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刀、漆和莳绘

 郎中骑 2022-11-10 发布于广西

图片

我们知道,日本刀在家里保存时是放在白鞘当中,白鞘不涂漆、透气性好、可以隔离湿气,防止生锈。而出门时,要换上实用的刀装,实用刀装,在日本称为“拵”,一是利于战斗中使用,二是外观漂亮。实用刀装的鞘,外面要涂漆,一是为了美观,二是在外面如果遇上下雨,漆有防水的功能。

在英语中,中国China另有一个意思是磁器,因为中国磁器的技术长期冠绝全球;类似的,日本的国名Japan也另有一个意思就是漆器,也是因为日本漆器的技术在西方广为人知。这里说的漆,不是我们现在常见的化学制品,而是一种叫作“漆树”的树木身上产生的天然树脂。漆树分布在日本、中国、朝鲜、越南、东南亚地区,凝固后的漆耐酸、碱腐蚀、热绝缘性好、千年不腐。

日本人认为,天然的漆,越使用越有光泽,而化学方法生产的漆,只是刚做成时漂亮,时间长了就会变得破旧。日本自古就重视漆树的种植,在江户时代,种植漆树是有奖励的,由各藩控制,对漆树的管理精确每一棵。除了产漆以外,漆树的果实中还可提取蜡,可以制作蜡烛,这个需求也很大。

中国种植漆树的历史更为悠久,可以追遡到7千年前,因此,日本的漆技术还可能是从中国传入的。漆树产生的天然漆,在中国称为“大漆”,也叫生漆、土漆、国漆等。日本由于漆的用量大,在很长的时间内也从中国、朝鲜、越南、泰国进口。各国由于气候不同,产的漆也有区别,用法也不尽相同。

日本古代的餐具多用漆器,但现在也用磁器了,毕竟磁器更方便,而漆器保养比较麻烦,失去了它的实用意义,变成了纯工艺品。

莳绘,是一种脱胎于漆器的艺术,漆在莳绘中的作用一是粘合剂,二可增加表面强度,三是呈现光泽。莳绘离不开漆,但可以被用在不能被称为漆器的物品上,成为独立于漆器之外的艺术品。莳绘的基本技法是用漆绘制图案,再在图案上撒金、银、锡等制成的莳绘粉。

莳绘的材料

图片

生漆:漆树的树脂去除杂质即是,刚出来时是乳白色,然后变成浅棕色到深棕色。

图片

朱合漆:在生漆中加入20-30%的油,再经一定程序,呈现褐色、透明的形态。

莳绘粉:金、银、铜、真鍮的粉末,也可以是色漆硬化后再磨成的干漆粉。

青贝、蝶贝:带有珠宝光泽的贝壳。

图片

金粉

图片

银粉

按莳绘粉颗粒的大小,莳绘又可分为丸莳绘(或称本莳绘)、平极莳绘、消粉莳绘三种。丸莳绘颗粒大,对光线产生漫反射,看起来更有光泽、更华丽,也更耐久,但工艺难度较高。莳绘粉普通的是平目粉,还有一种特殊的“梨子地粉”,是由平目粉拉薄、卷曲做成的,一般是用作地面。

图片梨子地粉

漆制品不一定是莳绘,只有绘制成图案的才能叫作莳绘,刀鞘有很多是涂漆的,不算是莳绘鞘,但可看作是莳绘鞘的基础,也分很多种。

图片

蜡色涂,又称吕色涂,是将漆打磨成光可鉴人的亮面,有黑色有茶色。

图片

石目地:在涂完漆的表面再洒上干漆粉,形成一种凹凸不平的类似石纹的质感。

图片

润涂:将黑漆和朱砂混合,形成一种沉稳的茶色,其实和茶蜡色涂很接近。

图片

笛卷涂:以一定的间隔分段地施以不同的涂法,外面有些像是竹笛的竹节。如果间隔不均匀,则称为“变笛卷”

