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从来不怀念苦涩又轻松的童年,那是没有成长动力的时光虚度

 新用户9088aVaL 2022-11-10 发布于河北

我们一起做独立思考、终身学习的人

清晨醒来,请读“胡说”

           

胡子宏生命日记(2127
我从来不怀念苦涩又轻松的童年,那是没有成长动力的时光虚度

(一)

在微信群里、朋友群里、自媒体上,在各类短视频或文章里,我一次又一次读到60后、70后,深情满怀地回味着童年时光。
童年时光当然是值得回味的。譬如,进门就喊一声娘,全家一起吃饭的时候,筐里的干粮热气腾腾。所有的亲情,都是岁月记忆里的瑰宝。
如今,我回到老家,眼帘中的百年铁门紧锁着,百年老房肃穆而沉默地矗立着。我甚至进不了家门,因为老爹和继母都住在县城,搬离了老宅。
即使进了狭窄的院落,眼帘下是一片茂密生长过的野草。槐树、香椿树、柿子树静默无言,孤单地守护着小院。奶奶和我娘都离世了,老爹住在县城,兄妹几人各有家庭,早已离散多年。
对童年时光的回味,如果没有亲情闪着点滴的亮光,对我来说,其他的貌似没有多少价值了。
五六十岁的人们,除了怀念老院子的亲情,更倾向于回味童年的快乐时光。在他们的记忆里,童年里的时光是无忧无虑的,充斥着各类游戏的快乐。
有哪些快乐呢?个人印象中,最大的快乐是捉迷藏。夜晚,小伙伴们分成两队,一队躲,一队藏,还划定了区域,不许上房,不许爬树。搜索的这一队,还制定了口令、回令。只要远远地看到人影,就喊“口令——”。
如果对方说不出口令,搜索方就一窝蜂似的追赶。这样的游戏很好玩,有点惊险,有点刺激。玩到深夜,父母在大街上喊着孩子回家睡觉,游戏才告结束。
凿杏核、摔四角,都是很有趣的游戏。前者是把杏核放到地上的小坑,用力甩进杏核,把坑里的杏核撞击出来。后者是把纸张叠成四角型,彼此用四角型甩在地上,用撞击力产生的风,把别人的四角翻过来,然后据为己有。
此外,男孩子还有滚铁圈、捉知了、链子枪、玩弹弓、逮麻雀、钓鱼等多种游戏。女孩子喜欢的游戏,男孩子往往都不怎么喜欢,如跳皮筋、打石子、踢毽子、跳方格等。
回想起来,那些游戏的确是童年的快乐,但是,我内心并不怀念它们。我觉得,时代在发展,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快乐,每一种快乐都有其时代背景。
中年人回忆起童年岁月,多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是感慨时光的流逝,回味童年时代的无忧无虑;二是,把孩子的童年与自己的童年进行对比,觉得时下的孩子活得累,学习压力大,陷入了无边际的教育内卷中。
禁不住一声叹息——很多中年人只是回味童年的快乐,忘记了童年的苦涩。彼时的无忧无虑,实际上是成长中缺乏目标和动力,自然也就少了很多压力。
(二)
前几天,我回到老家,在大街上见到了邻居大娘。如果我娘还活着,她们的年龄应该差不多。我对大娘说,回想起来,你这一辈子,经历了好多不幸的时光。
童年时代,记忆中病逝的第一个小孩子,是邻居大娘的小女儿。上学路上,我听到大娘凄惨地哭着“二妮儿”。我看到,二妮儿的尸体被裹在被子里,大娘在撕心裂肺地哭。
再后来,邻居大爷得了喉癌,脖子里有个管子冒出来,供他喘息。大娘告诉我,大爷去世的时候是58岁。
再后来,90年代的某个春天,邻居大娘的大女儿也因病去世,留下了三个孩子。她跟我同岁,曾经一起上学,我还记得她说过怎么做酥鱼。
邻居大娘人生中的不幸还没有结束。忘记是哪一年,她的孙子因为患病,也夭折了。当我与她聊起往事的时候,大娘的心态已经平静。我理解她的心情,这种痛苦想多了,也就习以为常了,也就麻木了。
我的内心很少对童年充盈着怀念,就是因为当时太贫穷了、生活太苦了。那个时代农村生产力的落后,导致了人们大面积的生活困苦。
童年吃的那些苦,没有给我带来任何的快乐。迄今,我不喜欢吃玉米棒子、玉米粥、小米粥、玉米窝头、红薯。当年,这些食物几乎每天都在吃,如今想起来都没有胃口。我最喜欢吃肉,闻不到肉香就没有食欲。
我不喜欢田间的劳作,尤其是割麦子、捡麦穗。夏日,毒辣的阳光照晒黑了皮肤,麦芒扎得手臂刺疼,半夜里的脱粒机震耳欲聋。好不容易把麦子脱粒后晒干,说不定就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
我不喜欢给棉花喷农药,那些农药能杀死蚜虫和棉铃虫,可沾染到我的皮肤上,会热辣辣地疼。农药的雾气也会被我呼吸到肺里,呛嗓子,干咳。总之,那种辛苦的劳作令我不堪回首。
所有拥有无忧无虑童年的孩子,长大后,通常都要为了生活而奔波。如今,那些通过高考成功上岸,住进城市的中年人,尚能回味起少时的轻松快乐。我们不妨问一问,那些留在村里、半生种田的同龄人,为了生存又付出了多少辛苦?
(三)
当小伙伴们在街道里尽情玩耍的时候,我爹产生了先见之明。从1977年开始,高考制度恢复,我爹就注意了我的学业。实际上,我爹对我的管理,存在着很多不当之处,但最终的结果是,我通过牺牲童年的快乐,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学业上。
前不久,我爹告诉我,我10来岁的时候,他曾经给一位做医生的亲戚提到,等我成人后,跟着他学医。幸运的是,我后来考上了大学。
童年时代的快乐貌似无忧无虑,真实的背景是,孩子们的成长几乎沿袭着同样的轨迹。童年的时候沉浸于玩耍,上了小学再读初中,初中毕业之后就务农。等长到十几岁,就会有人提亲,到了20来岁,就会结婚成家。一代又一代,循环着同样的人生,重复着相似的生活。
那种松散的童年时光,孩子们没有所谓的理想,更缺乏内心的期盼。在学业上,也是学好学坏一个样,即便是恢复高考制度后,能够成为天之骄子的,也是凤毛麟角。彼时,社会阶层是固化的,人们看不到努力学习的好处,孩子们的童年自然没有压力。
童年时代的父母,没有几个像时下的家长,希望孩子通过高考改变命运。彼时,城乡差距泾渭分明,实现农转非,只能通过高考。而多数家长并没有对孩子的学业,寄予殷切的希望。

