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年,记忆开始的地方 / 6.1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六一特刊

图 / 堆糖

本期作者:

古园静寂、素心若雪、杨露美、宁宏翎、爱在江南、莫非、水秀玲珑、徐为富、春雨、向阳花、蛰居斋主、汪荣照

☆写在六一

文 / 古园静寂

忘了。真的忘了

这次遗忘,我把童年丢了

女儿问我一毛钱的价值

老冰棍融化得很快

小人书翻到残破

以及一周打牙祭的诱惑

她认为都是骗局

丢呀丢呀丢手绢

女儿不知道这是一首怎样的歌曲

她傻傻地看着我

仿佛看一个来火星的怪物

很多人开始寻找,力图挽回

海魂衫,红领巾

泛黄照片里的老建筑

一次又一次被当作道具

假女娃,丁丁猫,赵鸡子

熊猫,土狗……

亲切的称呼被粉笔写在土墙上

今天,我们再次相见

彬彬有礼,彼此陌生

今天六一。我要以女儿的名义

吹五彩的气球

抱一个毛茸茸的布娃娃

吃满满一碗甜品

安慰我贫瘠的童年

……

☆童趣

作者:素心若雪

低矮的草房

泥巴砌的围墙

村头的那条小河

两岸肥美的田野

都是装满童趣的地方

七月的流火拥吻着大地

田野里的庄稼

刚刚被偷袭过

娇羞的低着头

几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

挎着小筐

跟在大人的后面忙碌着

田垄上的野菜也逃不过她们的眼睛

即使汗水浸透了衣裙

泥土裹满裤腿儿

晒得通红的脸蛋上

也依然绽放着灿烂的笑容

那黑黝黝的黄豆粒儿大的野果啊

可是她们的最爱

大把大把的放到嘴里

甜中带着酸

酸中裹着甜

多情的玉米叶子啊

舍不得女孩们的离去

时不时的拉扯着女孩的胳膊

撒满金光的河面上

映影着丰收和喜悦

那响雷都打不断的笑声

渐渐消融在充满希望的晚霞中

☆那年盛夏,我还没长大

文 / 杨露美

嘴里的泡泡糖还没嚼

就吵着再买一颗

好与伙伴分享

长绳皮筋忘在谁家

这是我们的小时玩具啊

曾陪我们走过多少个春秋冬夏

小时的玩伴又在哪啊

昨晚梦里大家聚在一起笑哈哈

大白兔吃多要去拔牙

偷偷告诉我妈妈放在哪啦

我还想去尝尝它

妈妈睡前抚摸我的头发

装睡着的我偷听她说我总会长大

假使我快快长大

我的梦想还会是它——

当老师还是画家

以前理想很是远大

科学家是远不可及的梦啊

偶尔憧憬一下变化

还是选择心中的它

我会努力去实现它

记忆中的小卖部样样都是齐全

各种各样迷花眼睛

在教室诉说长大

以后就不用管我去哪里啦

音乐偶尔放着常回家

直到那年离开了家

野心时常勾引你忘记它

生活却会催你早点回家

每每想起童年盛夏

都像一朵被春风治愈的花

忘记哪天我突然长大

最后一次抱布娃娃是什么时候啊

课铃、升旗仪式和九点睡吧

每天那句作业写完了吗

就是这样度过盛夏

简介:杨露美,97年不一样的小仙女,希望人生可以先苦后甜。

☆忆童年

文 / 宁宏翎


记得很早以前,
我把母亲当作天。
跟着妈妈身后乐颠颠,
盼穿花衣裳过新年。
哭着被哄进幼儿园,
出园灿烂一张脸。
牵起衣服角,摆开龙门阵,
叽叽喳喳欢乐声冲上天。

记得是那童年,
我把教师当作天。
跺在老师身后做鬼脸,
调皮一声跑溜了烟。
两个小伙伴搭花轿,
架起小嫁娘的笑脸。
呶嘴吹喇叭,跺脚踩鼓点,
长大后羞羞答答成三角恋。

