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者节 | 镜头反转 讲讲我们的故事

 源源不断 2022-11-08 发布于宁夏

时光不老,情怀未改

我们一直在路上

图片

秋冬交替,暑往寒来

11月8日

广大新闻工作者

迎来第23个中国记者节

这历来是一个不休假的节日

他们一如往常

依然行走在城市、乡村、厂矿、学校

依然忙着采访、拍摄、写稿、编稿

依然奔忙在清晨、黄昏、深夜、凌晨

用笔杆书写动人瞬间

用镜头记录伟大时代

这是他们的使命担当

图片

时代在变

新闻人的初心不变——

恪尽职守

记录历史,弘扬主旋律

传递正能量

变化的是传播方式和平台

不变的是责任与担当

作为新闻人

必须不断提升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

提高传播技能

适应时代的需要

不断推出“带露珠”、“冒热气”

有深度、有温度

有力度的新闻作品

用心、用情讲好

身边故事、贵阳故事、中国故事
图片
在这个特殊而光荣的日子里

特推出专题

让贵阳日报传媒集团的

8位记者编辑讲述自己的故事

介绍自己的经历

畅谈自己的感受

激励他们自己以及同行们

不忘初心担使命

砥砺奋进再出发

图片

在一街之隔 眺望家的方向

黄勇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什么?对于那22天里的我来说,是一街之隔的家,近在眼前却咫尺天涯。

今年9月,疫情袭来,贵阳按下“暂停键”,城市变得静悄悄,平静的生活被打乱。为确保党报的出版安全,作为贵阳日报要闻部编辑,我和同事们开始长达22天的驻岗办公,吃在岗位、住在岗位、干在岗位,期间没有出过办公大楼。我知道,战胜疫情需要每一个人的力量,这个时候必须舍小家、顾大家。

我家和单位很近,中间只隔着一条街。平时从家到单位,快走5分钟,慢走10分钟。驻岗期间,我经常站在单位24楼的窗户处往家的方向看,家里阳台上好像又多挂了几件衣服,肯定是妻子又在洗衣服了。伸手向前,家所在的楼好像就在眼前却又触不可及。

担心家里储备的蔬菜够不够、担心儿子上网课是否专心、担心父母生病了怎么办……担心不可避免,虽是一街之隔,却好像隔着千山万水,有力无处使,只能希望他们平安无事,熬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每次和妻儿通电话,妻子总会说,家里食物够吃,不要担心,她最近都在购物平台上抢菜,不过抢的人多,老是抢不到。这时,儿子总会抢过手机说:“爸爸,我也帮妈妈抢菜了,家里的番茄是我抢到的,还有,今天我会炒饭了,加了火腿肠,我和妈妈吃了两大碗。对了,你在单位吃什么?肯定没我做的好吃……”听着他们话里的小抱怨、小惊喜、小成就,感觉驻守也没那么难过了。

驻岗的日子单调而规律,每天看数十条稿件、编辑上万字,经常干到第二天凌晨三四点,甚至有时候朝阳都已升起,每天三点一线,食堂、住处、岗位间,几分钟就能到达……

日子一天天过去,当结束驻岗的指令下来时,同事们都即刻动身,高高兴兴地回家和家人团聚,我却反而不着急了。因为,我想再去丈量一下这一街之隔的距离,再去回味22天里那无数次对家的眺望。

图片

脱下婚纱 穿上“战袍”

杨婷

如果没有疫情,我已经和男友举办了一场草坪婚礼。来势汹汹的疫情打乱了所有既定节奏,作为贵阳日报记者,我放弃休假,脱下婚纱,穿上大白“战袍”,冲到新闻报道一线。

我们的新房在白云区一栋公寓楼里,因为是新小区,当社区逐户通知核酸排查时,公寓被放在最后,到了深夜两点还没有接到通知,我很担心第二天不能及时赶到一线采访。直到凌晨两点半,终于做完核酸,一出结果,我就返回岗位,当天就采写了稿件《抗击疫情 贵阳高新区企业勇担当》。

