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银川乐与怒:我们的抵达——读陆正平油画作品《静默的背影》

 银川史记 2022-11-09 发布于宁夏


对不少艺术家而言,抵达是一个未知的,想象的,虚幻的,不可捉摸的状态。

而事实上,它也是被逐渐消解的一个状态。

这个状态在进行的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甚至有些时候,是虚无的。

在我们无关艺术的普通人那里,抵达是一种移动的过程,是有终点的期待,是可以预知的,有方向性和明确的所指所到之地。抵达的终点,喜悦也罢,痛苦也罢,总之,它是有戏的,悲悲欢欢,离离散散,世事循环,我们总有自己的终点。

但对80后画家陆正平而言,他的抵达,在银川的2022年10月,经过两天两夜的画架上的激情创作,他似乎被一张照片燃烧了,他以这张照片为主题创作的油画《静默的背影》,被朋友转发到朋友圈后,很快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从疫情开始,到今年已经是第三年。反反复复,艺术家们,和大众一样,经历着,感受着,盼望着。

那年一位好友写了这样一段话:他人即我,我即他人,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没有谁可以独善其身!

的确如此,除了和大众一样的感同身受,艺术家除了之置身现场,还有用作品表现现实的责任。但三年过去了,可以让我们瞩目的,有影响力的艺术作品似乎不是很多,反倒是,在以艺抗疫的这个过程中,概念化、脸谱化、雷同化的作品多如牛毛,直抵人心的作品就我个人看来,能够打动我的很少。三年的疫情反复,不确定的静默,生活的重负和诸多的压力,人们越来越不淡定了,众生百相,日日有戏,而我们的作品却不能抵达。

反复的疫情,承受着巨大压力的一线的专业大白——医护和防疫人员,他们的工作最不为人所知,孤独和无助的时候,无人为伴,只能紧咬牙关,默默地望着天花板,有太多的伤感的话只能对自己说。

但我们的艺术作品却只是讴歌他们的果敢和坚毅,却无人走入他们的内心,和他们一起面对现实。

陆正平的油画作品《静默的背影》却恰恰在填补这个缝隙,作品根据一位防疫人员的照片创作而成。画面是一位防疫人员独自坐着,望着空茫的远方,坐了很久很久。旁边,是消杀的工具。

“经历了无助、恐惧的那一瞬间,看到这张照片泪如雨下,那种心情无以言表,心中默默祈祷祝愿我们都平安。”一位防疫人员说。

那天,和她奋战在防疫在一线的近20位战友被大巴拉走隔离,不能告别,不能拥抱,那一刻,他们只能远远相望,大家无一不泪奔现场。之后,一位孤独背朝大家的防疫人员独自坐着,她的队友含泪拍下了这张照片。

无意间,画家陆正平看到了这张照片,备受震撼的他当即花了两天时间创作出了这幅油画。

是的,面对现场,艺术家应该有所为,去记录下某个瞬间,这也是艺术家的抵达。

艺术,并不都是歌颂,现在,面对疫情,我们缺的,或许就是这样直指人心的作品。

《静默的背影》就表现了这样的一种抵达状态,画家没有用变形,夸张,渲染的绘画语言,而是直接切入主题,画的调子在一些人看来,似乎有点暗,有点压抑,然而,这正是现实向我们呈现的真实状态。

城市停摆,对一线防疫人员而言,超负荷的工作压力,疫情带来的特有的封控特点,带来的必定是高强度工作之后,那种被掏空之后的孤独,无法对谁去倾诉。这种孤独,我们常人是无法体会和窥见的。

此时,只有艺术家,才可以感知。油画《静默的背影》不强调技法,不渲染,只是静静地呈现,静静地打动有心之人,这就是《静默的背影》的珍贵之处,这就是画家陆正平的抵达。

作为普罗大众,每天,他和大家一样呆在小区里,做核酸,过着简单的生活。而当他拿起画笔,面对当下,面对我们存在的处境,他开始涂抹色彩和颜料,从内心出发,抵达真实之境。

这就是他的油画《静默的背影》所带给我们的震撼和感到,乃至抵达之后的温暖。(注:此文刊载于银川日报11月4日)

相关链接:

银川乐与怒:这幅画,今天感动了很多银川人

七只黑猫的孤独是万物的原能——读宁夏青年画家九画油画作品 /臧新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