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后,必通一穴——“引火归原”,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火引下来,全身都舒服了!

 明茗洺 2022-11-08 发布于陕西

图片

立冬后,必须防寒护阳,但是身体的阴阳是要合理归位的,一个健康的人,头要凉,脚要暖。这也是中医的阴阳平衡理论,阳下阴上的身体就不会有啥毛病,

但实际上,生活中很多人完全反过来了,在后台看到很多友友留言,头面部或胸部火热,比如脸上冒痘,喉咙牙齿发炎肿痛。中焦或下半身以及四肢末端却是寒凉的,比如手脚都冰凉,胃里也觉得凉,拉稀,有的还宫寒,冰块臀。

这种情况,尤其是在冬季,更常见,不但不健康,甚至危险,因为阳一直在上,阴一直在下,造成阴阳分离,体内阴阳颠倒,不能产生交感,人自然就不健康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上热下寒。也被很多人称为折磨人的体质,时间久了,病就来了。

今天介绍一个穴位,“引火归原”,帮阳气找到回家的路,火引下来,全身都舒服了!所以经常疏通,或者艾灸此穴,可以解决大部分上面的症状,不再上热下寒,或者说外寒里热等。他就是著名的涌泉穴,肾经的起始穴。赶紧收藏起来,同时可以看下面视频来找到具体位置。

涌泉穴,引火归元的长寿大穴

图片

图片

涌泉穴

双穴,属于肾经的井穴,也是起始穴,位于足底部,于足心前1/3的凹陷处。(如果仔细观察我们的脚底,会看到在脚掌前的1/3处,有一个“人”字纹路,这个“人”字交叉位置的凹陷处就是涌泉穴)。

涌泉穴也是人体最低位置的穴位,一旦把它打通,就会从脚底如泉水一般涌出生命动力,从脚一直补到头,所以我们称之为“涌泉”。

艾灸涌泉,是一个最简单最实用的引火归元法,调动肾水上行,去把头面的虚火引下来养肾,所谓水升火降,上下安泰,一举两得。

图片

图片

1、如果人的涌泉穴是暖的,阳气足的,火一归源,犹如地下的水泉被蒸动,则肾经之气如源泉之水,涌出而灌注周身,气行则水行,真正地做到了水津四布。

2、艾灸涌泉,可以生津下火,咽喉牙龈不再担心上火,这是人体水泉上涌的征兆,也是火降水升,上下交泰的佳征。所以外寒内热和上热下寒的人,一定要经常艾灸涌泉。

图片

3、涌泉穴又名地冲,为足少阴肾经的井穴,经常艾灸此穴,可以有助眠补肾的效果,因为很多失眠的人都是火上头引起的,涌泉穴有引火归元之妙;所以经常艾灸涌泉,就是不花钱最安全的安眠药。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