有一天,我刚结束上午的采访,又得知消防战士要到高新区沙文园区支援疫情防控,顾不上吃饭就穿上防护服,提着相机冲到采访现场……于是,就有了同事给我拍的一张工作照。

没能如期举办婚礼,是有遗憾的,但庆幸自己没有在疫情防控战场上缺席。推迟婚礼当天,爸爸申请成为社区志愿者。忙起来住在办公室成为常事,我和爸爸每天都会通电话互报平安,也会叮嘱对方注意安全和休息。

穿不了白色的婚纱,就穿白色的防护服!这是我作为记者的担当。

图片

好记者是会被记着的

任璐瑶

11月7日晚,妈妈给我发来微信:“明天是你的节日。好记者是会被人记着的,这就够了。”

此时,我还没有下班,望着办公区内市民送来的一面面锦旗,心里不由回忆起2019年进入贵阳日报传媒集团融媒问政栏目以来,身为融媒问政记者三年间的种种经历……

2021年6月,贵阳出现强降水天气,贵阳市融媒问政平台接到多条群众反映的线索,称暴雨导致车辆被淹、出行困难,我和同事根据线索选出3个点位,迅速赶往现场采访。

那天,面对八一水库住宅区淹成篮球场大小的“水塘”,我选择穿上防水服,蹚水测试积水深度。还记得,在我踏出第一步之后,岸边同事的提醒声就没停过。虽然我嘴里嘟囔着“没事”,但一步一步挪向最深处,发现水渐渐没过腰部时,我也开始害怕起来。

也就在那一刻,我抬头看见被积水困在二楼等待救援的居民,因紧张而攥紧的手却把话筒伸了出去。我只想尽快知道居民的处境,全力记录、传递现场救援情况。

同样是在那天,我还看见居委会提前安放的堵水沙袋,看见环卫工人清扫路面积水,看见从凌晨便开始排水抢险的市政部门工作人员……众人齐心,其利断金,这一幕幕场景,正是鲜活的新闻现场。

像这样的故事,三年间还有很多很多。

我不会忘记,第一次出镜介绍新闻现场时,那一种被镜头“记着”的感觉,让我有些局促却又兴奋不已。

我不会忘记,第一次报道换来鲜红锦旗时,那一种被群众“记着”的感受,让我对这份职业无比珍视。

我不会忘记,当稿件《活水润心田 乡亲扬笑脸》获得贵州新闻奖二等奖时,那一种被工作“记着”的感动,让我为自己的成长而雀跃欢喜!

图片

接受考验 见证历史

王倩

多走、多听、多看、多想,是我当记者后最大的感受。

今年9月,贵阳市突发疫情。如何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报道,是我成为贵阳日报记者后的一次大考验。在物资中转站探访物资如何运输配送、在核酸采集点里记录下感人瞬间、在疫情防控指挥部了解相关安排部署……一次次实地采访、一次次连轴赶稿,感觉每次都是难度巨大,但我每次都完成了任务。

或许有人会问我,疫情期间出去采访不害怕吗?回答是肯定的,当然会害怕。采访期间,我看到太多温暖和感动,这让我充满了勇气。各行各业的人们纷纷请战加入志愿者队伍;保供企业和志愿者加班加点运送分发生活物资;社区微信群里,市民你一句我一句,相互加油鼓劲……我要把我的所见、所想、所感记录下来,此刻,我为是一名记者而自豪!

今天是我过的第二个记者节,虽然没有假期,但依然要祝自己节日快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继续用脚步去踏访真相、用眼睛去见证历史、用镜头和文字去记录人间烟火,讲好身边人的故事。

图片

用心用情 不忘初心

邹佳宴

今天是我记者生涯里第一个记者节,虽然成为贵阳日报记者还不到半年,却已经历很多难忘的事。

今年9月,贵阳遭遇疫情,为了能在第一时间参与报道,大家没有犹豫,纷纷带着行李返回双龙航空港经济区融媒体中心办公室。近一个月时间里,我经历了太多第一次,第一次睡办公室、第一次穿“大白服”、第一次为疫情防控广播配音……

在办公室里,我是“小”记者,刚刚入行,虽然经验不足,但每天一大早就会赶往抗疫一线,用镜头和文字记录干部群众万众一心、共克时艰的抗疫故事。采访很辛苦,写稿不容易,但想到报道能为群众传递最真实的情况、消除群众心中的不安,一下子就干劲满满了。

