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心智模式:你的底层操作系统

 蔚蓝8yvdz1pss8 2022-11-09 发布于内蒙古

话说有一个著名的,有关教育的奖项,叫「一丹奖」,创办人是腾讯的联合创始人陈一丹。它虽然只针对教育设奖,但是它的奖金却比诺贝尔奖高出好几倍。奖金有三千万港元,外加一枚纯金奖牌,这金额几乎是诺贝尔奖的三倍半。老大一笔钱。那么,第一次拿到这个奖项的人是谁呢?

是斯坦福大学教授卡罗尔·德韦克。他最著名的学术成就,就是提出了「成长型心智模式」的概念。
这是一个价值3000万港币的概念。
不过,我们今天先不说这个概念,我们先把「什么是心智模式」搞明白,然后再来说「什么是成长型的心智模式」。
我在网上查了挺多有关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的内容,内容林林总总,说法千奇百怪,要么是他们写的太深奥,要么是我太笨,总之我都没看的太明白。但是在所有的解释中,我都感觉出来,心智模式,仿佛有一种「自动化」的属性。
所以,我自己给心智模式下个定义:所谓心智模式,是一个人以对自己成本最低的方式,去应对世界的方法。
我来解释一下是啥意思。
首先,无论心智模式如何,它都是为了帮助应对这个世界的。我们先用我们的心智加工这个世界,然后再根据加工的结果来应对这个世界。比如,在心理学上的几种常见的心智模式(绝对化、应该化),都是我们应对世界的方式:
在绝对化的心智模式下,这个世界只有好坏之分善恶之别,一个人如果不是德艺双馨,那就应该被千刀万剐。在绝对化心智模式的操控下,一个人会很像一个孩子,冲动,易怒,对别人的判断总是阴晴不定。
而在应该化的心智模式下,一个人很难理解「事实和偏好」之间的区别,在Ta的世界里,那些不符合某些偏好的东西,哪怕是事实,也无法接受,这些人往往表现的很像愤青,看哪哪都不顺眼,只要不符合Ta心中的『应该』,那就要怼天怼地怼一切。
其次,心智模式是我们回应这个世界成本最低的方式。在这里的成本,指的是我们的思考成本。
不得不说,咱们人类的大脑真的是不喜欢思考。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体重不到身体的十分之一,但耗能却超过了全部的五分之一,这玩意要真的全速跑起来,咱们早饿死了。
既然我们不善于思考,那么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如果能用到过去的经验,那就最好用起来,久而久之,某一种思考方式所对应的神经元之间,就形成了更紧密的链接。如此,下次遇到相似的问题,你还是这么思考。于是,一个增强回路形成了,你越这么思考问题,你就越这么思考问题。
这就成了你的心智模式。
写到这里时,我反观自己,也发现自己有很多属于我自己的心智模式:
比如,在一段关系中,我恐惧冲突,所以我一般不愿意表达自己要什么,「随便」是我的口头禅。当出现冲突后,我倾向躲开关系,这对我来讲,成本更低,更容易做到。
再比如,面对工作上的挑战时,我总是更倾向于用时间来「硬怼」。这是因为在过去几十年的经历中,只要努力,问题基本都可以解决掉。努力,虽然辛苦,但是对于我来讲,属于思考成本更低的方式。而正儿八经找到个有经验的过来人问问,在我这反而成本更高,因为我不想让别人看到「我不会」的样子,这,也是一种心智模式。
再再比如,面对那些「让我意识到我自己并不好」的东西时,我会躲避,这些东西包括但不限于:老板的批评,读者的意见,同事的意见,当然,还有某些考砸了的考卷。这些事情都会让我意识到我并不完美,我就会躲开他们。我知道,这其实拦住了我接受反馈的道路。它也在我人生的最核心要面对的「挑战清单」第一列。
说完了到底什么是心智模式,我突然想到了梁宁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大意为:
我们之所以学了那么多东西,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可能是,我们学会的东西,都是知识和技能。如果把你比作一部手机,这些东西顶多就是几个APP。你能盼着几个APP改变你的人生么?真正能改变你人生的,是底层的操作系统。
我想,今天我们说到的心智模式,就是一种操作系统。
古希腊哲学家爱比克泰德有句名言:人不是被事物本身困扰,而是被关于它们的意见所困扰。
而这些意见,都来自于我们的心智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