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石器时代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王建泉

 宝石学家王建泉 2022-11-09 发布于黑龙江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曾创造了无数的辉煌,对人类的发展进步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西辽河史前玉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的赤峰一带和通辽,吉林长春及辽宁西部的朝阳、阜新一带,其年代范围距今约 8200 前至 4300年, 即新石器时代至夏家店下层文化。目前这些地区的文化类型主要有小河西文化、兴隆洼文化、赵宝沟文化、红山文化、哈民文化、小河沿文化、南宝力皋吐文化和夏家店下层文化等。这些遗址的发掘对东北史前玉文化研究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01、小河西文化

       赤峰敖汉旗小河西文化,时间早于 8200 年,经济形态以渔猎、采集为主。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蚌器、骨器。其中石器最多。石器的制作工艺为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其中打制最多,压制和琢制次之,磨制最少。典型器有石锄、石铲、磨盘、磨棒等。

       玉器有玉玦、玉管、玉蚕、玉锥、玉斧和玉人面等。玉器制作工艺以琢制和磨制为主。

02、兴隆洼文化

赤峰敖汉旗兴隆洼文化,时间 8200~7600 年。经济形态以农业兼渔猎、采集为主。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牙器、骨器和蚌器。工艺以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

玉器有玉玦、匕形器、玉斧、玉凿、玉管、玉环和玉人面等。玉器制作的开料、琢磨、钻孔和抛光工艺大幅提高,开料广泛应用片切和线切工艺。兴隆洼文化开启了玉石分离,玉器独立发展之路。很多学者认为线切割也是兴隆洼文化首创,这一观点有待考究,小南山遗址出土玉器被认定距今 9000 年,出土了玉玦、玉管、玉环和玉斧,这些玉器中可见线切割痕迹。

03、赵宝沟文化

赤峰敖汉旗赵宝沟文化,时间 6250~6000 年。经济形态以农业和渔猎为主。农业有了较大发展。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陶器和石器为主,石器有石铲、石斧、石磨棒等,其中有一件石钺。工艺以打制、磨制、琢制和压削四类。磨制石器多见。

玉器较少,只有玉玦、玉斧。玉器制作工艺有开料、琢磨、钻孔和抛光。开料广泛应用片切和线切,工艺大幅提高。

石钺的出土,说明了赵宝沟文化礼制出现。在出土的陶器上出现了猪首蛇身的图案,这应该是红山文化玉猪龙的前身。同时也在陶器上发现了猪首、鹿首和神鸟组合的“灵物图案”,和一个传说中凤的特征完全显现的陶凤杯,可见在意识形态和绘画艺术上具有划时代意义。

04、红山文化

赤峰市东北的红山后遗址和牛河梁遗址为代表,时间 6500~6000 年。经济形态以农业和养殖业为主兼并采集业和渔猎业。农业有逐渐取代渔猎和采集业成为主导的趋势。出土器物主要有玉器、石器、骨器和陶器。工艺以打制、磨制、琢制、压削四类。

出土玉器多达 350 件,主要有玉猪龙、玉勾云形器。斜口筒形器、C 形龙、玉人、玉钺、玉鸮、玉凤、玉鱼、玉龟、玉镯、玉环、玉臂饰、玉璧、玉双联璧和三联璧等。主要分为三大类,装饰类、工具和礼器类。根据出土玉器的特点, 可见制作玉器的砣机已经出现,玉器制作工艺取得巨大进步。片雕、圆雕和透雕工艺娴熟。成为玉文化发展史上第一个高峰。玉器形制和纹饰较为简单,简约、但灵动之感与神韵之美,无可比拟。玉雕行业空前的发展使得这一时期玉器发展水平达到顶峰。

牛河梁女神庙、祭坛、积石冢和中心大墓的发现,体现了神权、王权及军权集于一体的政权统治形式。

05、哈民文化

通辽市科左中旗哈民文化,时间 5500~5000 年。经济形态以农业、手工业为主,鱼猎业和采集业为辅。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蚌器以及碳化黍、栗、大籽蒿、大麻等植物种子。石器多为工具,有石斧、石凿、石刀、石耜、磨盘和磨棒等。工艺以打制、磨制、琢制、压削四类,以磨制为主。

出土玉器有玉玦、匕形器、玉斧、玉凿、玉管、玉环和玉人面等。玉器的制作已经能熟练掌握打磨、抛光、钻孔、琢制等工艺。严禁精细,最大长度地展现玉质自身的美感和器物的神韵。哈民文化时期农业发达,先民已经能吃上了小米和黄米,社会等级明确,拥有了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能力。哈民聚落的空间布局规整,属于完整的史前聚落形态。

