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孩子厌学,家长受苦

 青少年心理分析 2022-11-10 发布于广东

最近,接待了一对厌学孩子的家长,带给我很大的触动。

事例和信息均进行过加工,烦请大家勿要对号入座。

记录下来,聊作一个讨论,跟广大家长们共勉。

01

约定的时间快到的时候,一对父母手拉着手,走进了我的工作室。我伸长脖子往后瞧了瞧,没在发现其他人。

也就是说,孩子爽约了。

而这对爸爸妈妈倒很坦然,没有因此取消预约,也没有对孩子临时不愿来表现出过多的抱怨。彷佛是预料中的事。

唯一是夫妻二人都愁眉紧锁,话音低落,无奈地叹着气。

我的情绪也瞬间被感染,忍不住要跟着叹息。孩子不愿意配合,甚至完全不愿意见医生,也就意味着,问题解决的难度会成倍增加。

这几年,见过很多为了孩子厌学而心急如焚,焦虑得快要发疯的家长,自觉有了些许免疫力。反而是这对夫妻压抑的不动声色的低落,让我不能不动容。

他们的孩子,不仅不上学,而且几乎不出门,不跟他们有任何交流,甚至不愿跟父母同桌吃饭。

并且,一切都发生得非常突然,头一天晚上“通知”父母他不想上学,第二天便死活都不愿意去学校,说什么都没用。

拒绝沟通,不愿跟任何人表达内心想法,不愿寻求帮助。

孩子在自己身边筑起铜墙铁壁,让一切努力都徒劳。

02

不过,这对父母没有放弃。

从孩子不愿上学的第二天开始,他们便踏上了漫漫求医路,积极寻找问题的解决办法。

找老师了解相关情况,推测、分析孩子突然变化的原因。

反思自己跟孩子互动沟通中的可能问题,积极总结经验、教训。

寻找专业的帮助和意见,孩子不愿去,就夫妻俩去问诊,寻找方法。

动员孩子身边的朋友、亲人,想办法跟孩子保持联系,表达关心。

说实话,我听到这对父母做的这一切时,无比动容,为了他们积极的行动力,为了这份替孩子10分投入的心。

回想起我常跟孩子感叹的一句话:“遇到困难的时候,唯一不会放弃你的,大约就是你的父母。”

厌学孩子的父母,大约承受着比孩子本身更大的压力。

03

当然,父母也有他们的执着和纠结。

整个交谈的过程中,妈妈很多时候都低着头,大约在听我们的讨论,又似乎什么都听不进去。

有时候抬起头来,没说两句话,眼泪就会在眼眶里打转,她便哽咽着,低下头去,再说不下去。

她反复重复着一句话:“这样不出门,不上学,以后怎么办呢?人不是废了吗?”

我们尝试跟她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她好像在听,偶尔点点头。

转过头,又似乎自言自语地重复:“这样不出门,以后怎么办呢?”

爸爸心疼地望望妻子,无奈地摇头。他说:“我老婆都快崩溃了,天天哭,觉也睡不着,整个人魂不守舍的。”

这个家庭是典型的男主外、女主内的结构,爸爸长期出差,与孩子相处少。妈妈没有工作,全部的时间和身心,都是围着孩子转。

不仅之前,孩子在他们眼中还是乐观、开朗的样子,虽然成绩一般,但健康、快乐,彷佛一夜之间,就变了样子。

父母,特别是妈妈,怎么也想不通。

她想解决问题,但更多的时候,她会陷入一种:“怎么办?怎么办?”的焦虑漩涡中,完全无法理智思考。

这种执念,让问题陷入一个死循环,找不到出路。

04

最近几年,接触的厌学案例越来越多,在心理咨询,包括精神科当中,厌学都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同行们并不愿多去触碰。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①孩子主动求助的意愿低。

在父母关注、寻求咨询,但孩子不愿接受心理辅导的比例中,我遇到的,大部分都是厌学的孩子。

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没有心理问题,只是不想上学而已,不需要专业的帮助。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并不想好起来。

