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三一轮:逻辑知识复习

 阅读美丽星空 2022-11-09 发布于山东

2.1“逻辑”的多种含义 》导学案

__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 心 素 养

1.描述与分类:逻辑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

2.解释与论证: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3.预测与选择:形式逻辑的特点

4.辨析与评价: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

2.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教学重难点】

1.把握逻辑的不同用法,区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2.理解推理对形式逻辑的重要性。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一、“逻辑”的不同用法

1.“逻辑”的多种含义

(1)“逻辑”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               ”,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逻辑学研究的对象:“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             ”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3)逻辑学研究的目的: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               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2.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1)含义: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        视为狭义的逻辑学,而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                     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形式逻辑特别关注推理问题。其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      的规律和规则。

(3)意义: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             。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议题探究】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他不是老年人,所以,他是年轻人。”这个推理正确吗?说明理由。

2.“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其中,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又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1)请你根据上述“逻辑”的不同含义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2)狭义逻辑学特别关注推理问题,你能举出一个推理的事例吗?

【议题探究】

1、答案:这个推理混淆了前提和结论,位置错误。正确的表述应该是:他是年轻人,所以,他不是老年人。
解析:

2.答案:(1)①“逻辑”指规律。如“按照历史的逻辑”。②“逻辑”指逻辑规律与规则。如“作出合乎逻辑的结论”。③“逻辑”指思维方法。如“以合理的逻辑解决学习中的问题”。④“逻辑”指逻辑学。如“普及逻辑知识”。

(2)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所以,张思德同志的死是比泰山还重的。

解析:解析第(1)问直接调用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考查学生用事实论证观点的能力,答案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应结合生活经验及相关学科知识举例。

《 2.2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导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

核 心 素 养

1.描述与分类: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排中律的内容。

2.解释与论证:遵循矛盾律的原因,矛盾律与排中律的关系,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

3.预测与选择:矛盾律的思维规范,排中律的思维规范,同一律的基本要求及思维规范。

4.辨析与评价: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

1.科学精神:正确理解矛盾律、排中律、同一律等相关知识。

2.公共参与: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议题一I同一律:思维的确定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      的思维。要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事实与规律,必须让思维确定下来,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能游移不定。这就要遵循同一律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          来表示同一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

(3)要求: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      。不能混淆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故意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所犯的逻辑错误叫作“偷换概念”或“偷换论题”。

(4)误区:在不同的时间或不同的条件下,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概念或判断,同一律并不要求它们一定是同一的。同一律并不否认认识对象的          及其变化和发展。它所反对的,只限于在时间、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任意变更概念或判断。

议题二I矛盾律:思维的一致性要求

(1)作用:合乎逻辑的思维是具有一致性的思维。要避免思维出现不融贯一致的逻辑错误,就要遵循      的要求。

(2)内容:通常用公式“A不是非A”来表示矛盾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        

(3)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成立。违反矛盾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

(4)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

①思维中出现的自相矛盾不同于唯物辩证法所讲的事物的   

矛盾。

②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此事物可以变成彼事物。从不同时间、不同方面对同一事物所作的相反论断,并不是        的。

议题三 I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

1.排中律的含义:逻辑思维既要排除        的逻辑错误,也要反对在“是”与“非”之间骑墙居中,在矛盾关系的论断之间持“两不可”的态度。这就要遵循排中律的要求。

2.排中律的通用公式: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排中律的内容。这个公式的意思是说,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    ,其中必有一真。

3.遵守排中律的要求: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断定它们都不成立。违反排中律要求的逻辑错误叫作“      ”。

4.排中律意义:矛盾律表明,论断“A”和“非A”必有一假;排中律进一步表明,“A”和“非A”必有一真。识别与把握“A”和“非A”这种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的矛盾关系,对于提升        能力有重要意义。

5.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是形式逻辑的        。只有遵循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才有可能成为科学的思维,而违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思维,不可能是科学的思维。

【判断纠错】

(1)排中律的基本内容通常用公式“A或者非A”来表示。            (   )

(2)对同一对象形成的论断“A”和“非A”同假或同真。            (   )

【议题探究】

1.分析下列说法是否违反了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如违反,说明违反了哪条,犯了哪种逻辑错误。

(1)他的意见基本正确,一点错误也没有。

(2)深夜,远远望去,整个大楼漆黑一团,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

(3)当报刊上讨论“青年人应不应该有个人志愿”时,有人写了一篇文章,标题是:有个人志愿不好,没有个人志愿也不好。

(4)有人在评论一篇文章时说:“这篇文章的观点不能说是全面的,也不能说是片面的。”

2.某天,一辆小轿车被盗,公安机关经过半个月的侦察,确定犯罪嫌疑人是甲、乙、丙、丁四人中的一人。在审讯中,四人口供如下:

甲:车不是我盗的。

乙:车是丁盗的。

丙:乙于五天前找人卖被盗的车。

丁:盗车的不是我。

(1)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请问盗车的是谁?