06、小河沿文化

内蒙古赤峰市小河沿文化,时间 5000~4300 年。经济形态以鱼猎业、采集业为主,以农业为辅,生活方式较红山和哈民文化落后。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和蚌器。工艺以打制、磨制、压削三类,以磨制为主。

玉器极少,有玉锛、玉管等。加工工艺有红山文化遗风。小河沿文化时期, 由于掘土工具的改进农业生产力稍有提高,根据出土骨针,针孔只有 0.2 毫米, 推断青铜工具已经出现。骨针的针孔的大小,也说明了小河沿文化时期已经掌握了较高的纺织技术。另在出土的陶器上发现了 12 个原始的图画和文字符号,比大汶口文化的文字结构还要先进和复杂。体现了小河沿文化的先民为中华文字创造有着重大贡献。

07、南宝力皋吐文化

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南宝力皋吐文化,时间 5000~4500年。经济形态以渔猎业和采集业为主,农业为辅。出土器物丰富,有陶器、玉器、石器、骨器和蚌器等各类精美文物 1500 余件。骨器中如骨冠、管状器、护刃骨梗石刃刀极为珍贵。工艺以打制、磨制、压削三类,以磨制为主。

玉器较少,有玉璇玑、玉珠、玉坠、玉环、玉璧和玉管等。加工方法多为磨制,打孔方式为对钻,器物边缘承袭红山文化特征,但整体工艺较红山晚期有所欠缺。在器型上出现其他遗址未见器型,如玉璇玑、石骨朵、双刃式骨柄刀。

南宝力皋吐聚落遗存出土遗物品种之多,数量之大,在以往的考古发现里是不多见的,尤其是完整的骨冠、管状器、带有护刃的骨梗石刃刀等均为首次发现, 认定南宝力皋吐是具有多元性的文化风貌。在发展过程中,即有自身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又融入了周邻诸多考古学文化因素,从而形成的一种新的考古学文化类型。

08、夏家店下层文化

夏家店下层文化,时间 4000~3400 年。经济形态以农业、畜牧养殖业为主, 手工业发达。出土器物主要有陶器、石器、玉器、骨器、蚌器和青铜器。工艺以打制、磨制、压削三类,以磨制为主。

玉器有玉玦、玉璧、玉勾云形器、斜口筒形器、玉鸮、玉环、刀形玉饰、玉发笄、玉璜、玉管、玉璇玑、高领玉环、玉臂饰、蝉形玉佩、龟形玉饰、玉珠以及其他各种形制的玉  坠、玉饰等。其中玉璧、玉勾云形器、斜口筒形器、玉鸮、玉环、刀形玉饰、玉管玉臂饰等器物属于红山文化时期传承遗留的器物。

玉器的形制和工艺主要渊源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中原龙山文化、石家河文化。其中玉玦应渊源于兴隆洼文化;玉璧、勾云形玉佩、钩形器、玉鸟、玉龟、马蹄形玉箍、瓦沟纹玉镯、瓦沟纹曲面牌饰、管珠等当与红山文化有关;玉牙璧、玉钺系来自山东龙山文化的因素;玉璜可能是受中原地区龙山文化的影响;玉蝉、直条形坠、弯条形坠、圆柱形坠、楔形坠等则表现出与石家河文化接近。这印证了学界对于夏家店下层文化是一种发达的具有多元结构考古学文化的论断。

青铜器主要是耳环、指环、杖首等小件物品,但已掌握用内外范铸造薄壁铜器的技术。另有金耳环等出土。

综上,对泛红山文化近五千年进程的研究,泛红山文化时期的经济形态由渔猎业、采集业逐渐向农业、渔猎业、采集业转变,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智慧的先民在红山文化晚期步入手工业、农业、渔猎业、养殖业、采集业多项发展的道路。并有农业逐渐取代渔猎业和采集业的趋势。

玉石器的发展,也由单一的工具类向装饰类转变,逐渐发展成祭祀用的礼器和代表王权的器具。制作工艺也有简单的打制和磨制逐渐发展成片雕、圆雕和透雕等工艺。红山文化时期砣机的出现使这一时期玉器制作水平大幅提高。纵观整个泛红山文化发展历程,时间跨度之大,发展区域之广,出土遗物之多,令人惊叹。不仅展现了古人的聪明智慧,反映了古人的生产生活状况,更表明了古人为社会发展进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作者简介

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宝石学家。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员。

                 黑龙江省辽金文化博物馆 研究员。

                 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玉材质溯源。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东北史前玉器研究》、《黑龙江史前玉器研究》、《玉器起源与渔猎文化》以及吉黑两省各个遗址发掘报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  如转载需标注来源。另外提醒广大宝友本人不收货,不鉴定,不与非专业人士探讨鉴定方面的技术问题。望理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