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语言交际的基本原则:合则原则

 人生好比斗地主 2022-11-08 发布于甘肃

语言交际最重要的原则是合作原则。人类产生语言,是合作的需要,人类用语言进行沟通和交流,目的是为了合作。而交际的本身,也是合作的体现。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准则。

一、合作原则及其四个基本准则。合作原则作为一个学术术语,最旱由英国分析哲学家格莱斯提出。1967年,格莱斯在哈佛大学做了三次演讲,其中第二讲《逻辑与会话》在1975年发表在这一讲中,格莱斯提出了合作原则。格莱斯认为,人们在交际中应该遵守合作原则,这一原则包括如下四个准则:

1、量的准则。就是给出适量的信息,不多也不少。

2、质的准则,就是说真话,不说虚假和缺乏证据的话,

3、关联准则,就是扣住主题来说话,前后话语要有关联。

4、方式准则,就是表达要精确,避免晦涩和歧义。

二、违反合作原则的四种情况。格莱斯接着提出,违背合作原则的四种情况及其产生的会话含义。在实际会话中,人们经常违背合作原则,具体表现为如下四种情况:

1、说话人悄悄违背合作原则,令听话人上当。比如说谎,这是违背合作原则当中的质的准则,那么就动机而言呢?有的是好的,有的是不好的。好的比如医生对重症患者隐瞒病情,那么不好的呢,比如商品推销中的虚假广告。

2、说话人公开宣布不合作,不遵守某一准则。比如不回答对方的提问,或者不提供适量的信息,这可能出于不能提供和不愿提供两种精况。不能提供,比如某件事需要保密,那么不愿提供呢,比如说话人不想告诉听话人某些信息,

3、说话人可能面临两难境地,顾此失彼,比如遵守了质的准则,就会违背量的准则,比如下面的对话:

甲:菲菲,明天北京有雨吗?

乙:有,不对,我不确定,明天很多地方都有雨,但预报员说北京时,我刚好出去了。所以我不太清楚。但我猜,应该有。

在这段对话中,甲问,明天北京有雨吗?如果遵守量的准则,乙的回答应该是“有”或“没有”,可是乙为了遵守质的准则进行了详细说明,结果超出了适量的信息,这就违背了量的准则。

4、说话人有意不遵守某一准则,但他相信听话人能觉察到这一点,并认为他仍然是合作的。比如下面的对话:

甲:我买了两张罗小黑电影票,我们一起看啊!

乙:真的吗?那好呀!

丙:哈啰!我听人说你搞了两张电影票,真不错呀!

甲:是啊!当时排队买票的人特别多,哎?你要去哪儿啊?

丙:我去吃饭哦!

甲:行,我们先走了啊!

甲:好,拜拜!

在这段对话里,小李对丽丽说,他买了两张电影票,并邀请丽丽一起去看电影,丽丽欣然答应,这时小王出现,小王问小李,是不是买了两张电影票,小李顾左右而言他,说买票的人很多,并岔开话题,问小王去哪儿,这明显违背了合作原则中的关联准则。在场的小王和丽丽,都能察觉到小李没有遵守合作原则,小李之所以这样做,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种:

第一﹐小李想和丽丽一起去看电影﹐又不希望其他人知道(包括小王) 。

第二﹐小李和小王关系一般,不希望小王知道他买了两张票,以免小王想占用其中的一张。

第三﹐小李认为只有两张票,不可能三人一起去看电影,所以不如不说自己是否买到了票。

那以上几种可能的原因,就是违背合作原则而产生的几种可能的会话含义。所以人们在交往中如果交际一方故意违背了合作原则,人们就去推导他话语背后的会话含义。那上面介绍了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及其所包含的四个准则,以及违背四个准则而产生的会话含义。那么下面我们说一说格莱斯提出合作原则的意义。

美国语言学家格莱斯,在他的著作“Logic and Conversation"(1975)中提出了“合作原则”。他提出,交流不是由一系列不相关的话语组成的。在合作原则中,合作是基础,会话准则是参照。这些准则,不同于法律和道德范畴的准则,因此对人们的具体会话行为,不具有明确的强制性,我们也无需机械地套用格莱斯的准则,来判断一个会话是合作的还是不合作的。

三、交际中是否真正合作。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判断交际中的双方是合作还是不合作呢?事实上,判断语言交际是合作还是不合作,要从会话的整体内容和内在逻辑上来综合考量,比如下面的会话:

甲:莫莫,是不是爸妈呢不够喜欢你呀?