(2)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则盗车的又是谁?

【判断纠错】

1√  2 ×

【议题探究】

1.答案:(1)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基本正确”与“一点错误也没有”是自相矛盾的。
(2)违反了矛盾律,犯了自相矛盾的逻辑错误。“整个大楼漆黑一团”与 “只有楼上东头的一个房间还亮着灯”是相互矛盾的,出现了对自身的否定,因此是错误的。
(3)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题中把“有个人志愿”和“没有个人志愿”都进行了否定,违反了排中律。
(4)违反了排中律,犯了两不可的逻辑错误。题中把“全面”与“片面”都进行了否定,是两不可的一种表现。
解析:

2.答案:(1)甲是盗车的人。因为乙、丁供词相互矛盾,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供词是真,根据排中律,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所以这唯一的真话在乙、丁中,则甲、丙的供词为假。由于甲说的话为假,所以甲是盗车的人。
(2)乙是罪犯。因为假定这四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假话,根据矛盾律,两个相互矛盾的思想不能同真,其中的必有一假,所以乙、丁中必有一句假话,则甲、丙说的是真话。由此可知,丙说的话为真,则乙是盗车的人。
解析:

《4.1概念的概述》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素养目标

1.知道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2.理解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科学精神:理解内涵和外延统一,掌握基本规律;理解概念思维形式反映事物本质属性。

公共参与: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一、概念的含义

1.含义:

(1)属性及其划分:

①属性:事物的          统称为属性。事物的属性分为        和非本质属性。

②本质属性:一事物成为自身并使该事物同其他事物区别开来的          

(2)概念的含义: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        

2.表达形式:

(1)表达形式:    

(2)语词的多样性:① 语词形式多样:同一个概念可以有多个语词表达;

②表达内容多样:同一语词在          可以表达不同的概念。

二、概念的基本特征

1.内涵:

(1)含义:所反映的事物的        ,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

(2)性质:说明事物究竟“是什么”。

2.外延:

(1)含义:具有概念所反映本质属性的事物的    

(2)性质:说明概念所反映的那种事物          

3.概念之间的关系:

(1)实质:不同概念在所指范围上的关系。

(2)关系:

①相容关系:在范围上具有相同的部分。


②不相容关系:又称为全异关系。


【议题探究】

1.法国大作家雨果,有一次出国旅行,走到了某国边境。宪兵要检查登记,双方进行了一番问答。“姓名?”

“雨果。”

“干什么的?”

“写东西的。”

“以什么谋生?”

“笔杆子。”

于是,宪兵在登记本上写道:“姓名:雨果。职业: 笔杆贩子。”堂堂的大作家竟然成了笔杆贩子。

(1)运用概念的有关知识,分析宪兵为什么会闹出笑话。

(2)雨果是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 “法兰西的莎士比亚”,是法国浪漫主义作家的代表人物。“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是否存在种属关系?

2.有人将“选票分为赞成票和反对票”概念的外延关系画成下图。这种画法对吗?为什么?如果不正确,正确的图示关系应该是什么?


3.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只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

请你结合概念的基本特征,分析这一观点。

【课堂探究】


1.答案:(1)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写文章获得稿费维持生计,外延所指的对象是“作家”。宪兵所理解的“以笔杆子谋生”,内涵指的是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外延所指的对象是“笔杆贩子”。所以闹出了笑话。
(2)“作家”与“浪漫主义作家”之间存在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
解析:(1)考查学生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的理解。由“法国大作家雨果”“写东西的”可知,雨果所说的“以笔杆子谋生”指的是靠写作谋生。由“笔杆贩子”可知,宪兵认为雨果以贩卖笔杆子为生。宪兵没有正确理解“以笔杆子谋生”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故闹出笑话。
(2)考查概念之间的外延关系。“作家”是属概念,“浪漫主义作家”是种概念,二者之间是属种关系,而非种属关系。

2.答案:不对。子项的外延之和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选票除赞成票和反对票之外,还有弃权票,“赞成票”和“反对票”的外延加起来,其外延之和小于“选票”的外延,犯了“划分不全”的逻辑错误。“赞成票”和“反对票”这两个概念的关系应是反对关系,正确的图应是:


