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980年,林彪之女致信陈云,希望能修复祖父墓碑,陈云如何处理?

 wfchengyzzs 2022-11-09 发布于江苏

前言

1990年初的一天,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收到了一封特殊的信件,它是出自林彪的女儿林晓霖之手。

陈云感到有些意外,随即打开了信件。读完信件后,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原来,林晓霖在信中提出了要求,希望能够修复祖父林明卿的墓碑。那么,这件事情有没有得到落实呢?

林晓霖

林彪投身革命,父亲以多种理由阻拦

提起林明卿,就不得不说一下林彪元帅了。林彪在革命战争年代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家庭的影响也是促使其成功所不容小觑的因素。

清朝光绪帝德宗室光绪三年,即1877年,清王朝内忧外患,它的专制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同年11月,林明卿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县回龙山的林家大湾。

林明卿在家中排行老四,被人称之为“林四爷”。虽然出生于农民家庭,可他却体现出了与封建社会格格不入的模样,面对分给自己的土地,林明卿没有丝毫的兴趣,以至于都不会种田。

林明卿

由于家境优越,他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在了读书上,他在学习上十分刻苦,在当地都小有名气。在学习传统文化的同时,他还吸收了不少时事的开放思维影响,对事物的认识上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想法。

读了几年书后,林明卿和自己的妻子带着儿女们办起了织布厂,几年下来,攒了不少家业。

1907年的一天,林明卿的二儿子出生,他给儿子取名为林育容,希望他在将来能够成为一个高洁正直的人,而林育容就是后来的林彪。

当时清政府腐败不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林明卿清楚要想出人头地,就必须有一定的知识。因此,在对待子女的教育问题上,林明卿非常重视,只要孩子爱读书,就不担心多花钱。

转眼间,林彪到了上学的年龄,林明卿就把他送到了当地的小学。在学校里,林彪只知道埋头读书,和周围的同学们很少说话。值得一提的是,在各类游戏和活动中,林彪却担任了出谋划策的主角,从小就展现出了出色的指挥才能。

年轻时候的林彪

林明卿看到儿子只知道埋头读书,便对着他说道:“你平常只知道读书,也不和周边的小朋友们交往。我不指望你别的,希望你以后好好的当个教书先生,稳定地过一辈子就行了。”

林明卿对儿子的期望不高,他本以为儿子会听从他的嘱托。却不曾想,林彪听后摇了摇头说道:“现在世道混乱,中国人民饱受欺凌,我以后要报效国家。”

听到儿子说的一番话,林明卿着实吓了一跳,他觉得儿子还小,这只是他一时冲动而已,也没有多想什么。

后来,林彪一直按照自己定下的目标,为未来的人生规划道路。当林明卿想要阻止他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1921年秋天,林彪来到了武昌共进中学读书。共进中学是一所由进步人士创立的一所私立中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都比较先进,身边的同学也都是进步青年。

林彪堂哥林育英

在学校读书期间,林彪经常接触陈潭秋、林育英等从事革命活动的共产党人,深受对方的影响。在他们的影响下,林彪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如《新青年》、《湘江评论》,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坚定了内心的革命道路。

1925年,鉴于林彪在学生运动中表现突出,湖北省学生联合会便推选林彪为全国学联七大代表,前往上海出席学联七大会议。在上海参加学联七大会议期间,林彪的眼界得到了开阔,他下定决心,要去报考黄埔军校,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林彪回到家中后,便向父亲提出了要去读军校的想法。父亲不同意儿子的想法,他觉得革命事业随时都会搭上身家性命,反而希望给儿子谋一个教书先生的职务,在老家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

林彪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母亲和父亲的想法一样,并不赞同儿子去读军校。奈何儿子去意已决,面对家人的劝阻,他没有动摇自己的决心。

1925年,黄埔军校第四期预招新生3000人,分配到湖北省有155个名额,林彪便启程准备参加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启程前,林育南语重心长地叮嘱林彪:“现在国家正是用人之际,我们七尺男儿更要奋发图强,报效祖国。”

