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逛南京(二十三)汉府几回梦繁华(下)

 不杂书屋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二十三)汉府几回梦繁华(下)

 AUT  UMN 

与煦园相对称的是复园,这里原先是太平天国天王府东花园。洪秀全定都天京(今南京)后,看中了总督府这块宝地,在原址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天王府。天王府有外城“太阳城”和内城“金龙城”两部分,金龙城的正门是圣天门,门内东西两侧有三层高的“朝房”,正面是瓦顶重檐、雕梁画栋、四壁彩绘的金龙殿,大殿东西两侧就是东西花园。东花园里亭台楼阁很多,后来和天王府一起被烧毁了,2002年根据史料在遗址上复建了一小部分,所以叫复园。

复园正中间是东湖,湖周环绕着一条名为“含秀”的中式回廊,蜿蜒曲折地串联起鸣曦水榭、双鉴轩、喋云亭、“轻飏”石舫等园内建筑,驳岸以自然山石点缀,再配以小乔木和丛植的灌木,布局紧凑。复园很小,也很雅致,是典型的古典园林风格。江南的园林,从来不以大取胜,总是借助于亭台楼阁、假山怪石、花木流水营造出别具韵味的空间,明明是一方小小的天地,却给游览者大山水的意境,它像诗中的绝句、词里的小令,言简而意深,引人入胜。

游走复园,有岁月静好的闲适感,也有时过境迁的沧桑感。复园秀美,但钟楼、御书楼不会再有了,天王府的东花园也不会再有了,回首当年,消失的何止是一座花园呢?湘军攻克南京时,一把火烧光了天朝宫殿,“十年壮丽天王府,化作荒庄野鸽飞”,如果说还留下了一点什么,就只有“不系舟”石舫的一个底座。

 AUT  UMN 

1870年,曾国藩在天王府废墟上重建总督府,虽不及先前的规模,但基本恢复了旧貌。

衙署坐北向南,圆形大门前有一对石狮,两边是辕门(古时军营的门或官署的外门);东西是箭道(旧时官府所设练习射箭的场所),今仅存东箭道地名;南面是照壁,照壁原址是天王府“皇天门”。中国建筑传统讲究“前有照,后有靠”,所以重建督署时以照壁为大门的附属建筑,它像一个弓形正对着大门。到民国时,照壁已显得低矮破旧,与新建的总统府西式门楼极不相称,国民政府将它加高了数米,并以巴洛克图案雕饰,这一罕见的中西合璧建筑成为总统府的标志性建筑,遗憾的是,陪伴总统府150年的大照壁在2002年因长江路拓宽被拆除,至今没有恢复。

门楼极具历史意义,从太平天国的“荣光门”到清朝的督署大门再到国民政府的门楼,它标志着一个旧政权的覆灭和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门楼是西方古典门廊式样,朝南面有八根古罗马爱奥尼式石柱、三座拱形门洞,四周是巴洛克风格的线脚,门额则呈现徽派建筑特征,门前保留了督府的那一对石狮。以门楼为题材的艺术作品很多,最著名的要数陈逸飞、魏景山的作品《占领总统府》,画面上,门楼上空硝烟弥漫,青天白日旗滑落墙边,一名战士正将五星红旗升向空中,虽然这不是写实,但它反映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AUT  UMN 

穿过门楼是总督府大堂,典型的中式建筑,36根朱红色立柱构建出简明高大的空间,太平天国时这里是“金龙殿”,在湘军攻下南京后,金龙殿化作一堆灰烬;后来曾国藩重建总督府,这里作为大堂使用。如今大堂正中悬挂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匾额,“天国风云”“厘治两江”“共和肇始”“国府西迁”“国共和谈”“煦园曙光”六幅油画悬于大堂两侧墙上,艺术地再现中国近代史这一百多年的历程。

大堂与中堂以高大的玻璃窗格长廊相连接,中堂也称二堂,曾是太平天国的“真神天父殿”,后来是总督府西暖阁的一部分,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的典礼就在这里举行,民国时期重要会议和欢迎外宾、接受国书等重大活动也都在这里。中堂左侧直通总统府礼堂,右拐便进入两江总督署史料展区。

 AUT  UMN 

总督署大门上方是康熙题写的“政肃两江”匾额,“两江”在清代是江南、江西两省的合称,包括今天的江西、安徽、江苏、上海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占据了清王朝财赋的三分之一,因此在全国八大总督中,它的地位仅次于直隶总督。从康熙四年(1665年)到宣统三年(1911年),两江总督存续247年,清代很多重臣都担任过这一要职,曾国藩自然不用说,还有收复新疆的左宗棠,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李鸿章,甚至袁世凯也曾谋求成为两江总督。总统府东侧碑亭中的“勋高柱石”四个字就是同治皇帝为曾国藩御笔手书,“勋高”指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功勋卓著,“柱石”则是说他担负着国家的重任。曾国藩督两江,领四省,地位显赫,推荐提拔了不少人,当时有“天下提镇无不出于曾帅”的说法,湘军将领甚至希望他黄袍加身、代清自立,但曾国藩选择了激流勇退。“勋高柱石”碑是曾国藩到任两江总督以后所立,后来湮没无踪,直到1989年才重新出土,现在碑亭隐身于绿树丛中,似乎在隐喻曾国藩的低调内敛。

