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他的儿女都不知道,没有他,北平解放的历史会被改写!

 lkxq 2022-11-08 发布于山东

      话说在1962年,一户姓阎的家庭传出了噩耗,这户人家的男主人阎又文离开了人世,享年48岁。

      几天后,他的遗体被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不过,当他的儿女们看到墓碑上的碑文时,总觉得不太对劲,上面写的是:“阎又文同志,山西省万荣县人,生于一九一四年七月六日,……过去曾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

图片

阎又文墓

      这段话哪里不对劲呢?儿女们觉得,碑文里没有提到父亲的入党时间,因为这个事实很清楚:一开始他是跟着傅作义将军的国民党少将,北平和平解放后他当过农田水利局的副局长,在1958年加入了共产党。

      还有一点是,父亲为党做出的贡献其实也很好描述,就是解放后这些年做的事嘛,为什么却被模糊地说成“过去为革命做过许多工作”呢?

      这些疑问,直到几十年后才有了明确的答案,而阎家的儿女们那时才知道父亲背后隐藏的惊天秘密。这个秘密又是什么呢?

教育共党 洋洋洒洒写“檄文”

图片

      咱们的故事可以从1946年的9月初讲起。当时,解放战争激战正酣。在绥东战役中,国民党傅作义部连续攻占卓资山、集宁、丰镇,矛头直指我党在华北地区占领的最大城市张家口,一系列的节节“胜利”,让傅作义的部队大有“横扫千军”的气势,简直骄横得不可一世。

      此时的傅作义,也对这些战果得意洋洋。因此,他特地找来自己的机要秘书阎又文,让他写一封致毛泽东的公开信,要求就一个:“要好好骂骂毛泽东,长自己的志气,灭共党的威风,同时也给蒋公和美国人显示我们的态度!

图片

傅作义

      为什么找阎又文来写呢?因为这个人可不简单。他是国民党第十二战区政治部副主任,兼任十二战区机关报《奋斗日报》的社长,还是傅作义的山西老乡和亲信,所以在傅作义看来,这封骂毛泽东的信交给这个“笔杆子”来写是再合适不过了。

      不过有一个人认为不合适,谁啊?阎又文自己。

      说到这儿估计您也应该明白了:阎又文实际上是中共秘密安排在傅作义身边的地下党员,而这层关系,只有中共少数的高层领导知道。所以如今,一个难题摆在他的面前,按照傅作义的意图写吧,就要公开污蔑自己热爱的党和领袖;不写或是写得不合长官心意吧,又会让他对自己生疑。

      这可怎么办啊?阎又文是左思右想想不出办法,只好联系自己的上线代自己向中央请示。联络人如实向延安进行了汇报。

      不久,阎又文得到了周恩来的直接指示:“这封信要写,而且要骂得狠一些,要让傅作义和他的官兵兴高采烈、得意忘形,让我们的指战员看后,在战场上恨不能把敌人一口吃掉。”

      有了这句话,阎又文心里有了底。

图片

阎又文

      不久,傅作义部队机关报《奋斗日报》刊登了《致毛泽东公开电》,第二天,国民党南京《中央日报》全文转载,大字标题是:《傅作义电劝毛泽东 希接受教训 放下武器 参加政府 促进宪政》。

      阎又文在信中施展开文笔才华,把这篇 “檄文”写得洋洋洒洒。文章说傅作义部队取得的胜利“不是一个军事上的胜利,而必须称之为人民意志的胜利”。还指责毛泽东及中共发动了内战,说什么“你们大举进攻绥包,放出内战的第一枪”。

      可以说,这篇文章言词犀利,态度强硬,字里行间极尽讥讽、嘲笑、挖苦之能事。傅作义对这篇文章非常满意,他说,“只有又文写的东西才和我的思想最吻合,他所用的语言就像是我要说的话一样……”

      那么文章发表后,效果如何呢?正如中共中央所期望的那样,它在敌我两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据说毛泽东看到公开信后拍案而起,厉声说:“不报此仇,誓不为人!”

      可事实上呢?完全没这回事儿! 

      当然,毛泽东对这篇文章还是印象很深刻的,他当时就要求延安《解放日报》全文转载,说“奇文共欣赏”。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之后,傅作义到西柏坡拜会毛泽东,随行的正是阎又文。傅作义见到毛泽东后说:“我有罪。”毛泽东却说:“你办了一件大好事,人民是不会忘记你的。”随后,有人引见了傅作义身后的阎又文。毛泽东立刻笑着说:“阎又文,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图片

阎又文(右一)随傅作义(右三)在西柏坡受毛泽东接见后,与周恩来等人合影

      在场的一行人中,除了知道阎又文身份的几位中共高层领导和阎又文自己外,没有人能听出这句话的玄机。 

深入敌方 七年无音讯

图片

      那么阎又文是怎样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呢?他是如何成功“潜伏”在国民党高层中间,又是如何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多年之后重新被“激活”的呢?

