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绣川书院讲历史 / 张宏文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图 / 文 & 张宏文 

在学习贯彻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时,青白江区文体和旅游局主办、区文化馆、区图书馆承办的“历史文化散文创作”座谈会,在“讲好青白江故事,深度挖掘天府文化”前提下,于2021年9月17日下午在城厢绣川书院举行。座谈会有绣川文澜社成员和金堂文友40多人参加。

青白江“绣川文澜社”,康国生社长说:“是合并'绣川书院’和'文瀾秋月’之意,于2019年底,在几位文学爱好者商讨中,成立了绣川文澜社,并以此网名建群,旨在弘扬城厢古镇两千年的历史文化”,绣川文澜社的发起人,正是青白江历史文化学者康国生老师。

一个星期前,绣川文澜社就在网络上报名(接龙),定于2021年9月17日召开会议,研究探索古镇城厢的历史文化,对城厢的古文化遗产进行挖掘和保护,这一观点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认可。

9月17日这天上午,在绣川文澜社社员的精心准备下,下午2点半准时在绣川书院的孔子画像下召开讲座。大弯中学高级讲师庞玉康为讲座主持人,庞老师逐一介绍了参会嘉宾,就请康国生老师上台致辞,康老师是青白江党校高级讲师,也是国学文化的饱学之士。

康老师说:“2019年去浙江义乌市考察,接待会上对方要求我发言,我以文化人角度对青白江历史文化,简要宣讲了城厢两千年的历史,介绍了城厢古镇文化的来龙去脉,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也让名不见经传的青白江名声大振,所以才有了成立绣川文澜社的想法。”

康老师在座谈会上,介绍了绣川书院的前世今生和来龙去脉。在绣川书院历史文化座谈会上,文化馆长张琴说:“今天绣川文澜社的活动,由青白江党校高级讲师康国生主讲,得到了区党政部门的认可,我们区文化馆、图书馆积极参与和支持,绣川书院作为区文化馆的分馆,今后还要搞文化活动,继续绣川文澜社的历史文化挖掘,希望我们的作家朋友们,能够在讲座后,写出更多城厢的历史文章,和更多的城厢历史故事。”

庞老师邀请绣川文澜社常务副社长夏绍珍老师,为社员们讲解文澜秋月的历史。夏老师是青白江本土人士,自幼喜欢本土文化和历史,对青白江河流走向烂熟于心,对古镇文澜堤的历史文化了如指掌。夏老师说:“城厢古镇千百年来隶属于金堂县,而城厢古镇是金堂县衙门所在地。后来金堂县政府因历史原因迁往金堂赵镇,城厢便被称为老金堂。1960年因川化和成钢成立了青白江区,政府从金堂、新都划出地盘,成立了成都市下属的青白江工业区。

金堂县境内闻名于世的八大景观,其中五景:云顶晴岚,寒滩春涨,金船舣峡、圣灯朝佛、白马涌泉。依然留存在金堂境内,等待世人去认知观赏。城厢划归青白江后,其中三景:文澜秋月、宝塔临江、净土晨钟,留存在城厢辖区范围,现保存最好的景观是:文澜秋月。文澜堤长约百米,说它是文澜桥也对,但它却是一道堤埂桥,自古是城厢地区上成都的官道,桥面四块青石板并排向前,共有72块,据三清观张道长解释:“取72地煞之意。”右边绣川河,左边督桥河,依文澜堤而潺潺流淌。

那文澜堤在城厢镇西(大同镇西林村)形如鹅伏地面,堤为其颈,长约百余米,左右临江,督桥河、绣川河南北二水,自此并流,于堤埂两侧形成双江,每当秋高气爽,晴献溪山,云淡天高,月明如镜,苇蕸撩岸,仿佛置身于西子湖畔,为风光秀丽之境。时文人举子邀朋唤友,至此赏月赋诗,为清朝时金堂一大盛景。故文澜秋月名列金堂八景之一。”

主持人邀请康国生老师上台讲述城厢的千年历史故事。康老师说:“金堂城厢最早叫白牟县,在两千多年历史演变中,因'金玉满堂’的典故而得名金堂县。说起'文庙和武庙’,华夏自古以'儒释道’为主要文化,城厢古镇'儒教’有文庙、武庙,'释教’有金刚池畔的寿佛寺,而'道教’却有西街的三清观。”

“我们今天说'儒教’文庙,那是供俸着孔圣人的地方,而'武庙’则是供奉关公的地方。早先年辰,城厢的'文庙、武庙’是并排建在一起的,后来武庙就迁建到了大东街。但究竟为何武庙会迁建到大东街呢?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那就要牵扯到城厢很久远的历史了。”

“据说武庙中最早供奉的神,是战国时'封神演义’中的姜子牙,后来改为了供奉民族英雄岳飞。但为何城厢武庙供奉的神,又变成了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呢?其实,关羽并不像三国演义中描绘的那么厉害,那'过五关斩六将’、'温酒斩华雄’等英雄事迹,大多是作者为了渲染三国演义故事情节,作者才为其杜撰,后来关公败走麦城被人所杀,但关公的忠义是实实在在的。人们曾经把关公奉为财神,那关公'千里走单骑’的故事,威风凛凛,城厢人富甲一方,有钱的富人们很多,便把关公作为了财神和保护神。”

