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讲】收摄你的身心,不离你的方寸

 净墨 2022-11-08 发布于湖南

 

在帛书《老子》第25章中,作者在讲到“国中有四大”的时候,特别指出,“王居一焉”。也就是说,“王”是决定事物生发衰败的四大主导因素之一。


肖钢老师研究帛书《老子》、《庄子》等多种版本几十年,并将研究成果结集成多部著作。帛书《老子》破译报告  ·《道论》《德论》是其中重要著作之一,业已出版。


图片

《长沙马王堆帛书老子甲乙本合订校订本》:

第26章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 

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  

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於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道论》课程选

昨天第26章【开讲】的最后留下了一个问题:”究竟该如何“居一”呢?

帛书《老子》第26章中说: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这是在谈什么呢?是在谈如何治理国家?还是在谈如何治理我们自己的生命之国?

在帛书《老子》中,人物的代称有君、王、侯、社稷主、天下王等,这些谈的是什么人呢?是有社会地位的人。春秋时期,有的君主贤明,有的君王昏庸,都称之为“君”。而“君子”不同于“君”,“君子”是指具有最高统辖权而处事稳妥公正的人。子,是尊称,对社会的天下而言,就是圣君贤王。

  对生命的天下而言,君子特指大脑的高级行为能力,即情志。在极大的程度上,人的情志具有统辖行为的能力,如同万乘之王,可君临生命的天下。

  “终日行”就是从早到晚的,都在那忙于公务、忙于国事的人。

  “不离其辎重”,因为君王要外出寻访、视察,出行的时候,会带一些车马随从。辎重是指有避雨挡风布篷的车。前面的章节有这样一段话: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帛书《老子》第11章),说明那个时候的轮子有条辐,有条辐的轮子增加了韧性,它的行驶就更加平稳,更加轻巧。

  也就是说国君在外面巡视的时候,他并不远离自己的“辎重”,就是他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不离开有安保的地方。既是为了避免对巡视之地的干扰,也是为了自身的安全,又可以使对内的情志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

  保持环境的稳定是使心灵稳定的一种方法,也是练习进入超级低觉醒的一种手段。

  你轻易地变更你的“辎重”了吗?你让你的心进入一种稳定的状态了吗?

  然而,在生活中,我们随时可能会遇到“辎重”变更的情况,那如何去把握我们的心灵呢?如何保持稳定而清明的觉知力呢?

  调整你的注意力,把心收摄回来,关注你自己的内心,而非外界环境。

  外界环境的纷繁复杂,常常会使你眼花缭乱,我想很多人去逛商场时间长了,都会觉得不舒服。你的眼光四处投射,你的关注点在外界,你忽视了你的内心,你忽视了你自己的生命之国,你身体的这个“辎重”!

  当你去面试一份很重要的工作时,你内心忐忑不安,这个时候你想尽一切办法,想让自己的心稳定下来,可是你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最好的方法是把注意力收摄回来,放在你身体这个“辎重”上,感知你的身体是紧张的?还是松弛的?深呼吸……放松……每一个细胞都放松……并且问自己到底在担心什么?担心不能很好的发挥?担心自己得不到这份工作?找出这个担心的根源,看着它,接纳它,任何一个结果我都能接纳……好吧,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

  收摄你的身心,不离你的方寸。



欢迎分享
谢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