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去周总理,还有谁适合当总理?毛主席点名一人,大家表示赞同

 君临天下100 2022-11-08 发布于湖北

1949年10月1日,天安门广场礼炮齐鸣,这传递给全世界一个信号--新中国正式成立了。而新中国成立后,总理一职便一直由周恩来同志担任。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总理还兼任着我国的外交部长职务,他需要承担一些出访的工作和任务。

1950年1月,周总理出访苏联莫斯科,期间需要一个人分担一部分周总理的工作。在众多老革命家中,除周总理以外的总理适合人选是谁,就成了中央亟待解决的问题。

革命重要推动者--周总理

为什么中央会如此纠结于代理总理人选问题呢?实在是因为周总理当时的工作,需要一个和他与差不多经历的人接手,这样才能保证各项工作交接顺利,不会出现偏差和错误。

在革命年代,周总理于1917年远赴日本求学,接触到马克思理论。2年后回国,是“五四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后来他前往法国勤工俭学,1921年回国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巴黎共产主义小组,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

创立中国共产党后,因为国共合作的关系,曾被国民党本部委任为国民党巴黎分部筹备员,担任过广东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等职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周总理与贺龙等人在江西南昌领导了武装起义,坚定维护共产主义。

1928年开始,周总理先后担任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中央组织部长等职,一直保障着中共中央在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可以说“中共地下党”那些传奇而辉煌的故事背后,都有周总理的努力。

同时需要指出,在这一阶段的大部分时间里,周总理其实是中共中央的主要主持者。

进入战争年代后,周总理同样担负着重要的领导职责,与毛主席都是“新三人团”成员。总结遵义会议后周总理的经历,便是:促进国共二次合作,努力团结一切可团结力量抗日;阻止内战参加谈判,协助毛主席组织指挥解放战争。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周总理长期从事我党及军队的领导管理工作,对各种庶务非常了解,故此总理一职必然应由他担任。同时为了避免工作堆积,当时还选定董必武、陈云、郭沫若、黄炎培几人担任副总理职务。

除了周总理,谁还适合当总理?

1950年1月,周总理需要出访莫斯科,与苏联方面共同协商中苏新条约。这对于新中国的后续发展有重要影响,周总理高兴之余也不免忧心,因为此时的毛主席就在苏联莫斯科,如果他也去了莫斯科,就意味着国内暂时会没有“一锤定音”的人。

为了确保出访期间国内万事皆顺,选出代理总理就成为中央需要最先解决的事情。

那么除了周总理,谁还适合当总理呢?对此毛主席点名一人--时任副总理的董必武。周总理也赞同毛主席的这一决定,指出董必武是身经百战的老革命,肯定能担得起处理国家大事的总理一职。

和毛主席取得一致后,周总理开始安排出国事宜。中央得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莫斯科的这段时间里,将会由董必武担任代理总理一职后,纷纷表示认可。结果不曾想董必武自己有拒绝之意。

而董必武不想担任代理总理一职的理由很简单,他当时已经60多岁了,这让董必武非常担心自己会力不从心,进而影响工作,甚至做出错误的决定。且董必武觉得,完全可以由他和其他几位副总理一起决定国家大事。

对于董必武的这个想法,周总理显然也有准备,他详细地向董必武解释了为什么会选择他来当“代总理”,同时说明了“代总理”的重要性。

诚然,由4位副总理共同负责国家大事也可以,但如果几人出现了意见分歧,届时到底该听谁的?这实在是不利于国家管理。

且相比于陈云、郭沫若和黄炎培三人而言,董必武的经历更多,曾经在党内的工作也与周总理较为相似,由他做代总理,可以最大限度的保证国家体制顺利运转。董必武想清楚其中关节后,毅然答应了周总理:

“只要组织和国家需要,我必定会不负所托。”

董必武和周总理的相似经历

董必武答应担任代总理后,短短2个月时间,他召开8次政务会议,期间参与了50多件重大国家事务的决策和执行。如此大的工作强度,让他有种回到了曾经那战火岁月的感觉。

和周总理、毛主席一样,董必武也是中国共产党八个发起组之一(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的早期主要人员。抗日战争爆发后,董必武和周总理一起领导南方局的工作,保障上海秘密工作的安全。

周总理当时负责南方局的大小庶务,董必武协助周总理处理工作,同时重点负责领导特工与统一战线。蒋介石对共产党下手后,周总理和董必武就一起带领地下党组织,应对蒋介石手下的“军统局”。

在隐秘战线上,有很多董必武调教出来的“秘密武器”,比如熊向晖、郭汝瑰、沈安娜以及韩练成。

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建立后,董必武还亲身上阵接触傅作义,被认为是傅作义部取得五原大捷的重要助力,傅作义无比信任的私人秘书阎又文合称为“武有董必武,文有阎又文”。

(阎又文也是我党党员,其经历在笔者此前发布的《97年老部长罗青长看谍战剧后,登报证明:剧中大反派是我党特工》中有撰述)

解放战争爆发后,周总理在中央的指示下返回延安,而董必武则仍然留在南京,在极其危险复杂的环境下保持与民主党派和民主人士的联系,在敌人腹地宣传共产主义,扩大我党在国内的影响。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经历过无数大风大雨的董必武,决定接下代总理的担子后,就立志等毛主席和周总理回来,一定要让他们看到各地欣欣向荣的场景。进行综合评估后,董必武给自己定下一个目标--2月时间内,就算各地的灾荒再严重,也决不允许饿死一个人。

为了实现之,董必武亲自写信给各省领导,要求他们如实上报当地的灾荒情况,从实际情况出发,号召全国人民捐粮出力,同时严厉打击各地的国民党反动派残余势力以及被国民党反动派收买来搞破坏的小人。

等灾区的情况有所缓解后,董必武组织各地发展副业生产,确保百姓有收入来源,解决没钱买粮的问题。

此外,董必武还非常重视法律修订工作,督促国内禁毒事宜的有序进行。当时毛主席和周总理虽然不在国内,国内各行各业基本没受到影响,反而在稳健恢复。

这就是老一辈革命人,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在开国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他的身后就有董必武,而到了1975年,曾经的一大代表,也只剩下他们两人。董必武几乎陪着毛主席走到了最后,回顾中国近代的革命战争史和发展史,我们不难发现,和董必武一样,坚定追随着毛主席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这得益毛主席高超的“谋才之道”,那些年,毛主席仗国家大义,聚天下英才,其中有坚定的共产主义支持者,有识时务、看潮流的其他党派人士,甚至连原国民党政府的代总统李宗仁,也在辗转海外数年后远道归来。由此可见主席的强大人格魅力,在众多描写毛主席的书中,柴宇球先生所著的《毛泽东智慧》系列当属经典,颇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有兴趣的小伙伴可通过下方链接点击购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