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宝山一座无名墓,高层沉默多年,31年后真实身份才被揭开

 泊木沐 2023-09-18

1962年9月25日,时年仅48岁的阎又文英年早逝。

他的骨灰安葬在了八宝山革命公墓,然而碑文上并未详述他加入党组织的确切时间。

作为国民党的起义军官,他参加革命的经历也被一笔带过,被只字片语概括为:“曾为革命默默耕耘。”

由于阎又文那段含糊不清的革命经历和神秘的身份背景,他的妻子和子女在那个年代,也深受连累。

直到1993年,时任外交学院副院长的王玉几经曲折,最终找到了阎又文的家人。

他感到深深的愧疚,对他们说:“如果早些找到你们,你们就不会遭受那么多的苦难。”

那么阎又文究竟是何许人也?他的身份之谜,为何会在他去世31年后才被揭开呢?

投笔从戎,深受赏识

1914年,阎又文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一个贫困的家庭。

为了继续读书,他只能自己打零工付学费。

1933年,阎又文考入了山西大学法学院。

“七七事变”后,阎又文决定弃笔从戎,毅然投身革命事业。

阎又文

因在校期间参与了共产党领导的进步文化活动,他原本打算奔赴延安,最后却在老师的推荐下,去了傅作义的部队工作。

阎又文才华出众,文笔犀利,因此深得赏识。

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傅作义的部队与中共也有合作关系。

1938年初,中共中央派遣了一百多名干部前往傅作义部队,组建了政治工作机构。

其中,担任中共特派员的潘纪文与阎又文,偶然发现二人都来自荣河县,因此他们经常一起交流,探讨当时的形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经过潘纪文推荐,阎又文于1938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阎又文

然而,到了1939年,国民党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

中央监察委员以“考察”为名从重庆而来, 实际上就是来“排除”傅作义部队内共产党的。

傅作义因此只能将共产党“礼送出境”。

当时在傅作义部队中公开的共产党员,撤离得十分匆忙,对后续的工作也根本来不及做出妥善安排。

自此,阎又文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但留在傅作义部队中的阎又文,始终是“白皮红心”。

作为一枚闲棋冷子,阎又文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待时机。

他成功取得了傅作义的信任,成为了他的左膀右臂和心腹。

傅作义

闲棋冷子,回归组织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准备发动内战,中共急需了解傅作义部队的军事实力与作战计划。

8月下旬,王玉接到了边保上级交派的一项任务:到归绥傅作义部队去,恢复与阎又文的联系。

边保的领导特意嘱咐,阎又文虽然已经入党,可也不能排除他有改换立场变坏的可能。

毕竟,这时的阎又文与党组织失去联系,已经快七年了。

1946年春节刚过,王玉就扮作皮货商人,化名张治公,到包头寻找阎又文的下落。

在一家餐馆里,他偶然遇到了一名国民党军官,刚巧和自己是同乡。

王玉主动上前去搭讪攀谈,得知此人名为薛起禄,担任傅作义部队司令部机要室的秘书一职。

为了隐蔽身份,王玉便以“张治公”的身份,给自己编了一个故事。

他声称自己的弟弟叫张治忠,目前在归绥工作,他曾向家中来信时嘱咐,若是有信要送给他,可以托付给阎又文长官转交。

王玉以此为由,向薛起禄打听弟弟的下落,却也十分谨慎,并未多问阎又文的消息。

然而薛起禄信了他的故事,听完后立刻告诉他,阎又文就是傅长官的秘书。

王玉听了,立刻拉关系套近乎,和薛称兄道弟。

没过多久,薛起禄就带他去见了阎又文。

见到阎又文,王玉大喜。可麻烦的是,在司令部办公室里,王玉不能直接亮明身份。

而阎又文与组织失联多年,两人第一次搭上线,事先也没有规定任何联络暗号。

王玉只能硬着头皮把自己编的故事又讲了一遍。阎又文听了,自然是不信他的,只说“不记得有这么一回事”。

几日后,王玉终于探听到了阎又文家的住址。

他提着两包点心来拜访,却在门口被戒备森严的卫兵阻拦了下来。

就在这时,王玉看到院子里有一个农村打扮的老太太正在扫地,很有可能就是阎又文的母亲。

于是他灵机一动,突然大声哭喊,冲着卫兵哀求道:“就让我进去见阎长官一面吧!我娘的眼睛都快要哭瞎了,我一定得找到我弟弟啊!”

门外动静很大,院子里的老太太收了扫帚,侧耳听了几句,就立刻来到门口。

老太太心善,一边数落门口的卫兵,一边拉起王玉,要带他去见阎又文。

阎又文一看又是他,颇为无奈。

正想赶他走时,王玉却忽然变了脸色,连忙反问了他的祖籍和学校。

阎又文脸上露出疑惑之色,不过还是点头表示认可。

见他的反应,王玉毫不拐弯抹角地说:“阎又文同志,我是延安派来找你的。”

阎又文听了这话,仍是不动声色。

他不能确定眼前这个人,一定就是共产党的联络员。

毕竟想要知道他的家乡、学校并不是难事,也有可能是国民党特务的圈套。

王玉看出了他的疑虑,立刻又说道:“党中央派我来找你和杨子明同志,当年和你一起入党的杨子明。”

杨子明是傅作义的新闻秘书,当年和阎又文同时入党,后来也和他一起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国民党特务可能来试探他,却一定不会知道杨子明的事情。

阎又文这才起身,紧紧握住了王玉的手,激动道:“多年来,我一直盼着这一天!”