解析:本题考查对概念之间关系的认识能力。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题中图示把“赞成票”和“反对票”两个概念关系表示为矛盾关系,是错误的。

3.答案:概念就是通过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而反映事物的思 维形式,其中,概念的内涵是反映事物“质”的规定性,概念的外延揭 示的是概念“量”的规定性。“狭义的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 的人类全部精神现象”,这是对狭义的文化的内涵的准确描述,揭示 了其实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内容”仅仅描述了狭义的文化的外延一方面的内容,狭义的文化的外延还 应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等非意识形态的内容。

解析:本题考查概念的基本特征。概念的基本特征包括概 念的内涵和外延:内涵是从质的角度揭示概念所反映事物的本质属 性;外延是从量的角度揭示事物的范围和对象。只有准确掌握了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实质。据此分析材料中狭义 的文化这一概念即可。

《 4.2明确概念的方法》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任务

知识目标

1.理解定义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内涵。

2.理解划分的方法明确概念的外延。

3.懂得任何概念都是内涵和外延的统一。

1.一个统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统一。

2.两个方法:定义的方法和划分的方法。

3.四点要求:下一个正确定义有两点要求,作出正确的划分有两点要求。

4.七个规则:下一个正确的定义应遵循四个逻辑规则,进行正确划分应遵循三个逻辑规则。

【框架体系】


【知识梳理】

议题一:明确内涵的方法

1.定义:

(1)性质:从内涵方面明确概念的        

(2)要求:用          揭示概念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3)构成:被定义项、定义项和        

2.定义的方法:

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是:            

3.下定义的要求:

(1)具备相应的科学知识,正确地认识对象,把握其        ;

(2)遵循必要的逻辑规则:

①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    必须全同;

②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        ;

③定义一般不能用    形式;

④定义不能用比喻。

   在一个正确的划分中,“母项”与“子项”在外延上具有属种关系,而“子项”与“子项”之间具有全异关系。上述说法是否准确?

提示:划分的母项与各子项具有属种关系。划分后的种概念具有属概念的属性,分解后组成部分不具有整体事物的属性。划分后的子项可以用母项的名称去指称,而分解后的部分则不能用整体的名称去指称。

议题二:明确外延的方法

1.方法:划分

(1)性质:从    方面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是把一个  分为几个种的逻辑方法。

(2)构成:母项和子项。

2.要求:

(1)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        ;

(2)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

①子项的        必须等于母项的外延;

②同一次划分只能用          

【议题探究】

1.下列语句中的定义和划分是否正确?请简述理由。

(1)期刊就是每周或每月定期出版的出版物,可分为文学期刊、非文学期刊和外文期刊。

(2)商品就是劳动产品,包括自用产品和用于交换的产品。

2 .如果下列语句都是明确概念的逻辑方法,它们是否正确?为什么?

①木材就是木料。

②逻辑学不是心理学。

③语句分为主语、谓语等。

④电视机可分为彩色电视机、黑白电视机、进口电视机三种。

⑤一年分为春、夏、秋、冬四季。

【议题探究】

1 .答案:(1)①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②划分不正确,违反了“每次划分必须按同一标准进行”和“划分的各子项应互不相容”的规则。
(2)①该定义不正确,违反了“定义项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的逻辑错误。②该划分不正确,犯了“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违反了“划分后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的规则。
解析:下一个正确的定义,要遵守必要的逻辑规则: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定义不能用比喻等。划分是明确概念的一个方法,一个正确的划分必须充分了解概念所反映的对象之间的客观关系,同时必须遵循划分的逻辑规则:子项的外延之和等于母项的外延;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划分应该逐级进行,不能越级。本题(1)(2)句中的概念无论是在定义上还是在划分上都是不正确的,明确了这一点,再结合定义和划分的规则分析说明即可。

2 .答案:①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含被定义项的规则,犯了“同语反复”的逻辑错误。

②不正确。违背了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必须全同和定义一般不能用否定形式的规则,犯了“定义过宽”和“否定定义”的逻辑错误。

③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④不正确。违背了在同一次划分中,只能用同一个标准及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的规则,犯了“划分标准不一”和“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⑤不正确。这是由整体到部分的分解,并非从属概念到种概念的划分。

解析:本题考查定义和划分的规则。答题时,需要先根据每个语句的语境判断是定义还是划分,然后调用定义或划分的规则对相关语句进行判断分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