了炮弹,一张却是空空的道路。那张布满炮弹的照片留传了下来(上图),现代学者普遍认为这张战火中拍摄的照片是战地摄影的种子,也是战地摄影中最早的摆拍摄影作品。争论的焦点是:罗杰·芬顿是有意把这些炮弹搬来集中在路中央加强感染力,增强画质,还是战士们正在搬送炮弹准备作战?对于这些,人们不得而知。

文章图片2

《贝亚街五分钱一晚的住所》雅各布·奥古斯特·里斯1889年

1890年,里斯为了形象地展现社会底层的现实情况,推动社会变革,出版了划时代的《另一半人生活》一书,图文并茂地展现纽约贫民窟的恶劣现状,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进而推动了纽约市政府对贫民生活的改善。书中描述的贫民窟,在1897年被建为哥伦比亚公园。

1927年尤金· 阿杰特去世后,他拍摄的巴黎城市和人文景观的照片很偶然地被带到美国,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并被以“美国摄影教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为首的摄影家们认同和赏识,尤金· 阿杰特也因此被尊为直接摄影的先驱。

文章图片3

《管风琴演奏者和歌女》 尤金·阿杰特1898年

作品拍摄的是为了生计在街头卖艺的两个人,孩子仰望天空,放声歌唱,十分欢快。老人则扶着箱子,凝望着镜头,表情严肃。二人的面部表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直接摄影的倡导者——“美国摄影教父”阿尔弗雷德·斯蒂格里茨

斯蒂格里茨1902年创立美国“摄影分离派”,创办并主持《摄影评论》、《摄影作品》两本摄影杂志。开办“291画廊”、“密友画廊”等。事实上成为美国摄影史上功勋卓著的“引路人”和“伯乐”。他独具慧眼,通过创办杂志和画廊发现和培养了一大批摄影新人,其中有不少后来成为享誉世界的摄影大师,如保罗·斯特兰德、沃克·埃文斯、安塞尔·亚当斯、爱德华·韦斯顿等。他一方面是美国印象派摄影的领军人物,另一方面又走上街头以抓拍的方式真实记录现代城市和工业的景观,不断发展自己的摄影艺术理念和创作实践。当他意识到直接摄影是最能体现摄影本体语言的摄影方式后,毅然放弃了印象派摄影的拍摄风格。在他的影响和大力推动下,一大批摄影家跟着他投身到了摄影本体语言的探索和直接摄影的探索实践中。

他早年的代表作《终点站》,就是以抓拍的方式再现了城市景观的真实面目。这张照片被认为是现代摄影史上的第一张摄影作品。

文章图片4

斯蒂格利茨的《终点站》1892年

斯蒂格里茨著名的作品《终点站》,是在纽约拍摄的,拍摄时正值寒冻天气,作品内容:几匹悍马拖拉着一辆有轨棚车,经过沿途艰辛跋涉,终于到达终点,广场背景是高层车站楼房,由于天气寒冷,马匹身上的汗流散发出蒸腾的白烟,马也从鼻孔中喘出一股一股的白烟,驾驶员站在车前面牵着马把车稳定了下来,车上旅客从后门依次下车,以及马车右边热闹的小商贩摊位,构成一幅即时动态场景,具有真情实感,空间感、透视感、立体感、活灵活现的再现生活画面场景。

1917年,斯蒂格利茨做出了两个重要决定,一是停止《摄影作品》的出版,停刊前的最后两期(四十九期、五十期)合订本全部刊登保罗·斯特兰德一个人的作品,这在《摄影作品》的前48期中从未有过。二是在291画廊亲自策展,举办保罗·斯特兰德人生中首次个展。斯蒂格利茨在评论中写到:“……他预言了摄影的未来。”并将这些作品定义为“对今天直接的描述”。后来,人们把这两件事看成是从画意摄影到直接摄影的重要转折标志。把保罗·斯特兰德看作是直接摄影的奠基人。

