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汪春华|劳动教育应从细求实务本

 一棵树2021 2022-11-09 发布于安徽



前几天,我所在的小区实施管控,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就地转化为志愿者。在为小区业主进行志愿服务期间,我发现一件特别令人惊讶的事情:很多年轻人不会做饭。

为什么会这样说?因为小区实施管控后,由物业对业主(租户)所订的外卖实行统一运转配送。苦于小区楼栋较多,物业配送的速度滞后。我看到有很多年轻人站在单元门厅内,抱怨不已。与其苦苦相等,不如自己动手。经过沟通,我发现很多年轻人根本就不会做饭。

基本的生活技能都不会,让人瞠目结舌。

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在学校学习工作的缘故,我接触过不少学生。我会经常看到滑稽的一幕幕。很多少男少女居然不会系鞋带,任由那“长鼻涕”在鞋面上舞蹈。每次看到这样的孩子,我都会善意提醒。但让人费解的是,很多孩子真的不会系鞋带。这恐怕也是一脚蹬式样的鞋如此流行的重要原因。

细小的生活技能都不会,让人匪夷所思。


可能有人会说,我太小题大做了吧,社会经济发展,物质供应丰富,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生活越来越便捷,这不是一件好事吗?对于上述观点,我并不否认。但是,我始终坚持认为家庭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围绕家庭生活正常经营所必备的生活技能总是必须的。因此做饭、拖地、洗衣、购物等,这些是基于生活情境所必备的技能。

近日在读汤勇先生的专著《面向”双减的教育》。在《劳动教育助力“双减》这篇文章中转述了一件真实的事。

一位初三班主任在中考前接到班上成绩排位一直靠前的一个学生妈妈的电话,孩子妈妈告诉这位班主任,孩子头天晚上赶作业,睡得迟,早上起床后来不及吃早饭,便匆匆去了学校。家长给孩子煮了两个鸡蛋。放在门卫室,请他给孩子取下,而且特别叮嘱,孩子不会剥鸡蛋,拜托班主任给剥下。

岂止基础教育阶段得学生身上会出现这样得奇葩现象,在大学生当中,这样的骇人听闻的事情也经常见诸于网络、报端。

2022421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版)》。在课程性质部分,明确提出:劳动是人类特有的基本社会活动。劳动教育是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教育活动。由此可见,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中普遍开展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非常重要。

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眼中,劳动教育及劳动素养的培养都具有重大意义。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劳动素养包括劳动创造活动的智力充实性和完满性、道德丰富性和公民目的性。”

劳动教育究竟有哪些意义呢?

第一、劳动帮助儿童智力得到发展。首先,可以通过学习与劳动相结合,使儿童更好地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其次,可以利用劳动发展儿童的才能和爱好。对某一种劳动的共同热爱有利于把学生聚集到这个或那个集体里去。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着重培养那些天赋还没有显著表现出来的学生的才能和爱好。

第二、劳动教育也是人格教育。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教师在校的所有行为对学生都是教育,其中也包括必要的体力劳动。学校应当教会学生懂得敬重劳动和劳动者,而不是鄙视劳动。引导学生意识到每一个劳动者都值得尊敬,任何一种劳动都值得尊重。

第三、生活的真正幸福来源于劳动。没有劳动就谈不上真正的幸福。幸福来源于劳动,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要使学生理解和领悟到一个人获得的生活和文化的财富是与他参加的劳动有直接联系的。好逸恶劳、贪图享受,期盼不劳而获、少劳多得都是病态的劳动价值观,需要全社会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去克服。

以上分析着眼于学校层面的劳动教育所产生的重要意义。再看家庭环境中的劳动教育,又有哪些积极的意义呢?

第一、可以培养孩子对于家庭的责任感。一个孩子经常在家庭中自觉劳动,对于家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反复亲近,在日复一日的劳动中,反复强化自我在家庭中的角色意识,深刻体会父母经营家庭的不易,如此,在生命个体和家庭之间便牢牢关联。这种情感的纽带决定了这个孩子不会游离于家庭之外,一般情况下,不会误入歧途的。

第二、可以营造和谐融洽的家庭氛围。试想,一个家庭中大家争相劳动,分工明确,换来窗明几净的居家环境。家长既言传,更重身教,一个孩子长久浸润于这样的居家环境,身心定会健康生长。

第三、动静结合张弛相行,助力学习。学习之道,张弛有度,劳逸结合。通过劳动,可以缓解因学习带来的紧张感、厌倦感,一场劳动,带来的不仅仅是大汗淋漓,酣畅痛快,更重要的是可以舒缓身心,学习效率定会倍增。

基于上述考虑,在校内外有效地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劳动素养,势在必行。学校应该致力于形成有效的综合性学习的课程,因势利导地开展家务劳动、校园劳动、校外劳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多样的劳动,让劳动教育成为激发孩子学习动机、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渠道。

在教育部下发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中,明确了劳动课程在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地位,规定了劳动课程的周课时,劳动课程内容共设置十个任务群,每个任务群由若干项目组组成,其中日常生活劳动包括:清洁与卫生、整理与收纳、烹饪与营养、家用器具使用与维护。总体上看,围绕十个任务群,结合义务教育阶段不同学段的学生认知特点、身心发展规律,明确每个学段学生应知应会的劳动技能。

就当前劳动教育开展的现实情况来看,确有让人堪忧之处。劳动教育开展不实,课程实施片面,家校共识不足......

当前,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已成为教育共识。劳动教育可以涵德、启智、健体、益美,但是囿于种种因素,劳动教育的实施并不顺畅。

首先,家长的溺爱、短视,让其弱化、淡化,甚至边缘化,甚至于劳动教育完全被智育所取代。发展到最后,无非培养处一个个“巨婴”和“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培养出一个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现代书呆子”。

其次,虽然课程标准中对于劳动课程的地位、课时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但落实到教育教学一线,受场地、师资局限,劳动教育在不同地域、不同学校开展实施的情况并不相同。

再次,课程的设置、实施,往往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以评价机制来促进相应课程的实施。推动劳动教育,引导孩子将学科知识迁移运用至生活,从书本走向生活,从课堂走向校园,从校园走向社会,培养让孩子受益终生的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这样的教育追求应成为教育管理者、一线教师的共识,并针对劳动教育课程内容的具体设置,关注过程和结果,设计相应的评价机制,并纳入至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中去。

综上,劳动教育应紧扣课程标准,科学实施;立足生活实际,指向全人培养;着眼社会生存,关注微小技能;家校充分共识,人人关注推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