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夜听:悲怆交响曲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  图:网络(致谢)

一盘磁带(随笔)

本期乐评 / 羊子

记不清楚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中期的哪一年,在雅安新华书店音像摊位买过一盘磁带,一盘关于柴可夫斯基音乐的磁带。之所以买,是因为看中了其第六交响曲,也叫标题的“悲怆”交响曲。磁带的封面是其肖像,内页的字很小,介绍很详细。

这是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交响曲,也是整个古典交响曲最好的作品之一。

那时每月才51.5元的工资,一盘磁带就差不多花去近六分之一。那时好多书籍的价格还不到一元一本。应该说,买喜欢的文学艺术作品,还是很舍得的。

听柴可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不仅仅因为标题,其旋律着实让人感觉是悲怆的,甚至是压抑的。完全没有听贝多芬交响曲里那种不甘于命运捉弄的激情、壮烈、生机和魄力。“悲怆”全曲都笼罩在一种忧伤、哀愁的气氛里,似乎让人深思而难于自拔。

通常情况下,人都是喜欢听轻松、明快的音乐,以利舒缓、愉悦心绪。除非特殊情形或境况下,像“悲怆”这样的曲子,不妨听之。譬如上世纪五十年代,斯大林去世,莫斯科广播电台就不断重复播放“悲怆”交响曲的第二乐章。

好的音乐就是这样具有魅力,宛若孔夫子所谓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用现在四川人的话说就是听巴适得板的音乐,比吃回锅肉还安逸。好的音乐,天生就赋予了情绪的感染、浸润、熏陶和治愈。

柴可夫斯基的这部作品,给了人太多的想象和联想,让其思绪随着缓慢、低沉以及间或的明快旋律陷入了一种哀愁、不安,当然也有悲壮。一种自怜之感,或油然而生于乐曲中那些悲伤的旋律里。

“悲怆”交响曲有四个乐章,从第一乐章的焦虑到第四乐章“悲怆”主题的突出,人莫不融于哀愁的旋律之中。缓慢而低沉的乐曲,每个音符似乎都在挣扎、呻吟,在人世间的苦难里呼叫、共鸣。

每次听 “悲怆”交响曲,感觉都不会相同,并且随着年岁的增大,在心灵震撼的同时,对 “悲” 的内涵的体验和理会,就会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和感受,这是一种来自经历和性情里的艺术感知。

或许表现 “悲伤” 的曲子很多,但第六交响曲给人最深刻的解读,是表现的与其说是悲怆,还不如说是绝望,这与莫扎特、贝多芬、肖邦等在乐曲里的悲伤的描写是有着不一样的、或更深邃的刻画。

个人觉得第二乐章是其精华,可以百听。有评论甚至以为,在其整部曲子里,都好像听到了广袤大地林中风儿的呜咽,寂静山野里花儿的低泣。人世间的悲哀和悲痛,或许就大抵如此。

               2022.2.25.广汉

*乐评作者简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