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书·新书|《虚无主义谱系》:西方思想史的重新解读

 置身于宁静 2022-11-08 发布于浙江

《虚无主义谱系》

【英】康纳·坎宁安 著

李昀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从巴门尼德,途经普罗提诺、阿维森纳、司各脱、奥卡姆、笛卡尔、斯宾诺莎、康德、黑格尔、海德格尔、萨特、拉康、德勒兹和德里达,直到阿兰·巴迪欧,本书作者以虚无主义为线索,对西方思想史进行了重新解读,这一线索贯穿了两千多年的西方思想史发展历程,从这些大师的思想中,我们可以看到虚无主义发展的谱系脉络,而我们也至今仍生活于这些思想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之中……

内容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讨论“无”的哲学,下卷对虚无主义进行初步的批判。作者从普罗提诺开始,追溯了虚无主义逻辑的谱系,并在这一过程中,力图辨析出虚无主义历史发展进程的某些关键环节,从而在所有这些环节中,找到一种一直在起作用的特殊逻辑,这种逻辑可以指向无中生有的创造观念,而虚无主义则提供了一种创造说的可能性。

作者介绍

图片

康纳·坎宁安,英国剑桥大学神学博士,现为诺丁汉大学神学和哲学副教授,神学哲学中心主任。早年曾受麦克莱伦的影响,后在利奥塔、德勒兹、詹姆斯·威廉、密尔班克、格雷汉姆·沃德等人的指导下完成学业,其主要研究领域涉及虚无主义、现象学、系统神学以及达尔文主义与神学。著有获奖作品《达尔文的伪善:极端达尔文主义与创造论的错误》,该书被译为多国文字。坎宁安也是BBC纪录片《达尔文杀死了上帝吗》的主笔和主播,该片获得多项大奖。

译者介绍

李昀,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住校研究者,法国雷恩政治学院特邀教授,主要从事当代西方思想和文学文化批评研究,出版专著《“否定性辩证法”视域中的“女性”主体性重构》,译著《普罗米修斯的束缚:马克思科学思想的神话结构》、《存在之问:颠转海德格尔》等。

精彩书摘

信仰是知识的真理。

——博雷拉

真福是服务,视觉是崇拜,自由是依赖,占有是绽出。

——德·卢巴克

康德:让一切消隐

我们可以认为康德的三大批判分别体现了一种特殊的消失。第一批判敢于“言”真理的问题;因此,必须把世界还原为纯显象的状态。这种还原让康德可以言说,不再受经验怀疑论污染。因此,康德的哲学话语就是以世界消失为基础的。第二批判涉及实践理性,进入道德实践即善本身的问题。但是,在这里,我们依然可以说,只有当自然在一定程度上被本体王国占领,让我们摆脱机械规律的支配时,康德才能拥有道德,即“行”善。在第三批判中,康德讨论了美与崇高的问题,涉及观看的可能,“见”美。但是,只有当美完全是主观的(同时也是普遍的),不涉及任何对象的实存或完善时,才会有这种可能。而且,美不涉及知识。与阿奎那相反,审美不涉及任何形式的认识。关于阿奎纳,见下卷第八章。因此,第一批判中,世界成了纯显象,我们有了“言”的能力。第二批判中,我们失去了自然,有了“行”的能力。第三批判中,我们失去了可见对象,有了“见”的能力。“人”这个主体以特权的方式执行了这些消隐行为。就像我们在斯宾诺莎那里见到的受知识启蒙的哲人(黑格尔那里的普遍思想家,以及海德格尔那里的此在),我们有了康德的主体,带着他的哥白尼革命,他将成为这三重消隐的场所。

简单介绍了这三大魔咒之后,我将证明,它们其实是一项伟大的一元论消解工程的不同方面。

尽管我们的一切知识都以经验开始,但它们却并不因此就都产生自经验。Kant(1964), B1.有关第一批判的评论,见N.K.Smith(1930);Paton(1936)。

从这句引文中,我们已经看到康德对知识问题将采取的方法。因为我们在此看到了对经验论的让步,即经验是基本的;同时,康德也向唯理论致敬,接受了某种演绎过程。莱布尼兹,唯理论的伟大代表,把知识分为理性真理和事实真理。他对前者的分析进入了有关同一性的陈述,或者与矛盾陈述相反的陈述;理性真理的基础是不矛盾律。经验论者休姆把观念关系和事实问题对照起来,做法与之相似。前者可以通过单纯的心智活动来证明,因为这些并不包含对实存本身的参照;休姆认为,数学和几何学便是以这种理性为基础的。事实问题本身是经验的,带来相反的看法,即认为可能存在经验的东西的对立面,这一点都不矛盾。经验似乎包含着这种认识的灵活性,因为实存的时间性包含一种“等着瞧”的策略。

虽然观点相似,但是他们的侧重点不同。休姆接受了经验在认识中的核心作用,唯理论者则坚持认为,我们用来构建经验本身的东西,并不都来自经验。康德因为提出了先验主体,才能在理性演绎和经验归纳之间维持巧妙的平衡。康德认为,经验即“为我”的经验。这就重新表述了问题,因为已经在经验中,我们将“找到”某种必然的东西,即“我”,主体。康德问的是,我们需要什么才能使经验是“为我”的?他问的不是中立的经验,不管什么类型。要关联这种经验,就会有永久的概念强加于我们。经验之为经验需要被经验;这包括必要的时间延续。我们的经验总是“时间秩序”,见Kant(1964),A1,B1。我们将看到时间在康德的工程中十分重要。换言之,我们不能从纯粹的经验中获得知识,经验也不能没有概念化。从概念出发的演绎也被排除了。康德认为,“经验自身就是知性所要求的一种认识方式”。Kant(1964), Bxvii. 这是康德的“哥白尼革命”:“迄今为止,人们假定,我们的一切知识都必须遵照对象……如果我们假定对象必须遵照我们的认识,那么我们在形而上学的使命中也许会有更好的进展。”Kant(1964), Bxvi.这是哲学应该选择的“正确道路”。经验之所以是经验,因为它是为我们的经验。因此,“对象(作为感官的对象)必须遵照我们的直观能力的性状”。同上。我们关心的是现象,而非康德所谓的“物自体”。

目录

致谢

上卷 无的哲学

第一章 走向无:普罗提诺、阿维森纳、根特、司各脱和奥卡姆

第二章 司各脱和奥卡姆:直观认识——认识无

第三章 斯宾诺莎:泛(无)神论无宇宙论

第四章 康德:让一切消隐

第五章 黑格尔的哲学顶点:精神的单义性

第六章 子午线上:海德格尔与策兰

第七章 德里达:斯宾诺莎式的普罗提诺主义

下卷 神学的差异

第八章 言、行、见:类比、参与、神的观念和美之理念

第九章 知识制造的差异:由爱而造

第十章 无的哲学及神学的差异:萨特、拉康、德勒兹、巴迪欧及无一而造

结论 奇特的形式

参考文献

资料:六点图书

编辑:沈芸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