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明是夸你,怎么还生气了?

 婉若水 2022-11-09 发布于山西

你好,我是有时候会“不识好赖”的婉若水。

生活中有人这样称赞我:“你真是个伟大的女人”、“你是个了不起的妈妈”。

我就说我拒绝做一个好妈妈。

有人会觉得我作,但事实是我确实不舒服。

今天在书上看到一句话:

评价人品或性格的赞扬,是令人不快的、不安全的。

描述努力、成就和感受的赞扬则是有益的、安全的。

那种高大上赞扬给我造成焦虑,给我加上不得不履行的义务。

赞扬就像批评一样,也分建设性的和破坏性的。

大家都是普通人,都在习惯性努力,间歇性躺平。

伟大”、“了不起”这些标签可以经过你的具体夸奖由我自己推论出来,飘飘然过后也会很快发现自己还是很平凡,这才正常。

如果总是由你直接说出来,我就有一种被操控的感觉。

你可以夸我,在某次陪玩的孩子的时候很投入;也可以夸我在某一次社交中说了一句得体的话,缓解了某个人的尴尬。

你还可以批评我,在某次与孩子沟通时没有听他说完就开始给建议;在某次聚会时叫错了某个人的名字。

这更接近于描述事实,而不是扣帽子、贴标签。

扣帽子的夸赞就是“你真伟大”,“你总是这么好”“你特别了不起”。

而扣帽子的批评是“你就没耐心”、“你总是不顾及别人感受”。

我们的汉语很丰富,每个人都可以信手拈来几个习惯性用的夸奖和批评词汇,可是却懒得还原你所看到的、听到的和感受到的事情。

我看的这本书的内容是帮助父母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的。

如果你总是夸你的孩子“你真聪明”,“你真是个乖孩子”。

那么请问,他可以犯错误吗?可以不乖吗?

他可以认识到,努力了即使失败也没关系吗?

他在犯错误以后还能确定你无条件爱他、接受他吗?

他会和你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难处吗?

有些频频被套路的孩子,还会一眼识破家长的狡猾。

二先生总是教我,你提建议的时候先夸别人,然后再说不足。

我觉得有一定道理,但是内心就是很反感这样的行为。

这种抗争让我感到内疚,为什么不能嘴巴学甜一点呢?

今天终于给自己的感受找到了理论支撑。

我的内心在抗拒虚伪,厌恶不真诚。

我不想违背自己的内心。

我愿意为之努力的是:在提建议的时候尽量用描述事实、不针对人格的语汇。

二先生的那种先赞扬、后“但是”的套路,会让一个敏感如我的人立刻识破他的狡诈。

有些青春期的孩子甚至会形成条件反射,当你好不容易攒了一堆夸奖他的话,演习了很多遍,耐着性子说出来的时候,他却感到愤怒,给你甩脸色。

有些家长是习惯了虚伪的夸奖,孩子就习惯了充耳不闻。

你称其为叛逆,甚至还在委屈的控诉:我好好跟你说,你还要这样?

人都不傻,听得出来语言背后的真实情绪。尤其是小孩子,他们更加聪明,更加不容易被骗。

他们那干净的直觉,是有些在大染缸里混久了的成年人所丧失的功能。

所以,请不要批评和称赞混在一起。

真诚的赞扬、真诚的批评,比耍心机更容易一些,也不容易让对方困惑。

真诚,是成本最低的付出,你不需要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不需要背叛自己的内心。

我曾经惭愧于自己不够世故、不够圆滑,如今我已不再强求、不再委屈自己。

我坚守自己的真诚,虽然有些时候,会用不恰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会产生深深的误会,但是我愿意、也不得不亲自承担这些造成的后果。

今后,为了我们之间的关系,我更加有动力去学习更多准确的词语、或者非语言的表达方式去描述我的感受。

最后,再给大家列举几个关于赞扬的正面与反面的例子:

正面:谢谢你下班后整理了房间,它让我感到好舒服呀!

反面:你真能干!里外一把手!

正面:你吃完饭没有要求吃零食,我就不用担心你的肠胃啦!

反面:你是个乖孩子。

正面:你的文章让我想到了自己的经历,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反面:你太有才了!

……

哈哈哈,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今天的文章是下雨被困在单位临时写的。

如果对你有帮助就点个“在看”。

你也可以在公号后台给我留言,看到都会回复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