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借物抒情的作文如何结尾?这段文字可以参考

 中学生读写 2022-11-08 发布于山东


很多同学喜欢写“借物写人”“借物抒情”的作文,但往往写得半生不熟——“物”描写得不生动,“情”来得太突然。
这些年来,每年中考阅卷,老师们几乎都能读到一个故事:“我”考试失利,走到街上散心,不经意间看到一棵长在路缝中的小草,或者是一朵凌寒怒放的梅花,有时候是一只不断结网的蜘蛛等等等,我从中获得了力量,立即赶回家,认真开始复习功课……
看多了,就觉得太假,有雷同之感。一开始看到的几篇可能得高分,后边看到的,就可能得低分了。没办法,阅卷老师其实也挺任性的。
这类作文有个很大的BUG,就是情绪转折太快,结尾显得仓促。往往是开头时“我”还六神无主、悲伤欲绝,看到一棵小草路边生长,或者一朵梅花凌寒怒放,突然就浑身充满了正能量,有了使不完的劲儿。小草和梅花,难道是强心针和兴奋剂吗?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借物抒情”显得虚假呢?这就需要详略得当,开始写落寞心情要略,中间描写某个事物要详,结尾借物抒情也要详。中间和结尾两部分要做到均衡用力,不然就会显得虚假。
比如,有位同学作文写过一篇《一枝枯萎的梅》,其中结尾的结尾就值得品鉴:

“你以后也要像梅花一样,坚强而努力啊!”姥姥笑着说。我一边向着她老人家俏皮地摇了摇手中的枯梅枝,一边忙不迭地点头答应。顺着阳光,我望向寂寞的小梅树,发现她似乎也在望向我;我冲她笑了笑,她好像也笑了。我一下子得那梅树好像变得不孤单了,我也变得不孤单了。我们似乎都能读懂对方的心,相互慰藉。

我从椅子上跳下,走到梅树前,拍了拍她,说:“小梅树!我们要一起努力呀!我也要和你一样,立在寒冷的雪天里,纵情地绽放,快乐地绽放呢!”
这段文字移情于物,使用拟人手法,赋予梅花以象征意义——不惧困难,迎寒绽放。结尾两段不疾不徐,先借姥姥的话引起抒情,接下来有动作描写,有语言描写,有细节描写,把梅花写得形神兼备,人和物化为一体。

这样结尾,才叫“借物抒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