进入院中,迎面是“惠洽两江”石碑,是乾隆为时任总督尹继善所题。尹继善先后四次担任两江总督18年,泽被一方,“惠”就是恩泽,“洽”是遍及,这是乾隆对他的褒奖。有意思的是这块石碑上的“惠”字少了一横一点,书法作品中,从美观的角度出发,增减笔画是常有的事,如今有一种解释说乾隆有意写了个错别字,也算是一个趣谈吧。花厅上方的“清风是式”也是乾隆所题,褒扬康熙年间的名臣于成龙,康熙十九年(1680年)于成龙任两江总督,四年后在繁重的公务和清贫的生活中殉职,康熙评价他是“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曾在督署自种青菜,每日都是青菜白饭,因此得了个雅号“于青菜”;他待客的茶叶是用龙爪槐的叶子代替的,导致督署内的龙爪槐常年光秃秃的。如今总统府内还有不少龙爪槐,高不过两三米,树干笔直,弯弯曲曲相互缠绕的枝条一律向下,春夏时节叶子碧绿碧绿的,很茂密,远远看去像绿色的大伞。龙爪槐优美的姿态赢得了许多赞美,而我更想赞美于成龙这位封建时代的廉洁官员,也希望更多的人知道于成龙和龙爪槐的故事。

距督署展区不远处是陶林二公祠,是两江总督左宗棠感念陶澍、林则徐在光绪九年(1883年)建成的,当年建在督署前,2001年南京市改造中山东路景观和大行宫市民广场时拆迁复建到总统府东苑内。二公祠不是简单的报恩,更有家国情怀、民族大义在其中。

道光朝的名臣,首推林则徐,另外一个就是陶澍。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而名垂青史,相比之下陶澍似乎没有什么惊人的成就,实际上,陶澍是“道光朝第一能臣”,道光皇帝对陶澍非常倚重,曾两次为陶澍书写“印心石屋”匾额。陶澍不仅在江苏巡抚、两江总督任上政绩斐然,还为清朝发现、培养了很多人才,左宗棠就是其中之一。1839年,陶澍病逝于南京,将一个经济繁盛、人才荟萃的江南留给世人,清凉山下的惜阴书舍也是他留下的丰厚的文化遗产;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在惜阴书院旧址创办江南图书馆,现在是南京图书馆的古籍部,藏书馆因为陶澍而命名为“陶风楼”。左宗棠一生功绩卓著,收复新疆使他成为林则徐之后又一位伟大的民族英雄;但是,如果没有林则徐,很难说左宗棠能不能取得这个重大成就。林则徐不仅多次向咸丰帝举荐,还把自己多年收集的有关新疆的资料全部交给左宗棠,对他寄予厚望:“西定新疆,舍左君莫属。”后来左宗棠带棺收复新疆,用的正是林则徐留下的地图和资料。这位股肱之臣的成长凝聚了陶林二公的诸多心血,在晚清的政治舞台上,他与胡林翼、曾国藩并称“湘军三杰”,与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

督署展区后面不远处是洪秀全和天朝宫殿历史文物陈列,当年天王府片瓦无存,煦园石舫是唯一遗物,现在的陈列展通过部分殿堂的场景复原再现历史记载中富丽堂皇宫殿建筑,另有少量文物供游人参观。太平天国运动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它从根本上动摇了清王朝的统治,半个世纪后,孙中山在天王府大堂宣告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帝制。1951年,太平天国起义100周年之际,南京“百年纪念筹备会”决定勒石立碑,由郭沫若题写碑文,立于南面大照壁的花坛前,2006年底迁移至总统府东苑内马厩附近。

 AUT  UMN 

从两江总督署展区回到中堂,沿长廊继续前行,就到了“八字厅”——总统府会客厅,这是一幢民国建筑,蒋介石曾在此接见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1946年国共和谈也是在这里,如今室内陈设与装饰完全按照当年的布置摆放;穿过“八字厅”,是一扇红色大门,通常称麒麟门,奇怪的是门前抱鼓石上刻的不是麒麟而是狮子;长廊尽头是国民政府政务局办公楼,有“国民党第一支笔”之称的陈布雷生前就在这幢楼内办公,如今一楼陈列民国历史文物与史料,二楼复原了陈布雷办公室的陈列。

中轴线的最北端,是国民政府办公主楼,蒋介石的办公室就在楼内,因大楼是林森任国民政府主席期间所建,所以以林森的字命名为子超楼。楼前两棵雪松是林森亲手种下的,当年只有一人高的小树苗在风云变幻的岁月里长成了枝繁叶茂的大树,可惜东侧的一棵在2005年枯死,如今仅剩下一段树桩,它们的主人也早已不在人世,时光漫漫,谁不是匆匆过客呢?我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

子超楼还有几个附属建筑,值得一提的是南部的后花园,里面植有梅花、兰花、海棠、迎春、樱花,还种了桃树、石榴等果树,一年四季飘荡着迷人的花香果香,游人驻足于此,常常忘了归路。春天,子超楼后盛开的樱花更是令人沉迷,一树绯红灿若云霞,美得不像人间,随风落下的花瓣又像一个个飞舞的精灵,把人带入历史的烟尘,去到那繁华的梦境……

 AUT  UMN 

历史的舞台上,那些留下印记的人最终都成了一个个抽象的名字,有的令人敬畏,有的让人唾弃,但总统府里的他们依旧鲜活。从两江总督府到天王府,再从两江总督府到总统府,百多年的时光已经过去,而他们似乎没有离开,洪秀全的黄色大轿正由众人簇拥而来,曾国藩正在移居尚未完全竣工的总督府,孙中山正在大堂暖阁宣誓就职……似乎一切都是昨天的样子,而院墙外的法桐已经很粗壮,结束了政治功能的总统府犹如一位远离世事的老人,带着风云激荡的近代中国的印记,静候一波又一波的游人,在一个个云淡风轻的日子里,为他们讲述过往的故事。

2022 AUTUMN

微信号|不杂书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