      阎又文出生于1914年,老家是山西省荣河县郑村。他的父母都是普通的穷苦农民,没什么大本事,此生最大的心愿就是吃饱穿暖,然而他们生下的儿子却很不一般。

      阎又文从小就聪明伶俐,在读书上的才能远超当地孩子一大截。老师们都很喜欢他,喜欢到什么程度呢?为了能给他出人头地的机会,老师们竟然集资把他送入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在读书期间,阎又文接触到了马列主义,之后,他便开始积极参与各种爱国运动。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看着眼前生灵涂炭,阎又文决定投笔从戎。

图片

阎又文

      延安是当时的革命圣地,1937年春天,刚刚从山西大学毕业的阎又文就和千千万万的热血青年一样,来到延安。然而这种火热的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阎又文很快就被安排到了国民党的一支部队,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1938年初,当时与中共关系不错的傅作义派人去见毛泽东,请求共产党委派政工人员到自的己部队,干啥呢?主要是他十分欣赏八路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所以参照这个自己制定了个《十项纪律》,同时他也希望延安干部能帮他从严治军。

      当时傅作义的部队是与中共共同抗日的,中共认为派干部去国民党部队,既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也有利于自身发展。于是,阎又文就成了派驻傅作义部的一员。

      然而这个举动很快就遭到了国民党的非议和责难,他们认为傅作义的35军已经赤化,成为了“七路半”,离“八路”不远了。蒋介石密电傅作义清除队伍内的共产党员。不过,这份共产党员的名单上并没有阎又文。他是被当时的中共特派员秘密发展成共产党员的,身份一直没有公开。

图片

傅作义部队

      1939年下半年,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傅作义的态度也发生了变化,共产党的政工干部被“礼送出境”。而阎又文作为一个“政治清白”的年轻人,就此潜伏了下来。

      由于事出紧急,党组织来不及做出妥当安排,阎又文就此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而后,整个抗日战争时期,阎又文都一直待在傅作义部队里。

      1945年8月的一天,在陕甘宁边区保安处工作的王玉,接到上级交派的一个秘密任务,让他到绥远、也就是现在的呼和浩特,去傅作义的部队中寻找一个叫阎又文的地下党员。王玉的任务就是恢复党组织和他的联系。可阎又文具体在哪里?是什么职务?王玉一概不知。

      因为此时距离阎又文进入傅作义部队,已经七年了,这么长时间过去了,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陕甘宁边区保安处的领导提醒王玉,不排除阎又文有变节的可能,让他见机行事。当然,王玉明白,变没变节,得等见到这个阎又文才知道。

      1946年的春节刚过,王玉就从延安出发,一路北上。他购置了一批皮货,雇了一个驼队,向傅作义部队所在地进发。路过包头的时候,王玉遇到了一个国民党军官,听他口音大概也像是山西人,王玉就想他有可能会知道一些情况,就想办法跟这个军官这个套近乎、拉关系。

图片

      别说,这个人还真找对了,这人叫薛起禄,他还真知道阎又文!原来他就是阎又文身边的秘书!他说阎又文现在就在归绥,而且当了大官,是傅将军的秘书。有了这层关系,王玉可高兴坏了!可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啊!

辗转接头 重回组织

图片

      王玉到了归绥,通过薛起禄的引见,终于来到了戒备森严的傅作义长官司令部办公室,等了不一会,阎又文来了。

      由于中共方面和阎又文一直没有联系,所以两人并没有接头暗语,王玉就编了一个找弟弟的故事,说自己有一个在这工作的弟弟,曾经给家里来信说:家人要求他去信,可以托阎又文转交,因为阎又文知道他弟弟工作的地点。

      这么莫名其妙的话,阎又文当然不会相信,他直接把王玉请出了办公室,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一种试探。

      不过王玉并没有放弃。第二天深夜,王玉几经周折找到了阎又文的住处。面对这个二次登门的陌生人,阎又文开始警惕了。但这次王玉是下了决心,他必须要冒险求证了,见四下没人,他一改之前点头哈腰的姿态,直起身子接连问了三个问题:

图片

你是叫阎又文吗?你是不是山西荣河人?你是山西大学毕业的吗?

嗯?我是。

图片

图片

阎又文同志,我是从延安来的,党中央派我来找你!

你……

图片

图片

你的入党介绍人叫潘纪文是不是?

对!就是他!太好了……同志!多少年了,我就盼着这一天啊!

图片

      就这样,在与中共失去联系七年之后,阎又文又回到了组织的怀抱。

步步为营 掌握核心情报

图片

      19485月,李克农再次派王玉进入北平联系阎又文。这时,党中央已开始酝酿辽沈战役的战略设想。当时的阎又文还是傅作义的秘书,但军衔已升到了少将,兼任华北“剿总”新闻处处长,可以说是进入了华北“剿总”的决策核心。

      接上头之后,阎又文给王玉办了一张 《平明日报》的记者证。每周六,阎又文都会主持中外记者招待会,王玉拿着记者证参加,有关的绝密情报,都是通过记者招待会秘密传送出去的。

      1948年10月,辽沈战役胜局已定。此时北平城中,已是风声鹤唳,国民党特务机关近乎疯狂地在全城搜捕着中共情报人员。李克农特意关照王玉说:“就是牺牲了也不能暴露阎又文。” 