好了就意味着要继续上学,面对各种的压力,心理问题,成了他们的防御武器。

②问题长期积累的集中爆发。

很多家长意识到孩子的问题严重性,大部分是在孩子出现厌学状况之后,才开始真正着急。

然而,在这之前,情绪、心理问题,其实早有端倪,就像大海中的冰山,当我们看到露在水面的部分时,证明水底已经有非常大的面积。

③耗时长。

问题积累的时间长,会导致的一个重要结果便是:不断积累失望,让孩子丧失改变的勇气和信心。

因此,要触动孩子去面对和解决问题,就非常不容易。

有些时候,孩子愿意尝试回校,却还是可能因为一些打击,再次退回家中,让人无比受打击。

④父母焦虑、着急。

与耗时长、难度大,相对应的,是父母无比的焦虑,和急切的心情。

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让心理医生左右为难。

推动太激进,可能造成孩子的反感和抗拒;推进太缓慢,焦虑的家长看不到效果,会怀疑心理医生的专业性,甚至直接放弃。

05

回到案例当中。

与我们惯常接触的厌学孩子一样,这个孩子出现问题,其实并不像父母看到的那么——突然。

一是孩子的自信心较低,自尊心很强。

因为学习成绩较一般,尽管在班级中积极参与活动,帮助同学,也很难获得同学和老师的欣赏。

二是,没有恰当的情绪处理方式。

从小到大,这个孩子在人前,包括父母面前,都是保持着“乐观开朗”的形象,从来不谈论自己的烦恼。

心里有不满,也很少表达,几乎都是憋在心里,自己消化。

三是,在人际关系中过度付出,依赖身边人的认可。

因为能够证明自己的途径较少,身边人对自己的喜欢,成为他自信心的主要甚至是唯一来源。

这一是个并不稳定,随时会坍塌的信心体系。

一旦遭遇人际矛盾,或者朋友背叛,将会带来巨大冲击。

问题早已潜藏,只是尚未爆发,家长也全然未留意。

06

就我个人而言,会选择“厌学”这块硬骨头,有各类机缘巧合的原因,其中的重要部分,便是:家长们带给我的感动和震撼。

通过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我也表达几点建议,给家长们,作为参考、借鉴:

①先调整自身情绪,再帮助孩子。

在焦虑状态下,不断跟孩子讲道理,甚至打骂,几乎都只能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

还是那句话,道理其实孩子都懂,只是遇到了困难和卡点,进退不得。

②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前,是想办法不让问题恶化。

在焦虑状态下,我们会陷入一种“病急乱投医”的状况,只要听说有用的方法都去试一下,例如:迷信。

更可能是急起来就说孩子,打击孩子一顿,导致孩子更加退缩。

看起来是在做事情,实际是在帮倒忙。

③先解决孩子的情绪和困难,再解决上学问题。

我们的家长总有一种幻想:只要孩子回到学校,一切问题都解决了。

这更像是一种心理安慰的暗示,现实状况是,情绪或者孩子面对的困难没解决,即使回到学校,也很难坚持上学。

孩子厌学,是面对和解决孩子问题的一个契机。

④让孩子感觉,你不是只关心他上学的问题。

每天不停歇地念叨不上学的风险,真的会让孩子燃起上学的动力吗?

恰恰相反。

很多孩子反馈说,这会让他们感觉父母只把他们当成上学的机器,只在意他们的成绩,而不是他的内心感受。

理解孩子,帮助孩子,最后才是鼓励孩子上学。

⑤尽量不要休学。

可以请假的话,就不要选择休学。

很多看似非常坚决的要休学的孩子,其实根本没有考虑清楚另一方面,孩子的想法是不稳定且多变的。

当然,也最好不要马上一口回绝孩子,可以回复说:“我们不要在情绪状态下做决定。”或者:“先请假想清楚。”等等。

休学之后,要重新适应学校的节奏,将是巨大的挑战。

最后,我个人会持续跟大家分享在厌学方面的临床经验和心得体会。

深知各位家长的不易,与家长们共勉。

作者简介

周治琼,心理学硕士。

曾多年任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儿童青少年科心理医生。

目前自己开设工作室,专职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治疗工作。

接触过大量各类家庭及青少年,咨询小时数5000小时以上。

定期更新文章,分析青少年心理特点,探讨亲子教育方法和误区。

解决心理困惑,与大家共同成长、进步。

/

/

球分享

球点赞

球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