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访南昌万寿宫

 傅荣楷图书馆 2022-11-09 发布于江西

寻访南昌万寿宫

                 (江西 傅荣楷  2004

解放前,南昌市城内的寺庙很多,大的有佑民寺、普贤寺,中的有龙王庙、火神庙、火帝殿、圆觉寺、白马庙等,小的有遍布街头巷尾的社公庙子,只有邮筒大小。广润门内翠花街旁的万寿宫,原是南昌城内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我退休后的旧地重游,就从再访万寿宫开始。

                 (一)铁柱万寿宫

    闻名遐迩的万寿宫,是为纪念江西的地方保护神——东晋“福主”菩萨许真君而建。据史料记载,许真君在世时为官清廉,为民治水,深受百姓爱戴。他去世后,人们在其故居建祠纪念。唐代以前称为许真君观,后扩建为“万寿宫”。历经许多个朝代,万寿宫一直香火不断,成为海内外著名的道教宫观。后随江西人口大规模外迁,许多地方都建有万寿宫。人们常说,有江西人聚居的地方,就有万寿宫。

    南昌城内的万寿宫,古称铁柱万寿宫,是海内外1400多座万寿宫的祖庭。宫院内有一口深井,传说是关押孽龙的地方。孽龙用铁链栓在铁柱上,锁在深井中,故称铁柱万寿宫。由于地处南昌城内闹市区,自古香火兴盛,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我读高中时住校,宿舍就在万寿宫西部院墙内,对万寿宫的印象很深。

   五月的一天,趁早晨清凉之时,我前往万寿宫寻觅旧迹。进入广润门后向东,经翘步街、罗卜市,来到了合同巷上的原来的三中宿舍。只见门口墙壁上有一标牌,上书“南昌二十一中教职工宿舍”,里面是一栋多层住宅楼,原先的院落旧房已无影无踪。再拐向南进入万寿宫巷,巷道狭窄,房屋老旧,有一些还可以看出是原来的店铺。原来朝南的万寿宫大门、台阶,已经封闭、拆除,对面的方形水池和环池小店都不见了。

转到东面的翠花街,看到的是宽阔喧哗的街道和高大繁华的“万寿宫商城”,与原来的热闹小街窄巷大相径庭。原先的万寿宫地盘,如今已成为南昌二十一中的校园。我想进到学校里面去看看,被看门人挡了回来,只得从关闭着的大门的门缝中向内窥视。 院内是水泥地面的大操场,操场上空无一人,操场南边是高大的教学楼。从里到外,看不到一点万寿宫原貌的痕迹。

我心有不甘地在万寿宫周边小巷来回转悠,就像考古学家考察千年前的古迹那样,想找到一些万寿宫原有的东西。我发现,只有万寿宫巷内还有以前的少许遗迹。一些破旧的老房屋上,有一些是原来万寿宫的砖瓦和木料。巷内陆面铺的是大块长条麻石。这些条石取自周边街巷——翠花街、塘塍上、带子巷、棉花市。过去这一带街巷都是这种长条石路面,街道水泥化后,这些石块集中利用被铺到了万寿宫巷。我想,再过几千年,人们一定可以从这些永久不烂的石块上,找到万寿宫的真实地址。

现在的年轻人提到“万寿宫”,想到的是经营小百货的大市场,而在我的脑海里,一提到“万寿宫”,就会立刻想到那宫院深深,香火缭绕的道教宫殿,那少儿时代留下的、挥之不去的美好记忆……

南昌万寿宫已有一千多年历史,位于南昌城内古代最繁华的地段。古代南昌有高大的城墙拱卫,万寿宫紧挨城西的广润门。城门外正面是直冲巷,一路下坡直通抚河。抚河岸边停泊着来自抚河上游,以及赣江、长江的大量船只,热闹非凡。在古代,水路交通是南方各地交通运输的主要手段,往来江南各地的客商,进出南昌的货物,主要在抚河靠岸。外地人上岸到万寿宫,从广润门入城为最近。北面章江门外的接官码头,进城后从子固路、翘步街过来,从西边到万寿宫。南边惠民门进城的多为搭载民船来南昌的乡下人,经由一条很长的挨着城墙和水塘的,铺着长条麻石的小巷——塘塍上,到达万寿宫东边的翠花街。翠花街上满是小店铺和摊贩,热闹非凡,拥挤不堪。

 1926年,北伐军经过苦战攻入南昌以后,开始拆除南昌城墙。原城墙位置建成了环城马路。马路高出两边街巷许多,成为春夏之交防洪的重要屏障。广润门、惠民门一带的新马路称船山路,取名于江西古代名人王船山。

   解放后,我们家从赣州回到南昌时,船山路还是鹅卵石路面,两边都是两层楼的木料房子,和万寿宫仍是不连通的,要经过塘塍上这条小巷子才能到达。

   小学时代,我常和小伙伴们到万寿宫玩耍。主要是从下塘塍上到万寿宫,另一条路是经过船山路上的一座茶楼里面插过去。由于船山路地势高,这座茶楼在船山路这边是一层楼,在万寿宫那边则是两层楼,要下楼梯才能到达箩巷子。高中时代,我住在万寿宫高墙内,与万寿宫低墙相隔,天天可以听到不时响起的爆竹声,从楼上可以清楚地看到万寿宫内的景物和香客和游人。尽管高中学习紧张,很少有时间闲逛,由于是近邻,还是经常会到万寿宫去串串门。