高级内线,贡献突出

当时的阎又文已经晋升为上校军衔,深受傅作义的信任和赏识。

他不仅是傅作义的私人秘书,还担任12战区长官部的主任,同时兼任《奋斗日报》社社长。

这样的职务方便他了解傅作义部队更高层的信息,能够提供更多的情报。

恢复了与党组织的联系后,阎又文与王玉在一家布店里详谈了四次,详细汇报了傅作义部队的军事力量与接下来的计划和部署。

他还剖析了傅作义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和矛盾,指出傅作义会借蒋介石之力,来巩固自身地位,预测傅作义的军队将向绥东进发。

傅作义

而归绥与延安相隔超过一千公里,当时华北与延安之间尚未建立电报通信联系。

情急之下,王玉只能整理好材料,交给晋绥野战军一二零师的一位长官。

然而那位长官看了,却不以为然,说他这些分析高估了傅作义部队的军事力量。

接到寻找阎又文的任务时,边保领导特意交代过,要王玉与阎又文单线联系,绝对不能暴露他的身份。

因此王玉也不敢说出这些情报的来源。

直到后来绥东战役爆发,傅作义的部队节节胜利,才证明了这些情报的真实性与重要性。

李克农

后来王玉向李克农长官提起此事,他也感慨道:“有时一份情报可胜过千军万马。华北战场初期失利,败就败在对情报不够重视。”

好在绥东战役后期,华北野战军避其锋芒,没有与傅作义的部队发生大规模战斗。

后来在揭开阎又文的身份时,中央调查部部长罗青长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阎又文的情报,对我华北野战军免受更大损失,起了重要作用。

占领张家口后,傅作义喜不自胜,便要阎又文撰写一封致毛主席的公开信。

阎又文不得不写,可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也实在不愿诋毁自己的党。

他将此事汇报给王玉,逐级上报后,周恩来请示毛主席,给出了指示:不仅要写,还要骂得狠一些。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傅作义的部队越发得意忘形,同时激起解放军将士们的愤慨情绪。

1946年9月20日,《奋斗日报》刊登了这篇《致毛泽东公开电》。

第二天,国民党在南京的《中央日报》全文转载。

阎又文笔锋犀利,洋洋洒洒一篇檄文,字里行间极尽挖苦揶揄。

文章发表后,毛主席要求延安《解放日报》转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这篇文章的确激发了解放军将士们的斗志,却也让阎又文付出了代价。

有些反对内战或是支持共产党的朋友们,看了这篇文章,直接与他断了关系,不再登门。

甚至党内的一些领导看了,也对他产生了误解。

然而隐蔽战线的工作便是如此。除了要承担身份败露的风险,还要承受误解与指责。

不仅是如履薄冰,还要忍辱负重。

1949年毛主席去看望傅作义,与阎又文握手时还大赞他的才华,笑道:“你的文章写得很好啊!”

在场的众人里,只有周恩来和阎又文二人,能听得出毛主席的一语双关。

解放北平,无名功臣

1947年年底,傅作义担任华北“剿总”司令,坐镇北平。

王玉前往北平,通过阎又文了解到了傅作义的思想动态,以及傅作义与蒋介石的矛盾。

傅多次向蒋提出改革建议未果,国民党内部腐败甚至越发严重,这让傅作义感到痛心、寒心,因此也不愿再打内战。

1948年11月,辽沈战役结束,国民党在东北的部队全军覆没。

蒋介石要求华北集团撤到长江以南,傅作义却提出有信心固守华北,返回了北平。

我党急于了解国民党在华北的战略部署,于是李克农派王玉二次进北平找阎又文,了解傅作义的政治动向、华北“剿总”的军事部署,以及傅与蒋的关系变化。

此时的北平风声鹤唳,国民党特务正疯狂抓捕中共的地下情报人员。

临行前李克农特意嘱咐王玉:“就是牺牲了,也不能把阎又文暴露。”

阎又文又一次不负重托,冒着生命危险将南京最高军事会议制订的战略计划,提供给了中央,前后只用了一个星期。

这份情报是解放军取得平津战役胜利的一个关键因素,对华北乃至全国的战局,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1948年11月30日,东北野战军围困傅作义。

他与亲信们商量接下来的抉择,第一个找的就是阎又文。

阎又文恳切、耐心地给傅作义分析当前的形势,坚持主张和平谈判。

与解放军的第一次谈判,令傅作义有些灰心,尤其在他的王牌35军被全歼后,北平和谈陷入僵局。

傅作义甚至有了放弃和谈的打算。

在这样的关键时刻,阎又文和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日夜轮班陪在傅作义身边,做他的工作。

傅作义

当时傅作义组织人修建了小型的东单机场,以备南逃之需。

阎又文便对他说:“南逃不是出路。蒋的为人你是知道的,我们不是他的嫡系,华北失守,他不会饶过我们。”

南逃躲不过蒋介石,傅作义又想要西撤绥远。

阎又文又劝他放弃,整个华北都被共军包围,这也是死路一条。

西撤不行,傅作义又想要死守北平。

阎又文却反驳道:“如果这样做,北平城遭到破坏,不仅被国人唾骂,自己也要粉身碎骨。只有放下武器和谈,才是对部下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正确选择。”

这样一段时间之后,傅作义虽然仍是心神不定,却已经有了放下武器继续和谈的倾向。

1949年元旦,王玉第三次进入北平,阎又文每天都会整理一份情报,汇报傅作义的政治动向。

就在这样的多方努力下,1月31日,几次和谈之后,北平终于迎来了和平解放。

而在隐蔽战线做出了巨大贡献的阎又文,无疑是北平和平解放的一大功臣。

然而由于党和国家的需要,阎又文的身份就这样被隐藏了将近半个世纪。

直到1993年,与他进行单线联系的王玉说出了当年的真相,这才揭开了他的身份之谜。

无论如何,历史不会忘记这位无名英雄。

正如罗青长在纪念阎又文的文章中,引用毛主席《咏梅》里的那一句词一样: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