图片

青贝微尘涂:涂漆后洒上鲍贝或其它贝壳的粉末,干后再涂一层漆,最后打磨抛光。这种涂法的刀鞘呈现出美丽的青蓝色光泽,现在流传下来的青贝微尘鞘一般都是皇族、公家、大名所用,等级很高。

图片

鲛鞘:先将鞘用鲛鱼皮包裹,上面再涂漆,干后打磨抛光。漆一般是用黑漆,而鲛鱼皮是白色,经打磨后就呈现白色鲛鱼皮颗粒包围在黑漆之间的效果。

图片

图片

悬地:意为金、银粉非常浓,近世也称为金(银金溜地。做法是上漆后洒金属粉,再上漆,最后打磨抛光。

图片

梨子地:在上漆时撒梨子地粉,晾干后在上面再涂一层漆,再干后打磨抛光,呈现如梨皮一样的一种星星点点的效果。

上面这些都是漆在刀装上的应用,但严格地说还不是莳绘,以漆为主要原料绘制成图案才是莳绘。但由于梨子地、沃悬地恰恰用的也是莳绘的基本技法,也有人把它们称为“地莳”。

莳绘又可分为很多种类。

平莳绘:先用漆画好图案,在漆凝固之前,撒上莳绘粉,干后再上一层漆以防莳绘粉剥落,硬化后打磨抛光。

图片

平莳绘

研出莳绘:方式与平莳绘相似,区别在于,平莳绘的图案略高于漆地,而研出莳绘的图案与地是相平的。

图片

研出莳绘

高莳绘:图案相比漆地来说更加高出,并有一定立体感,因此平莳绘的“平”是相对高莳绘来说的,研出莳绘比平莳绘更平。高莳绘的研磨最具难度。

图片高莳绘

肉合研出莳绘:研出莳绘和高莳绘的结合,往往是以高莳绘作主体图案,以研出莳绘绘制背景。

图片

肉合研出莳绘

木地莳绘:背景用白木地,为避免白木地沾漆,一般先在锡箔上画好,再剪出贴在白木上。

图片

木地莳绘

近代莳绘:用丝网印刷、垫板印刷做出的莳绘风格,又称银幕莳绘。

莳绘的技术乍看似乎简单,但在高级的莳绘作品中会用到很多复杂的技术。

图片

描割:在上漆时留出线状的空白区域,多用于表现树叶的叶脉、鸟的翅膀等,在制作时稍微手一抖就毁了,难度很大。

图片

毛打:图案完成后再在上面用平莳绘的技法增加线条,多用于表现鸟的羽毛。

图片

针描:在撒了莳绘粉之后,用针划出细线。

图片

螺钿细工:将夜光贝、鲍贝等带有珠宝光泽的贝壳镶嵌或粘贴在作品上,贝分薄贝和厚贝,薄贝是采用煮贝法,剥开贝层制成,因为呈现青蓝色光泽,又称青贝;厚贝是锯成形,切出纹样,用锉刀整形即成。这个鸟采用的是薄贝。

图片

金鱼眼睛为薄贝,花瓣为厚贝

图片

图片

茶石目地梅菊花螺鈿蒔絵 胁指拵

图片

卵壳涂:变涂的一种,原料为鹌鹑蛋外壳,用醋去除上面的黑色,一片片贴在漆面上,用于表现白色。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漆是透明的,加入白色颜料并不能呈现出白色。

