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7岁的李老师在岗35年的退休感言

 婉若水 2022-11-09 发布于山西

你好,我是小编婉若水。
今天的文章主角是李老师,执笔人是李老师的先生柴老师。

以下为正文



青春犹如手臂上的淤青,还未来得及疼痛,已然愈合。
时间如白驹过隙,眨眼间我已经57岁高龄了。
20211226日是我退休的日子。
我将要离开我为之奋斗、为之感动、为之自豪的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了。
几分感伤、几分惆怅,更多的是对职业的留恋和对学校全体同仁的依依不舍。
19866月隰县师范中师班毕业后开始走上工作岗位,至今已经35年有余了。
35年的时光,是我的青春最繁茂之时。
35年的春去秋来、寒来暑往,我在我所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35年,我担任过小学全科老师(我们称之为“包班”)、初中物理老师、初中生物老师、初中物理仪器管理员、兼职初中学校会计等工作。
35年我经历了4位联合校长、10多位中小学校长,亲眼见证了我们家乡教育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5年的工作之余也从未放弃过提升自己。
除了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培训学习,还于20043月至200612月参加了太原师范学校小学教育(文科)专业的函授学习,修完全部课程,顺利拿到毕业证书。
 回首往昔,1986年我师范刚刚毕业,被分配到一个偏僻农村小学任教。
当时的我只有22岁,还是个年轻的小姑娘。
我不怕上班路途遥远,不怕工作环境艰苦,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凭着对家乡孩子未来的期望一头扎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我所担任的课程在全联校统考中每年都名列前茅,获奖无数,得到了家乡父老乡亲的赞誉,得到了学校领导和联校的肯定和认可。
我因此多次被评为镇级优秀教师、模范教师,镇级优秀教育工作者和县级模范教师。
印象最深刻的是1998年,我在原来城关联校伯玉初中代物理的那年,通过刻苦钻研专业知识、精心设计教学课程,先后被评为县级、市级和省级“电化教学能手”,亲自赴省城参赛。
我在省城参赛的电化教学能手录像带,被全联校教师观摩学习,既为自己、也为学校、联校、县市教育局赢得了荣誉。
如今想来,还真得为当时的自己点个大大的赞。
记得2004年,女儿刚上高中,儿子还在上小学,自己做了一个妇科方面的手术。
当时孩子小,家里也不富裕,经济上、人力上各方面都没有条件去更好的上级医院,只有在当地的县医院做手术,手术方案也不是最佳方案。
那时候信息闭塞,自己和家人认知有限,手术刚做完、出院没几天,我就重返课堂给孩子们上课。
手术带来了一些身体上的后遗症,如今想起来还有些后怕和不可思议。
希望大家汲取我的经验、教训,再热爱工作,也要记得关爱自己的身体。
话说回来,凭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一片丹心,从1986年的师范毕业到2005年,我在乡村学校一直工作了将近20年。
我们的第二个孩子就出生在乡村学校的家属宿舍里,逢年过节也住在学校,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那是真正以校为家了。
2005年,为了落实城关联校优化教育资源,撤小并大的办学理念,原来的伯玉初中、上庄初中、赵曲初中、贾罕初中,城关分校、城南学校等学校合并而成的“新城初中”成立。
我有幸调到新城初中任教,进入了县城生活,这一干又是12年。
2017年,随着全国性的学校教育均衡验收活动的开展,我所在的原新城初中并入襄汾二中,开启了集团化办学的新篇章。
襄汾二中学校是我工作生涯的最后一站,也是我一生中最最难忘的地方。
这所学校毕竟是全县初中的领头羊,人才济济,有各学科的专业人才和教学能手,对我的影响极大,对我人格的完善,教育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有很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亲眼目睹了学校领导班子领导下的学校大家庭中的老少成员,上上下下团结奋斗、拼搏进取的一幕幕感人的情景。
也正因为如此,这个学校在社会上的声誉和知名度是与日俱增,我为自己最终能成襄汾二中人而感到自豪。
在襄汾二中学校工作的几年里,我继续保持着在基层工作时的那种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精神,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
虽然最后因为自己身体方面的原因,离开了我热爱的教学一线工作,但校领导和同事对我工作上的支持、生活方面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帮助,给我留下了许多难忘而美好的记忆……
在此,我深深的道一声:谢谢了!
从事教育工作35年有余,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没有轰轰烈烈的人生 、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安心于教育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无愧于心,也算不负此生。
自非栋梁擎天柱,乐为园丁哺芬芳,不说桃李满天下,也见百花满园香”。
当看到学生们一个个茁壮成长,走出校门,成为国家的有用之才,心中也感到无比欣慰和自豪。
最让我欣慰自豪的是我的女儿和儿子也个个争气,双双成才。
女儿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毕业后,考取了全国一级注册建筑师,儿子大学双学位毕业后也找到了不错的工作,并且工作中也小有成就。
如今我更加深切地感到,教师的业绩,不仅是要教出多少优秀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健康成长。
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成才先成人。
如今,我将要退休,将要开始新的生活。
35年的教学岁月,成为我汲取智慧、经验、学识、能力的源泉,也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
我要保持奋斗的精神,把退休看成人生的新起点,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下半场,读自己想读的书,干自己想干的事,圆自己未圆的梦。
心闲人不闲,用心去续写人生传记,才能真正体会秋之成熟和丰硕。
面对未来,学会恬静、学会散淡、活出信境界,生活有规律,做事有底线
保持良好心态,活出生命的质量,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彩。
在家做一个好长辈,在社区做一个好公民,在社会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我也会继续关注教育事业,为家乡孩子们的成才之路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多做善事好事。
别了, 我难舍难离的三尺讲台!
别了,我至亲至爱的各位同行!
别了,我难忘的35年的学校生活!

婉若水叨叨叨:

本文作者是我爸,以我妈的口吻来写的。由此文可以看出,我爸应该经常帮我妈写工作总结、述职报告。

另外,文中所提到的赴省城参赛,被评为“电教能手”那一次,也是我爸前前后后的忙活,我妈只负责下任务和上讲台。

我清楚的记得我爸为此花巨金、下血本买了一套水彩笔,用来绘制教具,我好想用来画画啊,可是我爸动都不让我动一下。

父母在工作和生活中是互相支持的。他们都在做自己擅长的事,互相成就对方,真诚的希望对方好,共同致力于我们小家庭的幸福安康。

这为我做出了一个好的榜样:对家人,最重要的是“无私”。

回望父母的职业生涯,我有一点感触就是:曾经我认为理所当然的事,都是父母做出的选择。

比如,我认为我理所当然的出生、理所当然的长大、理所当然的有个弟弟,理所当然的有一个和家人一起住在学校的童年。

其实,父母可以选择不生我,或者不生弟弟,或者不做老师,或者不那么努力工作、不住校,这些都是有可能的。

人的一生有很多选择。

也许在做选择的那一刻,我们并没有意识到我们在做选择。

那可能只是一个普通的晴天或阴天,上午或下午,在做饭或是在洗碗的时候,我们的大脑在不经意间就做了这样一个决定。

这一个个小的选择与决定,就变成了我们或者我们下一代的命运。

感谢老爸的投稿,让我有此番感触;更感谢父母这一生的努力奋斗,让我有了日后的理所当然。

点赞美三代
转发富一生
想看我爸的更多文章,也可以关注我的公众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