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这里,读懂大冶|大冶文化大事记

 余一梦2005 2022-11-10 发布于湖北

    

地方文化

大冶文化大事记

距今约30万年前,早期智人在大冶境内从事采集、狩猎活动。

距今约6000~5000年前,新石器时代晚期,大冶先民开创原始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开始自建居所,进入三苗文化时期。

885—前878年,楚王熊渠封其子熊红为鄂王,建王都于大冶,其地在金牛镇境内胡彦贵村。

楚怀王六年(前323),楚王授予鄂君启“金节”,作为从事大规模水陆贸易的凭证。

西汉初年,筑楚王城。遗址在今大冶市金湖街道田垅村。

世传汉武帝时期(前140—前87年在位),东方朔寓居大冶,设讲堂传授文化。

西汉献帝建安三年(198),孙策击败刘勋,刘勋败走流沂(在今黄石市黄石港区江边),筑垒自守。

南北朝时期(420589),铁山等地开采铜铁矿。相传南朝宋武帝刘裕于铁山采矿冶铁,铸造兵器。

唐太宗贞观年间(627649),禅宗四祖道信于马鞍山南麓(今属黄石市下陆区)创建广法禅寺。

唐开元元年(713),江水清应贡举,列鄂州第一,成为大冶第一个科举名人。

唐天宝十五载至乾元元年(756758),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军事家元结隐居于县东回山之猗玗洞(即今黄荆山飞云洞),其间创作《虎蛇颂并序》《异泉铭并序》《管仲论》等多篇重要文章。

唐宪宗元和二年(807),释智印在东方山创建宝峰招提(即今弘化禅寺)。

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升青山场院,并划武昌三乡,合置大冶县。

宋初,在大冶县北磁湖边设磁湖铁务。皇祐元年(1049),在大冶县设富民监。

宋咸平间(9981003),王文蔚终于任,果城里百姓尊其为土主菩萨,建庙祭祀。

宋元丰三年至七年(10801084),苏轼寓居黄州,其间多次来大冶,与地方士人程师德等交游,且自大冶取桃花茶种于东坡雪堂。

南宋淳熙三年(1176),县令潘子韶营建县学,王质作《大冶县学记》。

南宋时期,张丰应、万祯师事朱熹,其学行语录载入《朱子文集》,万祯学成后在宫台山、崇虚观等处讲学授徒。

宋代,于金牛创办龙川书院,元至正五年(1345)重建并更名为虬川书院。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改为武昌县立高等小学堂。

元至正元年十二月(1342),县尹周镗重建儒学,并立祠崇祀大冶乡贤、朱熹弟子万祯。

明永乐十五年(1417),知县张泉、教谕谢济纂修大冶县志。

明嘉靖十九年(1540),知县赵鼐聘请邑人冷儒宗、徐应华纂修《大冶县志》。

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于县城滨湖处筑青龙堤,建文起阁。

明崇祯五年(1632),新罗国人昙晦禅师至大冶铁山,居平等山平等寺。

清顺治九年(1652),余国柱(16251697)中进士。康熙二十三年迁户部尚书,二十六年授武英殿大学士。

清代,建金湖书院。始建于县衙后左侧,兼作邮馆。嘉庆年间移置东市二铺河街。同治七年(1868)重建于文庙之侧。光绪三十二年(1906),改建为大冶县立高等小学堂。

清同治二年(1863),大冶城乡设育婴局5个,以遏溺女之风。

清同治九年(1870),天主教在大冶开展传教活动。

清同治十二年(1873),大冶建与善堂,司育婴、惜字纸、救生、送牛痘、施药、施粥、水龙、义杠、培义冢、送棺木诸事。

清光绪十年(1884),英国循道公会牧师白家和到大冶传教,开办振华小学。

清光绪十五年(1889),张之洞调任湖广总督,推行“新政”。是年八月,张之洞指示开采大冶铁矿。光绪十九年(1893)大冶铁矿建成投产,是中国第一家用机器开采的大型露天铁矿。

清光绪十七年(1891)三月初,铁山铺至石灰窑的铁路开工建设,次年八月底建成通车。这是湖北省第一条兴建和营业的铁路。其时,大冶铁矿开始通过电报与外界联络。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大冶县城设邮政局,下设刘仁八、殷祖街等代办所。

同年,朱国桢中癸卯恩科王寿彭榜进士,成为大冶最后一个进士。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黄石港商业“十八帮”创立黄石港商会。

清末,全县有一所高等小学堂,39所初等小学堂。入学儿童1019人。实行义务教育,学制5年。有简易识字学塾10所,学生180余人。

民国元年(1912),筹备成立大冶县立中学。设立县宣讲所。

民国三年(1914),循道公会在城关建立普爱医院,有医生、护士7人,其中英籍2人、中籍5人。民国十七年(1928)年在石灰窑设立分院(即黄石第一人民医院前身)。

民国十年(1921),林育英(化名张浩)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长江支部派遣,到大冶工矿区开展工人运动。次年3月,在大冶钢铁厂成立中国共产党黄石地区第一个组织——中共大冶钢铁厂党组。

民国十四年(1925),旅沪学生姜彪等创办《大冶》杂志。是年冬,姜彪、田任铁、陈畅如等创办大冶图书馆。曹壮父等人创办《龙山》月刊,宣传共产主义。

民国十九年(1930)前后,大冶县苏区教育蓬勃发展,全县农村创办列宁小学203所,课程设国文、算术、体操、国画、唱歌5科。开办农民夜校1000余所,以识字为主,讲求实用。1932年红军主办转向江西后,列宁小学和农民夜校被迫停办。

民国二十六年(1937)底,洪琛、冼星海等来大冶开展抗日救亡演出和宣传。

民国二十九年(1940),日伪政府在县城设三所学校:中心完小(城隍庙隔壁)、女子小学(万氏宗祠)、民众小学。一年后三校合并,迁往儒学,共设6个班,学生240人。另在保安、黄石港各设小学1所。

19499月,全县中小学复课。同时成立县人民教育馆,次年改称人民文化馆。

(刘远芳)

《大冶文化简史》,大冶市政协编,2022年10月出版。

【大冶往事

在这里,读懂大冶|《大冶文化简史》前言

在这里,读懂大冶|《大冶文化简史》目录

揭秘:“武鄂黄黄”的历史渊源

大冶往事:三代逐科名,一门双进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