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镇远未远,镇远已远

 不杂书屋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立祝圣桥头,倚一座青山,临一湾绿水,看两岸人家,静谧、秀美,这是到达镇远前我对这座千年古镇的幻想。

西南地区天黑得晚,时近傍晚,古镇依旧笼罩在明亮的阳光中,略有些炎热。沿着单行线向客栈行驶,正好浏览一下古镇的风光。沿街房屋一律是仿古建筑,处处光鲜,不是古镇的味道。主干道用青石板铺就,镇里的公交车是木制的,仿古样式,就在这凹凸不平的石板路上缓慢移动,而坐车的人并不着急。这画面透着一种从容不迫,倒是与古镇合拍。

天色渐暗,远近处开始有零星灯光,慢慢地万家灯火连成一片。穿城而过的舞阳河脱下白天碧绿的长裙,换上了五光十色的盛装。灯光倒映在河水中,光与影两相呼应。临河客栈的灯笼亮着醒目的红色,迎接东西南北的游客。在新大桥上向远处望去,灯火通明,一片繁华,我在猛然之间发觉古镇没有黑夜,而桥下适时传来的声响,似乎在印证我的感觉。

新大桥北岸沿着舞阳河向东,是古镇的街市。古镇的历史痕迹,就在冷落的码头、通幽的古巷、错落的民居里,可惜都在灯光里淹没了。只有祝圣桥在灯光里变得迷幻,化作一座五彩桥,与石屏山上的观景台遥相辉映,又与桥南的青龙洞连成一体。桥下水波荡漾、小船轻摇,游人因为喜出望外而惊呼,更增加了古镇的喧闹。而南岸林立的酒吧、饭馆也在此时达到营业高峰,歌声、人声组成巨大的噪音,不可阻挡地钻入耳际。这样的夜晚最适宜的地方是石屏山顶的观景台,坐在亭子里,习习凉风卷来山下市声,若虚若实、若有若无,空灵之味全出,古镇仿佛无人之境。

清晨的古镇才是真实的,它与夜晚判若两人。

晨曦中,“石屏巨镇、滇楚锁钥”的牌坊安静地伫立在新大桥北面,宣示了镇远“黔东门户”的地位,古语云:“欲据滇楚,必占镇远;欲通云贵,先守镇远。”牌坊下是古镇的步行街,街北是石屏山,古民居便建在街与山之间,民居与民居之间五六尺宽的距离就是一条幽深的古巷。巷子随山势而上,民居也愈来愈高。抬头见一年轻女子从阶上袅娜而下,真是一种古典的情调。民居青砖黛瓦雕梁画栋,不论是高封火墙还是飞檐翘角,小处可见精细,大处则显豪放,很有点江南特色。而这种江南特色竟与贵州山地完美结合起来,成为镇远一道奇特的景观,非到此地不能见。走近这些民居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大门绝不与小巷平行或垂直,而是斜对着街道,小巷也绝不与大厅正对,“歪门斜道”的概括颇为精当。巷道中古井遍布,常年为居民提供甘冽的井水。如今古镇中保留着八条古巷道,依势就形错综蜿蜒,连接着古镇的千家万户。

步行街尽头是一个临水的小广场,对岸就是贴壁临空的青龙洞古建筑群。青龙洞、古禅院、万寿宫、香炉岩等古建筑集中在大约300米的狭长悬崖上,近观之如大型浮雕,远望之似水墨画卷。清晨时分,青龙洞前游人不多,几只白鸥翩然而至,古朴雄浑的建筑忽然间有了生气。

南岸的临河酒吧和排挡还在沉睡中,昨天晚上热闹是它们的,现在空无一人。坐在河边的椅子上,微风清凉,柳枝轻摇,眼前是舞阳碧水,身后是一家挨一家文艺范儿客栈酒吧,无从描述的惬意在心头蔓延。

河岸上来就是新大桥,正好把东边一圈走完。如果继续向西,不多远就可以走到古城垣遗址,曾经的它气势恢宏,古称:屏山为城,舞水为池,金汤之固,其无逾斯乎。现在已经废弃了,石缝中青草碧绿,证明了时间的久远。这里少有人来,蜂拥而至的游客不是为这斑驳的废墟来的,但古老的城垣依旧孤独地坚守,伴着“S”形自东向西看不到尽头的舞阳河,迎接每一个日出。

如此静美,可惜只得片刻。石屏山上“名城镇远”的招牌正以不凡的气度招揽着更多的游客前来。人多了,古镇远了。

谢谢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