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蛋白多了好治还是少了好治?

 秦川半夏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膜性肾病是典型症状之一就是大量蛋白尿,有部分患者高达十几克甚至几十克。一般通过激素配合强效的免疫制剂治疗,炎症抑制速度快,多数患者在4-6周会显效,蛋白会明显下降,肾功能的损伤也得到控制,病情趋于稳定。

这位患者在1个月尿蛋白下降将近7g整体尿蛋白水平下降速度还是比较快的,达到了预期的治疗效果。坚持用药适当调整用药方案,尿蛋白还会持续下降,但速度可能没有开始明显。已经是很理想的结果。这位患者对自己要求很高,但肾病的发生是一点点开始的,想要一口吃个胖子肯定不行,损伤也是慢慢恢复的,太快下降造成过度治疗,反而适得其反。

尿蛋白漏出达到一定高度时,表明肾脏内出现严重炎症“风暴”,那么及时用药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免疫抑制剂药物,此时炎症反应更为敏感,可以及时扑灭炎症蔓延,从指标反应上来看,尿蛋白定量下降会很明显。

当最严重时病情得到控制,趋于平稳,尿蛋白降到1、2g时反倒不好继续下降,有些人尿蛋白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对肾功能的影响其实不是很大,但仍需要多加重视,警惕反复。

尿蛋白越高越容易降下来是相对而言的,主要是一些病理类型如膜性肾病、微小病变、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等这些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来说,其他类型肾病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尿蛋白降下来不是最终目的,保持持续稳定,以免复发才是最关键的。长期维持稳定在1g以下,还要注意这3点:

  • 防感染重视护理

日常生活中一些影响尿蛋白稳定的外在因素也不很重要。如感染的预防、低蛋白饮食等,一些细节问题也不能忽视。多方面系统配合效果会事半功倍。

对于尿蛋白定量仍没有降到1g以下的患者,也不要气馁,还需要及时调整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