三、美国“直接摄影”的奠基人——保罗·斯特兰德

保罗·斯特兰德1890年生于纽约,中学时就报名参加了纪实摄影大师刘易斯·海因的摄影班。受海因的影响,斯特兰德一生关注社会。在海因的介绍,斯特兰德认识了一生中最重要的导师斯蒂格利茨。斯蒂格利茨的摄影作品、理念和教导对斯特兰德的摄影创作思想与实践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参观斯蒂格利茨的291 画廊,激发了他探索现代摄影艺术的极大兴趣,并开始研究和探讨现代主义审美在摄影领域的表现。此后他拍出了一张张出色的照片,将摄影朝两个方向推进:一是对日常生活的直接的瞬间的记录。二是拓展摄影的题材,包括城市和工业题材,以及抽象的创作。他认为,摄影的美学价值就在摄影的时间性、与精细刻画的记录性的特性里。

文章图片5

《铁路岔道》保罗·斯特兰德1914—1915年

1915 年到1916 年之间,斯特兰德突破传统的取景方式,从高楼、大桥和高架桥上以独特的俯拍视角,让观者第一次领略到熟悉的事物因不同的视角而产生的新颖的画面。

从1915年开始,他拍摄的照片对焦特别清晰,追求丰富的黑白影调、画面精细与构图的几何美和光影美。

文章图片6

《华尔街》保罗·斯特兰德 1915年

《华尔街》是斯特兰德的早期作品。这是一张让人过目难忘的照片,石头垒成的建筑物高大巍峨,占据了照片大半,在早晨的光线中,立面呈现巨大的阴影。高大的墙体旁,走着一群去上班的人,分不清男女,只有匆忙行走的剪影,或前倾,或低首,看不见他们的面容,只是尖锐细长的影子,在庞大的建筑物的陪衬下显得无足轻重,渺小孤单,或许这些人在华尔街的酱市场个个都是叱咤风云的人物,但此时此刻他们却显得那么落寞,早晨的阳光似乎被建筑物的阴影所吸收,而人只是“人千物”旁边的一个小钉子。这张照片是摄影史上第一张以几何美与光影美相结合的画面美感而引起摄影界关注的照片。

1916年夏天他透彻地研究了毕加索和其他艺术家的立体主义绘画,然后以自己家里的物品和场景,用抽象的创作手法进行摄影实践。

文章图片7

《碗》保罗·斯特兰德,1916 年

斯特兰德有一段时间曾热衷于拍摄静物,并采用了抽象的创作手法。例如:他的静物作品关注形状、动态和色调,而非关注自然主义的描绘或制造氛围的光线。斯特兰德善于利用新颖的角度,高度重视摄影的构图。这些抽象表达手法在当时的美国摄影界,还是比较大胆的尝试。

1916 年的秋天,斯特兰德在照相机上加装了可以拍摄侧面景物的“偷拍镜头”,在尽可能地接近被摄对象而又不干扰被摄对象的情况下拍摄普通人的肖像,其中的《盲妇》被认为是摄影史上最具震撼力的肖像之一。

文章图片8

《盲妇》,保罗·斯特兰德 摄于1916年

《盲妇》是斯特兰德用“偷拍镜头”贴近抓拍的,照片中的妇女胸前的大牌子上写着“盲人”,小牌子则是政府颁发的“乞讨许可证”,妇女站在石头墙前,嘴角坚韧,脸色肃然,饱经沧桑的面部肌肉,她的瞳仁望着画面以外,凝固的脸色中表现的是人的尊严。

斯特兰德涉猎的题材从人物、风景、静物、抽象到新闻报道,并尝试从高处向下的俯拍,尝试利用几何美与光影美的结合以追求画面的美感。斯特兰德以他直截了当的拍摄方式、各种题材和拍摄视角的尝试、对社会的关注,受到了斯蒂格利茨的极力推荐和扶持。斯蒂格利茨在1916年写道:“斯特兰德是我多年来一直在观察的一个年轻人……无疑他是自阿尔文·兰登·科伯恩以来美国唯一的重要摄影家……他真正地为摄影添加了某种原有的景色”。

