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5岁,站在人生的转折点上,拉开成功和失败的距离的,是这4点

 萧月说职场 2022-11-10 发布于辽宁

我身边的朋友按照年龄,可以分为两类:过了35岁的,和没过35岁的。
我身边过了35岁的朋友按照目前在职场的发展,也可以分为两类:混到管理层的,和整天感到迷茫的。
等等,这个分类方式对吗?混到管理层的和整天感到迷茫的难道真的可以这样并列划分吗?难道不是混到管理层的和没混到管理层的?或者是不觉得迷茫的和整天感到迷茫的?

说实话,第一次在身边超过35岁的十几个朋友取样的结果,还真的挺让我意外的。上面的分类没有错。
已经身处管理层的朋友,跟我谈的都是职业发展、行业最新动态,还有最近正在做的项目,打算接下来做什么,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踌躇满志”。
而跟我抱怨说不知道接下来该干什么,正处于迷茫期,觉得自己什么都不会,恐怕自己成为经济紧缩牺牲品的朋友,恰恰是还处在公司基层的人。如果也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惘然若失”。
这个感觉很不对。没成功进入管理层的朋友,有因为生孩子耽误了的,有因为自身性格使然,属于不争不抢的,也有被之前公司裁员又刚刚进入新公司需要从头开始的。这些朋友短的也认识了三五载,长的也有数十载,初相逢时,大家也曾经是踌躇满志,所谓“谈笑间樯撸灰飞烟灭”也不过如此。
我思考了很久,查阅了一些成功者的传记,也看了不少现实中的案例,总结了4点。我认为,正是这4点拉开了“踌躇满志”和“惘然若失”之间的距离。

01.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职业生涯规划”这个概念进入中国的时间不算早,有些人甚至从来没有对自己做过职业规划,懵懵懂懂地就走上了工作岗位。这就容易造成一种情况,自己从事的职业可能并不是最适合自己的职业。
麦克法兰是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很小的地方,这个地方住满了墨西哥裔移民。镇上有一座学校,学校旁边是一座监狱,镇上的“老墨”们靠着采摘来养家糊口,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个地方。
学校里的孩子们,有些需要早上4:30起床,先去帮家里到地里干活,然后跑步几公里去上学。他们吃的土豆和豆子为他们提供了高蛋白,他们不畏酷暑,在地里奔跑的时速最快的能达到12公里/小时。他们的命运因一个没管住脾气冲学生发火,被降职来到麦克法兰的白人橄榄球前教练改变了。
学校里本来有个橄榄球队,美国的学校,基本上橄榄球队算是标配了,但是有个跑得很快的孩子并不适合打橄榄球,身板太弱,被别的队的人撞了一下之后半天缓不过来,教练冲他比两个手指问他是几,他说现在是九月——被撞得大脑短路了。
这个算是被发配来的白人教练在他来到这里一个星期之后,敏锐地发现,这里的孩子们虽橄榄球很弱,但是跑得快,可以组个队参加加州举办的越野跑比赛啊。如果比赛能取得名次,不光他自己能再次迎来人生的高光时刻,孩子们有了体育成绩,就有机会读大学了,不一定要毕业之后就去做一辈子采摘的工作了。
于是孩子们从橄榄球队转到越野跑队。白人教练没执教过越野跑,他就从专业的书看起,仔细研读越野跑训练的录像带,学着怎么来执教越野跑。
结果当然就不用说啦。大家一起进步得很快,虽然过程中遇到很多困难,但是麦克法兰队,最终获得了加州第一届越野跑比赛的冠军。这是发生在1987年的真实故事。令人感动的是,队里的七个孩子都上了大学,有一个还成了《洛杉矶时报》的记者,其余六人都回到了麦克法兰工作,帮助更多的孩子改变命运。
无论对于从橄榄队转到越野跑队的孩子,还是从脾气暴躁的橄榄球教练转行成耐心的越野跑教练,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方向,才能距离成功的终点越来越近。

02. 利用行业资源,走捷径不是坏事
有些人不屑于走捷径,认为走捷径不是正派人所为,却因此错过了很多机会。
现在的职场,讲究的是人脉关系,讲究的是互惠互利。
为什么鼓励大家在大学时多参加社团活动?为什么鼓励大家进入职场后多参加行业峰会,找到组织?为什么鼓励大家多结交以前的校友、前同事和同乡?
换位思考: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和一个有点关系算是有过点头之交的人,只能帮一个,你帮谁?
走捷径不是让你走旁门左道,而是让你学会把握机会。
比如说大家同样都在头条号上创作,为什么有人得到的流量扶持就多,有人就少?因为有些人把握了机会,他们积极参加头条号组织的每一场活动,那平台自然也要扶持他们呀。

03. 如果真心热爱,就一往无前,不要计较他人的眼光

有些工作往往在前期并不容易,辛苦不说,没经验的时候只能给人打下手,还可能会被人家认为“不是干这个的料”。
有些人受不了,还没等到“甜美的果实”结出来,就放弃了。而那些没有因为他人怀疑就动摇了的人,才能顺利度过漫长的生长期,笑到最后。
英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跳台滑雪运动员,有“飞鹰”之称的艾迪,就是一个坚持自我的人。他是个滑雪运动员,但是个人的身体条件并不好,高度近视,体重比其他滑雪运动员的平均体重高9公斤,只能说是个业余滑雪者,但是他的目标是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
他20岁“高龄”才开始练习跳台滑雪,在丹麦和其他国家,想要成为跳台滑雪运动员的人,从6岁甚至不到6岁就要开始练习了。艾迪有的只是滑雪的底子,还有一颗坚韧的,无论如何都想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决心。
尽管英国奥委会调高了代表国家参赛的门槛,其他跳台滑雪运动员也认为他太业余,连自己的父亲都一直不停的劝他让他认清事实去踏踏实实找一份工作。但是他仍然没有放弃,他一边打工一边练习跳台滑雪、参加比赛,终于将自己的成绩提高到参赛资格要求以上。

他一次次刷新个人记录和英国历史上跳台滑雪的记录——英国历史上已经几十年没有跳台滑雪运动员了——即使他的成绩在奥运会是垫底的最后一名,对于他来讲,仍然是个突破,能去参加奥运会比赛,就已经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了。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又有多少人能始终记得不忘初心呢?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

04.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成功也不一定是三五载就能达到的

有些工作是需要积累的,比如说财会类、医生、老师等,都是越积累越有经验才越好做。
有的记者,需要连续跟踪采访一年、甚至两年才能挖出一个大新闻。
有的作家,需要潜心闭关好几年,才能写出一本好书。
前阵子,刷新国内票房记录的《哪吒之魔童降世》,他的导演饺子,整整磨了四年,才紧赶慢赶在档期前把这部作品赶出来。虽然不能用“十年磨一剑”来形容,但也下足了功夫。
在美国,与国内公司不同,他们招聘时还有个特点:更喜欢选择退役军人或者是从事过体育运动的人。因为他们的身体更强健,意志力也高出常人很多——长期的训练确实让这些人的决心和毅力超过普通人,而且他们通常更愿意在一家公司干下去,更不容易跳槽。
看,不只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连企业也更希望我们有长远的干劲。
有了这四点,我们可以逐条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从一开始方向就没有找对?或者是不是只晓得埋头苦干,没有找到技巧和捷径?亦或是受制于人言可畏,在该坚持的时候没有坚持?
嘿,别害怕,不管是35岁,还是40岁,收拾好心情,找好自己的方向,一切都还来得及。

喜欢❤️就点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