林彪在讲话

林彪胸怀革命壮志,走出了林家大湾,独自一人来到了广州。他按照堂兄林育南的嘱托,找到了林育南的好友帮助。就这样,林彪没有辜负众人的期望,顺利地考入了黄埔军校第四期,编入了步科第2团第3连学习。

在黄埔军校学习期间,林彪经历了从私塾到高中的系统学习,文化基础比较好。因此,他的各科成绩在考试时均为“优良”。

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林彪以共产党员的身份投身革命,并参加了叶挺所在的独立团,开始了自己的戎马生涯。

投身革命的林彪与家中的联系越来越少,可林明卿却焦急地等待着儿子的归来。1926年底,林明卿接到了儿子的来信,信中说自己现在在北伐军中,深受领导的器重,林明卿看后心中也是十分欣慰。

林明卿为儿子的事情操碎了心,他多次写信,希望儿子能够回到老家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早点结婚。可林彪不愿意回来,林明卿写信谎称自己病重,要林彪回来探望。

林彪在研究作战方案

与此同时,林明卿还让长子林庆佛来到武汉,向林彪的长官说明情况,希望能够让林彪回家看看。部队的长官得知后,当即批给林彪五天假,要他回家探望。

获得批准后,林彪匆匆的跨上战马,着急地赶回林家大湾。林明卿看到儿子回来后,不断地埋怨儿子不顾生命参加北伐战争。尽管林明卿心中生气,但一家人还是坐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了个团圆饭。

饭后,林明卿严肃地对着儿子说道:“你现在年纪也不小了,到了该结婚的年龄了。我和你母亲替你挑了个媳妇,家里条件好,性格也温顺。趁着这段时间,早点把婚事给办了吧。”

林彪听后,却一脸不悦地说道:“女方是什么样子,我都没有见过。再者,我还要回到部队,万一哪天牺牲在了战场上,岂不是辜负了人家姑娘。”

林彪的话一出口。林明卿非常恼火,母亲也被气得哭了出来。林彪不想让父母为自己担心,假装同意了这门亲事。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林彪答应了这门亲事,父母的态度有所缓和,也没有阻拦林彪继续投身于革命事业。刚过完年后,林彪便回到了部队。

时隔十七年,父子两再次相拥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全国都笼罩在了一片白色恐怖之中。林彪参加了南昌起义,之后又随朱德、陈毅等人转战福建、广东等地。

在土地革命时期,林彪指挥了龙岗伏击战、黄陂草台岗伏击战 、飞夺泸定桥、激战腊子口等战役,取得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绩。至此,林彪初步彰显出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凭借其耿直的性格和英勇的作战技能,深受我党领导人的信任。

在这段时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封锁,林彪失去了与家里的联系。林彪在担心儿子安危的同时,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织布厂上,生意也越来越红火,成为了当地有名的大户。

1936年底,林明卿突然收到了一封来自延安的信件,让他悬着的心放了下来。在信中,林彪说自己已经当了红军大学的校长,希望父母不要再担心。

革命战争年代的林彪

收到这封信件后,林氏家族的后辈们深受鼓舞,他们纷纷要求去延安读书,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久,林氏家族一共派出了十几个人的队伍前往延安,其中就包括林彪的四弟林向荣。

1937年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林彪率领八路军115师打响了平型关大捷,这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抗日战场上取得的较大规模的胜利,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蒋介石得知后,大为震惊,在第一时间给林彪颁发了嘉奖令。

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敌人

1938年,日军调集重兵对武汉发起了大规模的进攻,林明卿心中清楚,如果武汉等地一旦失守,日本人肯定会对林家进行疯狂的报复。于是,林明卿决定带着家人进行转移。

林明卿本想直接前往延安,但是由于国民党在南方一败再败,导致通往延安的道路就此中断。无奈之下,林明卿只好带着家人以及织布厂所需要的一些设备,来到了湖南衡阳,暂时安顿了下来。

