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书院楹联】河南省(三)、湖北省(一)

 文山书院 2022-11-09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中国书院楹联

河南省(三)、湖北省(一)

紫云书院

在襄城县城西南10公里处的紫云山中。明成化三年(1467),由丁忧归里的浙江按察使李敏在此建屋数楹,积书千卷,读书讲学其中。不久士子云集,至屋舍不能容,因拓其舍为书院。励诸生以“学者知修身以读书为要,明道以力学为先,同兴礼让之风,共享文明之治”。十五年,奉诏赐名“紫云书院”。生徒达数百人。乃扩建殿宇堂斋,如文庙形制。有诸贤堂、广业堂、宣圣堂、崇德堂、明伦堂、辞君亭、望月亭、名士碑林、大成殿等建筑。后经多次修葺,1981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又经全面整修。

图片

诸贤堂联
入院追思贤御史;
望云觅取好文章。

胡吉祥

广业堂联
云林深处思经典;
襄邑杏坛出俊贤。

李二锁

宣圣堂联
紫云红叶添风雅;
书院文光射斗牛。

胡吉祥


崇德堂联
紫云结馆传硕学,斯为大儒;
赤胆佑民除弊政,乃属真贤。

李晓宇


明伦堂联
紫气东来滋竹绿;
云霞西去携书香。

李稚农


辞君亭联
分袂辞君处;
揖别玉宇亭。

秦静


槲坡不语红林笑;
竹影无声锦鸟歌。

叶殿迎


望月亭联
一亭瑾月添诗意;
半巘红林入画图。

李剑风、叶殿迎


梅花三弄伴流水;
玉镜一轮昭斗星。

叶殿迎


名士碑林联
画师虚谷;
书仰石门。

大舸中流下;
青山南岸□。①

韩绍玉

①按:代表不能辨认或脱漏之字,下同。


松心应□月;
鹏力会冲天。

雷鸣当听雨;
风静应读书。

黄柱河


花雨欲随崖翠落;
松风遥傍洞云寒。

杨柳画船深浅水;
桃花春岸往来人。

唐刚


野外高人原不俗;
诗家老将自来雄。

紫妃佩紫玉,长揖高士;
云客飞云峰,久慕大名。

张月中


忙里有余日,登山临水觞咏;
身外无长物,布衣疏食琴书。

秦理斌


大成殿
读尼父诗书,受敏公惠典;
拜大儒至圣,祈鸿业即成。

对晴雪紫云,领略春秋风景;
读诗书经典,纵观中外古今。

胡吉祥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弋阳书院

在潢川县城南。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由知州吴一嵩募捐,购下原清真大寺废墟创建。当时为豫东南最高学府。今为城南小学校址。

图片

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
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两湖书院

在武昌营坊口。其地“风廊月榭,荷红藻绿,雅擅一城之胜”,环境优雅,景色宜人。清光绪十六年(1890),湖广总督张之洞创建,以正学堂为讲堂,有书楼、南北斋、楚学祠、通今轩等数百间。录湖北、湖南二省高材生各一百人入院肄业。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开设经学、史学、理学、文学、算学、经济学等课程。学规严格,要求学生“勤学为务,立品为先”,培育了大批有用人材,革命志士唐才常、黄兴等均出自两湖书院。是晚清具有较大影响的一所新型书院,与广州广雅书院并称清末两大书院。院址现为湖北艺术学院、武昌实验小学、武汉市四十四中、湖北医学院附一医院等处。

图片

主恩先后三持节;
臣本烟波一钓徒。

清·张之洞


大门联
荆衡秀气;
邹鲁遗风。

正气长存,流形一院;
学业精进,驰誉两湖。

志在春秋,行在孝经,此为臣鹄子鹄;
虽有文事,必有武备,法我先圣先师。

清·张之洞


通今轩联
不出门须通天下事;
知朝廷要用读书人。

清·李彦章


主讲寓宅联
往事忆觚棱,身别修门二十载;
新阳尽桃李,教成君子六千人。

清·梁鼎芬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紫阳书院

在汉口。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旅居汉口之徽州商人创建,祀朱熹。有遵道堂、六水讲堂、主敬堂、愿学轩、宴射轩、致一斋、近圣居、御书楼、藏书阁、魁星阁、文昌阁、朱子祠、报功祠、始建祠等,规模宏大。嘉庆间,邑人程煜移建于北街,改名甑山书院。
图片

作纲目,继春秋,涑水司马公赖笔削而史书不谬;
由问学,尽德性,庐山白鹿洞辨异同而圣道始明。

清·汪绎


阐六经奥旨,注千圣微言,昭昭然若日月当天,孔孟以来于斯再旦;
塞百氏旁流,汇诸儒正派,浩浩乎如江汉朝海,周程而后大矣蔑加。

清·黄元治


水之行地,犹神之在天,况岳麓有遗踪,则鄂渚蘋繁,益见道昌朱鸟;
生近其居,如亲炙其世,虽日月无私照,而乡人俎豆,还同号系紫阳。

清·张瑷

九州郡邑皆祀庙庭,爱集六水枌榆,挹江汉洋洋,遥望文澜于虹井;

