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座——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教授莅临我校指导讲座

 顺其自然h 2022-11-08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讲好中国故事”系列讲座——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教授莅临我校指导讲座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音乐系

图片
图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为了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传承民族器乐,我系邀请著名琵琶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教授于10月26日14时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排演厅以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展开了名为《中华音乐文化的情感认同》的讲座。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次讲座由朱杰老师主持,音乐系多位教师与众多学生共同参加。讲座开始,吴玉霞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她的个人从艺经历,用旧时的照片配以语言的讲述,把听众带回了那段艰难又刻苦的时光,由此引入讲座的主题。而后,吴教授从琴房、舞台两个角度对学琴者的个人演奏和音乐呈现进行讲解,同时又强调了我们要重视自己的知识储备,要对教育心理学、教育梳理等有一定的规划。吴教授还提到了师范类学生一定要做到教学的因材施教原则,我们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佳的发展。

讲座过程中,吴教授以歌曲《声声慢》为例,带我们领略了不同语言的音乐魅力,并提出“民乐爱加花,但是不能失了风格性”的建议。而后,吴教授在讲琵琶的音质时特意选用了诗人白居易所著的《琵琶行》中描写琵琶音质的名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并带领大家一同朗诵。

图片

最后,吴教授为我们讲述了她的个人作品《妙音天舞》的创作思路,同时也给我们进行了合作乐器的讲解,让我们领略了不同器乐的魅力,并现场演奏了《妙音天舞》的片段和《春江花月夜》以此来结束本次讲座。

图片

民族器乐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吴玉霞教授的讲座从民族器乐出发,结合了自己的经验,为我们今后的教学与演奏活动提出了宝贵的建议。民族音乐深深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同学们要肩负起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责任与使命。

图片

吴玉霞教授的讲座在师生间产生了热烈的反响,在讲座结束之际学生们依旧对吴教授表现出了强烈的不舍与留恋,积极与吴教授合影留念。

图片
图片
图片

讲座感想

图片

“聆听吴玉霞老师的讲座使我收获颇丰。参与讲座之中,我不仅因吴老师对琵琶演奏及教学的满腔热情所感动,更被其具有宽阔的眼界且不断推动中国民族器乐发展的决心所鼓舞。吴老师的讲座中强调'激励’一词,'激励’并不仅仅只是外在的动力,也有对自己的高要求以及不懈的努力。'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反观于练琴之上,我们更应该以更高的标准来要求自己,以随时应对可能到来的机会。也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更多的机会。老师对于舞台的理解让我最是印象深刻,舞台上的演奏应该是真诚的交流,演奏者在传递音乐的同时,更应该调动观众的情感,使得乐思在演奏者与观众中流淌。”

——2020级琵琶专业本科生

林书好

“本次讲座当中我抓住了几个关键词,第一个——激励。吴老师分享了她从小到大学习琵琶这门乐器的经历,并提到了当时拥有一把新琵琶、参与尼克松访华演出几次足能够影响她一生的经历。第二个关键词——舞台与思考。舞台是一个不会骗人的地方,你对舞台有多尊重,舞台就会对你有最真实的呈现。所以,我们在每次舞台表演之后都应进行经验总结,才能对自己的表演有全满的了解和把握,做到每次舞台都有进步——对礼仪文化的尊重、对声音美学的把控、对演奏心理的树立、突发事件的反应等等。第三个关键词——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今后将牢牢记住几个关键词,并在今后的艺术实践与课堂教学上积极运用,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020级琵琶专业本科生

李顺子

“著名艺术家教育家吴玉霞教授近日来我校开展主题为中华音乐文化的情感认同的讲座,使同学们对中华音乐情感有了新的感悟和体会。吴教授从一首耳熟能详的小曲入手,分别用不同地域的口音进行演唱,很透彻地让同学们感受到不同地域文化对音乐诠释的不同,这更加显示了中华音乐文化情感认同的重要性。再从《妙音天舞》这一很有律动感的乐曲中带领同学们感受西域文化的跳动和妩媚,让我们知道了对于把握乐曲风格的重要性,同时,又让同学们更好的感知中华音乐文化。吴教授的讲授使同学们受益匪浅,对音乐理解有了一个新的感悟、对自身的知识储备有了新的目标。非常感谢吴教授的指导,期待吴教授再次莅临我校。”

——2022级二胡专业本科生

张雪晴

“通过吴老师的课,我更加意识到了文化素养的提升对音乐学习的重要性,现在社会上很多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音乐的演奏不需要很高的文化素养,我们只需要过硬的音乐技巧就可以完成演奏,但吴老师告诫我们不是这样的,音乐想要达到一定的高度,高效地进行音乐的学习就需要足够的文化素养去支撑,这要敲响我们音乐演奏人内心的警钟。所以我们要在音乐学习当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学如逆水行舟,在这个领域当中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竞争当中,我们要想脱颖而出必须提高我们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我们个人的技术水平。”

——2020级琵琶专业本科生

杨亚旭

      “在听过了吴玉霞老师的讲解之后,我对于演奏地方性风格的乐曲有了更深的思考和理解,结合到我自身的演奏可以陕西音乐风格的《秦桑曲》为例,在演奏《云裳诉》《望秦川》《秦桑曲》等一系列陕西风格的音乐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当地的社会环境与风土人情,还可以把乐曲与当地语言的语音语调相结合,例如'欢音’和'苦音’,从而演奏出当地硬朗的音乐形象。

      在演奏中,对于如何更好的把握到传统民间乐曲的风格,还需演奏者大量地聆听其具有代表性演奏家的演绎,要仔细地揣摩其演奏风格等等。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积极的参与到当地的采风实践中,从而获得更直接的体验。”

——2022级古筝专业研究生

高金怡

“当我聆听完著名演奏家、教育家吴玉霞教授的《中华音乐文化的情感认同》的讲座后,学习到了许多知识,受益匪浅。吴教授在讲座中讲述了她接触中华民族音乐和学习器乐的丰富经历,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音乐知识。吴教授还在讲座的结尾演奏了一首动听的乐曲,把讲座推上了高潮。一段《妙音天舞》仿佛真的能感受到仙女在翩翩起舞,令我们身临其境的同时,也让我们对于这一地区的音乐风格从听觉上有了清晰的认知。听完讲座,我感受到了中华音乐的浓厚底蕴,并且让我有决心继续在中华民族音乐的道路上持续探索。”

——2022级二胡专业本科生

王静凡

“要培养中华音乐文化的情感认同,就要从乐者心境、琴房训练、舞台实践、文化传播四个方面入手。从'练琴及读谱’方法出发,吴老师提倡勤学苦练与智慧并存,要用科学的方法读乐谱,其次是慢速练习,慢速练习是每个学琴者琴房训练的必经之路。吴老师也提倡学生们在练琴时需养成良好的练琴习惯,要用积极的态度去动脑思考,因为科学的练琴方法可以使学习事半功倍。总而言之,吴老师分享的练琴建议对我今后的习琴之路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吴老师的讲座干货满满,希望有机会还可以再聆听吴老师的讲座!”

——2021级琵琶专业本科生

杨梓莘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