图片

银露:用白银做成类似于图钉的形状,用于表现叶片上的露珠,又称为“银铆钉”。

图片

绘梨子地:梨子地粉也可以用在图案上,在图案部分用梨子地粉就称为绘梨子地。

图片

切金:、银、板切成正方形或菱形,排列粘贴。

图片

色切金散磨涂鞘打刀拵

图片金贝将金、银、板切成图样贴在作品表面

图片

金梨子地蔦紋金金貝 蒔絵鞘 衛府太刀拵

绘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了很多流派,其中最居于正统地位的是幸阿弥派,始于室町时代将军足利义政的近臣土歧四郎左卫门道房之子道长,此人从小学习莳绘,技艺天下无双。道长采用画家土佐光信的画稿制作高莳绘,将能阿弥的外形、相阿弥的趣味相结合制作研出莳绘。幸阿弥的子孙将莳绘艺术作为家业继承,从足利到德川,一直是将军家的御用莳绘师,其服务的对象还有天皇以及官居高位的大臣、有权势的武士家族。幸阿弥第5代宗伯曾为后奈良天皇即位制作莳绘器具,第6代长清、第7代长晏也分别为正亲町天皇、后阳成天皇的即位典礼提供服务。长晏还在京都高台寺丰臣夫妇陵墓内加以莳绘装饰,关原之战后服务于德川家。第10代长重,依赖幕府、大铭提供的雄厚资金,在宽永时期制作了国宝“初音调度”系列。

图片

图片

国宝 初音蒔絵硯箱  幸阿弥长重制作。宽永16年(1639)嫁到尾张德川家二代光友的第3代将军家光的长女千代姬的嫁妆之一,金银奢侈,工艺精湛,在日本漆艺史上堪称极品。

图片

初音蒔绘贝桶,幸阿弥长重 宽永16年1639 德川美术馆

幸阿弥派的作风是在庄重中透出华丽。到江户时代,这种倾向进一步发展,浓墨重彩、但有些类型化,给人感觉缺乏一点创新意识,称为“大名物”。此时,为商人阶层服务的琳派、古满派、破笠派兴起,幸阿弥派开始衰落。

五十岚派则以服务足利义政的五十岚信斋为始祖,与幸阿弥派齐名。第二代甫斋服务于丰臣秀吉,三代道甫于天正年间到京都居住,受前田家邀请移居加贺,开创了加贺莳绘。

图片

图片

重要美术品 鹿秋草蒔絵硯箱 江户时代前期 五十岚派

本作的全面采用莳绘技法,使用了裁剪金属小片的切金工艺,和将剪好的金属图形粘贴到表面的“平文”手法。盖表配以四头鹿和菊花、胡枝子等秋季花草,其图案从盖里、盖表、侧面都是连续的。本作的设计是《古今和歌集》中收录的壬生忠岑的和歌「山里は秋こそことにわびしけれ 鹿の鳴く音に目をさましつつ」的含义。

翻译过来意为:

山居卧秋暝,寂寞夜天清。

梦中忽惊觉,呦呦闻鹿鸣。

图片五十嵐道甫 江戸時代   17世紀中期

存放香木伽罗的二层箱,表面为金粉的沃悬地,盖表及侧面为胡枝子、龙胆、女郎花、野菊、桔梗等秋草,以高莳绘与青贝、付描并用。桔梗镶嵌青贝,野菊、女郎花则使用切金,使其光泽富于变化。秋草用银露表示露珠。盖里及各段亦为沃悬地,与桐、菊、梅折枝同绘尾长鸟。非常细致细致,与当代漆艺名家五十岚派的作品风格相通。

莳绘产生于室町时期,那时是按照寺院、朝臣、武士的要求进行制作,但从桃山时代开始,出现了为寺院或城市的室内装饰而服务的高台寺莳绘,它对稍后的琳派莳绘产生了很大影响。琳派也称光琳派,特点是脱离了传统莳绘技法的束缚,创作的构思趋于自由。此时,社会环境也发生了变化,商人阶层崛起,开始订作莳绘作品。商人一般是用来在茶会上展示,以显示自己的地位和实力。由于商人的需求比较灵活,莳绘师也不再像以前那样完全按照客户的要求制作作品,而是对作品的设计也提出自己的设想,这些作品成为反映桃山文化的范例。