“武庙供奉关公,那是明末清初的事情了。清皇朝为了统治中国,满族人把汉人视为异族,但汉人是华夏最大的民族,要想统治汉人,就要想办法从精神上束缚汉族人的思想。因武庙中供奉的'岳武穆’是抗金的民族英雄,自不合清王朝的口味。便选择了三国演义中关羽的忠义,作为统治华夏的精神支柱,于是关公就被清王朝一代代封为圣人、关帝,而汉族人年久日深,也自然接纳了武庙中供奉的关公。”

“但你一定会问:这和武庙迁建大东街还是无关啊?这就和当年在金堂当县太爷的谢惟杰有关了。《金堂县志》载:1801年,谢维杰作为金堂的朝廷命官县太爷,在治理金堂地方的政绩中,口碑良好,是一个百姓认可两袖清风的好官。当年巴蜀之地闹义和拳和白莲教,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帜,到处烧杀抢掠,老百姓称白莲教为教匪;白莲教约有数万教徒准备攻打成都省府,在路过金堂县的城厢时,打探到城厢一带土地肥沃、富甲一方,白莲教匪徒在沿途抢劫中,想顺便打下城厢,积累扩充军备的钱财;于是,数万白莲教徒重重包围了城厢县衙古镇。”

“当年城厢古镇四面均有护城河,还修筑了坚固的城墙。金堂县太爷谢惟杰闻报匪讯,立刻调集县城兵马登上城墙坚守,并亲自督阵抗击白莲教徒的进攻,动员全城百姓齐心守城。当时守城战斗非常激烈,经过一天殊死的搏斗,城厢古镇城池巍然屹立,毫不动摇;当进入第二天,白莲教加派教众猛烈进攻,谢维杰率部还击,人员兵器消耗很大,就感到有点吃力了;到了第三天,白莲教的进攻更加猛烈,居然在东城墙根炸开了一个口子,守城军士奋力抵抗,谢太爷谢惟杰仰天长叹:'真是天要亡我金堂啊,这是天意!’请大家放心,城破之日,便是我命丧黄泉之时,我谢某誓与县城共存亡……”

当守城战斗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忽然天空飘来祥云,“红脸长髯关公”手提青龙偃月刀,坐下枣红赤兔马从天而降,大喝一声:“白莲教贼冦,往哪里逃?”白莲教徒众人突然看到“关圣人”显灵,一时间吓得魂飞魄散,慌忙逃窜,城厢古城其围自解。

随后,谢惟杰县太爷顺应民意,决定把“武庙和关公”一起搬到东门重建。但重建武庙需要很多真金白银,百姓高呼:“城厢富甲一方,我百姓们捐。”于是,当时的城厢大户人家纷纷解囊捐款,谢县长说:“本太爷别无长物,就捐我今年的俸禄重建武庙吧!”城厢古镇的广大百姓也纷纷响应捐资捐款。

集本次捐款合计,竟有200多万两纹银,修建富丽堂皇的武庙足足有余了,于是动工修建武庙。武庙建成后,纹银尚剩余万两,为了解除绣川河上游的水旱灾害,让民众安居乐业,谢惟杰顺应民意,动用修武庙余下的银两,在绣川河上游修建了名扬后世的文澜堤,作为一景,现绣川河文澜堤依然保存完好。据《金堂县志》载:修建文澜堤共花费纹银,计:7000余两。

城厢武庙建成后,据《金堂县志》载:武庙比文庙高出0.9米,高约12米。历来文庙均比武庙高,文武之道,文在前武在后,为何武庙却要高出文庙0.9米呢?为何不取高13米或14米?经考证,12米数为吉祥数字,造武庙者取“否极泰来”之意。

修建文澜堤后,谢惟杰留有七律一首:

文澜秋月:

二水潆洄曲曲流,文澜堤畔桂华浮。

谁将一片蟾酴影,分作蒹霞两岸秋。

雁阵声回黄叶浦,渔歌响彻白云楼。

闲情为忆坡仙赋,明月清风了未休。

其诗有解:两条河水回环盘旋,堤边桂花倒映波澜中。是谁将月亮的影子置于堤岸两边?原来是水中的芦苇,南飞的大雁排成长阵,鸣叫声响彻堆满黄叶的水边平地,渔父的歌声回响在白云楼际,此闲情逸景让人心旷神怡,在这明月清风之中有享不完的快乐。

康老师说,正所谓:民意造就了城厢武庙。民意即水,自古哲理: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听座间响起一片掌声,文友们感到听了康老师的城厢故事,很长见识。绣川书院的历史文化讲座圆满成功。区文联副主席张伟作为绣川文澜社的顾问,在座谈会上提出了:“关于保护青白江文化古迹和古文物保护的倡议:希望我们每个文化人都参与到'爱护和保护’我们华夏祖先留下的历史文化中,为华夏儿孙后辈留下更加美好的历史文化。”张主席的倡议得到了文友们的响应。

2021.9.17.

*作者简介:

张宏文,男,籍贯金堂,生于50年代。下过乡,当过兵,退伍进成钢当工人,84年参加青白江文讲所学习,写作至今。现在退休,住青白江,青白江清白诗歌沙龙成员,青白江作协会员,四川散文学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