      从与王玉接上头,直到傅作义接受和平解放方案,阎又文几乎每天都要为我党提供一份情报,将傅作义的矛盾心理和具体表现一一汇报,甚至傅作义的详细作战计划都直接摆在了中共领导的案头。这些情况对及时采取对策起到了重要的配合作用。

      然而,阎又文所做的这一切,他夫人丁宴秋一点都不知情。在她眼里,丈夫是一个话很少的人。丁宴秋平常更多是与邻居们来往、照顾孩子们上学,料理家务。

      1948年12月底,丁宴秋生了重病、生命垂危,可阎又文已经恨多天没有回家了,家里乱作了一团。不久,阎又文总算匆忙回了一次家,在对妻子做了医护安排后,他对大女儿说:“傅伯伯那边需要我,家里的担子你要分担一些,帮大人们照顾好妈妈……”

图片

阎又文和妻子丁宴秋

      当年,大女儿才11岁,她泪眼汪汪地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不知所措。等她长大后才知道,那些天正是北平和平解放的关键时刻。

      12月14日,解放军完成了对北平的合围,国民党军队成了瓮中之鳖。围城期间,傅作义的代表出城与解放军进行着秘密谈判,而另一方面,蒋介石的特使也轮番飞到北平,令傅作义南撤。

      傅作义顾虑重重,摇摆在战与和之间。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也在共产党25日宣布的重要战犯的名单当中后,他有点绷不住了。也就是在那段时期,阎又文与傅作义同吃同住了20多天,期间只回了那一次家。而且那次也是因为看到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来了,他觉得一时还出不了什么事,才匆匆跑回家看一眼老婆的。

      咱们现在都知道,傅冬菊也是地下党员,只不过当年她和阎又文都不知道彼此的底细。但阎又文直觉傅冬菊是自己人。

      所以有一天,当傅冬菊从傅作义那里离开时,阎又文发现有特务跟踪。他便主动要搭傅冬菊的车,等车开到城门洞时,阎又文就让车停了下来。

图片

傅冬菊

      他一下车就直奔国民党特务的车而去,上来就骂道:傅长官大小姐的车,你们也敢跟踪?而此时,傅冬菊的车已经驶远,特务们即使想改道追上,在城门洞里也调不了头。这个行为也让傅冬菊有了怀疑:难道阎又文也是地下党?

身份揭秘 丹心一片照后人

图片

      1949122日,阎又文在中外记者招待会上代表傅作义宣读了北平和平解放协议。1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北平和平解放后,阎又文第一次见到了自己的直接领导罗青长,并正式恢复了组织关系。不过,他的身份没有公开,继续以隐蔽身份协助完成傅作义部队的改编和绥远的和平起义工作。

      因此,别人眼中的阎又文,身份是“国民党高级起义将领”,直到1962年他因病去世。就在这时,他的后人才发现,阎又文的“过去”,不仅他们自己,甚至相关单位知道的也不多。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子女的生活都受到了影响。每当阎家的孩子们入团、入党、提干时,组织部门多次派人去调查,却发现阎又文的身份根本搞不清。

图片

阎又文和家人们合照

      他的“国民党起义人员”身份,在统战部、政协的相应档案里都查不到,统战部门说他“不是统战对象,是共产党”,但是在中共组织部的档案中,又查不到他解放前做过什么革命工作。而正是这个遗留下来搞不清楚的“历史问题”,让阎家子女困惑了多年。

      这个困惑,直到阎又文去世31年后,才出现了转机。

  那是在1993年公安系统举办的一次老干部聚会上,时任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刘光人遇到了自己的老同事王玉。正好刘光人还是阎又文二女儿的领导,谈话间两人聊到了阎又文的身份问题。

      王玉一听这事儿就急了,他希望立刻见到阎又文的子女,还说:“已经40多年了,阎又文应该可以解密了”。

      在王玉的帮助下,阎家的儿女见到了曾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就这样,阎又文的真实身份终于大白。

      1993年5月,农业部向阎家子女的工作单位发去公函,确认了阎又文地下党员的身份,称“阎又文193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长期在傅作义部从事党的秘密情报工作,为党提供了许多重要情报,为北平和平解放作出突出贡献”。

      然而,由于这份公函没有对外公开,社会各界对其父的身份仍然并不明了,这也使得阎又文的身份在此后的公开报道中难免出错。

      1997年,曾任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的罗青长在《北京日报》发表了一篇名为《丹心一片照后人———怀念战友阎又文同志》的文章。从此,阎又文的真实身份才开始被社会广泛知晓。

      2009年,是北平和平解放60周年,北京市档案馆展出的“北平和平解放史料展”中,阎又文与其他三位同志一起并列为北平和平解放的功臣,肖像置于显著位置。

     当年中共的情报事业的开创者和领导人周恩来曾经要求情报工作人员“有苦不说,有气不叫;顾全大局,任劳任怨”。阎又文的一生,就是这16个字的真实写照。

图片

阎又文故居

图片

编辑:亚特

素材来源: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