童年,童年,
天真的蜜甜。
童年,童年,
人生的起点。
人们的记忆深处,
都藏有幸福的爱恋。

☆我小时候

文/爱在江南

我小时候生在农村,田地还是集体制,父亲在镇上上班,我和母亲在乡下生活。那个时候爷爷奶奶已经过世了,弟弟们还没岀生,大人们白天晩上都要岀工,无暇顾及小孩子太多。我们的小村子也就四户人家,三家王姓,一家吕姓,共同生活在这个叫阮围孜的地方。围孜很小,听说是当年阮氏家族修建而成,后来却没落了。阮氏为了防土匪,围孜一圈是池塘,只留一个进口,大约一米五宽,后来有高人路过,说这围孜就是一个桔子,进口的地方是桔子把,这地方是风水宝地人丁兴旺。我反正不明白,印象中没有被洪水淹没过,大人们说是抬地,水涨围孜涨。

因为没有大人看管,母亲是不允许我随便离开围孜的。围孜东边是吕姓人家,我是他们家的常客,那家的老太太我叫她奶奶,清楚记得七岁那年,有一天奶奶拿出来好多糖果给我吃,从来没有人一次给过这么多花花绿绿的东西,我问她哪来的,奶奶说女婿送来的,我飞奔回去告诉问妈妈:妈妈,你有没有女婿,女婿会送糖果来。妈妈听了哈哈大笑,她说以后会有的。我是有点傻,七岁了还不知道女婿是什么。

不只是傻,还很贪吃,那个缺吃少穿的年代,记忆总是会跟吃的东西挂钩。奶奶虽然疼我,我却经常会祸害她。初冬季节,奶奶会在厨房顶上晒萝卜干,茅草的屋顶常有窟窿眼,拿竹竿一捅,簸箕就被捅翻了,那些半干的萝卜条吃起来甜丝丝的,这事我最少干了四五次,记忆里奶奶从来没有骂过我。夏季的下午奶奶会抓把米煮一下捞起来装在罐子里再放进灶台里,等她傍晚从菜地回来,那些零星的草木灰正好会将粥温好。我闲啊!我无事可做,每天领了小伙伴们趁着她不在,将罐子拿出来把粥吃掉再放进去,持续十几天都相安无事,那天吃完粥我把罐子顶在头上玩,拿树枝敲,后来干脆把它扔进围孜的池塘里,罐子在水面上翻了一下没影了,得,闯祸了。傍晚时分奶奶回来不一会儿就找我家来了,我妈妈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奶奶嚷着:肯定是你家孩子干的,围孜里的小孩就她胆肥,赶紧的找人给我把罐子捞起来。你吃就算了还把罐子扔了!等母亲反应过来,我早就跑没影了。

有关与吃的记忆,前排三妈家的秀姐比我大三岁,她上面三个哥哥,是一个受宠的主。每天傍晚三妈做饭都要给她烤一块锅巴,焦黄焦黄的,撒上白糖,偏要拿出来,嗄吱嗄吱地嚼给我们看,那个馋人哦!前几年回老家见到秀姐说起锅巴的事,我说,秀姐,现在让你娃托着锅巴那样吃,我让我娃去给她抢了你信不信!大伙哄堂大笑。

其实我家还算可以,半大的小鸡仔,我说要吃,母亲炖煮了也才一小碗,我一个人一顿就吃了,这事后来几个村的人都知道了。母亲拿四个袁大头换成四块人民币,买那种红色带白点的灯芯绒给我做成小褂穿,村里人说乡长的女儿才能穿得上,我哪知道乡长是什么。至于我父亲拿了蜂蜜回来,母亲调起来炖鸡蛋羹,唉呀没办法吃,甜腻了。送去给二妈家的荣花,三口两口就干掉了。后来又成了吵架的筹码,她吃了我的蜂蜜炖鸡蛋,我吃了她家大哥从城里带回来的苹果,都要吐出来。

那时候的鸡崽都是自己家老母鸡孵的,有一年妈妈和二妈一前一后各自都孵出一窝。一模一样的黄色小鸡儿,毛绒绒的,那是我们的宝贝,大人看不见我就抓一只来,放手里放床上放兜里,我亲它抚摸它,按着头让它喝水。那天一个不小心,一脚踩着了一只鸡儿,马上就扁了。唉呀赶紧找来葫芦瓢盖上,弄个树枝在上面敲,嘴里不停念叨:打鼓救鸡打鼓救鸡。折腾半天也没救过来,怎么办?妈妈回来会数数的,怎么办?有了,二妈家有呀,一模一样的呀!飞奔过去抓一只来,反正谁家也不上锁。

把抓着的鸡儿带回家来放一起,鸡娘啄它,它闭着眼睛,叽呀叽呀的叫。母亲到家问我,这鸡儿怎么总有叫?我说不知道,我怎么会知道。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母亲拎了鸡笼,二妈也拎了鸡笼岀来,两家一起放岀鸡来,只见我家这边的一只鸡儿朝着二妈家的鸡娘撒腿飞奔而去。得,露馅了!等着挨揍吧!

