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元节,正在死去的中国节

 东盛1 2022-11-08 发布于江苏
文:古典诗城2022.11..8



你是否疑惑过,
为什么只有上元、中元节,
却很少听说过下元节,因为,
下元节是一个正在死去的传统节日。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
就是下元节,水官解厄的日子,
旧时,人们在这天祭祀祖先,
祭拜神灵,祈求顺遂平安。


下元节这天,
天上月圆,人间盼圆,
只是那些离开的人,化作了星星,
今生无缘再见,唯有借月寄托无尽思念,
这是同已故亲人告别的日子,
也是一年最后的月亮节。

下元节,承载着
中国人流传几千年的生死观,
以及人们对美好生活最朴素的向往,
平平安安,顺心顺意。


下元节,为什么会被遗忘?

下元节,
最早出自道教。
道家尊远古三位明君尧、舜、禹,
分别为天、地、水三官,即“三元”,
正月十五,上元天官赐福,
七月十五,中元地官赦罪,
十月十五,下元水官解厄。

宋人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载:
“(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
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
相传,下元节这天,道观做道场,持斋诵经,
民间祭祀祖先,或祭拜神灵,
向水官大帝,祈求困厄的疏解,
希望人生能够安安稳稳。


后来,在历史浪潮中,
相比寒衣节,
下元节被遗忘得更为彻底,
很多人都不知道有这个节日。
但中国地大物博,至今还有一些地方,
依旧保留着下元节的诸多习俗。
江苏常州,
“十月半,牵砻团子斋三官”,
人们用新米磨粉做小团子,
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

华夏五千年的文化,
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太多了,
因而,很多传统节日的消亡不可避免,
就像最盛大的春节,也在慢慢失去年味,
遑论小众的下元节了。

下元节,一个正在死去的中国节,
她和所有传统节日一样,
镌刻着先民的生命体验和美好愿望,
她不该被忘记。


下元节,真正的死亡是遗忘

下元节是祭祖节。
关于死亡,有人讲的特别好:
人的一生会死三次,
第一次是生理上的死亡,
第二次是举行葬礼时,身份从社会上抹除,
第三次是被世上,
最后一个纪念你的人遗忘,
此时,才是真正的死亡,
因为再没有人知道你,曾来过这个世界。

这与《寻梦环游记》里
所表达的生死观殊途同归,
但相比墨西哥亡灵节的张扬,
中国人对待死亡,则含蓄温情许多,
千百年来,我们践行的是
事死如生,事亡如存。”


清明节,一家人踏青扫墓,
给先祖们挂纸,添土,
同孩子们讲述家族的故事,
生者与逝者相逢在春暖花开的日子。
寒衣节,为故去的亲人,
烧去温暖的冬衣,
送上刚成熟的新米。

而下元节,
在初冬的第一个圆月下,
人们折纸衣,焚'金银包',
拜祖先的亡灵,
既是告慰,也是祈愿,
祈愿先祖能在冥冥之中,
护佑子孙后代,平安无恙。

这或许就是中国人对待死亡的态度,
不张扬,也不凝重,
只是把亡者看作活在另一个世界的人,
用最温情的方式去怀念。

从前害怕鬼,
后来亲历了亲人的离世,
才终于理解父母为什么要过各种鬼节,
因为“真正的死亡,
是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
只要不遗忘,
逝去的人就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下元节,中国人的祈福日

下元节可以不被遗忘吗?
我想是可以的,
有人提出一个观点,
让它成为中国人的祈福日。

这不是凭空瞎想,
下元节,是水官到凡间,
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
因而,古人会扎彩色纸船,
载满心声,飘到水官处祈福。
福建莆田一带,下元节的傍晚,
各家各户,带上各种斋品去到田头,
把香一根根插在田埂上,
再拿出斋品祭水神,
祈求干燥的冬日,庄稼能得到滋润,
农作物平安过冬。

另外,人类信仰祖先、祭祀祖先,
也是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
希望在天上的他们,
能庇佑于后代。


就让下元节,
成为中国人自己的祈福日。
不论你是否相信
水官大帝“除困解厄”的神通,
但只要你心中常提一盏明灯,
必能驱散沿途的寒凉。

你要相信,
每朵乌云背后都有阳光,
不要慌,不要慌,太阳下山还有月光。
人生总会有不期而遇的温暖,
和生生不息的希望。


下元节,愿生活如满月

下元节,
一年最后一个月亮节,
吃个甜甜的豆沙包,
愿生活如满月,圆满甜蜜。

一辈子很短,
不要去等永远,
放下过去,珍惜当下,
愿你的人生少遗憾,多喜乐。


往后的日子,
愿一切否极泰来,
山河无恙,疫去福来,
人人平安,事事顺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