琳派始祖为本阿弥光悦,本阿弥家族本来是日本刀剑研磨、鉴定的权威,但光悦多才多艺,在继承刀剑行业的同时,还涉足书法、陶艺、茶道、莳绘等,在莳绘领域成为琳派的开创者。光悦的莳绘,技法多样,可以加入铅、厚贝、银板金等技巧,在以往,金贝只是莳绘的辅助表现手段,光悦将其提升为主角地位。但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他表现主题的艺术手法,如光悦制作的国宝“舟桥莳绘盒”,以金覆盖的纤细的线条表现河水、波浪、船,以厚重的铅表现桥,相互映衬,在平面上给人以立体感,手法非常奇特。有人认为,光悦本质上是一个艺术家,只是恰好选择了莳绘这种表现形式。

图片

图片

国宝“舟桥莳绘砚盒” 本阿弥光悦


但“琳派”这个名称,却是来自于光悦之后的尾形光琳,此人才是琳派最核心的艺术家,他一方面继承琳派始祖本阿弥光悦(1558-1637)之风格,另一方面亦形成自我特色。光琳出身于京都高级和服布料商,三十岁时继承大笔遗产后,挥霍无度,十年过去,家产耗尽,为了填饱肚子,才开始以画师为业。光琳在绘画和莳绘中都有国宝级的作品。

图片八桥蒔絵螺钿砚盒 尾形光琳作

砚盒之整体设计构想,来自于作者喜爱的《伊势物语》第九段「八桥」之场景。在器表表面涂上黑漆,盖之正面及箱身侧面绘以燕子花与木板桥。燕子花使用稍厚的鲍鱼贝壳削制而成,叶和茎则以金莳绘的技法绘制。木板桥以经腐蚀的铅板来表现质感,桥桩则以银板做成。盖子正面及侧面不作流水纹,而在砚盒内部上、下层之底面以金莳绘描画出波浪纹。

图片红葵花莳绘砚盒 尾形光琳作  畠山纪念馆

古满家源出山城国,宽永13年初代古满休意被德川家光征召。但久能山东照宫所藏德川家康薙刀鞘有“古满右三郎安治”铭,说明古满和德川家的关系实际更为久远。

古满休意以下12代均为德川御用莳绘师,一直到古满清兵卫止。但古满家还有很多支系,有的成就超过本家。其中最著名的有古满巨柳,本名为木村七右卫门,是古满本家第5代古满休伯安巨的弟子,同时也是其妹夫,被允许用古满姓,号巨柳斋,以“古满巨柳”为铭。代表作有“樱红叶莳绘印笼”,其他还有文具、小衣柜、烟草盆等作品。

古满宽哉,活跃于文化、文政年间的江户,师从古满巨柳,被允许用古满姓。其长女雅苏嫁熊本藩主细川齐树为侧室,齐树屡次邀请宽哉成为自己的专门包工,但都被拒绝了。宽哉与画家谷文晁关系密切,很多作品用他的画稿。再传弟子有宽哉2代、文哉、柴田是真、篁园子应哉等。代表作有蝉莳绘印笼、十二支莳绘印笼。

图片

红叶樱莳绘印笼 古满巨柳

图片

江户时期的日本武士,除了一长一短两把刀以外,印笼也是必定要带的东西。它的作用是装药品,武士在外面动不动就可能要跟人比武决斗,受了伤的话及时用药或许就能捡回一条命。但后来随着社会日趋和平,印笼就演变成了一种装饰用的工艺品。

图片

图片

梨子地凤凰云鹤蒔绘中央桌 古满巨柳

图片

古满宽哉 蝉莳绘印笼

图片古满宽哉 十二支莳绘印笼 “十二支“即中国的十二生肖。

莳绘和刀的结合,通常是用于刀鞘的装饰。有人认为,日本漆艺是以刀鞘为原点开始发展的。正仓院著名的”金银钿装唐大刀“的刀鞘就是漆艺作品,它以黑漆为地,表面以金粉和漆绘有动物图样和云气纹。