我小时候比男孩更要淘气,爸爸单位里有个叔叔三十几岁没有成家,非常爱干净。总有叔叔阿姨逗我们,谁去爬到那个爱干净的叔叔床上,给买西瓜吃。跑在前面的总是我,我去了鞋子不脱直接窜到他床上,动作麻溜的谁也抓不住,每次我离开之后那个叔叔就去洗床单,我却乐此不疲。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那个爱干净的叔叔都不知道现在怎么样了。那个吃我蜂蜜炖鸡蛋的荣花妹妹,她的女儿大家都毕业了。那年回家,她特意带了儿女和妹夫来探望,小时候的伙伴,而今头发都开始白了,四目相对泪眼朦胧,紧紧拥抱半天舍不得分开,这是小时候一起长大的人啊!

我小时候,很简单,也很快乐!

2020.06.01于景宁

☆乖

文 / 莫非

我母亲讲,我小时候两三岁时,跟着外公外婆生活,外公为哄我听话常说:小弟真乖。

在那些清贫的日子里,外公常常去河里抓鱼回来煮汤给我补营养。我不知道怎么表达他的好,就学他们说,外公真乖,每天给我喝鱼汤。

如今外公外婆都离开我好多年了,想起来颇为伤感  。

☆童年的歌声

文 / 水秀玲珑

童年的时光,最欢乐的是雨季,最喜欢的是下雨天,躲在屋檐下听雨。

燕子贴着地面上的泥土掠过,蜻蜓在豆角架上翩飞,那些小昆虫们躲在花叶子下面窃窃私语。不一会儿,乌云层层叠叠的密集,闪电像一把剑,紧接着雷声自远而近袭来。

我正想着雨后去菜园子里套蜻蜓,嘴里不停地唱着歌儿,越唱越大声。西屋里病着的爷爷呵斥着我,嫌我太吵了。可是我偏是喜欢下雨。起初,雨点稀疏,奶奶顶着雨去收拾柴禾,踮起小脚走路,颤颤巍巍地抱了一屋子柴禾。

母亲把新孵出的小鸡仔装在纸箱子里,怕它们被雨淋湿了。那些小鸡仔一团毛茸茸的嫩黄的羽毛,叽叽喳喳地叫着,它们争着抢着洒在盒子里的小米粒,张开尖尖的小嘴仰起脖子喝水。

母亲是笑眯眯地看着那些叼食米粒儿的小鸡仔,脸上溢满温柔。

雨声滴滴答答,打在屋顶上,窗玻璃上流淌出一道道水印。池塘里的青蛙也呱呱地唱起来了,和着雨的节奏。

那些时光温馨而静美。


☆戽魚 

文/ 徐为富(江苏射阳)

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我的家乡还末实行"水改旱"。水稻种植模式当年收割后,要留空白茬等下年再栽植水稻,而水田里的小魚小虾資源丰富,自然成了那个特殊年代农家桌上免费的美味大餐,深受人们的喜爱。

一九六五年的五月,我刚十二岁,正在射阳县邵尖小学二年级读书。记得有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大人们都到生产队劳动挣工分了。我在给家中猪子割猪草的途中,意外发现一个决囗有小草魚在游动,非常高兴,顿生好奇,立即快步回家拎了一个水桶,並赤脚下田,开始迭坝戽魚。由于自已年幼,逮魚又没有经验,前后共折腾二个多小时的时间,好在收入可观,约有五、六斤的大小草魚,装满了我的小水桶,但我也成了一个滑嵇可笑的"泥猴子",脚上也不知什么时候划了一个大口子,走路还淌着血呢。

当天晚上,妈妈烧了一顿可口的"红烧魚"。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兴高釆烈品尝这新鲜美味佳肴时候,我受到了父母亲和家人们的表扬,现在想起来心里还是甜丝丝的。

