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习笔记第668期 | 物质也会占据人的心理空间

 自我清理 2022-11-10 发布于海南



01.
不要过于为别人提供情绪价值。

换句话说,可以理解别人的处境,但让别人开心不是你的责任。

边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情绪边界。 ​​​

02.

其实无论国内外「过得好」的前提都是心理健康。


我觉得「过得好」不是不遇到烦心事,而是能够有意识去照顾自己的内心,去帮助自己的心理恢复韧性,以及能有意识去觉察以及调整自己的情绪状态。

允许自己快乐,允许自己体味很多美好的情感。

我觉得这不仅要非常强的自我觉察能力,对很多人来说还需要家庭、朋友、咨询师的支持,所以在哪里,真的过得好的人都是少数。

03.
想完成一件重要的事,最关键的环节不是什么设立远大目标、学习高效方法或者坚定自身意志,而是把这件事放在一个无可辩驳的最高优先级上——而其他所有事,不管听起来多么正确合理、多么理所应当,都要彻底围绕着这件事来运行,都要进行不可妥协的让步,都要摒弃与自我反复的讨价还价。

只有做出这种程度的舍弃与牺牲,重要的结果才有可能到来。

04.
没有人在所有地方都是有优势的,大部分人在大部分地方大部分时间都没啥优势。优势就是一种不对称性。正确的做法是没有明确优势或者还很模糊不清楚的时候,大大方方承认这一点,观察等待,等待的时候慢慢建立自己的各方面的优势,一旦机会来了,看清楚了,再狠狠地打,然后再迅速恢复到等待积累的阶段。


大部分时间都认怂和等待,是比较困难的,一方面这和自己的直觉相悖,另一方面会有长时间周边一群损友的嘲笑和鄙视压力,阅历少的人会很难承受。

基本上你如果讲不清为什么自己能赢,背后很大程度上是运气,这次运气好,下次运气糟就完蛋了。

但是如果你知道自己赢是靠的什么优势,这个优势不是一点一面,而是一整套体系,你知道潜在对手为什么无法挑战这个体系化的优势,那么优势体系可以不断扩大,可以持续扩大战果。


05.

双11快到了,我分享一下我现在的一种消费观念。其实人时常有一种想要捡便宜的心理,为此而买很多自己本不需要,或者并不迫切需要的东西,会觉得一个商品,因为省了几十块而感到自己赚了。


我现在的体验是,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无论那个东西什么价格,你都可以去买。在你最不需要的时候,无论那个东西多便宜,意义都不大。因为物质也会占据人的心理空间,当你买了太多你用不上的东西后,你会内疚,会可能想要通过买更多来抵消这种不舒适的体验。

记得有一年的经济诺奖就提到心理账户,意思是我们对于一个事物的心理价值,并不对应它在客观现实上的价值。

比如一个人买车时随便改一下配置,大几千甚至几万就出去了,在昂贵商品的参照下,我们可能不觉得那几百上千是钱。但是平时买一包抽纸,却思虑半天,看能不能省几块钱,常常为此浪费了正确使用它的时机,或为此付出更多时间。

如果能突破这种心理,一个人在消费行动上会自由很多,而且长远上会更省钱,更能够把钱用在刀刃上。

还有一个更核心的东西,就是识别自己真正的需求是什么,识别一个商品是否能真正匹配这个需求,并有能力搜寻和了解到同一种商品在不同品牌之间所隐藏的价值差异,尤其是体验层面的,能够在华丽的参数和实际体验之间找到它吻合自己需要的那部分。

毕竟,有很多是伪需求的东西,常常会在一个人心理效能低下时变成诱惑物,而那些真正值得购入的东西,可能却被我们以节省的名义给忽视掉了。

06.
乔布斯说:“你怎么知道哪个方向正确?其实归根到底是品味问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