   1960年前后,万寿宫外南边一场大火,烧掉许多房屋,留下了一片空地。重建时留出了一条从船山路到万寿宫的通道,旁边建了一个厕所和垃圾转运站。1961年我离开南昌到成都读书时,万寿宫还保存完好,“文化大革命”破四旧时被彻底捣毁。1966年底我串联回南昌时,已经看不到万寿宫了。

    拨乱反正后,各地学校开始恢复教学。不知什么人出的馊主意,万寿宫院内建起了二十一中。开始时的教学楼不高,屋顶上面“收旧利废”用上了原来的琉璃瓦,还可看到一点万寿宫的影子。不知后来什么时候,二十一中又建了更高大的新教学楼,彻底地清除了万寿宫的遗留物,现在里面连原万寿宫的一点遗迹也见不着了。

    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没有人想到过应该为重建万寿宫留下空间,保留一些原有的东西。今天,人们想在原址重建万寿宫时,已经非常困难了。为重修万寿宫,南昌市有关部门考虑过多种方案,最后选定在西南郊的象湖湖畔。从此,城内万寿宫将已经成为历史,不复存在。它昔日的辉煌,仅存于我们这些老年人的脑海中。

           (二)玉隆万寿宫

新建县西山也有一座万寿宫,离南昌市有60多里。南昌市内的万寿宫被彻底捣毁了,西山万寿宫还在,虽然也遭到了破坏,但是还保留了地盘和部分建筑。当地农民不失时机地在原址加以重修,建成为小有名气的旅游点。那些寻访古迹的旅游者,还有崇拜许真君的香客们,纷纷远奔西山,一时声名远扬。

   我想象中的西山万寿宫,一定是坐落在大山之上,苍松翠柏环抱之中,古刹内宫殿巍峨,香烟袅绕。我一向喜好观山水、访名胜,早就想去一睹尊容,却因工作家务两头忙,一直未能成行,现在是时候了。退休之后刚安定下来,趁炎夏未到之前,就和家属一道踏上了寻访之路。

    到西山的交通倒很方便,有郊区117路公交车直达。只是正好碰上公路全面翻修,一路上颠簸前行,尘土飞扬,呛得人难以呼吸。中途有许多农民上上下下,车厢内很挤,然而最后抵达西山时,下车的游客却没有多少。

    车到西山,并没有看到大山,原来西山不过是一个地名。万寿宫前是一条长长的农村街道,两边是低矮的专卖香纸爆竹、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铺。街上行人稀少,冷冷清清。

刚一下车,迎接我们的是几个讨饭的老太婆,一个接一个,穷追不舍。我们只得先打发她们,才得以在门口留个影,买好门票,进得门去。

进门照壁处有碑文介绍,知道了西山万寿宫的历史概貌。西山万寿宫正式名称是“玉隆万寿宫”,也是为纪念晋代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宫殿。许真君曾在此栖身修炼,并在此得道升天,世称“飞升福地”。明朝皇帝题额《妙济万寿宫》,清代达到极盛时期,占地三万多平方米。每逢许真君诞辰(二月二十七)和仙逝(八月初一)之日,为朝觐高潮日,各地信众纷纷薰沐斋戒,前来进香。成千上万的进香者比肩接踵、张袂成荫。他们入宫后一步一跪拜,到殿前陈敬贡品,晋谒仙颜,祈祷自己的心愿。焚香炉前,鞭炮声不绝于耳,香火明烛通宵达旦,炉烟缥缈,钟声悠扬,一派仙家气氛。

我们从大门的庄严和占地之大可以看得出,古代西山万寿宫确实气势不凡。如今已不见香客如云的热闹景象,游客寥寥。进到里面的大院子,只见有八座差不多大小的宫殿,成两排四列,分别供奉着许真君、夫人、谌母、三宫,还有玉皇大帝、道德真君、关帝和财神。每座宫殿和内供菩萨都是金碧辉煌,似乎都是新建的。宫殿内禁烟火,宫殿门外都有长条香案,红烛猎猎,香烟袅袅。

令我困惑不解的是,为什么将许多互不相关的神仙放到一起?大概是为了使朝圣香客们能“各取所需”吧。可为什么没有赫赫有名的观音菩萨呢?再就是,至高无上的玉皇大帝安排到了左后角?这可不符合中国传统尊卑有序的礼仪要求。

整个宫院内,没有看到一个真正的斋公道士。大门口、各宫殿前坐着一些像管事的人,都是一些当地村民。有一些老农妇在门口追着游客要钱,有的到大殿前将香客刚点燃的大红烛弄熄后拿走再利用。院内院外的管理人员对此熟视无睹,只顾聊天。