☆一碗猪油

——谨以此文怀念我的姥姥

 “ 六一”对有的人来讲,是一副灿烂的图画;但对有的人来讲是一部厚重的书。有姥姥陪伴的我,童年是墨池里开出的一朵白莲花。

记得在我四五岁的时候,随父母参加油田会战一起来到江汉油田(湖北潜江)。那时的日子很是清苦,住席笆房,多数日子以清汤寡水裹腹,这种情况当时不止一家,绝大多数家庭亦如此。

依稀记得那时的父母工作很忙,我整天跟在姥姥的身后,黏着她不放。姥姥是一位三寸金莲缠脚的小老太,却有着男人般坚强的性格。

有她的陪伴,我就觉得有了依靠,她常常讲一些我从所末闻的老故事,让我猜迷语,频频嘱咐我千万别去坑边玩耍(湖北水面多)。有了她的陪伴 即使去打酱油的路上我也是蹦跳着走路,羊角辫不停地在头上晃动,姥姥是我童年十分依恋的人。

姥姥非常能干,每天操劳做全家人的饭。光阴荏苒,岁月如梭 ,几十年的时间仿佛一个转身就过去了。但有一件事一直萦绕于怀,每每想起,心潮涌动,也只有用泪眼婆娑来回报陪伴我长大的姥姥了。 

当时居住条件较差,席笆房具有易燃性,为了确保安全生活,公家统一将天然气管线装在家门口对面的马路旁边做饭,路宽约5米,毎次在马路那边做好饭再端到这边家里吃。记得有一次,家里买了点肉,瘦的炒菜,肥的拿来炼油。姥姥因忙着做饭要把刚炼好的猪油端回来,由于盛油的小搪瓷碗太薄了,我看到姥姥一改平日轻松的面色,一脸坚毅地迈着三寸金莲的小脚步急匆匆地走过马路,进了家门小心翼翼地把装有滚烫猪油的搪瓷碗往桌上轻轻一放,用力甩了几下手。我马上跑上去看,只见姥姥右手的食指烫起一个蚕豆大的水泡,“姥姥您怎么不把碗丢掉呢?”我心疼地大哭起来,“没事儿!”说完姥姥又去做饭了。事后我怨姥姥:“手烫成这样,为什么不松开手啊?”姥姥说:“小丽,这碗油咱们能吃半月呢!”是的,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粮靠粮本,穿衣靠布票,吃肉也要凭票供应,平时难得吃上一顿肉,这碗油就显得十分珍贵了。

童年对我而言,清苦而充满快乐,愿在天之灵的姥姥能够听到我对她的祝福,姥姥,下辈子我还做您的孙女。

                                        2020.5.31









☆小时候的一点儿糗事

 文/向阳花

我奶奶是个老迷信,持斋念佛。奶奶保存了几本经书,就连很亲近的我也不能碰。总是偷偷的一个人看。

她自己不沾腥荤,还要求我们也不能吃肉。她说,吃了肉,将来到了阴间,就要偿还,吃四两要还半斤的。她还说什么,阴曹地府过奈何桥,下油锅,打入十八层地狱的骇人的故事。如此这般,还有好多。

有一次雨后,我跟伙伴们在小水沟里摸到了几条小鱼,喜得屁颠屁颠的到家让母亲做了吃。要知道,那在我幼年时,是一种多么高级的美味呀!可真倒霉的很,没走到门口,就让奶奶碰见给夺了过去,放生了。

奶奶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洗洗脸,整理好衣服,点上几炷香,放好蒲团,面对神坛,跪在蒲团上面,双手摁着膝盖,低着头,并微微的点动着,嘴唇好像说话的样子,抖动着,发出微弱的声音,就像小学生默读的那种情形。我请知道奶奶斗大的字,认不得一升的,怎么会说经书呢?但她是非常虔诚的,每天如是。遇到过节或过年,她跪的时间更长,念的时候更大。这个时候,我要是看她念经她是不反对的。可只有一次,我禁不住问奶奶说,“奶,你嘴里说的是啥呀?你大声点,让我听听!”其实,我是故意问她的。可奶奶识破了我的阴谋,很不满,但没有发作,只是说着“去!去!……”,把我推到了一边,自己继续念她的经了。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问她这些事儿了!