万禩师儒具瞻山斗,肆会两湖桑梓,仰宫墙翼翼,俨沾教泽于紫阳。

清·吴肇荣


大别峙龟蒙之秀,千岩万壑,拥五岳以纷罗,惟鄣岭孤标,真作道峰砥柱;
汉水分洙泗之源,三湘七泽,汇百川而争逝,信紫阳一派,能回学海狂澜。

清·江皋


承千圣之危微,业在守先,信史凛于春秋,巍巍道山,秀耸徽闽争望岳;
阐四子之秘奥,志存待后,大义昭于日月,渊渊学海,泽流江汉尽朝宗。

清·宋衡


创合涣之宏规,羡威仪雍肃,山若增高,水若增远;
崇国故之元祀,愿训行无致,天与同久,地与同长。

清·汪璲


衡云护几筵,仿鹿洞遗规,凛羹墙以修睦,所过所存,咸被千年教泽;
汉水洁蘋藻,分虹井佳气,光俎豆以乐群,有严有翼,永钦万古心传。

清·姚震


承千圣道统;
正百代儒宗。

清·汪嘉树


道统缵唐虞,溯本穷源,知遗风之未远;
声灵钟院宇,忾闻愋见,信斯文其在兹。

清·朱嘉


惟精惟一,亘古之光华如旦;
无声无臭,千秋之俎豆聿新。

清·柯宗仁


循是路而由是门,式遵古训;
登斯堂而入斯室,矧敢致思。

清·汪钧

远接尼山,道在黄岩白岳之间,宜六邑群英奉为千秋俎豆;

近宗濂水,祠于广汉永江之畔,知两湖人士共瞻数仞宫墙。

清·李天祥

到南渡后,谁知孔圣人尚存,即今日仰庙貌于黄鹤楼前,岂不是秋阳江汉;

便北朝中,也问朱先生安在,想当年寄学规于白鹿洞口,何处寻汴水钱塘。

清·夏力恕

接危微精一之传,远溯唐虞,近宗孔孟,千百世道心不绝;

阐河洛图书之秘,约该周邵,博采程张,亿万年性学当明。

清·许大定


功著六经,圣道之薪传显垂千古;
位崇十哲,盛朝之典祀荣冠群儒。

清·杨晏


学阐群经,越秦汉晋唐而始标真谛;
道光千古,汇周程张邵而重集大成。

清·朱㵢


白鹿山房,著述文章皆妙道;
紫阳理学,东南邹鲁得真传。

清·吴睿


文献著丹岩,万世宗师传道脉;
渊源照汉水,千秋俎豆仰仪型。

清·吴元伦


道脉衍千年,自孔孟重教以来,诚意正心阐薪传,俨授受一堂,永作今古师儒之极;
人文聚六邑,当春秋展虔而外,型仁讲让敦梓宜,看冠裳异地,依然东南邹鲁之乡。

清·汪良选


传道脉于紫阳,沅芷澧兰,鄂□□□俎豆;

接心源于黄岳,风琴雅管,晴川远叶笙簧。

清·黄履昊


道统得薪传,经史遗文,独轶汉唐标奥义;
心香崇梓里,春秋秩祀,遥以江沔溯真源。

清·毕沅


绪宗洙泗,功翼传经,瞻教泽布九州胜地,永治平于邦国,徽声历代弥尊,虹井毓灵章五色;
典肃春秋,荣崇俎豆,仰光华照三楚名区,长溯洄夫汉江,文运齐天不朽,紫阳钟秀脉千寻。

清·杨奋飞


三纲底柱留全史;
千古功成在六经。

清·夏力恕


道学慕前徽,爱萃六邑诸生于兹讲习;
文明昭圣代,伫看千秋百世贻厥谟猷。

仰大成于往圣,观海难言,却就这江永流广,分泗水之支流,益信此中涉川有自;
留微绪于来贤,指迷未远,请都向义路礼门,范考亭之正轨,不须他处问道所由。

清·夏力恕


摹斗鬼仪型,开文运于紫阳,笔蘸长湖,描不尽鹦鹉洲边草痕波影;
符状元诗谶,接仙风于黄鹤,金储大别,买不了胭脂山下月色江声。

清·洪元声


旧学商量加邃密;
新知培养转深沉。

清·汪应铨


肇开文运立中极;
施转王衡见太平。

左挹鹤楼,右揽晴川,溯十载汉渚经游,粉社簪缨崇道脉;
瑞霭斗魁,祥凝东壁,三千里楚江星耀,天都人士颂奎垣。

清·汪承霈


壁月耀奎躔,瑞彩缤纷生汉诸;
聊云辉禄籍,祥光焕烂映天都。

清·毕沅


观象六星,鄣郡人文珠映采;
登楼百尺,汉皋云物镜生辉。

清·谢登俊


圣泽如闻,庭下笙镛符孔壁;
心源未远,眼前江汉即朱塘。

清.董桂敷


功在紫阳,千载干城维道统;
祠依东序,百年黎献仰官师。

清·董桂敷


盛服正容,大祭人方观典礼;
升堂人室,先贤吾欲见羹墙。

清·董桂敷


作室溯勤墉,汉浒重瞻阙里;
专祠隆报绩,灵挣长护寝筵。

清·董桂敷


学礼首桑孤,集兰襟于江汉名区,既句既坚,无忘天地四方之志;

歌诗陈瓠叶,设蒲筵兮春秋佳日,言慈言孝,私淑程朱三子而来。

清·胡秉虔


太乙明从金殿下;
斗牛光并玉壶悬。

清·朱㵢


仿新安习礼,为楚泽升香,诵过三澨至大别,远哉明德,绍以正心诚意,后弈禩圣域贤关,功侔禹迹;
从泮水居歆,降南都时享,仰濯江汉暴秋阳,焕乎文章,迄今一道同风,集诸儒声金振玉,统接尼山。

清·金琛


对乡人说乡语,灵爽式凭,似讲格物致知于黄山白岳;
明圣学接圣传,羹墙如见,直验存神过化于汉水方城。

清·赵玉


文昌阁联
凭奠三台读周官,槱燎升香,统领星辰风雨而泰阶平,人文化成天下;
过宫百吉降汉水,薪传嘉会,御兹兰蕙酒椒而灵旗展,阴锡隙福生民。

清·赵玉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来源:《中国书院楹联》邓洪波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