沃克·埃文斯表示,正是斯特兰德的《盲妇》“改变了自己的发展趋向”。

安塞尔·亚当斯将斯特兰德奉为恩师,说“你(斯特兰德)的照片让我知道,什么才是我该走下去的路”。

爱德华·韦斯顿说对他的一生产生巨大影响的是斯蒂格利茨和斯特兰德。

亨利·卡蒂埃-布列松1935年也师从保罗·斯特兰德学习摄影。

斯特兰德认为摄影自身具有强大的超越人类双手的记录能力,因此摄影作品的价值来自于“使用直接的摄影方法完成”,摄影作品的意义在于摄影本身的刻画能力,来表达摄影者对被摄事物“真诚的敬意”。

四、“f 64/小组”

1932年,在“直接摄影”思想的影响下,美国加州出现了摄影史上一个重要的摄影团体——“f 64/小组”。由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伊莫金·坎宁安等人组成。

“f 64/小组”的名字来自于当时镜头最小的光圈值,意指用最小光圈获得影像的最大景深,从而得到清晰范围最大的照片。另一层涵义,则是力求作品具有最清晰真实的画面。这一团体的命名,一方面表示对印象派摄影使用柔焦镜头,模糊细节,追求朦胧的做法的坚决抵制。另一方面表示对摄影纯粹的追求——画面的锐利精致,大景深,以获得清晰有力、质感鲜明的影像。

“f 64/小组”仅存在了三、四年,1935年解散。但其对美国及世界摄影的影响却极其深远。

“f 64/小组”成员中最著名的有爱德华·韦斯顿、安塞尔·亚当斯。

韦斯顿的创作几乎什么都拍:人像、工厂、风光、石块贝壳、枯干老树,以至辣椒白菜,都经常在他的作品中出现。他是摄影史上第一个进行微距摄影探索的摄影家。他“点石成金”的本领,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挚爱、独特的眼光和美学素养。韦斯顿的创作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小小的一个辣椒,他能拍上一个星期。

文章图片9

《青椒30号》 爱德华·韦斯顿

像肌肉丰富的人体,又像捏紧的拳头,这幅作品是韦斯顿最经典的代表作。

拍风光的摄影师都绕不开安塞尔·亚当斯,他的区域曝光理论,是二十世纪摄影理论的第一个高峰。区域曝光法将黑白照片的色调或灰调分为十一个“区域”,使他在拍摄的时候就能预先知道各区域的色调,并决定曝光和冲洗放大时间。亚当斯摄影艺术的成就,深受斯蒂格里茨和斯特兰德的巨大影响。他的作品将直接摄影推向了新的高度。

文章图片10 

《冬天的风暴》安塞尔·亚当斯1940年

《冬天的风暴》是亚当斯1940年拍摄于约塞米蒂国家公园的一幅作品。那是12月初的一天。风暴最初夹杂着大雨,后来雨又变成了雪,直到中午天气才开始变得清澈。亚当斯架起了8×10的相机,对山坡和画面底部进行了取舍构图。然后等待云彩在画面上部形成动人的形状。亚当斯运用区域曝光法,在拍摄之前对一系列区域进行了测光。冲印出的底片保留了亚当斯所要反映的信息,在暗室中又进行了局部的遮挡或加光,得到了这张十分生动的照片。

五、对“直接摄影”的总结

1、直接摄影不是一个摄影流派,没有专门的“直接摄影”的论著作为理论基础,也没有哪一个团体或哪一个展览用“直接摄影”来命名,更没有哪一个摄影家或摄影作品被认为是“直接摄影”的代表。“直接摄影”仅是一种与“画意摄影”相对立的摄影美学思想。

2、直接摄影反对画意摄影用柔焦镜头制造脱离现实的、唯美的朦胧画面。主张发挥摄影独特的精细的记录能力,以直接拍摄的方式,获取锐利清晰、影调丰富、画面精细的照片。在题材上任何景物都可以成为拍摄对象。

3、直接摄影起源于摄影术发明之初。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到五十年代,成为摄影界主流的美学思想。这一思想的出现,极大地丰富了摄影的题材,扩展了摄影的类别,涌现了一大批极具影响力的摄影大师,使摄影进入了空前的繁荣时期。直到摄影术诞生近两百年的今天,直接摄影美学思想仍在不断发展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