新闻在发生,我们一直在路上。虽然刚入行,但前辈的话语一直在耳中响起:用心用情,真实记录,不忘初心。

图片

保持热爱 奔赴山海

汪东伟

少年不管,流光如箭。突然发现,这已经是我当贵阳网编辑的第5个年头了。

今天,或许是我真正意义上过的第一个记者节。因为今年9月,我拿到了证明自己身份的记者证。也正是在这个月,让我遇到了职业生涯记忆深刻的事情。

9月初,贵阳突发疫情,全市上下闻令而动,作为市委市政府网上的主要发声窗口,贵阳网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一个多月时间里,我和同事每天从清晨到深夜,坚守在无声的一线,第一时间发布疫情防控工作最新动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忘记吃饭、深夜写稿、每天只休息两三个小时是常态。为了抢速度,产品策划、连线采访、视频剪辑、海报设计、稿件编发我们样样都来,也正是在这段时间,融媒体这个词在我们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城市突遇大考,每个市民都是答卷人。看着后台已发布的两万多条稿件和300多个新媒体产品,我想,这就是我们的答卷。

回想这五年,路上虽有泥泞和荆棘,但也让我收获了很多,有参加数博会这种国家级盛会的惊喜,有外出采访与各地媒体交流的幸运,有手捧多个贵州省新闻奖的满意,有指尖触碰到文字获得的感动。

从初入社会的懵懂迷茫,到上关心经济发展、下知晓民生百态,因为这个职业,我更加清晰地见证着新时代和那值得期许的未来。

今年7月,我成为预备党员。

我深知,前路漫漫,任重道远。那就保持热爱,奔赴山海。

图片

风雨兼程 团结向前

杨芸棋

今年9月,贵阳突发疫情,人们的正常生活被打乱,城市部分区域实行临时静态管理。

9月4日深夜,一个让人猝不及防的电话,把我和贵阳晚报编辑部的其他几个同事“召”回单位。匆匆收拾好换洗衣物,赶到单位安顿好,已是第二天凌晨两点半,几个小时后,22天无休的“战斗”开始。

每天上午,我们编稿子、校文字、做版子,下午,收集资料、制作海报……大家毫不松懈地将最准确的抗疫进程传递给读者,记录着特殊状态下城市的点点滴滴。

驻岗期间的日常工作密集而紧张,但偶尔也会有片刻的放松和欢乐。为缓解焦虑、舒展筋骨,我这个“健身达人”就带着大家做运动。脚步随着音乐律动,汗水顺着额头流淌,每天一个小时的运动,舒缓了大家的压力、激发了大家的斗志。那段时间,物资相对匮乏,每天吃的食物都很单调,热爱美食的同事却能把土豆、方便面、火腿肠这样的普通食材做出各种花样,为我们带来工作之余最美妙的享受。

抗疫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每一个人都应该为其尽一份力。每遇大事,闻令而动,服从调配,驻岗坚守到最后一刻,我和同事们做到了;风雨兼程,一路走来,团结向前,我为我们感到骄傲和自豪。

图片

捕捉感人瞬间 记录温情时刻

宋子月

成为贵阳日报记者后,我参与了很多大型报道,但印象最深的,还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历。

回想今年9月,那是一段全体市民众志成城、齐心奋斗的日子,也是一段全市保供人员不分昼夜、保障民生的日子。在那段日子里,作为一名记录者,我捕捉到许许多多感人的瞬间、记录了一个个温情的时刻。超市里,众人没日没夜地分拣蔬菜包、运送物资到社区;社区里,志愿者的红色身影随时坚守在各个防疫卡点为群众服务;道路上,经过重重关卡从外地来到贵阳的物资驰援车在飞奔……

那是面对危难时,这座城市体现出的温情,是全体市民共同守卫家园的决心。作为一名记者,我在记录传播这一切的同时,也以自己是一名贵阳人而自豪。

脚下有泥土
心中有光芒
今天,祝节日快乐!


编辑:赵子滟

审核:干江沄

关注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