但它是不是莳绘有一些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先将金粉和漆混合,再用以绘制图案,因为此刀是从中国传入是没有太多争议的,他们将其鞘的工艺和日本的莳绘区别开,是为了证明莳绘是日本独立发展出来的技术;但另有一些学者经过认真研究,认为它和莳绘一样是先用漆绘制图案,再撒上金粉,这种工艺在中国古代称为”撒金“。莳绘中的螺钿、切金也都是从中国传入。撒金只是后来在中国不怎么用了,而在日本成了最基本的莳绘技法。

图片

图片

金银钿装唐大刀鞘上的纹饰

12世纪平安时代的“梨地螺钿金装饰剑”,则已经是无可争议的莳绘,采用金梨子地和螺钿细工的技术。但总的来说,此时莳绘在日本刀上用得还不广泛,只要特别高级的刀剑上可见。

图片

图片

梨地螺钿金装饰剑

图片奈良‧春日大社 金地螺钿毛拔形太刀 平安時代

到镰仓时代,高级武士流行兵库锁太刀,采用金属鞘,表面也涂漆。最有名的“群鸟文兵库锁太刀”,刀鞘上采用金地,以莳绘技法绘制飞鸟的图形。而稍微低一些的武士,佩带黑漆太刀,刀鞘上涂黑漆,而并没有莳绘。这里有一个原因是武士之间领地之争十分激烈,刀剑更为重视实用性。

图片图片

群鸟纹兵库锁太刀

漆鞘最大发展还是从桃山到江户时期,因和平年代刀剑更重视外观。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涂色。莳绘也获得更为广泛的应用。

图片

朱漆金蛭卷大小拵,桃山时代丰臣秀吉之物,鞘上涂朱漆,并以螺旋状缠有金箔所制的“蛭卷”,艳丽的色彩透出桃山文化的风格。

江户时代制作的太刀的刀装,大多数都采用了莳绘工艺。丝卷太刀成为上层武士广泛采用的太刀形式,也用于寺庙供奉或赠品,金具多为赤铜鱼子地,鞘 多为金梨地,也有少数为沃悬地,两侧多是排列着莳绘画的家纹,因太刀以庄重为要,不过度追求炫丽,上面的莳绘也不追求题材上的多样或艺术上的新奇创意。

图片

第3代将军家光的长女千代姬的嫁妆之一:葵纹散莳绘丝卷太刀拵。葵纹就是德川将军家的家纹,所谓“葵纹散”,就是散布着葵纹的意思。里面的刀是国宝“明石国行”,镰仓时代山城来国行的作品,下边那把胁差是来国光所做。

图片图片

金梨地菊桐纹丝卷太刀拵,菊纹和桐纹都是日本皇室自古使用的家纹,很多人推测带菊桐纹的刀装就可能是天皇御赐,或者至少和皇室有些联系。

图片图片金梨地家纹散鞘丝卷太刀拵

图片

图片

黑蜡色涂三巴纹散螺钿鞘丝卷太刀拵 重要文化财太刀铭“一”助成的刀装,其”三巴纹“用螺钿制成,十分精致。

图片

图片

银平目地龙纹莳绘鞘半太刀拵

江户时代的打刀是最主要的实用刀具,打刀装用莳绘的也有,但不是很多。胁差、短刀的莳绘更多一些,因为胁差很多是商人佩带,较为重视外观,短刀也是地位较高的人物才佩带的。

图片

图片

黑吕涂雀踊图莳绘鞘打刀拵,雀踊是江户时代的一种舞蹈,头上戴着斗笠,穿着有麻雀图案的和服跳舞。

图片末关金梨地高莳绘牡丹图合口拵

图片

秋草纹莳绘合口拵

莳绘作为一种日本代表性的艺术,刀装并不是它的主要表现形式。但莳绘和漆密不可分,刀装也很难离开漆,了解莳绘对日本刀的理解也是很必要的。一把刀的刀装上如果有漂亮的莳绘,当然也是一个重要的增值因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