我一直赞成中国教育的内卷。貌似孩子们的学业竞争多么激烈,孩子们成长的压力多么大,实际上,通过努力可以改命。至少,家长和孩子们在竭尽全力之后,即便是没有太多的成果,也无怨无悔,随遇而安。

当年,乡村里的很多同龄人,忽视了通过努力实现逆天改命的机会。彼时的环境中,刻苦学习带来的分数,没有沾染着看得见、摸得到的实惠。那时的快乐,的确是无忧无虑,但实际上还是碌碌无为,胸无大志,虚度时光。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这自然是快乐的、舒畅的。可是,“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的劳累,也貌似是快乐童年之后的后续。如果命运能够让上述两种情景对调,我宁愿让我的下一代牢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我不怀念童年那些所谓的快乐时光。我觉得,时下的孩子们虽然有“案牍之劳形”,但是,他们吃得饱,穿得暖,有那么多书籍可读,有那么多电影可看,有那么多美食可以品尝,有那么多旅游的机会。他们的童年游戏,实际上超过了父辈的快乐。

我更喜欢刻苦学习的童年岁月。岁月是用不同的阶段链接起来的,如果整个人生的岁月充满了艰涩,那童年的畅快就成为一种遗憾。我只想告诉孩子,少时的艰辛跋涉,能让你成年后领略到更美丽、层次更高的风景

  ——End——   

点个“在看”,把我们“设为星标

每日清晨5点,准时推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