乙:喜欢呀!

甲:那为什么给你穿这么大的T恤呢?

乙:我有很多漂亮的裙子呢?你看,就在你后面!

在这个会话里,孩子的第一句回答,按照格莱斯的准则来看,都没有问题,符合其中的任何一个准则。但孩子的第二个回答,则违背了格莱斯的关联准则,因为孩子并没有回答“为什么给自己穿这样的破T恤”,而是回答了“我有很多漂亮裙子呢”。小女孩的字面意思违背了关联准则,继而违背了合作原则。但实际上,如果从从整体内容和内在逻辑来分析,孩子没有违背合作原则,因为她跳过字面意思的纠缠,直接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孩子知道对方之所以问她,为什么给你穿这样的破T恤?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孩子的第一个回答,也就是她爸爸妈妈喜欢她这个回答,这也正是他问孩子,你爸爸妈妈不喜欢你的理由,因为看到了她穿这样的破T恤,所以清测她爸爸妈妈不喜欢她,但是孩子却说喜欢,所以,才有了这个第二问题。孩子直接回答,我有很多漂亮裙子呢!来证明爸爸妈妈是喜欢她的,因此说这个孩子很聪明!她直接抓住了问题的本质,并进行了回答。所以,在本质上,孩子的回答是符合合作原则。合作原则中质的准则,量的准则,关联准则,方式准则,有时表面上不遵守不一定是不合作。就像上面的例子,反过来呢?有时候遵守了这些准则也不见得是合作。比如下面的对话:

女:冬辰,你看,买这件绿色怎么样?

男:绿色,挺好。(看都没看一眼)

女:有点素!

女:红的, 红的好,怎么样?

男:不错!(头都没抬,照样看都没看一眼)

女:红的有点刺眼!买黑的吧!黑的百搭!你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男:可以!(勉强抬头看一眼)

这是一对夫妻,我们看到这位丈夫对妻子的问题,一律给予了肯定的回答,四个准则都符合,但我们都能看出丈夫并不是合作的,他明显是在敷衍。因为在这个交际中,妻子需要的是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如果是合作的,丈夫就应该真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比如,“我觉得这个款式不太适合你”,或者,“你穿红色更好看”,这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才是真正的合作。所以,是合作还是不合作,要综合交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分析和判断,而不是简单地套用格莱斯提出的四个具体准则。

此外,在语言交际的合作原则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准则,那就是语言交际中的俯就准则。

四、语言交际中的俯就准则

所谓的俯就,就是在具体交际中,权势、地位、能力高的一方,向低的一方看齐,从而实现交际双方的顺利沟通。比如在语言交际中,双方的身份不对等,交际一方权位很高,另一方是普通百姓,那么双方要想顺畅交流,权位高的一方就应该主动俯就下来,放低身价给人一种平易近人的感觉,那么双方的距离感就会拉近,交际也就容易更好地践行。比如有文献记载,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没有成名之前,有一次呢,有人把他介绍给后来成为美国第18届总统的格兰特将军,当时马克●吐温竟想不出一句可说的话,而格兰特将军也仍然保持着平时的庄重和严肃,不说一句话,最后马克●吐温只能说,将军,我感到尴尬,您呢?在这样的交际格局中,格兰特将军不懂得自己应该主动放低身价,与马克●吐温搭话,才导致了如此尴尬的局面。再比如,大人和小孩交流,大人无论在身高,还是在知识,能力等方面,都高于孩子,所以大人和孩子交流就要主动地俯就孩子。比如和孩子说话,要尽量保持和他的视线一样的高度。我们看到很多主持人,在采访孩子的时候主动蹲下来,这就是一个俯就行为,既是尊重孩子的表现也是和孩子拉近心理距离的好办法。同时,因为大人在知识、能力方面,比孩子水平高很多,所以,在具体的交际内容和交际方式上,也要俯就孩子。比如一个上幼儿园的小朋友,见妈妈挽留客人吃饭,便也拖着客人的衣角不让走,客人就问小朋友,你拿什么招待阿姨呢?小朋友瞪着眼睛,他不懂什么叫招待!客人于是忙改口说,那你有什么好吃的给阿姨吃吗?小朋友这次明白了,兴高采烈的说,有好多呀!巧克力、旺旺雪饼、冰激凌。

在这个对话里,大人根据小孩的理解能力,及时的调整了自己的言辞,采用的就是俯就准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