☆灰色的六一儿童节

文:蛰居斋主

大多数儿童,都有过金色灿烂的童年,而我在当兵的严父的管束下,感觉几乎没像其他人家的小孩一样顽皮淘气快乐地生活。

四五岁的时候,与父亲相向而睡在一张床上,手不能放在被子外面,脚不敢乱动或蜷缩着,只要一动立马两个手指掐在腿上,疼得钻心,所以到现在睡在一尺宽的被子里也不动弹一下,胸口放个东西到醒来都不会掉,规规矩矩,一成不变。

上小学的时候,流行踩高脚蹬,即“高跷”,我家里是不允许有的。一次借同学的学着走了几下感觉会走了,就与比我大三岁的人边走边碰撞,看谁先摔下就输了,没两个回合我就被撞下狠摔在地上,右手脱臼了。当时疼得哭回家,一想告状让父亲出口气,二来也要到跌打郎中那里去接腕子,不成想刚进家门,父亲就不分青红皂白又打又骂,所以从此后再不敢与同学一起玩耍,即使在学校吃亏受气了,回家也不敢说,反正说了还要多挨一顿打,不如敬而远之。因此在严厉的雷霆风暴管束下,我以后走上了社会都是沉默寡言,循规蹈矩,性格内向,蛰居斋主就是我的化身。

后来做了父亲,再后来做外公了,我一直对女儿及外甥们都主张顺其天性自然发展,不说百依百顺也是尽量迁就,但不溺爱。尽可能地使其童心率真,活泼烂漫。特别是外甥和外甥女,尽量抽时间挤功夫儿陪TA们逛公园和游乐场,想把我儿童时缺失的乐趣都补回来。

虽说棍棒底下出孝子,骄纵溺宠多败儿。我能理解严厉的父亲良苦的用心,但总感到没有天真无邪的童年始终是个遗憾。愿天下所有的儿童开心快乐每一天!祝小朋友们六一儿童节快乐!

于2020年6月1日









☆童年糗事

文 / 汪荣照

又是一个儿童节,每个人都要经历童年,我也经常会回想童年时光的一些趣事。

童年的我是一个调皮捣蛋的坏孩子,喜欢整人。经常会和几个“坏孩子”在一起琢磨干一些损人不利己的荒唐事。

记得让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有一次我们几个人在一起琢磨晚上去一条泥巴小路上干一件缺德事,因为白天这条路上来来往往的人多,晚上这条路基本不会有人经过,所以晚上更好办事,不会被人发现。

那天晚上我们几个人一起来到那条小路上,我们用小铲子在路中间挖了一个大约直径30厘米、深度50厘米左右的圆形土坑。坑挖好后我们在里面放上了事先准备的一些牛粪,这个坑里几乎一半都是牛粪。放了牛粪后我们再用树枝和一些瘦小的小木棍放在上面,再用塑料纸将整个坑盖住,最后在上面放上一层泥巴和树叶,让人感觉不到那里有坑。等全部弄好了以后就盼着有人经过那里。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几个就一起去了那里,躲在一个角落里,看谁能从那里进过,等了半个小时左右,一位中年大叔扛着锄头正往田地里去干活,走到那里突然一只脚踩进了我们挖的牛粪坑,人都摔了一跤,脚上也踩满了牛粪。当时大叔是火冒三丈,出口大骂。我们躲在角落里看见大叔这样都乐的合不拢嘴。到现在回想起来,我都觉得那时太幼稚了。

类似这种的荒唐事我的童年时期干过不少,虽然觉得那时不应该这么做,但有些事回想起来自己还是会难免一笑。





 

香落尘外书斋——香落尘外平台团队


总编:湛蓝       

名誉总编:赵丽丽

总编助理:无兮     特邀顾问:乔延凤  桑恒昌

顾问:刘向东\蒋新民\李思德\王智林\张建华\李国仁\杨秀武 \骥亮

策划部:

总策划:崔加荣      策划:暖在北方 胡迎春

主编:烟花    编辑:莲之爱 朱爱华  陈风华

美编:无兮    ETA   

编辑部:

总监:徐和生         主编:清欢

编辑: 风碎倒影   连云雷  

播音部:

主播:魏小裴  自在花开   眉如远山   西西

这是一个有温度的平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