在这里,林明卿通过自己的人际关系,克服了多种困难,启动了织布机,为中国军队生产前线所需要的绑腿和棉布,进一步鼓舞了前线浴血奋战的将士们。

林彪得知后,内心非常愧疚,他觉得是因为自己才让家人活得如此提心吊胆,可是除了写信让他们注意安全,其他的却是无能为力。

林明卿也是通情达理之人,他告诉儿子不要担心,希望儿子在战场上好好打鬼子,争取把日本侵略者早日赶出中国。

抗战时期的难民

好景不长,就在三年后,日军调集重兵开始进攻湖南。,林明卿只好放弃了织布厂,带着全家逃到了广西桂林。

在逃难的过程中,心地善良的林母看到一位被遗弃的中年妇女十分可怜,她将自己仅剩的一碗稀饭,喂给了这位妇女。却不曾想,在接触的过程中,林母染上了疾病,由于战乱的影响,没有药物来进行医治。很快,林母就病倒在了逃难途中。

去世前,林母用颤颤巍巍的语气不断地叫道:“育容,育容”。

本来他们一家人最初的目的就是想投奔林彪的,却不曾想林母去世了。一家人便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林彪一家人

现在林家已经是山穷水尽,就让人给林彪发去了一封电报。接到父亲的电报后,林彪的心中大喜,开始四处打听家人的消息。

毛主席得知此事后,马上让周恩来负责此事。后来,工作人员在贵州省的独山县找了好久,终于打听到了林家人的下落。

1944年6月,组织上决定将他们送到延安。前往延安的路上,林家人都编了一个身世,混过了国民党军队的检查。

在车队离延安还有几十里路的时候,林彪和叶群早早的就赶到了延安交际处门口等候。下车后,林彪大步走上前去,哭的泣不成声,他悲痛地说道:“爹爹,都怪我,如果不是我的话,您也不会颠沛流离,日子也不会过得这么惨。”

随后,林彪带着父亲来到了安排好的住所。路上,林明卿讲述了自己多年来的艰辛,并提及林母去世的经过。林明卿听后,不断地感慨道:“我们幸存的人见到了光明,也总算是有盼头了。”

抗战时期的朱德

林晓霖向中央提出要求:希望修复祖父墓碑

建国后不久,林彪把父亲接到了北京。林彪十分孝顺,只要他在北京,每个月都会看一回父亲,还给父亲专门带一些好吃的。

林明卿每次看到儿子前来,心中既欣慰又担心。他担心的是,儿子成为了党和国家领导人,需要处理的工作比较多,便不想让儿子分心来照顾自己。林彪前来探望的时候,林明卿就劝道:“现在我自己能照顾自己了,育容你就不要操心了,还有很多的国事需要你处理,你就忙你的去吧。”

林明卿

听到这里,林彪的心中非常难过,他满含热泪地对着父亲说道:“不管我处在什么样的职位上,我始终是您的儿子。之前要不是因为我,您也不会受那么多的苦,从此我会一直陪伴在您的身边。”

1962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千人大会,毛主席提议让林彪也准备一番讲话稿。就在林彪准备讲话稿的时候,突然传来了噩耗,父亲林明卿因为脑溢血突然逝世,享年85岁。

林彪得知这个噩耗后,便在第一时间赶往了医院来向父亲告别。林彪强忍悲痛处理完了父亲的后事,然后在中组部的安排下,把父亲安葬在了北京西郊的福田公墓,便专门宴请了医院的医护人员,感谢他们对父亲的照顾。

1971年9月,林彪遇难后,林明卿的墓碑遭遇了一定程度的损坏。林彪的女儿林晓霖一直想为祖父修复墓碑,可是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这件事情也就暂时搁置了下来。

陈云在工作

1978年,党中央在北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党和国家开始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林晓霖的内心一直铭记着祖父生前对自己的教诲,便在两年后向中央提出了要修复祖父墓碑的要求。

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陈云接到林晓霖的信件后,马上作出了批示,要求相关部门对林明卿的墓碑进行修复。

在中央的指示下,林明卿的墓碑很快被修复。随后,林晓霖将墓碑上的题刻的林育容改为林彪。

如今,林明卿老人依然安息在北京的福田公墓。

林明卿墓

林明卿老人一生坎坷,可是在关键时刻却给儿孙们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林彪之所以在革命战争年代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更离不开父亲的影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