玉帝大殿外排有四五张破旧的小学生课桌,坐了几个农村“文化人”,他们的工作是解笺、看相、画符。抽笺人自己到殿内拿根笺,花上五元解笺纸片,再找这些“文化人”中你觉得有点水平的人去解答。这些人面前的小桌子上有个小孔,抽屉上了锁。解笺人简单说了几句,就要给你画符求菩萨保佑。保佑费分三等:120元、80元、60元,放入桌子小孔内,显然这是“公款”。而给解笺人的小费,则由你根据满意程度随意,至少也要个五六十元,直接放入了个人腰包。不要说这些人水平不高,有“假冒伪劣”之嫌,收费却不低。

“不看僧面看佛面”。 尽管这里的管理有些差强人意,来朝圣烧香的人不多,但仍然络绎不绝。

回来的路上我在想,当前的玉隆万寿宫由村民自己管理,以经营牟利为目的,已经失去了宗教肃穆氛围,其前景堪忧。 要恢复当年的繁华景象,还是要由政府支持、宗教部门直接管理才能够实现。

(三)象湖万寿宫

国庆节假期,南昌城内游人如潮。我独自来到人迹稀少、偏处西南郊的象湖湖畔,寻觅铁柱仙踪。

我乘公交车在象湖北端下车,沿湖东岸漫步向南。啊!好大的一个湖!只见湖面宽阔,烟波浩淼,一只只游艇,散布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四周湖岸绿树环绕,垂柳随风飘荡。湖的北岸,湖中央,湖的南部各有一处古式宫殿建筑群,宫殿巍峨,金碧辉煌,气势雄伟,颇为壮观。

   新落成的南昌万寿宫景区,位于象湖风景区的西南边一小岛上,绿波环绕,通过东边湖堤可与施尧路相通,堤中有一座七拱石桥,名“栖贤桥”;西边有一座三拱桥相连,称“思贤桥”,可通西岸。

   新万寿宫于20022月开始动工,建筑面积约4600平方米,基本上按中轴线南北对称排列(牌楼除外)。主要的建筑物有牌楼、宫门、仪门、古戏台、钟楼、鼓楼、真君阁、玉皇殿、谌姆殿、斗姆殿、玉册阁、丹井、回廊等,最北端有人工堆筑的“大靠山”,东西两侧有象征青龙、白虎的丘冈。整个建筑为钢筋混凝土仿木仿古建筑,基本按原貌设计,聚集能工巧匠精心雕刻,雕梁画栋,气派非凡。

   我从东边的入口处,转到南面的宫门。宫门正面向南,外面有一小广场,视野开阔,隔湖可看到辽阔的农村原野,与北边东边高楼林立的都市景观完全不同。

   我在宫门外仔细张望,探寻新万寿宫与旧万寿宫的异同之处。新万寿宫比原先要大许多,新建的宫殿气度不凡。然而,尽管国庆节期间门票只要半价(10元),宫内宫外冷冷清清,游人很少。

正在这个时候,一队农民朝圣队伍敲锣打鼓,来到万寿宫门前。人群中有男有女,其中老年居多。男的穿着五花八门,仿佛来自上世纪的七十二行,却没有一个西装革履或现代休闲装的。女的头戴红花,涂脂抹粉,“粗粮细作”,分外妖娆。我找人打听,得知这群人正好来自我的家乡南昌县广福镇的一个晏姓村落。

    我跟随队伍进入宫殿内,仔细观察他们如何虔诚地朝拜许真君。新万寿宫有三进:前面是真君阁,中间是玉皇殿,最后是玉册阁。这玉册阁内树立着三块大型石碑,上面分别刻着“道德经”等三篇道教文献,这可是其它寺庙中罕见的。宫内有一些穿得很干净的道士,比西山万寿宫要正规多了。

    我来到宫后的假山前,穿过迷宫般的山体,可抵达山后的湖边。我坐在紧挨着象湖的大石块上,看到碧波万顷的宽阔湖面和点点游艇,看到长长的湖堤上的绿树和亭台,看到阳光下闪闪发亮的高楼大厦,心中感到无比的轻松和惬意。清风徐来,我贪婪地大口呼吸着清新的空气,久久不愿离去。

    新万寿宫搬到了边远的象湖西南角,成为美丽象湖的一处观光景点,确有锦上添花之妙。然而,从繁华闹市区搬到偏僻的远郊,加之较贵的门票,结果将许真君与信众隔离开来了,从宗教角度看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不过,社会发展到今天,城市居民中信神的人已经不多,生活好了,烦心事少了,一般情况都用不着来求菩萨保佑了。而农村情况有所不同,那里的乡亲们还比较穷,遇到烦心事而自己又无能为力时还会想到菩萨。你听,那些代表乡亲们远道来朝圣的农民队伍,朝拜许真君之后,正在敲锣打鼓,沿湖堤缓缓离去。

    曾经在历史上为人民治水降魔的“福主”菩萨,可能意识到今天的现实,在建设新万寿宫时,背靠城区,面向农村,将大门朝向那些还需要他帮助的农民兄弟。

   时代变迁,善心永恒。 人民心中的救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200410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