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艰难的2021(一)

 投研帮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本周还剩最后两个交易日,今年还剩两篇推文,我们一起来做个总结&展望吧。

今天这篇主要回顾市场,展望明年,明天主要写今年投资的失与得。

2020年号称牛市,结果一年到头两市涨跌幅中位数-1%,2021年大部分人的感受比2020年痛苦,但两市涨跌幅中位数是5.5%。就是这么神奇,不管市场是全面牛市还是全面熊市,还是猴市,最终都会实现七亏二平一赚的伟大目标。

货币政策层面,今年全年整体是宽货币紧信用的状态,社融从去年七八月份开始逐渐缩紧,一直持续到了今年年末。全年社融增速基本是GDP增速,加上两三个点的通胀。

经济增速层面,今年年初是延续了去年年中以来的复苏状态,一直到了二季度初。之后地产链条持续萎靡对经济的挤压效应开始逐渐展现,出口带来的边际增量,随着海外逐渐复工复产而逐渐降低,所以经济整体是前高后低。

经济和货币集体对股市的影响,有个大概的规律:经济向上,信用宽松,整体行情会比较好,典型是2019年;经济向下,信用紧缩,整体行情会很差,类似2018年;经济持平,信用略微偏紧或者偏松,都会是结构性行情,类似于今年。

今年涨幅靠前的行业是焦炭加工、矿物制品、新型电力、化工原料和机床制造,跌幅靠前的是保险、机场、食品、家电和医药医疗。

跌得多的公司也并没有统一的规律,比如保险去年涨得也不多,医药医疗和食品则是因为去年炒得太狠了,机场纯粹是因为疫情。总结下来唯一的共同点是今年业绩相较去年都不行,基本面周期同比向下。

涨的多的公司有一条暗线:美联储放水和疫情导致的全球供应链的短缺,这个最大的宏观因素,打到了能源这个中观行业上。不管是锂电光伏行业,还是煤炭大涨,本质上都是能源的替代或者紧缺。

能源和材料行业大部分都是小票,因此今年也有了所谓的小票风格。

展望明年的话,有两点是可以确认的,第一是明年经济增速会继续降低到5%附近,大部分经济学家,包括领导们制定目标也是在这附近,其实今年三季度GDP增速已经降低到4.9%了,第二是明年的信用政策会比今年略微宽松,降准甚至降息都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明年整体还是结构性行情的概率更大。如果明年上半年政策托底力度很大,同时海外复苏带动全球经济回暖,我们甚至可能迎来短暂的经济向上,信用宽松的理想的投资环境。

明年会全面实行注册制,股票的供应越来越多,甚至主板市场的涨跌幅也有逐渐放开的预期,这一切都在抹杀全面牛市的基础。

大战略上,我们明年还是应该轻择时,重选股。别把时间浪费在对指数进行择时上,比如有人说美联储加息是灰犀牛,可能会砸出坑。今年美联储宽松我们也没吃肉,这两年A股的独立性越来越强,这个趋势会自我强化,不会开倒车。

10月份的时候我有个很强烈的观点,明年市场会由交易PPI转向交易CPI,也就是大宗价格下降,中游成本降低,下游需求复苏。

但这才过了两个多月,逻辑出现了部分问题:

第一,大宗价格并没有大幅下跌,而是跌到了某个平台就开始了横盘,也就是中游的成本降低是有限的。

第二,最下游的需求能不能恢复,还得打一个问号,比如很多消费品提价,都是应对成本上涨的被动提价,并不是供不应求的主动提价,提价之后销量下滑就偷鸡不成蚀把米。

第三,市场反应很快,甚至在迅速反应PPI到CPI的预期,最典型的是今年汽车零部件10月份一波大幅拉升,同样消费股大多数也反弹了百分之三四十。

这就很尴尬了,本来逻辑是存在疑问的,零部件和消费的反弹更加加重了这个疑惑,等于是市场逼着你去悬崖边上荡秋千

所以这个逻辑我觉得暂时不大好推演轻松的投资机会了,可能有细分行业还是会受益于原材料下跌,但是寻找的难度也会加大。

既然宏观经济层面映射到中观暂时看不清,那我们也有别的思路:顶层的政策导向,也是经济结构的重要前瞻指引。

这就回到了昨天文章里说的,我们依旧处在从2018年之后到现在,大级别的经济转型周期。政策依旧会围绕供给侧改革,来做文章。

结合当前新经济的15%~20%的回调和旧经济30%的反弹,以及明年年中可能是社融回暖反应到经济增速的关键节点,我自己会大概做一个策略:

明年上半年依旧以新经济为主,对于近期回调的锂电光伏物联网等回调的公司,买一波财报回暖,看到时候行情演绎的程度,再决定降低多少仓位。

等到了明年下半年,如果以大白马为代表的旧经济在年报和一季报的疲软之下,跌到了类似于今年九十月份的位置,则可以择机进行抄底。

整体上,最重要的变量依旧是下游需求,我不建议为了抄底而抄底,一定是下游需求能够超过GDP增速的行业,才有花大气力研究的价值。无数周期股倒在“价跌量补”的逻辑下,说明了需求是我们行业研究的核心变量之一。

也就是我们明年上半年看多新经济,明年下半年看多旧经济,这是我们2022年最大的宏观展望。

我也希望自己每年都养成这个习惯,在每年末对来年的宏观和政策,做一个大概的定性感知,再结合当下的市场估值和风格等,选出一些中意的行业进行半年度和年度级别的跟踪。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培养我们感知宏观的能力,宏观映射到中观的力量是巨大的,正向则可能会拔高到让人瞠目结舌的估值,负向则可能带来裤衩都不剩的戴维斯多杀。

另一方面是我们也会落地到中观行业上,而不是飘在宏观上无法落地。对中观行业的研究具备复利效应,尤其是一些长产业链,利润会转移到不同的环节,市场的涨跌也是在追逐这个过程,研究透了之后能够吃几年。

这也是我们能专注于自己的策略,不焦虑不急躁的最大信心来源。

明年不会变的是封面的小熊,特意选了个微笑的瞬间,不管什么时候,稳定的心态都是在市场里长期厮混的法宝,好比渣男双修,甚至多修,靠的就是脸皮。哎等等,稳定的心态跟脸皮不是一个意思么?

......

今天就聊这么多,留言区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